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敍述者,現代劇場儀式的代言人

在布氏改革劇場理論繁浩中,敍述者更擴大爲表現形式來使用,成了虛構世界中唯一淸醒的評述者,成爲現代劇場儀式的代言人,他與人物之間融入/漸離的多重關係成爲現代劇場形式運用的最大變數。 他兼有面對觀衆直接評議、間接質疑、提供線索、呈現缺位(absence), 深化觀衆在劇場中的「觀看」與「知曉」的功用。

文字|陸愛玲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台灣的小劇場不再後現代?

從二十豆.盒子畫的《動作藍圖》談起

「開始是夢境,從柏拉圖說起,說的當然是愛情,年輕人的那種。一群人就捉起鬼來了,有人不玩。整群人介紹了自己的角色與性格,然後有人表白,於是我們得知了一個愛意的開端。在一種習慣性要知道這個愛情「結局」的慣性下,開始了被表演不停干擾的閱讀過程。」

文字|陳梅毛
第44期 / 1996年06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輕鬆還是輕浮? 從鬼太鼓看傳統與現代的迷思

四月來台演出的「鬼太鼓」在商業包裝下已然不復見其原具傳統,透過它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變奏的傳統。在舞台上出現的跑步機、載著玩具熊的小火車、雜技一般的庖丁耍刀、三味線大戰斑鳩琴與小提琴,這些使演出娛樂化的噱頭,同時也使它庸俗化,從太鼓之中建立的陽剛、純淸的力道,至此全數抵消。

文字|童乃嘉
第44期 / 1996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