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umns
專欄

 

 

 

專欄 Columns

這是什麼鳥樂曲

當我發現一顆小小的蛋在鳥籠裡時,我驚訝得目瞪口呆。接著,我開始興奮得手舞足蹈,那就像你拿著對中大獎的樂透彩券時會有的亂跳亂叫一樣。我等不及要告訴別人,但是當時,我太太不在家,我的兩個女兒都在學校。我看著我家正懶懶地倒在地上睡到打呼的黃金獵犬珊迪,忍不住把牠搖醒,對著一臉疑惑的牠大叫:「珊迪,我們有小寶寶了耶!」

文字|范德騰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專欄 Columns

愛的寂寞

在天災裡失去父母的孤兒,因為還不太清楚,也比較不出什麼叫失去,加上成長的忙碌,使人類會忘卻痛苦,所以我們十年後再見到那孤兒,已經成為一個充滿陽光、力求上進的人,或者起碼在他臉上已經讀不到那麼多失去親人的痛苦了。反觀,失去一個小孩的父母們,從小孩失去生命的那一天開始,一輩子都無法再真正歡笑了。

文字|李立群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專欄 Columns

貝多芬也是你的師祖公?!

有了貝多芬,才有徹爾尼;有了徹爾尼,才有對後世影響很大的李斯特和萊謝蒂茨基。這兩位演奏家就像是賽馬競技場中的冠軍馬,在退休後,像種馬一般,開始努力地培育下一代音樂家。因此,到了十九世紀末期,幾乎所有歐洲的鋼琴老師,都擁有這兩位大師的血統。哪天你應該仔細研究看看,說不定貝多芬也會是你的「曾曾曾師祖公」。

文字|范德騰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專欄 Columns

我被莎士比亞殺了

詮釋和創造的本意,本來就是要建立在有沒有能力找到前人的不足或者未盡之情、未盡之言、未盡之理,而去補足它,這才達到了詮釋或創造的原則。否則,像我演完了《奧賽羅》,就算詮釋過了,那就不是了,而且大不是,我只不過是經過了一次莎劇的洗禮而已。不同的是,我用他的語言,照貓畫虎地過了一個場而已。

文字|李立群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專欄 Columns

完美與掌控的隨想

直到不久前我終於了解,自己在做的即興,其實跟林老師要求的絕對,是根植同源的。因為我們都在追求一種極致的完美與掌控;她用時間與心力去琢磨作品可以呈現的絕對,而我則把脆弱易碎的完美放在每一個當下可被易動的掌控裡。也許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完美永遠不會來;但每一個當下選擇的掌控都有機會在唯一的時間點裡達到剎那的完美,然後逝去!

文字|古名伸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專欄 Columns

爵士樂與汽車喇叭

對一位古典鋼琴家來說,卡普斯汀的作品,是一個非常好的爵士樂入門。古典鋼琴家們常有雄心壯志想玩爵士樂,但卻沒人會把這些樂曲寫成可以直接彈奏的譜,這點,常讓古典鋼琴家們不知所措但是,當卡普斯汀將爵士樂寫成了每個音、每個拍子都只要照著彈就可以的樂譜時,身為古典鋼琴家的我們,終於能彈出爵士樂了。

文字|范德騰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專欄 Columns

「真」的來源是在惶恐未知的情境下,透過莫名力量算出來不太確定但也只能是唯一依賴相信就是了的「真」。這讓做劇場的人鬆了一口氣,因為「真」在劇場中是件很弔詭的事:既然劇場裡的東西都是假的,表演也是假的,要怎麼表現真實?傳達真理呢?還是古人有智慧,一開始就知道「真」是來自於未知而暫時棲身的一條裂紋,配合算命師堅定詮釋口吻的一場表演。

文字|王嘉明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