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臉絕活,矯健身段 談川劇的表演藝術
這個來自天府之國的四川戲,因旣雅又俗、旣獨立又綜合的表演模式而廣受歡迎。在欣賞京劇、崑曲的優雅流麗之後,不妨再品嚐此一道地川味好戲。
這個來自天府之國的四川戲,因旣雅又俗、旣獨立又綜合的表演模式而廣受歡迎。在欣賞京劇、崑曲的優雅流麗之後,不妨再品嚐此一道地川味好戲。
策畫多時的《九歌》將於五月公演,除了陣容編制龐大的樂團、合唱團,主題意識中的憂國之情和超現實理想色彩,更是本劇重點。
來自六個國家的打擊樂團將以不同型態呈現擊樂世界的豐富多樣。有約翰.凱吉的〈Third Construction〉,也有周文中的〈谷應〉,無論搖滾爵士或是民俗古典將紛繁呈現。
旣以詮釋《貓》《歌劇魅影》舞台劇音樂大受樂迷靑睞,又以莫札特長笛協奏曲獲得法國唱片大獎,高威成功地跨越了古典與流行樂壇。此次來台將演出藍乃克〈水精〉、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等膾炙人口的長笛小品。
對編舞者言,將生活體驗透過舞蹈,在各種場合以不同角色呈現,是對自己的挑戰;對觀衆而言,街頭表演的欣賞,感官的再思考,更是另一種挑戰。
由國立藝術學院舉辦的「關渡藝術節」,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展演活動,積極發揮在當地的藝術推廣及社敎功能。
「多面向」將發表新作了,在室內與戶外「跳」出北管野台戲的驚奇;〈扮仙〉著重的,是傳統表演身段上的轉化與吸納;〈作戲〉則試以現代化舞蹈動作「做一齣好戲」。
二十年的戲碼《碾玉觀音》是姚一葦的舊作,然而戲却越沈越香,不斷地被搬上舞台銀幕。今年的「台北世界戲劇展」,《碾玉觀音》將再度登場,與世界其他經典劇目一響愛戲老饕。
經過撲朔迷離的幕後爭逐,「北京京劇院」終於脫穎而出,成爲兩岸交流後第一個來台演出的京劇團。睽別四十四年之後,大家風範的流風餘韻終將展現台北中山堂。
「小宛然」是李天祿的法國子弟班,此次將帶著說法語的「狐狸古畢」回阿公的家,演戲給台灣的朋友看。
將道具和佈景減到最低限度,以質樸的舞台載錄台東的道敎儀式,台東的一群愛戲女子讓戲劇回到劇場裏來。唯有演員面對觀衆活生生的表演,才能給戲劇這門藝術經久不衰的魅力。
無論演戲或打棒球,華燈劇團的宗旨是希望藉著藝術活動,提供一個與人類心靈碰觸的機會。
從舒伯特的優雅和諧,到貝爾格的浪漫自由,林玉卿嘗試掌握每一個音韻吐納的奧妙。有詩有韻的珠玉小品,將使您充份品味德文藝術歌曲之美。
在春風中,你可曾離開蟄居的小窩,來看一場表演?三月的表演藝術廣場,《小孩與魔咒》以悠揚的音律召喚;大衞寶燈帶著澳洲的無尾熊來台獻藝。「果陀劇場」以《淡水小鎭》步入第五年,《孫臏與龐涓》也以新編劇本之姿翩然而至。《舞躍台灣情》《菊豆與天靑》則舞出這一季的傳統美與現代感。
《菊豆與天靑》取材自大陸作家劉恆的中篇小說《伏羲.伏羲》,繼張藝謀拍成電影揚名國際之後,舞蹈家游好彦更大膽的將其改編成一齣舞:舞者的展現,時而曖昧、時而冷閉、時而激情、時而奔放,線條常呈幾何形,曲度銳利。
新編戲《孫臏與龐涓》結合海峽兩岸優秀劇壇人士共襄盛舉,在導演兼主角李寶春的調度下,捨棄花俏自由的表演動作,使傳統戲曲的優點畢現於舞台。
一九九三年的中華國際兒童藝術節二月中旬起在全省展開巡演,包羅了演奏、魔術、小丑大會串及布偶表演,其中淸新的《小小無尾熊流浪記》將使孩子們接觸到另一個更富敎育意義的奇幻世界。
四年前,四年後,「果陀」兩度搬演《淡水小鎭》,時逢「果陀」五週年慶,讓我們看看這個「小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鼓之祭》《古韻情》《慶神醮》是台北民族舞團今年公演的三大代表舞作,完整地呈現出台灣本土風格;而整編增添的片段,又賦予戲劇性的新貌。
經歷兩年的籌劃,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將在四月初首演拉威爾的童話式歌舞劇《小孩與魔咒》,這場充滿想像力的演出,由樂團在台下樂池伴奏,音樂家於舞台上兩側演唱,舞台中心則由蘭陽舞蹈團的小朋友融合芭蕾與現代舞,舞出孩子的幻想世界。全劇長四十五分鐘,在四月這個屬於小朋友的月份,最適宜家長帶著小孩去欣賞。
二月裡葛瑞.卡爾的低音提琴,充滿義大利巴洛克風情的I Musici,帶著「來自靈魂的歌聲」再度抵台的卡瑞拉斯,聯管營造的「浪漫的婚禮」,「名人名嘴吟唱」追懷黃自短暫耀眼的一生;「光環舞集」以特有的東方肢體語彙展現人體的力與美;廖瓊枝以一生顚沛淬練出的技藝衍繹《陳三五娘》 的悲情。 新春伊始,已有一片錦繡繽紛
國內樂迷對低音提琴(dou-ble bass)的熟悉程度,可能遠不如提琴家族中的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但低音提琴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中,以深沈的低音淸晰地提示著名的「快樂頌」主題,以及詮釋聖桑《動物狂歡節》中「大象」的幽默表情,倒也讓樂迷們對這項樂器刮目相看。 雖然低音提琴由於音色的限制而少見以獨奏的形式出現,但在大合奏和交響樂中卻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大體而言,國內以低音提琴爲主角的音樂會比例偏低,在繼七十九、八十年分別邀請法國低音提琴家卡若宏(Jacques Cazauran)、伯納.卡若宏及霍列茲(J.M. Rollez)來台演出後,今年二月獲邀來台獻藝的是美國低音提琴家葛瑞.卡爾(Gary Karr);集指揮、作曲與演奏低音提琴於一身的俄裔美籍音樂家庫塞維斯基曾贈予他一六一一年製的「阿瑪第(Amati)」低音提琴。 在現今低音提琴的大小、模樣尙未固定的情況下,這把在庫塞維斯基去世後,由其妻送給卡爾的名琴,體積並不大,而卡爾向來也主張不要用太大的琴,但他的演奏以能釋放大音量著稱。與歐洲低音提琴細膩、優雅並充滿音樂性的詮釋相較,美國低音提琴家的親和力較強,並注重臉部表情。 卡爾與低音提琴的結緣可說是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他的家族中有七位低音提琴手,可謂家學淵源,注定了他與低音提琴的深厚情感。雖然卡爾曾任職於樂團,目前則以獨奏家身份活躍於世界樂壇,演出曲目也已超過四十首,而多位現代作曲家如:Henze、Wilfrid Josephs及Gunther Schuller等也爲他譜曲。此次來台與「聯管」協奏的《卡門幻想曲》,也是卡爾的老師杉奇(Sankey)特別爲卡爾改編的。另外,有「低音提琴的帕格尼尼」之譽的作曲家兼低音提琴家波特西尼,所寫的協奏曲《塔朗泰拉舞曲》,也是另一首相當具有技巧性的作品。國內低音提琴家饒大鷗指出:有人形容卡爾演奏這首協奏曲時,手指是「飛」的。不難想像其演出讓人大開眼界之處了。 任職「聯管」的低音提琴家傅永和,對於演奏這項較爲樂迷忽視的樂器,提出一點心得:不僅要有表現慾,而且要擅長改編其他器樂曲。卡爾另一場獨奏會中的曲目即多半爲改編曲,其中艾克勒斯原爲小提琴所作的〈a小調奏鳴曲〉,是習琴者必學之作;卡爾並以其最喜歡的作品:帕格尼尼的〈幻想曲〉作爲壓軸,都是低音提琴曲目中重要
聯合實驗管弦樂團今年樂季推出「風情系列」套票,由於曲目綜合了悅耳動聽的古典巨作與引人入勝的現代作品,深受樂迷歡迎,銷售量高達七百多套,爲聯管今年勵精圖治的策略打了一支有效的強心針。 「風情系列」最後一套節目將安排在二月十三與十四日情人節晚上七時半於國家音樂廳演出,由聯管駐團副團長廖年賦敎授指揮。廖年賦敎授是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音樂硏究所碩士,現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專任敎授,及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硏究所指揮組兼任敎授。 這場定名爲「浪漫的婚禮」情人節音樂會,曲目通俗易懂,浪漫感人。包括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圓舞曲與《天鵝湖》芭蕾舞組曲,廖年賦敎授的弦樂作品〈七夕〉、匈牙利作曲家戈德馬克(KarlGold-mark,1830-1915)的《鄕村婚禮交響曲》。柴可夫斯基這二部作品由於旋律優美,是古典音樂入門必聽的經典之作,也一直是年輕古典樂迷的最愛。廖年賦敎授的〈七夕〉旋律哀艷感人,富有濃厚的中國地方色彩,意境淸高雅逸。作曲家戈德馬克原是劇院小提琴手,後自學作曲(作曲風格受孟德爾頌、舒曼、李斯特,和華格納影響頗深)。一八六○年定居維也納後正式開始他的作曲事業,以第一部歌劇《希巴女王》(Die Knigin von Saba, 1875)奠定他的作曲家地位。 《鄕村婚禮交響曲》是戈德馬克最爲人所熟知的代表作,雖然在台灣鮮有機會演出,但在歐美一直是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樂曲共分爲五個樂章。第一樂章〈婚禮進行曲〉是農村婚禮場面活潑的寫照,第二樂章〈新娘之歌〉宛如賓客們的一對新人祝福的合唱;第三樂章〈小夜曲〉其實是一首諧謔曲,性格天眞明朗;第四樂章〈花園〉充滿浪漫情調,是一對新人互訴心聲的情話;最後第五樂章以節奏強烈的〈舞曲〉來結束整部作品。由於戈德馬克少年時受到農村舞蹈音樂的薰陶,此曲的旋律流暢自然,對農村生活有十分細膩的描寫。 文字|鍾耀光 紐約市立大學理論作曲,打擊樂演奏博士
〈空中飄〉、〈箱上走〉、〈地上游〉──這次「光環舞集」的「大地漫遊」是結合意念、力量與氣,欲達成氣、身、心一體的新里程。
台北藝術季以慈善義演「名人名嘴唱名曲」的音樂會開場,將邀請政界、藝文界名人共同參與,演出曲目則以黃自的作品爲主。在李文、蔣勳的主持介紹下,再次呈現這位影響近代中國音樂先驅的藝術。收入悉捐「財團法人雙溪啓智文敎基金會」做籌募基金。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