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崔莎.布朗不斷實驗與創新,是美國於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舞蹈家之一。(Trisha Brown Company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美國後現代舞蹈家

崔莎.布朗 如科學家般的舞蹈實驗者

後現代舞蹈家崔莎.布朗於一九七○年就創立舞團,不斷實驗與創新,至今成為美國於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舞蹈家之一,定期受邀到歐洲各大劇院或藝術節巡演。除了舞蹈方面的才華,一九九○年代中期之後,她也開始以古典音樂編舞、編導歌劇,並廣受好評。而她長期從事的素描與繪畫也相繼受邀於歐美的美術館展出,才華洋溢,令人敬佩。

文字|林亞婷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旗艦的未來 共同的遠景

「兩廳院旗艦計畫座談會」記錄摘要

自從兩廳院邀請日本劇場導演鈴木忠志執導的製作《茶花女》首演以來,引發了台灣表演藝術界與觀眾的熱烈討論,議題從劇場的美學到製作的內涵,更延伸到兩廳院「旗艦計畫」的制度與內容,以至國家資源的公平與否等。為了讓各方對話更有意義地交流,本刊在三月初舉行了「兩廳院旗艦計畫座談會」,邀請了兩廳院與表演藝術界人士與會。在此刊出當日座談內容精華摘要,以饗讀者。

文字|高煜玟、鄒欣寧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三月起正式營運 服務在地戲迷

大稻埕戲苑 重現精采戲窟文化

在台北市社教館前館長邱建發的推動下,原位於迪化街永樂市場的「延平活動中心」重新整修擴建,將九樓規劃為可容納五百人的中型劇場,八樓增設以掌中戲演出為主的曲藝場,去年開始試營運,正式定名為「大稻埕戲苑」,希望藉此傳承、延續大稻埕古城的戲窟文化。現任館長林慧芬表示,大稻埕戲苑肩負演出、推廣和傳承的任務,除了辦理傳統藝術演出、傳習與展覽活動,並提供藝文團隊申請排練,為台北市傳統戲曲表演藝術發展重要據點。

文字|廖俊逞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專訪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下一波」藝術節執行製作人

梅立陸:關鍵的挑戰,是為作品找到觀眾

近期,台灣新的表演藝術中心分別於台北、台中與高雄陸續邀請到著名建築師進行興建,令人期待。但在設計最新進的硬體設備之餘,人才的培育、節目的規劃與運作,以及觀眾的建立等面向也應刻不容緩。 位於紐約市曼哈頓旁的布魯克林區,近幾年轉型為年輕一代紐約客,尤其從事藝文與教育相關行業者,相繼湧入的社區。除了與曼哈頓僅一河之隔的地利優勢,布魯克林的人文氣息,尤其又以在此經營長達一百五十年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簡稱BAM)這個重要的在地藝文活動推動者而聞名。除了自一九八三年主辦的「下一波」(Next Wave)藝術節,成功地將世界一流的藝術家介給紐約客,平時的藝文咖啡與電影院(Rose Cinemas)等設施更為當地居民長期提供藝文活動的休閒場所。再加上二○○一年遷入此Fort Greene區的馬克.莫里斯舞蹈中心(Mark Morris Dance Center),更為居民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作者趁該藝術節的重要決策人物,也是「下一波藝術節」創辦人喬.梅立陸(Joseph V. Melillo,被暱稱為Joe)來台的機會,進行專訪,請他分享他任職長達廿五年的BAM工作精華。本文特以第一人稱口述方式,以完整呈現梅立陸的談話內容。

文字|林亞婷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民國藝百」為國慶生 雙十強檔展現文化實力

一百,是個完美的數字,藝百,也是個完美的凝聚。中華民國的一百歲生日,兩廳院特別在一整年中,推出一系列「民國藝百」的節目來歡慶這個特別的日子。由國家戲劇院及音樂廳各演出十場重量級的節目NTCH Double Ten",共同迎接百年雙十的到來之外,還包含了全年百場免費提供的共享活動,與全民度過歡樂又具有藝術氣息的第一百年。

文字|李秋玫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專訪《春琴》主要演員

笈田ヨツ 帶領觀眾看見舞台之外的「想像」

由兩廳院主辦、被形容是年度最好看的劇場作品《春琴》,演出後在劇迷之間的討論回響不斷,當眾人讚嘆英國導演麥克伯尼巧妙的舞台空間運用、多重複聲的敘事手法,女主角深津繪里從小女孩演到少婦的精湛演技與聲音表演,及畫龍點睛的三味線宗師本條秀太郎之外,可別忽略貫穿全劇的主要敘事者,七十七歲的笈田ヨツ(YoshiOida,前譯笈田勝弘)。這位跟隨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長達四十二年的日本演員,在歐美劇場界享有極崇高的聲譽,甚至可以當成是實踐布魯克劇場精神的最佳演員代表。本刊特別於此次演出期間專訪笈田先生,讓讀者進一步認識這位偉大的亞洲現代劇場演員。

文字|謝東寧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玩得自在開心 重新認識自己

賽門.麥克伯尼工作坊側記

上個月帶領《春琴》來台演出的英國合拍劇團導演賽門.麥克尼,也趁此次訪台,應兩廳院之邀,為台灣的劇場工作者進行一場工作坊。出語珠璣不斷、創作觀點獨特的麥克伯尼,在工作坊中提供了什麼獨到密技?本刊特邀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擔任此次工作坊翻譯的新生代編導蔡柏璋,為讀者寫下他的第一手觀察。

文字|蔡柏璋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亞洲群星匯集 NSO驚豔廣州

記2010廣東亞洲音樂節

與廣州亞運同時,廣州也首度舉行了「2010廣東亞洲音樂節」,演出從十一月五日到七日,由九場節目組成。開幕由小提琴家宓多里打頭陣,閉幕則是大提琴家馬友友壓軸,齊聚多位亞洲知名音樂家,而台灣的國家交響樂團與朱宗慶打擊樂團也受邀演出。國家交響樂團由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首度踏上中國大陸,演出的就是這個樂季開季音樂會的曲目,精采的表現,讓人驚豔。

文字|李秋玫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科特.尤斯《綠桌》 探討戰爭荒謬

舞蹈史經典台灣首演 批判世情寓意深遠

今年九月初,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推出西方舞蹈史上的重要現代舞經典、科特.尤斯的《綠桌》重建演出,也是該舞碼的台灣首演。尤斯當年以此舞探討戰爭的荒謬及揭露出戰爭背後的政客與既得利益者的虛偽,既有其時代氛圍的反映,到今日看來仍有其恆永不減的批判意義。與演出同時,也舉辦了「歐洲舞蹈論壇」,邀請國內外學者發表論文,從各層面探討尤斯與舞作的理念與美學。

文字|林亞婷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跳動經典的誠懇力量

台北藝術大學《綠桌》的重建排練與演出

炎熱的八月溽暑,台北藝術大學舞蹈教室中,年輕舞者們正專注地觀看排練場中新的動作示範,同時等待從歐洲邀請來的重建指導Jeanette Vondersaar老師與編排助理Didier Merle老師給予指示。這群跨越舞蹈研究所及大學部不同年級所甄選而來的舞者,正與外國老師進行每週一到週六從早上暖身到下午排練,一個多月密集的重建排練,為《綠桌》首度在亞洲學校的重建演出進行準備。

文字|張思菁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圓夢,永遠不嫌遲!

JTI拉起爺爺奶奶的手一起看《曹國舅》

十月初的週末下午,兩廳院來了一群可愛的長者,他們坐著遊覽車來到了中正紀念堂,心情就像孩提時代出遊一般地雀躍。知道今天前來的地點是個藝術的殿堂,奶奶們臉上早已塗上了脂粉,而爺爺們更是換上許久未曾穿過的襯衫及外套。在志工的扶持下,他們坐在大廳上聽著導覽,等待著稍後上場的明華園歌仔戲,然而仍不時交頭接耳地討論著美輪美奐的水晶燈、大階梯,還有綠牆的新鮮感,你一言、我一句,笑呵呵地騷動著。

文字|李秋玫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禁聲到重現 一個走過歷史波濤的名字

從江文也的百歲冥誕談起

生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作曲家江文也在日本音樂成名、得了世界作曲大獎,因為文化認同到北京定居、日本戰敗後依然選擇留在北京,卻因為他的出生背景被國民政府認為是「漢奸」、之後又因為是日本人、台灣人的背景在中國政治運動中吃盡了苦頭。 適逢江文也的百歲冥誕,張己任於今年六月受邀參加廈門舉行的「江文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並在其中發表一篇「學術報告」。他提及會議中,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為何一位具有才華的作曲家,要為中國政治、社會、文化劇烈變化的時代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這番言語令全場為之動容。但是對於這位曾被兩岸禁聲達四十年之久的作曲家,為什麼銷聲匿跡的原因仍然語多保留。 雖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蘇夏及香港的女高音費明儀女士都提到「江文也的復興」的緣起與張己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但仍感覺到在場聽眾,尤其是年輕輩的參與者,對於這位曾被兩岸禁聲、銷聲匿跡,又再被提起的原因依然不解。為此,本刊特邀這位研究、首演、並且熟知江文也的學者,為讀者娓娓道來。

文字|張己任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大陸文化參訪團首訪兩廳院 期待搭起合作的橋梁

由大陸文化行政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參訪團在九月初訪問了兩廳院,由中國大陸的文化部長蔡武帶團,團中成員皆為大陸文化行政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會談時,兩廳院董事長郭為藩提議兩岸共同辦理人員訓練的計畫,搭起互訪的橋梁;而蔡武也表示:「中國的藝術家並不缺,但缺乏的是懂藝術又懂市場的人才。如何吸引一流的演出團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兩岸或可相互作為借鑑。」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數位與表演共舞 誰能替未來鋪路?

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徵選計畫評選觀察

數位藝術基金會今年首度舉辦的「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徵選,祭出百萬獎金,為這個藝術新趨勢加持鼓勵。雖然今年或因消息曝光不足,僅十一個團隊報名,但仍有不少全新企畫令人一新耳目。本文作者俞秀青應邀擔任此次的評審之一,特撰本文介紹此次徵選的評選過程與作品呈現。

文字|俞秀青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黃碧端

接受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訪問內容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黃碧端,日前應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之邀接受訪問,一談她對藝術的看法,她的藝術工作歷程,對當前文化現況的想法,與對兩廳院未來發展的藍圖。本刊於此刊登訪問內容,提供讀者以瞭解黃總監之經營構思。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迷思、中國與希望 二○○九關鍵年度報告

表演藝術年度回顧 厚植實力迎接新局

如果以蘭陵的開始到二○○九年當成一個階段,二○一○年有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之後,剛好視為另一個階段的展開。文化產業化的概念發酵,中國大陸新市場的磁吸,新劇場落成後的場地供給增加,都帶來新機運及新挑戰。我們期待二○○九年在未來歷史上,會有更重要的意義:代表台灣表演藝術經過多年努力經營之後的能量爆發起點。

文字|平珩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是外來文化殖民地 還是本土藝術培育場?

二○○九台灣表演藝術觀眾及市場初探

「文化創意產業」對表演藝術而言,是一把兩面刃的利劍。政府對於消費端的刺激和鼓勵,的確可能形成更活絡的市場;但是,市場反映的是大眾口味,而不是藝術和美學的品味。也就是,民間增加的消費支出,不一定能夠支持堅持創作品質的本地表演藝術團隊,反而可能助長更多通俗、譁眾取寵的節目。政府必須清楚意識到,以表演藝術而言,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核心是社會的文化與創意,不是漂亮的行銷術語和亮麗的產值。

文字|于國華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古典音樂,要不要行銷?

從《交響情人夢》效應看藝術與行銷之間的平衡

古典音樂這種追求內心境界與多年經營努力方可獲得成果的藝術,需要行銷策略用力炒作嗎?從這幾年發燒的《交響情人夢》現象、李雲迪與郎朗的雙驕競爭,到素人唱將與流行樂手的跨刀相助,種種行銷話題吸引了普羅大眾的注意,古典音樂似乎也因此不再讓人仰之彌高,但古典音樂本質,是否也會因此而名實難符?

文字|林仁斌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由舞蹈肢體引領 啟發多元藝術的空間

記舞蹈空間舞團二十週年

「沒有設限、開放思考、多元創作」,二十年來,這些發展概念形塑舞團經營的特質。舞蹈空間舞團的「新」與「變」,擴大表演藝術的空間,更實質地對台灣舞蹈表現形式產生質變的影響,也因此形成舞團特有的風格和發展形式。它的發跡不是仰賴一個舞台明星,創團團長平珩憑藉的是對藝術和舞蹈的熱愛與不設限的寬容,與其說它是一個專司表演的舞團,不如視它為一個藉由舞蹈肢體探索而發展多元藝術的「空間」。

文字|王凌莉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表演藝術的第一哩路 期待更多人投入

兩廳院圓夢計畫

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提出願景,要讓圓夢計畫成為「表演藝術的第一哩路」,偏遠地區與藝術的零距離仍須不同的協助。在更擴展的意義上,贊助者可選擇投注資源的地區,可能是自己的家鄉、工作之地、有感情的鄉鎮,讓圓夢計畫不僅僅圓小朋友的夢,也能圓大人的夢,將「第一哩路」延展為更長遠的路,幫整個社會圓夢。

文字|周倩漪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二○○九年表演藝術現象觀察「戲劇」

娛樂市場與工作傳統的成形

整體來說,二○○九年台灣劇場在各方面的表現都算平均,卻沒有太大的突破,只是先前存在的創作手法或劇團的活動軌跡變得更明顯而已。喜的是,台灣劇場的老中青三代的工作傳統已形成,二○○九年是這三代都活躍在劇場的一年,這可從「蘭陵三十.再現風華」的紀念演出看出端倪。

文字|耿一偉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