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umns
專欄

 

 

 

專欄 Columns 專欄

對「罐頭音樂」普及現象的「一個」省思

對台灣地區的音樂環境而言,原本已貧血的音樂演奏文化,在低廉的「罐頭音樂」泛濫之下,更是日益艱辛。台灣的音樂演奏家永遠也無法與裝在「罐頭」裡的外國音樂家相比;除非台灣本地的愛樂者能感受到現場音樂演奏者與聽衆之間「心靈的交流」,以及認識到這種交流的「價値」。

文字|張己任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專欄 Columns 專欄

肯定這代的努力成果

台灣自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在新的政治經濟時勢下開始發展新的文化,恰恰到了該成熟的年紀。戰後的新生代,如今已經是五十開外的人了。如果一切順利,他們應該已經奮鬥了二、三十年,而且應該有了相當的成就。他們的成長也就是台灣新文化形態的成長,總結他們的成就,就是對台灣新文化的檢討。

文字|漢寶德
第65期 / 1998年05月號
專欄 Columns 專欄

期待下一位音樂贊助者

悼念許遠東先生

有人說高音譜號∮和錢的符碼$是長得最像的兩個標誌。在西方社會,銀行家也變成是音樂的最大贊助者喜愛音樂的台灣銀行家們可以獨力或是合力爲一個「許遠東廳」催生嗎?可以繼續支持「台北愛樂」嗎?但願更多許先生的企業家朋友一起加入音樂贊助的行列,不只看在他的面子,而是接下他的棒子。

文字|黃志全
第65期 / 1998年05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專欄 Columns 專欄

話說職業演員

當我聽到原「華燈劇團」的演員邱書峰聲明從此下海爲職業演員,就如聽到某人宣稱立志要做職業作家一樣,不免爲他捏一把冷汗。「華燈」是業餘劇團,書峰這十年的戲齡也是業餘的。現在從業餘演員投身爲職業演員,眞是了不起的一種跳躍,何況是在台南這麼一個從未見職業演員的地方,又何況這職業是自給的,而非受雇的!

文字|馬森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專欄 Columns 專欄

兩廳院的十年與《表演藝術》的五年

不管是兩廳院的十年也罷,《表演藝術》的五年也罷,仍有許多重要的史料正在隨著時間消失兩廳院很幸運,它的音響效果是許多音樂界的好耳朶所共同肯定的,可是,這麼多年,幾乎沒有人提到過爲它設計音響的功臣,名列全球七大音響工程師的K. Heinrich Kuttruff。在十年的紀念喜氣裡,不該有人出來說聲謝謝嗎?Kuttruff氏,也許也還在惦記他十年前的這個精心作品呢?

文字|黃碧端
第58期 / 1997年10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專欄 Columns 專欄

藝術的理性與非理性

我的親戚說,聖荷西有一棟「神秘之屋」,其中有一座樓梯,上去是一堵牆。我好奇,就去觀光一番。這棟怪屋有一百六十個房間,是本世紀的一位槍械製造商的住家。男主人去世後,太太就有些瘋狂,把一切精力花在擴建住宅上。她不停的建築,不僱用建築師,完全憑一己之喜好,指揮木工,把一座維多利亞式的建築建得令人無法了解

文字|漢寶德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