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稱「表演著作」者,因係「指對旣有著作以演技、舞蹈、歌唱、彈奏樂器或其他方法加以詮釋。」由於不同之表演人對著作有不同之詮釋,亦具創意,故「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規定應保護表演人之表演
抛棄世俗化的美感,直接探求生命的內涵,可以有多種方式,可是先要抛棄習慣上傳達美感的形式。沒有了固定的形式,就是不再有媒介,藝術家所能傳達的是一種觀點,希望觀衆打開自己的心眼,在現實世界、眞實生活中去捕捉生命的意義。
從音樂會的角度來看,一個音樂會從聽眾開始進場、演奏會開始、到終場結束,無論在音樂、氣氛方面都有其連慣性。而且無論是演奏家或演奏團體,在曲目的設計上都曾經過一番考慮。也就是說,每一場「認眞的」音樂會,在曲目上都有獨具的特點。因此音樂會開始出現的第一個樂聲,就揭開了這場音樂會的序幕。而「國歌」在音樂會前的出現,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場音樂會的「序樂」!有時候是搭調的,但是,與絕大多數的音樂會卻是不搭調的。
說到近代劇場設計,早期具突破性的觀念實在是來自歐洲,揚棄繪畫佈景,要讓舞台空間產生意義,而非僅是裝飾,開始講求光影、音樂、造型,掀起了二十世紀的舞台設計革命,而羅夫.可泰正是在英國沿襲這條路,經過近四十年的時光,創出他自樹一幟的設計。
媒體是社會公器,公共電視不只是一個媒體,還是一個文化機構,公視的節目不只是電視節目,還是一個以節目形式來進行觀念傳遞、觀念互動,提供公共議題討論空間的場域。
文字有其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和穿透力,當樂譜無法對一般大衆構成意義的時候,文字還是一種比較貼近的詮釋。客廳的電視即使三十九吋,也無法框住音樂廳的舞台;手上一份精心編寫的音樂雜誌儘管只是菊八開,卻可能開向一個無限寛廣的音樂世界。
「內台戲」的出現是台灣戲劇史的重要發展階段,起始於日治時期的一九二〇年代末,到七〇年代逐漸銷聲匿跡,在最鼎盛的五〇與六〇年代,全台灣從大城小鎭到窮鄕僻野到處都有職業劇團在戲院長年演出
抱著被迫的喜悅的心情,我經常會有一些意外的發現,有些發現還能澄淸自己的錯覺。一個硏討會的成功,不是只求答案,而是能夠激發辯論,提出値得深討的問題、分享經驗和「英雄所見略同」的發現,或是因挑戰而互相認識。
文字的完美並不能保證歌曲的完美,有時完美的詩詞配上了音樂反而喪失了原詩之美。話雖如此,好的詩詞對作曲家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於作曲家由詩詞而來的感受,這種感受直接地影響到作曲家創作的「內容」。
當西方在大談戲劇的政治性時,台灣近幾年來的政治越來越具戲劇性;尤其是選舉的時候,原本的「政治秀」已經變成「政治秀場」。平常看一齣戲要花錢買票,政治秀場不但免費還強迫中奬。選舉搞出來的秀場雖然免錢,但是很花錢
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際,對於著作權之尊重顯得無比之重要,但欲確保著作權之尊重,卻不得不以著作人格權之正確認知爲前提,否則極易罹於侵權而不知,易言之,認識著作人格權實係尊重著作權的第一步!
媒體應該是文化藝術活動的最佳推動者和層次的提升者。因爲,「傳播訊息」本來就是媒體的天職,而文化藝術的氣息、或是活動,都是最需傳播和推動的。公視文化類型的節目占一半以上;有些是本土的民情展現、有的是精緻藝術的展演、更有先進國家的文化藝術影片,形成一個豐富的、多元的、前衛的、傳統的、底層的、尖端的、本土的、世界的文化國際村。
《紐約時報》經營的WQXR,跟網路唱片行N2K Music Boulevard合作,將廣播放在N2K的網站,讓全球網友透過RealAudio的網路傳輸技術,可以聽到世界表演藝術中心──紐約──的古典音樂電台。
去年十一月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華文戲劇節」包括了學術硏討會和各地劇團的演出。這四場演出,三齣是香港本地劇團的作品,一齣來自新加坡。
文字的完美並不能保證歌曲的完美,有時完美的詩詞配上了音樂反而喪失了原詩之美。話雖如此,好的詩詞對作曲家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於作曲家由詩詞而來的感受,這種感受直接地影響到作曲家創作的「內容」。
過去幾十年來不願被討論的傳統與現代之結合,總是受到傳統主義者與現代主義者夾擊,但觀衆才是最後的裁判,誰能得到他們的心,誰就掌握了先機。事實上雲門在國際上的重要成就,也正是因爲外國的觀衆在可見與不可見之間體會到中國傳統精神的所在,而且是通過他們自己所能理解的語言而體會到的。
父母和師長認眞的對待戲劇活動,讓這些靑年學子在專業人員的輔導下共同體驗戲劇的創作、訓練、排演,最後將他們共同參與完成的作品公開演出,讓更多的人分享他們的體驗,創造共同的回憶。
表演藝術,固經世界貿易組織及我國八十七年著作權法承認爲獨立之著作而予以保護,但因表演爲聲、光、形、色、影、音之乍現,究非如原著作內容之恒久,故有其性質特殊性。
投身表演藝術,絕對不能只是光憑才情與熱情, 搞票房絕對不可玩票,而要專業。科特勒這本書 在台灣不嘵得可以賣出幾本,但是如果身處表演藝術界, 卻忽略了這本書的存在與效用,那在別的地方 要繳的學費可能會更多。
林博秋先生走了。在參加了他的吿別式後,我一直在想,這位典型台灣文化人走的時候,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的一生?
「形式即是內容;內容即是形式。」綜觀之,現代戲劇──甚至後現代劇場──都非常講究形式與內容的契合及結構與意旨的呼應。閱讀現代戲劇時,我們理不淸結構的面貌,就無法一窺內容的堂奧。
「荒唐劇場」是道地的美國土生土長的做戲方式。它形似低俗,但是也有些長處,譬如說它致力於破壞「藝術」以及高尙口味的迷思,揭露性與權力的關係,視藝術爲一種娛樂的源泉,而非促進社會進步的載體。
從一九四六年開始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每年開鑼的時間都是在五月十二日,這天正是史麥塔納逝世的日子。音樂會的第一首樂曲從一九四六年以來,一定就是史麥塔納《我的祖國》中的〈高堡〉!
文建會編列預算,在自己資訊網路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委託「學術交流基金會」承辦「空中劇院」的規畫。即將在九月中落成的「網路劇院」附屬在文建會的網站(www.cca.gov.tw)當中,包括以下主題:「專題故事」、「劇圍大觀園」、「好戲大家看」、「封神榜」、「藝文活動看板」、「後台新鮮事」、「藝言堂」。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