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揚帆計畫」中,國際交流是著墨最多的部分,像近期雲門舞集赴紐約演出《風影》,並在古根漢美術館展出《風影》意象,就是相當重要的文化外交。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灣文化的未來,揚帆在何時?

雲門一把火,催生文建會四十四億「揚帆計畫」

雲門舞集排練場的火災,引發了社會對表演藝術發展環境困窘的關注,也促使文建會提出一份令表演藝術界人士振奮的「揚帆計畫」預計以四年四十四億的經費,提升表演藝術發展的環境。但在此新舊政權交替的尷尬時刻,這個令人期待的計畫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順利「揚帆」?仍待觀察。

文字|于國華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藝企攜手 打造南台灣音樂學園

奇美與南藝大的非凡「琴」緣

位處烏山頭水庫旁的台南藝術大學,月前得到台南奇美基金會出借整批該會收藏的名琴,供該校音樂系學生練習與演出。讓學生得以使用名琴,在學習的過程中意義非凡,奇美基金會創辦人許文龍表示,他收藏名琴不是為己,而是希望社會大眾來分享。他也期待,未來養成的音樂人,可以在學術界自由創作,在演奏時演出最適合觀眾欣賞的音樂。

文字|李秋玫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他們撒手,誰能繼續舞動?

舞蹈大師碧娜.鮑許與模斯.康寧漢接連辭世,也引發現代舞大師作品與舞團的存續問題討論。鑑於葛蘭姆舞團之前長達十年的舞作版權爭議,高齡九十的康寧漢早在生前就做好了安排,為舞團與舞作安排好了未來。但驟然辭世的鮑許,雖然舞團未來三年演出計畫已定,但其舞作的特殊性,使其重演的可能性更顯困難。

文字|謝朝宗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好音樂 來自創造而非追隨

以台灣獨立樂團發展為例

唱片市場日趨萎靡,除了唱片公司所稱的受到網路數位下載的衝擊、導致實體銷售的下滑之外,同質性太高、欠缺獨特性的專輯氾濫,也是導致樂迷離去的主因。所以,尋找創意新力量,仍是開闢藍海的不二法門。本文即以台灣獨立樂團的發展為例,看到他們如何在商業體系之外,透過live pub或「春天的吶喊」等另類表演場域,誠實揮灑自己的創意,打造他們與樂迷共享的音樂天堂。

文字|郭庭翰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對鏡看花 創造自己的美麗

尤金諾.芭芭與江之翠劇場工作坊記錄

去年的十二月初,劇場大師、丹麥歐丁劇場藝術總監尤金諾.芭芭與資深女演員茱莉亞.瓦雷,應江之翠南管劇場之邀,為該團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工作坊訓練。芭芭充滿創意的思考與訓練方法,讓習於南管傳統肢體的成員展現出另一種美麗丰姿。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彭雅玲從旁觀察,特為本刊寫下芭芭與南管演員的工作過程。

文字|彭雅玲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作曲、演出與文化資產保存的三角習題?

從樂譜出版談起

「文化的根源在創作」,這是作曲家馬水龍不斷呼籲國內藝文工作者思考的一句話。然而多年來,作曲家的作品卻常在沒有被妥善整理的情況下,導致演奏家想演出卻沒有管道尋得樂譜的窘境。這種現象大大地影響了整體音樂環境的發展,因為在創作的源頭便出了問題,後端等待吸收新刺激的聽眾與評論又如何繼續?由此,我們了解出版樂譜勢在必行,只不過,樂譜要如何出版?靠誰出版?

文字|李秋玫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2011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現象觀察—音樂

百年火花齊放 音樂節目在穩定中發展

在百年慶典的光環下,二○一一年的節目也同樣顯得色彩繽紛,縱使許多演出就像應景的火花一般燦爛而短暫,但猶不能忽略其他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壯舉背後所承載的意義與創意。在穩定中發展,是今年音樂類的普遍的現象,沒有巨大的變革,倒也不乏驚豔之作,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閃耀著光芒。

文字|李秋玫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看歌劇,不用出大門!

音樂會、歌劇網上直播 表演藝術進駐網路世界

似乎突然之間,歐美所有具規模的表演藝術機構,都開始了、或正在籌劃網上欣賞的服務。像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一票難求的拜魯特音樂節、美國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都讓樂迷可以不出家門,在家中欣賞精采演出。科技的進步可能改變了觀眾的欣賞習慣,但是否會影響進音樂廳或劇場看表演的意願?仍未可知。

文字|謝朝宗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數位與表演共舞 誰能替未來鋪路?

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徵選計畫評選觀察

數位藝術基金會今年首度舉辦的「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徵選,祭出百萬獎金,為這個藝術新趨勢加持鼓勵。雖然今年或因消息曝光不足,僅十一個團隊報名,但仍有不少全新企畫令人一新耳目。本文作者俞秀青應邀擔任此次的評審之一,特撰本文介紹此次徵選的評選過程與作品呈現。

文字|俞秀青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給下一輪兒童戲劇的備忘錄

台韓兒童戲劇交流座談

台灣兒童戲劇悠悠走過了二十個寒暑。從最早誕生的「魔奇」開始開枝散葉,百花齊放的兒童劇團歷經成長過程,以然身處成熟階段,台灣的兒童戲劇界是否到了展開新革命,注入新活水,為下一輪雙十年華創造新高點的時刻?! 本刊特別在此暑假的前夕,首度邀集本地的幾位資深的兒童劇團工作者,與韓國知名兒童劇《愛上白雪公主的小矮人》導演朴勝杰齊聚ㄧ堂,以交流座談的方式,分享兩國的經驗與討論未來兒童戲劇發展的可能性。

文字|洪琬卿、莊珮瑤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慶生又圓夢,令人驚喜的萬聖節!

萬聖節這天,也是兩廳院廿一週年的生日,五百六十七位來自台北縣六所偏遠學校的學童師生,在台北縣文化基金會安排下,參加兩廳院圓夢計畫,來到國家音樂廳觀賞「NSO萬聖派對魔幻傳奇」彩排。小朋友與董事長陳郁秀、藝術總監劉瓊淑、兩廳院董監事、藝術界代表等,在歡樂氣氛中一起為兩廳院祝賀生日快樂!

文字|周倩漪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2010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現象觀察—戲劇戲曲

跨文化劇場風景成形 追新貌戲曲混搭成風

二○一○年的劇場,有對政治與環保題材的探索起步,有多樣非典型劇場空間演出的嘗試,看得見製作品質呈現專業的品質提升,也讓跨界、跨文化蔚然成為台灣劇場的自然現象;另一方面,這一年的戲曲新作主要延續近年風行的女性、宗教等主題與跨界呈現,整體表現仍然多元而令人目不暇給。

文字|傅裕惠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科特.尤斯《綠桌》 探討戰爭荒謬

舞蹈史經典台灣首演 批判世情寓意深遠

今年九月初,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推出西方舞蹈史上的重要現代舞經典、科特.尤斯的《綠桌》重建演出,也是該舞碼的台灣首演。尤斯當年以此舞探討戰爭的荒謬及揭露出戰爭背後的政客與既得利益者的虛偽,既有其時代氛圍的反映,到今日看來仍有其恆永不減的批判意義。與演出同時,也舉辦了「歐洲舞蹈論壇」,邀請國內外學者發表論文,從各層面探討尤斯與舞作的理念與美學。

文字|林亞婷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黃碧端

接受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訪問內容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黃碧端,日前應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之邀接受訪問,一談她對藝術的看法,她的藝術工作歷程,對當前文化現況的想法,與對兩廳院未來發展的藍圖。本刊於此刊登訪問內容,提供讀者以瞭解黃總監之經營構思。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何讓黑膠唱片重返市場?

陳建育:愛它,才能創造它的價值

在現代人手一台MP3、CD都快被淘汰的今日,為什麼LKK的黑膠唱片,還能捲土重來,在唱片市場東山再起?引領這股風潮的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建育,有一套自己的銷售哲學:認識自己、認識客戶、認識喜愛自己的商品,才能順利銷售。而他正是看到中產階級重視生活品質的特性,讓獨具質感的黑膠唱片,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文字|李秋玫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勇敢舞出生命中的光芒

北藝大舞蹈學院重建比爾.提.瓊斯舞作D-Man in the waters

「廿一世紀舞蹈界教父」比爾.提.瓊斯的作品,總是關注族群╱同志認同、疾病、死亡與生存等嚴肅議題。舞作D-Man in the waters是為紀念團員達米安.阿卡維拉當年積極對抗愛滋病魔的精神,結構嚴謹充滿澎湃活力,不僅挑戰舞者的體力,更考驗群體緊密連結的默契。北藝大舞蹈學院今夏將該舞作重建演出,並邀請瓊斯舞團前舞者凱薩琳.卡賓擔綱指導。

文字|莫嵐蘭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關鍵三問 打開創作之門

「賴聲川的戲劇學—高階戲劇研習大師班」側寫

二○○六年賴聲川從北藝大戲劇系退休後,便未曾在台北正式開班授課,這次在七月初與本刊合辦的兩天講座中,賴聲川以「總論/簡論」、「關於編劇」、「關於導演」、「關於即興創作」四個主題開講,結合多年豐富的教學與實作經驗,也包含他自己對於藝術創作應該如何教授的反思。

文字|鍾欣志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積極面對低迷 整合資源打造未來

德國「北萊茵威斯華倫國際參訪計畫」所見

應德國「北萊茵威斯華倫文化局」之邀,本文作者參訪了當地兩個重要的音樂節:「威騰當代室內樂音樂節」與「科隆八橋音樂節」,前者以大師帶新秀,鎖定中小型編制的當代作品,並且主打世界首演或德國境內不曾演過的作品,以吸引文化圈各城市的觀眾前來小城鎮觀賞;而後者有著科隆愛樂強大的行政團隊、極優的愛樂廳作為後盾,以展現文化大城的格局為目標,也提供了包括科隆在內、整個北萊茵威斯華倫地區所有展演者、創作者一個百花齊放的平台。

文字|林芳宜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古典音樂,要不要行銷?

從《交響情人夢》效應看藝術與行銷之間的平衡

古典音樂這種追求內心境界與多年經營努力方可獲得成果的藝術,需要行銷策略用力炒作嗎?從這幾年發燒的《交響情人夢》現象、李雲迪與郎朗的雙驕競爭,到素人唱將與流行樂手的跨刀相助,種種行銷話題吸引了普羅大眾的注意,古典音樂似乎也因此不再讓人仰之彌高,但古典音樂本質,是否也會因此而名實難符?

文字|林仁斌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藝術中心 內外翻轉的空間驚艷

專訪OMA合夥人暨德國建築設計師奧雷.舍人

位於士林捷運站旁的台北藝術中心預定地,已然敲定由來自荷蘭的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贏得設計競圖。向來以突破性概念及實驗性格濃厚而知名的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及奧雷.舍人(Ole Scheeren),將為台北打造出一座連結「普羅文化」與「精緻文化」的嶄新表演殿堂。 負責此次台北藝術中心設計案,同時也是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為OMA)亞洲區主要負責人的德國建築師奧雷.舍人,自十四年前開始為大都會事務所工作後,不久便躍居為該公司主要合夥人。二○○四年他來到亞洲,協助OMA在亞洲設立設計據點,繼備受矚目的北京中央電視台大樓,台北藝術中心成為他近期最重要的大型設計案之一。趁著北美館「台北藝術中心國際競圖作品建築模型展」開幕與OMA來台北向議會簡報設計概念的機會,透過台北藝術中心主管單位台北市文化局的安排,本刊邀請到奧雷.舍人進行面對面專訪,請他特別暢談了他與亞洲的淵源,及此次台北藝術中心獨具巧思的空間翻轉設計。

文字|李俊明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