•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傅裕惠

發表文章 201 篇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掙「裡子」還是要「面子」? 試探台灣相關政策與現象

    基於兩岸文化政策的迫切需求,文建會陳郁秀一上任便即成立「大陸工作小組」,計劃於明年推動全新的大陸文化政策,以確立未來補助的原則。補助台灣團體前往中國大陸演出,就和補助他們前往歐美國際之間表演一樣,只要中國大陸彼方提出合理對等的邀請條件,文建會不遺餘力地支持。

    文字|傅裕惠
    第105期 / 2001年09月號
  • 文建會網路劇院舉辦表演藝術網路產業研討,增加未來的文化競爭力。
    專題

    被「出賣」的文化? 從台灣的「入世」協議内容談起

    文化消費市場早已充斥著西化的資訊與觀念,目前政府關心的只是能不能有更多的營收與就業機會;無可計量的文化衝擊,早在全球風之下遍及全台,這又豈是加入WTO的原罪可以蓋棺論定?!

    文字|傅裕惠、林鑠齊
    第109期 / 2002年01月號
  • 「下一波藝術節」藝術總監門尼諾從目睹劇場交流的發生,換取工作的回饋與感動。
    特別企畫 Feature

    策展人的養成沒有捷徑專訪「下一波」藝術節藝術總監喬瑟夫.門尼諾(Joseph Melillo)

    門尼諾挑選節目的方式很傳統,也很實際,就是買張票坐在觀衆席裡,靜心且耐性地觀賞這個節目的成熟度、原創性。對於想要嘗試擔任藝術節策展人的年輕一代,門尼諾強調不應該懷有太多的憧憬與想像,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跳進來做」。只有靠經驗與學習,才能逐漸熟悉這些多元的工作面向。

    文字|傅裕惠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林谷芳堅持以「謙抑」的態度來面對扶植計畫。
    現象視察

    這回,我們開始玩真的! 談九十年度文建會演藝團隊扶植計畫與評鑑

    在新年度扶植計畫開始時,我們仍舊關心這一年來入選團隊的評鑑結果與過程:其成果評鑑能否反映於未來的申請評選?文建會是否能承擔與支持這次的評鑑團隊?今年的評鑑是否能篩檢出台灣目前的表演藝術生態現象與問題?

    文字|傅裕惠、白水
    第108期 / 2001年12月號
  • 台南市文化局在赤嵌樓推出「夜間音樂沙龍」,使古蹟與社區的結合。
    特別企畫 Feature

    建造一座台灣都會的文化長城 以文化想像包裝產業行銷的台灣都會文化策略

    當我們抬起頭、環顧台灣四周,也許我們會突然驚覺,原來台北和其他縣市的距離,也是如此遙遠。各個地方縣市除了需要達成主觀的文化建設目標,還得解決可能有的政治阻力、法令限制和先天環境與發展條件的困境;其文化發展的走向,也和主事者的背景、主觀願望和縣市長的支持與否,息息相關。

    文字|陳品秀、安原良、賴惠娟、傅裕惠
    第106期 / 2001年10月號
  • 對少部分台灣藝術工作者而言,榮念曾可說是將「策展觀念」帶入表演藝術規劃的先驅之一。圖為榮念曾於香港進念廿面體辦公室前。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要跟當代的社會價值觀對話 專訪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節目總監榮念曾

    尋找躲在任何文化事物表徵之下的價値觀,追求任何可能的創意與活力,是榮念曾作為策展人的原則。當我們要沿用一貫的制度與生活方式來痲痹自己的感官時,榮念曾卻不會那麼輕易地放過參與他策展活動的每一個參展者。Think!想一想,任何事情是不是一定都得是這樣?

    文字|傅裕惠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由「叛艦喋血劇團」主辦二〇〇〇年底的「聖誕節狗也會跳舞!」也是石佩玉執行的製作之一。圖為該場演出中由黎煥雄與演員梁小衛編排《童話公路
    現象視察

    搞紅「表演藝術」! 試探目前中小型獨立劇場製作的可能與甘苦

    當前劇場製作的宣傳包裝與製作規模,早已隨著社會、經濟與生活結構的改變,悄悄地調整自己的腳步與體質,「半推半就」地朝著一種隱然的市場價値靠近。有幾位女性獨立製作者,單憑自己對表演藝術的熱誠與專業的自我要求,不僅跨界、跨團,以「逐水草而居」的心情,慢慢摸索著當前中小型獨立製作的出路。

    文字|傅裕惠、白水
    第104期 / 2001年08月號
  • 本劇的催生者女主角韓再芬,無意間看到大陸著名版畫家應天齊的一幅安徽西遞村版畫,她看見一個有故事的女人,因而亟欲實現畫裡投射出來的企盼
    焦點

    鍾情一眼,寂寞一生 從原鄕開拓新機的《徽州女人》

    就像當年梅蘭芳看到一幅「散花圖」而創作《天女散花》這齣戲碼一樣,韓再芬強烈地被這些安徽版畫中意境吸引,她亟欲想透過這些版畫激發出來的情感,說一則動人的故事。這齣戲特別融合安徽民居的建築特色,並以黃梅戲為類型,

    文字|傅裕惠、紅劇場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 「春美歌劇團」團長郭春美(右)的明星魅力與這次參選劇碼《飛賊黑鷹》的特質,是評審大力推薦的原因之一。
    焦點

    好看就是好戲! 「百年傳唱歌仔情」第二屆全國外台歌仔戲大匯演選介

    了解這廣佈全國各鄕鎭縣市的外台劇團,就像是看遍一部活生生的台灣歌仔戲變遷發展史; 我們固然需要提升傳統戲曲内涵的精緻化,然而回歸觀賞傳統戲曲的戶外情調,重建傳統看戲的生態,使其適應現代化的都會生活,也足以表現台灣歌仔戲的特色。

    文字|傅裕惠、林鶴宜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 劇中主角孫安的岳父黃義德,由大陸國家一級演員孫正陽飾演(右),一改原劇的老生,改以丑角詮釋。(圖左為旦角李經文,中為李寶春。)
    台前幕後

    改「生」爲「死」,從「舊」求「新」 談李寶春的四齣新老戲

    李寶春的「新老戲」不但新編劇情結構,更是以累積數十年的行當與程式,翻轉傳統演出中的行當表演,讓觀衆一連看到「角色被改死」、「反串到讓人笑死」、「感動得讓人哭死」,還使出「一趕三」的絶技,盡賞「馬派」、「李派」和「言派」等詮釋。

    文字|傅裕惠、王宏光
    第102期 / 2001年06月號
  • 《破》週報以提供免費刊登表演資訊的方式提高閱讀率。
    尋找百分百的表演雜誌

    在停刊的煙硝中尋找出路 記「台灣表演藝術類雜誌的現況與未來」座談會

    本刊出版一百期,回顧走過的痕跡,同時也見證了這段時期台灣表演藝術的消長,這場座談會我們邀請了專家學者、同業先進,共同來探討表演藝術類相關雜誌的槪況與未來的發展。

    文字|陸方龍、傅裕惠、本刊編輯室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留學期間,陳惠文經常與英國威爾斯當地的劇團合作。
    藝人館

    奔赴失落的地平線 尋找表演座標的陳惠文

    陳惠文並非台灣小劇場界的新人,相反地,她過去大半的演出歷史,正與解嚴後初期的台灣小劇場發展緊密結合。再次回到國内的舞台,陳惠文正努力調適自己的表演語彙,希望以不同的形式與溝通方法,持續她在國外的學習與實驗。

    文字|傅裕惠、陳惠文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 吳興國認為,「李爾」的狂妄無知,其實像個孩子;劇終,他將讓李爾重生。
    台前幕後

    管它風吹、雨打還是雷擊! 吳興國單挑《李爾王》

    那個驕枉放縱的老國王,要聽取悦他的話,最後卻落得家破人亡;當初那個急躁求好的劇場導演,如今要一個人扮演七種角色,在結合傳統戲曲行當、音樂與現代戲劇元素的創作裡,找出自我表達的空間。

    文字|傅裕惠、白水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 圖為《玉堂春》之〈令審〉,由宋麗飾演蘇三。
    台前幕後

    蠻荒世界裡的野玫瑰 粉戲.淫戲.也是北京評劇

    我們編造出「馳馬荒原、斷瓦頹垣」裡這些在「蠻荒世界裡得勢的女人」,而其實,「她們並不是一般人幻想中的『野玫瑰」」。可想見中國評劇院這些芳齡不過四十的年輕演員,如何賣力詮釋女性的陰柔、 風騷、巧媚與真情;只不過在嗩吶、板胡和梆子的擊奏下,可有多少觀衆聽得出那女性潛藏的怨苦和壓迫呢?

    文字|傅裕惠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 臨界點資深演員詹慧玲將參與歌仔戲名小生小明明指導的《搶親》。
    台北

    女人,如何不甘寂寞 「萬花嬉春」第二屆女節聯演計畫

    當這些來自台東、台南,甚至背景源自台灣原住民,或是歐洲現代劇場、台灣傳統歌仔戲,甚至是現代小劇場的女性創作者,在劇場裡呈現他們對社會的觀察並提出人生的觀點時,也同時表達了她們如何看待自己;因此即使是「搔首弄姿」,觀衆或許能解讀出這群目前台灣最有活力的女性創作者,其背後所代表的女性價値觀。

    文字|傅裕惠、女人組劇團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 Helen Nugent女士。
    現象視察

    誰領我穿越幽谷? 從「跨世紀國際藝文資訊研討會」談「藝術產業化」的相關問題

    許多主、客觀的環境變數,都橫隔在「藝術產業化」的這條道路上,使得迫切尋求解套的藝文工作者,不是更為茫然,便是只得各謀生路來自歐美或日本、義大利等地的藝文專家代表,提供了相當具體且全面的經營策略、補助報告與跨國性的藝文經營理念,凸顯出台灣經驗與其相差至少十至二十年的發展時間。

    文字|傅裕惠、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 曹永坤至今不斷的迫尋音樂和音響的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桃花源 曹永坤的家庭聆聽室

    基於對音樂聆聽的品質要求,曹永坤花了十年的時間耕耘自己的家庭聆聽室;由於完善的硬體及主人的專業素養,曹永坤的家中吸引許多音樂作曲者及演奏者前來表演,前來享「樂」的朋友常常坐滿二、三樓的樓梯、甚至佔領飯廳。

    文字|傅裕惠、白水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男舞者弧形倒退的動線,和不經意的相互撞擊與擁抱,呼應著接續黑暗火花的情節,讓人感受到一種卑遜而積極的美感。
    舞蹈

    奔馳而不羈的創意 《非關慾望》罕見的生命力

    《非關慾望》所顯現的狂妄與露骨,讓我們領敎到一個表演藝術創作者創意的奔馳與不羈;溫.凡德吉帕斯與全體舞者毫不遲疑地表現對肢體直覺與創作直覺的自信,實在讓汲汲於所謂一點專業的藝術創作者,大開眼界。

    文字|傅裕惠、白水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運用「逆向思考」並且帶有幽默樂觀的苗栗公館敎會聚會所「牧羊人靑少年服務中心」所演出的《千禧蟲v.s.電視機》。
    回想與回響 Echo

    誰的靑春?誰在塑造?

    當靑少年的創意只是不斷地複製媒體輸送的資訊和印象,只能挪用媒體不斷拷貝過的形式和邏輯,除了顯現台灣美學敎育的匱乏外,戲劇專業知識不普及的情況,也幾乎到了令人挫折、憤怒的地步。長遠來看,若不在美學、藝術和人文科學方面的敎育加把勁,不設法開發年輕一代對美感和創意的自覺性與積極性,未來的台灣藝術,恐怕只有不斷繼續移植歐美、日韓文化而禁不起任何考驗。

    文字|傅裕惠、紙風車劇團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有耳非聞蟲仔竇」的《懶虫不是人、懶虫是超人》宛如一場新鮮有趣的現場音樂會。
    戲劇

    小劇場承受之「輕」 評「放風藝術節」的幾項演出

    這次的「放風藝術節」並沒有創造出派出所劇場的人潮,或許背後有許多不爲人知的外力限制與難言之隱。如果因爲現實因素,我們不能期待一個「小劇場聯盟」即時發揮劃時代的影響力,那麼還是期勉所有劇場工作者,擺脫過去台灣小劇場的包袱與意義,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

    文字|傅裕惠、白水
    第81期 / 1999年09月號
上一頁1234567891011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