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沈偉的《床》展現他豐厚的潛力。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世代

評雲門舞集「X世代專輯」

包括李靜君的《女男.男女》、卓庭竹的《偶缺》、布拉瑞揚的《肉身彌撒》、大陸編舞家沈偉的《床》、香港編舞家余仁華的《線索》,每一位編舞家都還不到三十歲;除了排灣族出身的布拉瑞揚以原住民題材發揮之外,他們的舞蹈中沒有太多「中國」的身影、民族的身段,談的是這個世界村裡無分地域性的話題。

文字|盧健英
第48期 / 1996年11月號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展現循環歷史觀的舞劇

觀《忘歸魚的死與生》

由旅德舞蹈家余能盛與畫家林勤霖合作的現代芭蕾舞劇《忘歸魚的死與生》,似乎爲賀伯颱風肆虐後的台灣,帶來一些屬於性靈及宇宙的啓示。舞劇分爲三幕,描寫忘歸魚生命的起始與輪迴。可惜原本豐富的哲思,在敍事完整性的考量下被犧牲了。如此一來,從第一幕開始苦心經營的循環史觀,也淪爲機械式的重複,而失去了歷史的縱深。

文字|吳雅鳳
第47期 / 1996年10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一幅來自地中海的田園景象

評義大利洛爾瓦芭蕾舞團(Compagnia di Danza Teatro Nuovo)

貝律甌的編舞,將奧費斯(Orpheus)與攸柔蒂斯(Eurydice)這一則淒美的愛情故事,表現得流暢動人,古典芭蕾技法與民俗舞蹈靈巧地融合,佈景、服裝也與舞蹈情節合作無間。整體來說,該舞團最大的特點就在它如行雲流水的敍事風格,簡潔明快的手法。

文字|吳雅鳳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敍述者,現代劇場儀式的代言人

在布氏改革劇場理論繁浩中,敍述者更擴大爲表現形式來使用,成了虛構世界中唯一淸醒的評述者,成爲現代劇場儀式的代言人,他與人物之間融入/漸離的多重關係成爲現代劇場形式運用的最大變數。 他兼有面對觀衆直接評議、間接質疑、提供線索、呈現缺位(absence), 深化觀衆在劇場中的「觀看」與「知曉」的功用。

文字|陸愛玲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