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
謙謙自持的音樂奇才
魯丁,這位曾經榮獲過無數國際比賽大奬的大提琴家、擔任過柴可夫斯基大賽的裁判曾與世界各大樂團、名音樂家合奏演出,曾錄製過十多張CD但他卻總是謙虛的,不提自己的輝煌史跡
-
焦點
在傳統中尋找新路 威爾第的《阿伊達》
威爾第於成熟期創作的《阿伊達》,可看出威爾第使用了許多創新手法,如前兩幕的傳統和後兩幕的創新壁壘分明,並以音樂結合戲劇之姿,不讓華格納專美於前,將義大利歌劇導上以音樂推動戲劇的另一種「樂」劇時代。
-
焦點
風送梅香酬相知 寫在湖北省黃梅戲劇團赴台演出之前
去年安徽省黃梅戲劇團來台公演,挑起觀衆對昔年黃梅調電影《梁祝》的熱度;今年,在歲末的十二月天裡,湖北省黃梅戲劇團將登台續彈黃梅調。根植於湖北,卻成熟於安徽的黃梅戲,其在外鄕(安徽團)與在故土(湖北團)會有不同的表演風格嗎?台灣的觀衆將可拭目觀較。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老人的表演:展現一種活過的智慧
如果說表演藝術所能呈現的美僅止於聲、形,那麼無疑的,老年人就會在舞台上失去了競爭力。然而,在夕陽之下的殘軀上,我們看到的色彩斑爛花朶所呈現出的是一種活過的智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展望未來何必否定傳統 資深劇人座談會
國內五〇、六〇年代曾經蓬勃一時的傳統話劇,在七〇年代小劇場大量出現之後,不管在觀衆或媒體的心目中,傳統話劇的曝光率已漸漸「理所當然」的降低了。本刊特別舉辦了一場座談會,邀請多位資深編導、演員再度「出場」。當日雜誌社星光閃閃,充滿了銀鈴般的京片子與笑聲,這些資深劇場工作者精力充沛地暢談了對今天戲劇活動的看法,以及他們參與過往話劇演出的經驗。
-
台灣行脚
平和下潛藏的文化爆發力
舊名「洄瀾」的花蓮,不管是在風景、物產乃至於住民的品質上,都有非常豐厚的基礎。她在人文環境上所散發出的吸引力,在近年來,受到許多追求心靈淨土人士的密切注意。未來,這塊大磁場能「發酵」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令人期待。
-
人物點描
台灣現代舞壇的「老兵」、「水牛」及「黑馬」
目前活躍於台灣,觸角並延伸到海外的現代舞團,除了雲門舞集及新古典舞團創立較早,其他皆起於穩定富裕的八〇年代。在此系列專題的最後單元,我們將回顧台灣舞壇的「老兵」游好彦;以(埋頭苦幹的)「水牛」自喩的光環舞集藝術總監劉紹爐;及半路出家的「黑馬」陶馥蘭(多面向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所舞過的足跡。
-
人物點描
豫劇兩皇后─張岫雲、王海玲
「水上策飛馬,灘頭建奇功」。近四十年在台灣已建立穩固灘頭堡的飛馬豫劇隊,是台灣唯一的豫劇專業表演團體和人才培訓基地;而令河南梆子在此間梆響腔傳,連年登演的關鍵人物,是飛馬的前後兩位豫劇皇后張岫雲和王海玲。師生倆一獲終身藝術成就奬、一得傑出藝人奬,誠是實至名歸。
-
台前幕後
快節奏下的省思 新歌舞劇《都是當兵惹的禍》
前年才以小型歌舞劇《領帶與高跟鞋》令觀衆眼睛爲之一亮的導演羅北安,本月份又有新作出現,這齣改編自元雜劇的歌舞劇,會在人物造型、舞台節奏上做出怎樣的實驗和創新呢?
-
上海
傳統與現代劇場並存的上海
上海百年來,一直是大陸最具活力的城市。除了經濟活動,因爲門戶開放政策而日趨活絡之外,上海本身所擁有的傳統與新式劇場和表演環境,也持續的爲各階層的觀衆、市民及觀光客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
上海
中國四大劇院之一 上海人民藝術劇院
上海人民藝術劇院自一九五〇年八月二十日成立,至今已走過了四十五年的歷程。一九九五年三月九日起,上海人藝和上海靑年話劇團合併成「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繼續在舞台上呈現各類的節目。
-
上海
五十春秋 五千桃李 碩果滿枝的上海戲劇學院
本月創校就滿五十年的上海戲劇學院,是中國歷史最久的現代戲劇專門學府。上戲在課程安排、舞台實踐上,許多經驗非常値得關心戲劇專業敎育的人士做參考。
-
大陸劇場
塡寫戲劇史上的一頁空白 記「孤島後」時期的上海話劇
一九四二年-四五年的上海是淪陷期,然而那時也是上海話劇場史上很輝煌的一頁,知道的人已經不多,戲劇史上更是極少被着墨,曾於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並於上海戲劇學院任敎的葉明,爲當時的一頁空白戲劇史,寫下了自己親身經歷的所見所聞與分析。
-
里程碑 Milestone
一個民族導演學派的締造者 紀念焦菊隱九十冥誕
十一號是大陸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總導演、也是中國重要劇場導演焦菊隱九十歲的冥誕。焦先生是早期話劇運動當中,少見之兼具理論學養及劇場實踐經驗的人物。他在劇場內所持續推廣的「詩化的寫實主義」、劇場美學上所創建的「心象說」,都値得今天的劇場工作者關注與了解。
-
人物檔案
因踏實而登天
一頭蓬鬆的金色捲髮、深邃的眼睛、及高聳的鼻子,一身開襟T-shirt、舒適的長褲、及涼鞋,外加黑色的霹靂包,這就是編出令台灣觀衆眼睛一亮的《備忘錄》年輕編舞家雷米.貝爾。 看過他情感豐富、視覺效果千變萬化的《備忘錄》的觀衆,或許不相信一手編舞、並擔任舞台及燈光設計的「奇才」,是一位如此樸實的三十幾歲男子。但正如同在整支舞中讓舞者爬、吊、撞、擊、跨、藏,倚靠或纏繞、畏懼或憂傷的那面牆、或門、或車廂的裝置,是用最基本的木板及鐵架所製的一樣,貝爾也是靠他扎實的舞蹈與音樂的底子,加上對以色列及他所屬的奇布茲(Kibbutz,即希伯來文的「公社」)之關懷,而編出一個個動人的作品。 想從他口中套出編這些舞作有何「秘訣」時,得到的答案,也是一些最基本的原理:「編好作品無「程式」(formula),最重要是淸楚自己想傳達的觀念,並透過精準的方式表現出來」;「舞台上的所有元素:舞台設計、音樂、燈光、服裝,當然以及舞蹈動作本身,都必須爲編舞家想傳達的主題而服務。」 或許因爲他所居住的嘉同(Ga'aton)奇布茲要求他和一般社民一樣,除了爲自己的專業付出,還要固定在公共食堂、社區的托兒所等輪班幫忙,早期甚至還要參與耕作,盡一己之力,因此這種腳踏實地的作事態度促成他如今的成就。 在國家劇院最後一場演出開演前,雖然入口已被勸吿「不可錯過」,或是看過但意猶未盡的「貝爾迷」擠得水洩不通,但在後台的貝爾仍認眞地與舞者們進行最後的彩排。在希伯來文與挾帶的英文(因爲有些舞者是生長在歐洲的猶太人,不甚懂希伯來文)都無法表達他的意思時,貝爾甚至親自飛舞起來,展現他極富爆發力的舞台媚力。 (本刊編輯 林亞婷採訪整理)
-
舞蹈
以色列身體感情的眞實記錄 觀賞以色列奇布茲現代舞團
光輝的十月,劇場界熱鬧非凡。來自以色列的奇布茲現代舞團,以唯美浪漫小品《翅膀的夢》及刻劃以色列戰後一代靑年人心裡吶喊的《備忘錄》,在國內觀衆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
音樂
明亮而深刻的旅程 許萊亞演唱《冬之旅》
本身是基督徒的許萊亞,在演唱舒伯特的《冬之旅》時,似乎仍存留演唱巴赫作品時的聖潔、純淨。孤獨幻滅的旅程,人世無常的感懷,許萊亞帶給我們的是些許光明的《冬之旅》;死亡的終點後又是一個生命的起點,音樂家擅於描寫人生悲苦,不也是另一種幸福與光明的企望嗎?
-
音樂
一曲旣畢,我失望了…… 陽光已老的芙蕾妮
陽光也許不會衰老,但芙蕾妮的箕張已開始出現欲「振」乏力的窘境。招牌曲〈我的名字叫咪咪〉就像是複製品,讓我們喟嘆這樣一位咪咪曾經受到怎樣的力捧和吹噓。的確,色樣和樂句已然不那麼呆滯了,然而Legato每每虛乏無力,拚命的掙扎、想去証明咪咪的純眞年輕,卻終究「振」不上去。強音的音高三番兩次落失了準頭,有時甚至達一個音階之譜!幅度之大,令人吃驚。
-
舞蹈
當芭蕾不是芭蕾時 評舞蹈空間舞團《終極芭蕾1995》
芭蕾對身體而言,有一套像古典音樂的記譜法,「舞蹈空間」舞團推出的最新作品:《終極芭蕾1995》,一方面將創作的觀點指涉出一顚覆芭蕾的意義,一方面又因古典音樂的大量介入,身體的表現陷進記譜法嚴諷的賦格裡,不得自拔。其呈現的尶尬情境,是因爲編舞家沒有從身體的本質下手。
-
音樂
砌起一道音樂城牆 阿胥肯納吉鋼琴獨奏會
阿胥肯納吉幾近完美的音符呈現,卻在台下產生了褒貶不一的觀感。中場休息時,側聞身旁一群年輕觀衆如是說:「還是回家看賈霸率領NBA退休名星來台比賽的電視轉播吧!」問題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