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蘇黎世弦樂三重奏與李逸寧
蘇黎世弦樂三重奏以純粹、和諧、充滿淸新朝氣的音樂特色而著名。自一九七七年組團以來,巡演歐洲、美國、遠東等地,並經常以不同的形式與衆多知名藝術家合作,此次來台,將與國內豎笛演奏家李逸寧同台演出。 演出曲目有海頓《弦樂三重奏》作品53、貝多芬《D大調弦樂三重奏小夜曲》、克魯賽爾《降E大調第1號豎笛四重奏》、以及鮑元愷爲豎笛與弦樂三重奏而創作的《中國民歌組曲》。
-
即將上場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是一九一七年革命以來,俄國境內第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管弦樂團,由鋼琴家米克赫爾.普雷特涅夫在一九九〇年創立。當時蘇俄聯邦體制已經全部瓦解。該團團員多半是前蘇聯時代主要管弦樂團的首席團員,其中大部分團員都可以獨當一面擔任獨奏家,小提琴手全部來自當時俄國最好的六個樂團的小提琴首席。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也是第一個接受俄羅斯藝術基金會贊助的團體。 普雷特涅夫出自音樂世家,曾在多次國際鋼琴大賽中得奬,除了鋼琴家的身份外,普雷特涅夫也在前蘇聯各大樂團擔任客席指揮,並指揮過布達佩斯音樂節管弦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倫敦愛樂管弦樂團等。這次來台將指揮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穆梭斯基、羅西尼、莫札特、雷史碧基和拉威爾的作品。
-
即將上場
富澤直子中提琴獨奏會
只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倍的中提琴,音色比小提琴或大提琴的音色更爲鼻音化及陰暗。這種長久以來像是小提琴影子般的樂器,這次將成爲音樂會的主角,展現中提琴的魅力。 富澤直子畢業於日本武藏音樂大學硏究所,將以中提琴演奏德布西、托塞里、拉威爾、希勒、布魯赫、高大宜等人的作品,小提琴家林暉鈞與增田加壽子亦將客串演出。
-
即將上場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初夏展演
此次展演由前「瑪莎葛蘭姆舞團」副藝術總監羅斯.帕克斯任藝術指導,推出兩套節目共十二支舞碼,分別由國內外編舞者創作整編,包括羅曼菲、何曉玫、古名伸、孔和平、郭曉華及羅斯.帕克斯、霍華.拉克、瑪麗.安東尼等人的作品,並再度推出由平珩及原舞者指導於國際舞蹈節中的《宜灣阿美族豐年祭》。
-
即將上場
鞋子兒童劇團打開「抽屜的秘密」
沒有打開的抽屜,隱藏著令人好奇的小秘密;被打開的抽屜,跳出一件件令人驚喜的記憶。「鞋子兒童劇團」即將演出的《抽屜的秘密》,藉著聲音(語言)轉折重疊的趣味,球類運動中肢體互動的關係,以及一個有關抽屜的溫馨故事,釋放出一連串台上台下共享的「秘密」。 全劇共有三段,首段是來自聲音的秘密,將音調抑揚頓挫的轉折、節奏合聲上的變化,以及字句串連後所衍生的巧妙等,配合不同的肢體語言呈現。 第二段是關於各種球類的秘密,球員的肢體互動,加上球體本身在空間中跳動的軌跡,將舞台切割出一塊塊立體又流動的畫面,其彈動速度亦改變著時間的律動與節奏。 第三段〈抽屜的秘密〉則是來自時空的秘密,敍述一個不愛上學的小朋友,從爸爸送給他的舊書桌的抽屜裡,看到了爺爺和爸爸的童年回憶及夢想,讓他體會到自己應該珍惜擁有的幸福。
-
焦點
魯迅的激憤筆墨與悲憫情懷
「不過在戲台上罷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値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値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雖然魯迅一生並未眞的進行戲劇創作,他對戲劇與人生處境的關係,卻有深刻的瞭解。
-
焦點
俄國芭蕾雙城記 聖彼得堡與莫斯科芭蕾
俄國,二十世紀傳統芭蕾的擁護者,在近來受了社會轉型的影響,創作上起了些變化,但仍有不少專業舞團堅持培育古典芭蕾舞者,它們不怕競爭與阻力,繼續推出古典舞碼,如五月來台的聖彼得堡芭蕾及莫斯科芭蕾。
-
焦點
劇場的台灣歷史在哪裡? 寫在《紅旗.白旗.阿罩霧》演出之前
歷史絕少出現在台灣劇場之中,成爲共同的記憶與經驗。面對激越而戲劇性的台灣歷史事件,國內多數民衆大多感到十分陌生,不僅林家故事如此,所有台灣開發史上波瀾壯闊的史詩,莫不如此,藝術學院戲劇系此次推出此劇,正是在爲建構台灣當代劇場做嘗試。
-
焦點
三種東方身體觀的展現 「心齋」兩岸三地編舞家匯演
多面向舞蹈劇場此次演出滙合了大陸范東凱的《錯位》、香港梅卓燕的《遊園驚夢》,及台灣陶馥蘭的《心齋》,三種不同東方身體觀的展現,各自訴說母體文化下的生之航程。
-
焦點
吟唱生命圓融之音 次女高音柏崗札四度來台
兩年前,柏岡札第三度來台,展現了五十九歲的女性歌者最大的魅力,本月,她將再度站上台北的舞台,雖然好的歌者會衰老,但是她的藝術傳達出的力量,仍讓人心儀、神醉。
-
焦點
音中凝聚的豐厚人文 不爲時空所限的幾個中樂「異數」
藝術的本質是感情的,因此如果能夠直接以穿透力強的作品或演出,來勾起國人內在的情感世界,則不僅眞正的生命翻轉容易產生,也眞的可以「欲辨已忘言」。這樣的音樂家當然很少,但何其幸,我們也終於見到了幾位:五月即將來台的兪遜發、蕭百鏞、胡自厚所呈現的音樂,正是這種生命情懷。
-
焦點
融入大自然的身體「風」景
永子與高麗,數十年如一日地推出與自然或人類共同經驗有關的舞作。觀衆無論聯想到的是其舞踏的背景或即興的成分,毫不矯飾的呈現,令人印象深刻。舞台上如此,台下亦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必須跨越的關口 是「大限」抑或「新生」
一九八四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協議香港於九七年「交回」中國。一個政治上的決定,就此影响一個文化的發展。這十幾年來的「過渡」,催化了香港藝術上一連串的轉型。「九七」不會是刹那巨變,「九七」是一個重要歷史關口。這一代藝術工作者,表達自己、詮釋時代,是無法逃避的責任。
-
特別企畫 Feature
「九七」把一切,都壓縮得很緊
曾於多年前受屛風表演班邀請來台演出的「進念.二十面體」是香港最具創造力的劇團之一。「進念」除了以舞台意象、爭議性話題在劇場內造成震撼之外,它對香港文化活動、生態的持續關心與投入,使得我們在談論香港文化圈如何看待/面對「九七」時,自然不能沒有「進念.二十面體」更不能不採訪進念的掌舵者──榮念曾。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場政治與藝術的角力演出
文化藝術是一項長期的社會投資,需要政策制定者、行政官員、文化藝術工作者和民間對等合作,才能穩定出現。而如何面對「九七」所投下的變數?文化藝術工作者尤其要採取主動,才能改善長期以來香港本地政治與藝術之間的角力問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陌生的城市繼續熟悉的藝術創作
九七不遠,留在香港爲的是藝術,離開香港爲的也是藝術。葉錦添、彭錦耀、馮念慈來到了台灣,尋找個人創作舞台的重建,眼中的台灣、心中的香港對他們而言,是經過了什麼樣的評比後而做的抉擇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覓台灣的文化位置
五月,是台灣民主政治的新階段。當我們在此驚心地扳著手指替香港倒數「九七」的到來之時,腦中不免也思索著台灣未來的方向,尋找台灣的文化位置。
-
韓國舞
從泡菜、烤肉到人蔘湯 韓國舞蹈盛饌任您享用
傳統宮廷舞、古代儀式舞、面具舞劇、農樂,到二十世紀從傳統出發的新作今日的「韓國舞」琳琅滿目,正如一場豐富的盛宴。但無論是古老的或新編的,其共同特色是:都具有韓國文化的根源。
-
名家訪談
翹翹板上的女小生
在京劇、在越劇的小生行當中,她們各坐第一把椅,在共話女小生的舞台表演時,她們好似坐在翹翹板上,一頭兒輕,一頭兒重。
-
回想與回響 Echo
藝術與娛樂之間的模糊地帶
茅威濤與「小百花」們或許可能在變革之中,善用現代的新資源,創造出未來的「中國音樂劇」。然而,是否能夠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沉澱出具有深刻內涵的思想,讓演出成爲藝術,就要看其對文化的眞實認知爲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