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站在當下 回眸過往探看未來

對想回探台灣戲劇歷史的讀者來說,書市中的選擇向來不多,剛好最近出版的兩本書,或可填補缺憾。一是台大戲劇系教授林鶴宜增修了十二年前的著作《臺灣戲劇史》重新出版,讓這本為一句「通史」性質的台灣戲劇史得以再現;另一是劇評人于善祿集結之前發表文章為《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以他的看戲經驗為媒介,觸碰到整個劇場生態。兩書雖寫過去,卻是站在當下,思索未來。

文字|吳岳霖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薩克斯風的古典協奏 各自揮灑美日風情

在獲得今年葛萊美獎「古典樂類最佳管絃樂演奏」的專輯《黑暗城市》中,可以聽到作曲家約翰.亞當斯與薩克斯風手麥考利斯特,精采契合的創作與演繹,流瀉出豐富的美國精神;而日本薩克斯風名家須川展也也不遑多讓,在《須川展也演奏本多、吉松、伊貝爾、拉爾頌》專輯中演奏日本作曲家本多俊之與吉松隆為他創作的作品,也展現了當代的日本風情。

文字|張皓閔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永遠的楚浮

楚浮一生崇拜英國導演希區考克,卻受了美國導演奧森.威爾斯的影響,才開始拍《四百擊》。低預算,但一砲而紅,得了坎城最佳導演獎。他和威爾斯沒什麼來往,但和希區考克卻寫了許多電報,希區考克非常重視他的到訪,在一段記錄片上,我還看到希區考克在他說話時哭了,又原來,就算大導演也需要知音。

文字|陳玉慧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王墨林 澳門的降靈會

在陰翳之中,崗頂劇院的舞台上,只有一條刺眼的強烈光線。光線斜射在演員身上棺材被打開,記憶之鬼,魂魄齊出,重演日常。 二○一五年,《長夜漫漫路迢迢》(以下簡稱《長夜》)將於臺灣國際藝術節再度演出,澳門演員、粵語演繹。 《長夜》是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具自傳色彩的名作,在國際間多有不同版本,這次王墨林導演重新解剖,在原劇作家的血脈中尋找靈魂的位置。 王墨林版《長夜》的首演地澳門崗頂劇院,建成於一八六○年,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物。澳門土生小說家飛歷奇(Henrique de Senna Fernandes)的作品裡,這裡是「基督城」內傳統大家族的聚會之所。在家族概念逐一瓦解的今日,戲中破敗的窗簾、屋舍、書櫃、走廊,根本就是劇院本身自己長出來的場景。「我特別觀察了這座戲院的種種質感,設計出《長夜》每一個表演細節。」王墨林如是說。 二○一一年《黑洞3》於澳門牛房倉庫演出,大墨(王墨林)帶給澳門另一種新的劇場美學。表演者扭曲的肢體、強烈的畫面感,尖銳的生存議題:以被軍事制度捆綁的身體,思索人存在的政治性是無有出口的困境。在這劇場上活著的,是鬼。導演「鬼戲」的王墨林,是當年他留給澳門的印象。 今年,大墨依然帶著「一身鬼」返回澳門。他們是泰隆一家人:父親是個失落的演員,消磨了才華,淪為一位小氣的中產地主;母親因生育後遺症染上了風濕,注射嗎啡成癮;哥哥酗酒嫖妓,一事無成;弟弟曾有夢想,卻步上哥哥的路子,更染上肺癆。 從早到晚,大墨背著這一整家的鬼,歡喜有時,痛苦也有時。相繫還是逃離?誰走得開?

文字|川井深一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夢幻的執行者 使命必達

國家交響樂團舞監高冠勳

音樂會演出時,舞台上擺滿椅子,演奏家就定位,指揮上台手一揮看似簡單的場面,卻有樂團舞監無數的心血與時間在其中。在排練前調整好團員所需要的活動範圍、準備好樂器,甚至樂器架、安排所有的排練時間、記錄排練的長度,打點好舞台上一切發生的事繁瑣超乎想像,國家交響樂團的現任舞監高冠勳去年底剛完成千載難逢、超大編制的《古勒之歌》演出,他說:「我是個執行者。承辦人告訴我有多少人要在舞台上,或者任何和排練、演出相關的事情,我就必須要去達成。」

文字|李秋玫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吃,故我在」 藝術家上菜!

生命與文明,從食物與食慾開始!由策展人蕭淑文策劃的「食物箴言」展,邀請廿一組位藝術家當主廚,各自設計菜單並端出菜色,從八個面向談食物與藝術、歷史及人類文明的關係。透過表演、錄像,探討食物的多重文化意涵、食慾的過度擴張等議題,就像是不同的角色登場,帶來一齣齣「食物啟蒙」的體驗之旅。

文字|吳垠慧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科幻電影新世界 超越驚奇不設限

以科學為基礎發展出來的科幻電影,必須以超強的想像力來構築,導演、編劇們還能怎麼顛覆觀眾的想像?二月有好幾部科幻電影上檔,不管是拯救外星公主、穿越時空胡搞瞎搞,還是平行時空讓你搞不清楚自己的分身還是副本,或是暴力加科幻的大廝殺,春節假期正好讓腦內小劇場盡情奔放揮灑!

文字|田國平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讓夏蟲知道冰的滋味

樂評人焦元溥的新書《樂之本事》,嘗試為古典音樂門外漢解答各種「天才」問題,不但讓這些「夏蟲」也能了解「冰」的滋味,還要讓門內人點頭稱是。作者聆賞音樂範圍之廣,親身接觸當代音樂名家之眾,還有對音樂以外的閱讀與知識之博,在字裡行間顯現無遺,讓這本書的「含金量」可說相當驚人。

文字|吳家恆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歷史煙塵如畫 樂響中品味孤寂

膾炙人口的霸王虞姬故事,是許多藝術家喜愛的創作題材,在作曲家馬水龍的筆下,更是充滿故事畫面的樂章。馬水龍最新出版的音樂專輯《霸王虞姬》交響組曲,以六段架構鋪陳情節,更以嗩吶、胡琴與琵琶三種傳統樂器,代表故事中的三位主角:項羽、虞姬及劉邦。讓你聽著樂音,想像悲壯的楚王,品味那在歷史煙塵中不褪色的千年寂寞

文字|李秋玫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和我的情緒握手

我憑什麼改變人生無常。我憑什麼認定這無常的生命可以由我的意志掌控?而我的出發點從來不是只是為了利他,怎麼辦?我就是無法改變這個出發點。我或許就真的像別人所說那樣自我中心。 這麼一想,我也不愛我自己了。我的各種情緒更大了。原來人最大的痛苦是連自已都不愛。 但現在我毫無他法了。我得和我的情緒握手,問候他們。

文字|陳玉慧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陳明章 在北投彈琴

陳明章是台灣著名的民謠樂手,他的吉他不只是吉他,月琴不只是月琴,他多年在鄉土文化裡尋找音樂元素,將之重新組合產新的生命。他的民調不只有月琴、河洛文化還有原住民古調的影子。 滋養他的文化養分來自於北投,那個溫泉、硫磺味、那卡西的小鎮。他現在生活也是圍繞著北投,每天早上在北投街上散步,晚上在北投教授月琴,國外大學邀請他去駐校,他斷然拒絕:「你們自己過來北投找我。」

文字|李岳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噪音聲響到動漫音樂劇 工作模式因戲而異

音樂設計蔣韜

已經與許多劇團合作過,近期以與再拒劇團合作的音樂劇《新社員》引起矚目的音樂設計蔣韜,本身就是戲劇系科班出身。創作範圍幅跨廣泛的他,如何分配工作時間,他心中自有軸心,「主要是看該作品跟音樂互相滲透的程度,決定我出現在排練場的頻率和次數。」談及合作過的不同作品,他背後彷彿浮現一張神秘座標圖,中間畫一軸心,每齣戲皆有定位。

文字|陶維均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文藝復興繪畫技法再現 「銀針筆」細刻宇宙星際

瀕臨失傳的繪畫技法「銀針筆」,在美國藝術家卡蘿.普魯莎筆下重綻風采。普魯莎將銀針筆這項傳統上用於平面繪畫的技巧,與當代裝置結合,跨越古典與當代的距離。創作主題多圍繞在宇宙萬物的哲學理論的普魯莎,這次的「銀針星際」是她第一次在亞洲舉辦的個展,展出新舊作共十一件,透過物理科學與數學模型,影射現實生活中的組織結構及精神力量。

文字|吳垠慧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與文字的美好共鳴

音樂素養廣博且深厚的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將將音樂的線條盡情編織,延伸了小說的空間。連他自己都說:「若沒有迷醉於音樂,我可能不會成為小說家。」但在指揮家小澤征爾面前,他就像個忠誠又害羞的粉絲,透過六次訪談,兩人深度地交換了對音樂的愛與心得,打造出《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一書,音樂與文字美好共鳴。

文字|李秋玫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