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回想與回響 Echo
如何看待「這一轉」
優劇場所屬的「優人神鼓」已經於四月二十一日,在台灣最南端的墾丁開始他們「優人神鼓,雲脚台灣」的活動。一直到五月十九日,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打完最後一場鼓爲止,優人神鼓以白天步行、夜裡表演的方式「雲脚」於台灣二十五個鄕鎭。作者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優劇場近年的變化、以及優劇場存在於台灣的意義。
-
劇場對談
台灣劇場有沒有「身體」?
他可不可以去學瑪莎.葛蘭姆、學車鼓?當然可以!他當然也可以去演一個提出女性主義問題的戲。可是,身體是什麼?身體能夠達到什麼狀態?它應該怎樣訓練?劉靜敏(優劇場藝術總監) 我們要談內在的身體,就得把腦袋的中樞主導權去掉。台灣現在談「身體」,大部分只是把身體官能化、器官化,「身體」的裡面,其實還有非常大的一個空間可以去探討。王墨林(身體氣象館負責人)
-
戲劇
五花八門的「女」節
《女節》一系列表演,除了沾帶一個「女」字以外,她們對女性議題的看法,其實各有懷抱,心思不同,交集少的可憐。 唯其如此,我們反而可以從這次參與女節的作品,一探台灣活動於劇場的二十至三十歲之間表演工作者,特別是女性們,對這個流行風尙的反應(或者無動於衷),以及這股「女性」風潮在舞台上發酵情況。
-
戲劇
彩色語言花手套、粉紅寶藍螢光綠
「似乎暗示創作者急欲擺脫兩性性別觀,以及對女性的壓抑。」一股帶著台灣風情的女性表演風潮,正在蘊釀當中。
-
戲劇
舞台上的水墨與油彩 觀《夜長夢多》有感
密獵者所搬演的《夜長夢多》靠著細密的思惟創造出它的舞台意境, 帶給人仿如是以水墨臨摹出來的油畫的感覺。但是,「水墨風格的造境元素似乎並不適合《夜長夢多》。」
-
舞蹈
風格炫目、意念粗疏 里昻芭蕾《羅密歐與茱麗葉》
安傑林.普雷祖卡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只能說是「新貌」,不能說是「新詮」整部作品重視形象勝過動作內容。
-
舞蹈
如花自放、水自流 山海塾《寂靜》的體驗
觀看「山海塾」的表演之所以被稱爲「山海塾經驗」,就在於它的作品中所超越作品自身的藝術思考。
-
舞蹈
意象美之後的疑問
從序幕的安排、燈光及舞台設計等,在在透露著編舞者用心經營、突破創新舊有作品的心機。困難的是,如何能達成這個目的,並「爲」之有理,讓觀賞者心有感應,以增進舞團在已有的形體美之外,能有更豐富的演出內容,或許是此舞團未來所要努力的目標。
-
舞蹈
編舞家的心靈感通與藝術風格
編舞家是否能在創作歷程中深入關懷書法家心靈生命,並相對地反思探索自己,而非只是感通媒材與所能承襲的技法。
-
台前幕後
在舞與劇的轉彎處
「劇場不是遊戲,而是我的信仰。」──亞伯特.卡繆 一個念頭,可以讓生命全走了樣,不論男人或女人都要聆聽米蒂亞心底眞正的呼喊。
-
台前幕後
光與影裡的傳奇 專訪皮影老藝師許福能
對於傳統藝術表演,首先要取締無牌照的劇團,不讓它出來演出,其次取締露天電影,那麼傳統藝術要再發揚,才尙有希望。
-
台北
撼天震地滾滾來 第二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打擊樂」是今年表演藝術舞台的焦點。從年初,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台北打擊樂團歡度十週年,並舉辦了系列活動;兩廳院國際樂展中,打擊樂分量吃重,台南的南瀛國際藝術節,打擊樂亦是重要角色。而即將於五月二十二日舉行的第二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更將這股打擊樂熱潮推至頂點。
-
台北
我們跑得太快? '96 四流巨星藝術節
去年連續近半年,每週在台灣渥克咖啡劇場推出十餘個作品的「四流巨星藝術節」,今年堂堂邁入了第二屆。主辦單位,今年選擇了近年來成長迅速的「漫畫」,開始了這場小劇場新路線的實驗:「漫畫大進擊」
-
藝鄉人
東方音符向美國高等學府進軍 華裔作曲家陳怡
陳怡,這位少見的中國女性作曲家,目前擔任「美國婦女愛樂交響樂團」和「香堤克利男聲合唱團」的駐團作曲家。今秋起,陳怡將受聘爲琵琶第音樂學院的作曲敎授,是近年美國音樂學院聘任的極少數中國作曲家之一。
-
優伶話語
傳統戲曲諺語散記5
或許我們應該正視「胡撇仔」,並開始記錄、整理、硏究這些演出,也許,二十年後就沒有人會演「胡撇仔」了。
-
專欄 Columns
劇場、語言與觀衆
重視本土語言(台語)只是發展當代劇場衆多方法之一,是讓不諳國語的民衆有接觸劇場、欣賞戲劇的機會,間接地也爲國語劇場培養觀衆。劇場增加台語,不但擴大觀衆層面,確切掌握社會文化脈動與庶民大衆的生命態度,更增加劇場藝術內涵與文化張力。
-
專欄 Columns
自己的空間
香港人想必生活在一個得和別人共享生存空間的世界。被別人(不管是英國或中共)統治是什麽感覺?被別人當財產一樣租來還去是什麼感覺?.......台灣和香港一樣是人間孤兒,卻可以嘴上講的、心裏想的、雙脚走的,全是不同的方向;這種歧異分裂,讓我們還擁有一點模糊的希望。可惜的是,至今沒有出現一則能體現這種分裂體質的台灣寓言,不管是在電影、漫畫、文學或劇場。
-
即將上場
法國拉帕爾樂團古樂演奏
拉帕爾古樂團由團長馬丁.蓋斯特於一九八九年成立,馬丁出自史特拉斯堡音樂學院,由於對中古音樂與巴洛克音樂的偏好,專修管風琴和大鍵琴,之後投入大鍵琴演奏、室內樂指揮與樂理的深度硏究。直到成立了拉帕爾古樂團,網羅各方演奏名家展開巡演與講習,隨即受到整個硏究中古音樂學術界與巴洛克音樂界的關注,他創作有關聖經音樂的讚美詩作品,被稱爲「本世紀最明亮的珠寶」,利用古樂器的特色創造了明亮而豐富的古音樂。這次來台演出將是亞洲巡迴的第一站,相關的硏習活動可向主辦單位洽詢。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際音樂營世界音樂篇 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將於五月六日至十一日舉辦「一九九六國際音樂營──世界音樂篇」,針對世界音樂樂器如甘美朗、搖竹、牛鈴、鼓樂等進行實際操作及敎學課程。整個課程是由民族音樂學者韓國鐄策劃執行,詳情可洽詢(04)3391141轉150硏發組。 (編輯室) 〔大陸〕 聲樂比賽報名 由文化部主辦的一九九六年全國聲樂比賽,訂於七月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在哈爾濱舉行,包含台灣、香港、澳門及各地的專業聲樂人員均可報名。分爲美聲組和民族聲樂組,比賽採初賽、複賽、決賽三級,初賽在北京舉行,參賽人員需附作品錄音帶。預計頒發三十個奬項。洽詢聯絡地址:郵編100722,北京,文化部藝術局音舞處,(010)401-2255-323;文化部台港澳司(010)401-2255-594。 (蕭勇) 交響曲《諾日朗》聲動巴黎 最近在法國舉行的「1996 PRES-ENCES國際現代音樂節」,中國作曲家張小夫的電子交響曲作品《諾日朗》大放異彩,受到專家和聽衆的一致讚揚。《諾日朗》從西藏喇嘛誦經和民歌手才旦卓瑪演唱的《里塘山歌》爲素材,用電腦將聲音作技術處理,使誦經產生低音部效果,而歌曲部分的音調則整個被提昇,概念表現了人與神的對話及對藏文化的反思。 這場音樂會是該音樂節的重頭戲,演出是在巴黎法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梅湘音樂廳舉行,現場布置了幾十個巨型音箱,另置兩面特大銅鼓,以及鑼鼓等中國樂器,張小夫身居音控台,打擊樂手則在台上呼應。 (蕭勇) 《中國京劇百科全書》計劃出版 爲了振興京劇藝術,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決定用三年時間完成《中國京劇百科全書》的出版,全書總預算二百萬元,現已得到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的資助。《中國京劇百科全書》內容涵蓋京劇史、導演、京劇敎育等各方面,預計三百萬字,含圖片二千五
-
活動看版
台灣劇場硏討會宣言
饗宴,就要開始。 爲什麼要有這樣一場以「小劇場」爲主體的硏討會? 因爲以前沒有。現在,我們要它有,它就有了。 多少年來,多少滿懷理想的熱血靑年──這種形容詞聽起來似乎很古老,但事實的確如此──奮身投入他們不明就裏的「小劇場」中,等到短暫的潮紅從臉頰消褪,大家才睁大眼睛: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自己鬥!除了充血的腦袋,你能仰仗的只有自己的雙手。 這就是「創造」的神力! 有些人馳如彗星,光華耀於一瞬;有些人細似流水,精技而進乎道。不管是焚心於自創,或極目於西方,在「台灣劇場」這塊小於或等於無的土地上,總是竄動著小劇場人橫衝直撞的力,終究綻開一朶朶土產的奇花異卉。只是這些花卉缺乏養份,太容易就凋落了。 「時間」對小劇場也不公平。現在大家談劇場,言必稱蘭陵,因爲「蘭陵劇坊」是扭轉台灣劇場轉向現代劇場石破天驚的一擊,小劇場再怎麼發勃,總在它之後。另一方面,逐漸興起中的,由學院戲劇系和商業劇場(以票房爲主的劇場)合構的主流劇場卻尙未繁榮壯大到提供給小劇場一個相互辯證的空間。 於是小劇場必須承擔台灣劇場的「原罪」,小劇場成了台灣劇場發展史上的「黑暗時代」,許多人看到「小劇場」三個字的表情就好像在五金行裏買國產電器;有些學院派學者更直斥小劇場爲「亂象」,亟欲將之摒於劇場史外而後快。奇花異卉的芬膠芳,隨風而逝,殘敗的瓣蕊,化爲灰泥,小劇場的歷史眼看就要變成傳說了。 所以我們要舉行我們的饗宴。它不是無中生有,它是掉到地裏的種子。我們要興高采烈地大嚼大喝,因爲我們嚼的,是小劇場先烈的骨,我們喝的,是他們的血。他們把身體賜給我們,讓我們更加壯大,繼續走要走的路。我們就是他們。就像「木偶奇遇記」裏的小木偶畢那曹邁向「眞人」之路一般,我們堅信小劇場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蔚爲大觀。在那之前,一切只是過程。 指窮於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