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陽光劇團巴黎現場 獨家專訪音樂總監

被二千八百件樂器圍繞的快樂音樂人—勒梅特

陽光劇團在台北最後一場《浮生若夢》演出後,所有觀眾不只以熱烈不斷的掌聲讓演員們謝幕多次,更在音樂總監尚-賈克.勒梅特終於出現時,報以更加倍的歡呼。這位讓觀眾一邊看戲,一邊還時時抬頭往側面高台上探看他演奏的「白鬍子聖誕老公公」,現場演奏配樂的功力神乎其技,與劇情亦步亦趨的音聲,讓人潸然淚下。本刊獨家取得在巴黎專訪勒梅特的機會,一探他在陽光劇團的音樂工作室,看他在二千八百件樂器的圍繞下,如何玩出動人的樂音。

文字|羅苑韶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SO自創音樂品牌 首推交響曲雙CD

未來將以「發現系列」與「台灣音樂家系列」計畫錄音出版

二○○八年開春時節,創團至今二十一年的NSO終於誕生了「第一個孩子」,而且「一次就生了雙胞胎!」 在二○○六/○七樂季裡,NSO寫下了多項新紀錄,包括在台灣首演華格納聯篇歌劇《尼貝龍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與理查.史特勞斯歌劇《玫瑰騎士》Der Rosekavalier。在星馬地區以及日本的兩次巡演,則是十年來的首度出訪。演出不僅引起國內外報導,更在德、法、日文歌劇雜誌中可見樂評與回響,尤其是獲得歌劇古典音樂權威雜誌《管絃樂團》Das Orchester二○○七年四月號封面故事特別報導,再次證明各界對NSO這個樂團的肯定,同時也突顯了留下美好樂音的必要性。 終於有了自己的聲音,NSO在這張雙CD裡,以「發現NSO」為品牌,收錄了由前音樂總監簡文彬指揮的二首經典曲目,從一百多首現場專業錄音中挑出演奏及錄音品質精良的作品,最終選定的馬勒第四號以及蕭斯塔可維奇第八號交響曲,是經過簡文彬不斷聆聽與評估後作的選擇。而難以捨棄的遺珠,包括蕭斯塔可維奇第十五號交響曲、佩托拉克《創世紀》片段樂章及拉威爾的《波麗露》,則以簡版CD隨一月號PAR表演藝術雜誌發行。未來的CD出版計畫將在品牌下以兩個系列呈現,在「發現」系列以包括簡文彬、呂紹嘉、林克昌、魯道夫.巴夏、根特.赫比希等指揮家錄製的演出作為專輯,而「台灣音樂家系列」則計劃以江文也、許常惠、史惟亮、郭芝苑、盧炎等人的作品錄音。

文字|李秋玫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搭築圓夢之梯 親近藝術零距離

兩廳院「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 邀請企業贊助弱勢看表演

由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發起的「藝術零距離」專案計畫,將號召社會和企業團體,共同圓一個人人皆能接觸精緻藝術的夢。這個計畫針對從未來過兩廳院、想一窺藝術殿堂門奧的民眾,及資源不足的弱勢族群,藉由各界贊助,讓他們進入兩廳院,觀賞精心策劃的演出節目。

文字|周倩漪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對鏡看花 創造自己的美麗

尤金諾.芭芭與江之翠劇場工作坊記錄

去年的十二月初,劇場大師、丹麥歐丁劇場藝術總監尤金諾.芭芭與資深女演員茱莉亞.瓦雷,應江之翠南管劇場之邀,為該團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工作坊訓練。芭芭充滿創意的思考與訓練方法,讓習於南管傳統肢體的成員展現出另一種美麗丰姿。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彭雅玲從旁觀察,特為本刊寫下芭芭與南管演員的工作過程。

文字|彭雅玲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愛丁堡藝穗節 讓世界看見你的舞台

專訪前執行長保羅.古晉(Paul Gudgin)

愛丁堡藝穗節前執行長保羅.古晉於去年十一月初應邀訪台,在北、高兩地舉辦了三場以「愛丁堡藝穗節的經驗與挑戰」為主題的講座與工作坊,趁此良機,本刊特邀資深策展人、明天事務所劇團藝術總監李立亨,專訪保羅.古晉,與台灣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分享了他執掌藝穗節七年的經驗。

文字|李立亨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果我是植物,碧娜就是適合我的天氣!

專訪烏帕塔舞團資深舞者多彌尼克.梅希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的資深舞者多彌尼克.梅希(Dominique Mercy),從第一次訪台演出《康乃馨》時就令人極為印象深刻,與碧娜合作超過三十年的他,這次更主持舞蹈工作坊,帶領本地舞者體驗碧娜式的舞蹈。本刊趁此機會,訪問這位優雅的舞者,一談他與碧娜工作的種種。

文字|張懿文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焦元溥 用熱情執著跑完音樂馬拉松!

《遊藝黑白》鋼琴家訪談錄的背後故事

《遊藝黑白》其實不是我的著作,而是受訪鋼琴家的作品;我只是一個興奮又感動的見證者,把所見所聞的諸多故事記錄下來,讓那些話語能夠由聲音變成文字,留下原本該消失的美妙片刻從台北、波士頓、紐約、巴黎、波爾多、維也納、倫敦、莫斯科、馬德里、漢諾威、慕尼黑、柏林、漢堡、科隆、香港的餐廳、咖啡館、琴房、教室、旅館房間和鋼琴家客廳,到每一位愛書人、愛樂人的手上。 ──焦元溥自序

文字|李秋玫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站在世界之高 打造藝術的遼闊

專訪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

八月上旬出刊的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製作了「全球教育」專題,其中探討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所將面臨的一項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與資源重整的趨勢,使得培育人才的大學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未來,大學教育將面臨國際化的競爭和挑戰,學生擁有的是更全面、更多元化的學習選擇自主權,如何因應時代的變遷、全球化的影響,以及資訊交換模式所帶來的便利性,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者所需思索的重大課題。 然而,高等教育中的藝術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下,面對的卻是尋求具有特色又具有普遍性的發展模式,兼具多元與在地文化的延續、發展與鏈結的兩難。今年,適逢台北藝術大學創校二十五週年,在回顧與前瞻的時刻,我們專訪現任校長朱宗慶,請他談談打造北藝大為國際專業藝術學府的願景,以及在國際交流上,如何建立合作的網絡平台,共創一個資源分享及良性競爭的生態,以及他對高等藝術教育全球化議題的思索和觀察。

文字|廖俊逞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輕鬆口吻嚴謹態度 播灑音樂種子

側寫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大師班

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ABQ)的訪台,在古典音樂界裡刮起了一陣旋風。其極盡完美的演出卻又即將解散的訊息,令樂迷們既讚嘆又不捨。尤其是最後在舞台上增設座位的首例也引起紛紛議論。在這樂迷們引頸企望卻也意猶未盡的音樂會背後,所給予音樂學子們直接與最深刻影響的,該算是大師班的精采教學!

文字|李秋玫
第175期 / 2007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多媒體 多元化 多新曲

不當LKK 國樂也要變新裝

現在聽國樂演出,只是看到一群人拿著傳統樂器,穿著傳統唐裝,咿咿啊啊或鏗鏘錚琮地「陽春白雪」嗎?那你就錯了,台灣的國樂音樂會早就發展出多元豐富的演出樣貌,結合多媒體演出不稀罕,加上美食或品茗的感官體驗才有趣!曲目或老曲新編或全新創作,搖滾一下也不賴!

文字|李秋玫
第174期 / 2007年06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搶救畫作大作戰 洗去墨漬再回春

歷時一年,張元鳳讓「川原膴膴」、「谷口人家」重現原貌

一年前,兩廳院的兩幅大型山水畫「川原膴膴」與「谷口人家」遭人潑墨破壞,兩廳院迅速協調台南藝術大學古蹟文物修護研究所東方繪畫組緊急接手修復,教授張元鳳領導一群研究生每天工作超過十個小時,盡一切努力挑戰這不可能的任務。終於在一年後完成任務,除了呈現破壞之前原貌,並可望延長畫作壽命。

文字|廖俊逞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貼身看大師:愛古董強忍背痛,對舞台超級講究

喔,原來這就是「羅伯.威爾森」!

附:「遇見大師—跨世紀講演會」精華摘要

從剛下飛機,到目送他走進離境大廳,這位如巨人般的龐大身影其實總有著隱藏不住的疲憊。然而在短短四天三夜的行程當中,羅伯.威爾森完全沒有高個子常見的垮肩駝背,他總是挺起身軀、步伐穩健,右手輕輕按著背後腰部的痛處,腦筋清楚地朝著他要前往的每一個目標邁進,雖然如他自己所言:「我是個慢慢來的人,所以連演講速度都很慢」,但帶著些許嚴厲的尖銳眼神與不疾不徐的肢體動作,威爾森的舉手投足都有著如貴族般的優雅大氣。

文字|劉昌漢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兩岸三地當代表演藝術研討會紀實

誰在「消費」表演藝術!

華文戲劇的走向與未來

在面對「消費時代」下,兩岸三地的劇場界近年來都起了非常大的變化,除了有各種不同的戲劇形式興起之外,在演員表現、導演創作、經費成本、宣傳造勢等,各種劇場基本的結構也都產生了大幅的改變。而表演藝術工作者在面對這樣的一個劇烈變動的環境時,應該要如何自處?是要臣服於「消費時代、觀眾至上」的巨獸之下,還是要學唐吉柯德,拖著夢想之矛,與其戰鬥?

文字|黎家齊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荒謬劇場的末代傳人與橫眉怒目的反戰詩人

速寫200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品特

有人認為,諾貝爾獎的選擇有其政治、種族等等考量,此話自然真確。但證諸對品特的讚詞:「透過劇作揭示日常瑣碎言談底下的致命危機,硬闖生命封閉抑鬱的空間。」即可知道,他們給的是從前那個荒謬劇場的末代傳人,而不是當前這個橫眉怒目的反戰詩人。品特的成就在七○年代早經公認,但我們曉得,諾貝爾給的是終生成就,所以他得多等三十年,等到他幾乎過了時。

文字|鴻鴻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解開舞台服裝的針線密碼

兩廳院「台前幕後.載織載繡:劇場服裝設計展」

劇場服裝設計是表演藝術的一環,也是舞台美術設計的要項。透過服裝的造型、拼接、色彩、不同質地的組合手法,反映出鮮活的角色特徵,從而體現表演的精神內涵。 即將在十月底登場的兩廳院「台前幕後.載織載繡:劇場服裝設計展」,邀請台灣當今四組劇場服裝設計家及演出團體,分別呈現舞蹈、音樂、兒童劇、偶劇的服裝設計經典作品,邀請觀眾一探服裝背後的精采故事。

文字|鄭淑瑩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與表演者一起呼吸,用鏡頭捉住最初的感動

兩廳院展出劉振祥十年劇照經典

為了讓自己保持與觀眾一樣的新鮮感,劉振祥通常婉拒排練參觀邀約,堅持要在記者會或演出現場,用初次欣賞的直覺,拍出藝術作品所呈現的強烈印象。「拍攝時間越短,當下的直覺判斷反而越強!」他說拍到好畫面沒有訣竅,重要的是和表演者或舞者「一起呼吸」,用心隨著台上的肢體律動及情緒節奏走,自然會知道何時是最有力量的爆發點!

文字|鄭淑瑩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亞瑟‧米勒與「靈感之鳥」的唯一相遇

追憶劇作家米勒及《推銷員之死》的中文演出

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上個月十一日以九十高齡辭世,他最為世人所知的除了他與知名女星瑪麗蓮‧夢露的婚姻外,就是奠定他劇史不朽地位的作品《推銷員之死》了。但你可知,《推銷員之死》居然是一夜之間就完成三分之二的奇蹟?該劇的中文版演出也有曲折內幕?曾執導《推銷員之死》中文版兩次大型演出的資深導演楊世彭,為我們說出他與米勒先生的過從往事。

文字|楊世彭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開春,到兩廳院Shopping 去

把精緻的藝術感動帶回家

到兩廳院Shopping去。兩廳院禮品店三月一日重新開幕,在國內知名設計師陳瑞憲的整體空間規畫下,除加強使用功能外,也融入藝術線條及現代設計的空間感,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簡潔的線條、柔適的燈光,讓民眾來兩廳院shopping也有逛mall的感覺。 各地的劇院、博物館裡,紀念品店不只是重要的財源之一,往往也是劇院風格的延伸,東西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因此各地的劇院,往往都會針對藝術家、劇院建築、經典劇目設計獨特的紀念品,讓這些紀念品跟著觀眾的記憶延伸帶回家。做為台北市地標之一,宏偉華麗的兩廳院經常是許多觀光客駐足拍照的背景,同時也是亞洲極具特色的藝術殿堂,兩廳院業務推廣部近幾年也開始與設計師進行品牌與創意上的合作,獨家開發多樣精緻商品,希望大家把兩廳院的回憶帶回家。 國家戲劇院3D紙模型 透過DIY,自己蓋國家劇院,體驗中國古典宮殿建築之美,適合親子共構完成,享受另類的蓋房子樂趣。 內附詳細組合步驟說明 W╱21.5cm L╱23.5cm H╱9.5cm 售價 NT$300 古譜鉛筆 以崑曲、琵琶、古琴代表作品─「牡丹亭」、「十面埋伏」、「廣陵散」的古譜為設計題材,充滿人文氣質的案頭工具。共三款,另有精緻手工盒組。 售價 NT$45╱ 單支 NT$120╱一套三款 NT$320╱精緻布面手工盒(內附六支鉛筆) 古譜精油蠟燭 以崑曲、琵琶、古琴代表作品─「牡丹亭」、「十面埋伏」、「廣陵散」的古譜為設計題材。共三種尺寸、三種圖案、四種顏色╱檀香、粉紅、青、紫供選擇 每種顏色皆含特殊精油香味。 售價 NT$15

文字|兩廳院業務推廣部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基洛夫秘方

這一晚,兩廳院國家劇院的大舞台成了大教室,基洛夫芭蕾舞團在藝術總監瓦茲耶夫的帶領下,開始每天的基本功─從把竿開始。 一堂開放的芭蕾舞課,吸引了滿座的學舞的觀眾,好像餐廳廚房開放式玻璃窗外,擠滿了圍看廚房秘方的眼睛。什麼是俄式芭蕾?什麼是瓦嘎諾瓦學派? 全員到齊,上課開始。這位隨團的芭蕾教師過去六十年來「不是在瓦嘎諾瓦學校裡,就是在前往瓦嘎諾瓦學校的路上」,花白的頭髮卻有抖鑠的精神,現場鋼琴教師琴音一下,舞者第一個動作從躹躬開始,是的,從躹躬開始。 「對傳統的尊敬,對教師的尊敬。」這是一個百年老店在面臨全球化經濟的衝擊下,依然堅守的「古法」之一。從躹躬開始,以躹躬結束,小小的細節維繫傳承,也創造了舞團的高度。

文字|盧健英
第144期 / 2004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