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多元絢爛 映照香江姿彩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下旬登場,一如以往包羅萬象繽紛多彩,四十檔節目,包含了古典樂、爵士/世界音樂、戲劇、舞蹈、雜技、歌劇、傳統戲曲與音樂劇場,叫人難以抉擇!藝術節的節目正如香港這個城市的精神,東西交錯、新舊雜陳,有藝術名牌如彼得.布魯克,也有視覺驚奇不斷的跨界節目,而難得一見的莎翁歷史劇也能在此得見藝術讓人驚奇,香港讓人驚奇!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下旬登場,一如以往包羅萬象繽紛多彩,四十檔節目,包含了古典樂、爵士/世界音樂、戲劇、舞蹈、雜技、歌劇、傳統戲曲與音樂劇場,叫人難以抉擇!藝術節的節目正如香港這個城市的精神,東西交錯、新舊雜陳,有藝術名牌如彼得.布魯克,也有視覺驚奇不斷的跨界節目,而難得一見的莎翁歷史劇也能在此得見藝術讓人驚奇,香港讓人驚奇!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慕尼黑Spielart藝術節,去年於十月廿三日至十一月七日舉行,以「抗爭中的藝術」為主題,進行展覽、演出、研討會、參與式表演、講座放映,探討從二○一○年以來全球的各種危機,邀請全球藝術家參與,對當代藝術市場及藝術是否應具有社會功能進行批判和反思。知名的「里米尼紀錄」劇團、爭議性強的導演米羅.勞和他的IIPM均受邀演出。
台灣中生代劇場導演黎煥雄,應德國萊茵德意志歌劇院之邀,執導去年底的新製《杜蘭朵公主》,也成為第一位在德國本地執導《杜蘭朵公主》的台灣導演。帶著台灣製作團隊,黎煥雄的《杜蘭朵》不同於以往製作強調雕樑畫棟的想像式中國景觀,強調精簡、抽象化,並以夢境導入,帶出「台灣心聲」
【台灣】 國家文藝獎得主出爐 編舞家何曉玫、北管藝師莊進才獲獎 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於2016年12月15日,由國藝會施振榮董事長正式公布得獎者,分別為:小說家李永平、藝術家吳瑪悧、舞蹈家何曉玫、北管藝師莊進才、建築師潘冀。 其中舞蹈家何曉玫的得獎原因為「創作直指歷史與文化環境下的生命樣態,探究當代人潛藏的內心世界;舞台視覺結合多媒體與裝置藝術,風格獨樹一幟;近年為台灣新生代旅外優秀舞蹈家搭建平台,引入國際最新風向,開拓台灣舞壇視野。」北管藝師莊進才的得獎原因則為「為北管表演藝術翹楚,精擅各項樂器操作,亦是跨界於歌仔戲的全能藝師,畢生投入北管技藝,年高八十,至今仍演出不輟、推廣與傳習不斷,為台灣近代戲曲史中甚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家。」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將於2016年擇期舉辦「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分別贈予得獎者獎金一百萬元及獎座乙座。 國藝會公布各項重要獎補助名單 推動藝文邁向國際 國藝會在2016年12月18日發布多項策略性方案獎補助名單,除常態補助外,更有各類重要專案補助,展現積極推動藝術家與藝術家團體邁向國際的強大企圖。項目包括:「2015年國際文化交流第七期」、「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視覺藝術策展專案」、「2015策展人培力@美術館」、「紀錄片導演國際發展專案─國際專業人士合作計畫」等。 其中歷史最悠久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今年轉型為「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鼓勵表演藝術團體及藝術家製作推廣優質作品、強化網絡連結能力、投入國際深度交流與長期合作。 2016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開始徵件 文化部即日起徵選中小型表演團隊參與英
我與瘂弦邂逅,是在香港二樓書屋的始祖傳達書屋,它那無可替代的特色,是有一面落地臨街大窗,大窗外是一株大樹。樹的綠意,在天晴時給書屋添了涼快,天雨,則讓書屋增加寧靜感。主人是漫畫家,賣的全是台版書,我在那邊消磨了大量的寂寞少年時,第一次讀到如音符般的文字,就是〈如歌的行板〉。
西曆年初始,農曆舊年將過, 才交換完聖誕禮物,又要採辦年貨, 剛領了年終,卻得準備紅包。 新舊交替之時,免不了朋友相約、親戚團圓, 聚首忘年之際,少不了酒食飲宴、音樂八卦。 如何在喧鬧之中交心聊天? 如何讓與會賓客盡興而歸? 不研究不知道, 辦趴的守則還不少? 且由劇場知名的Fa家小酒館老闆帶頭分享, 聽跨足美酒與音樂兩大領域的歐頭現身說法, 看王永宏累到極限、爽到好眠的驅魔儀式, 學影評人貧窮男勞力費心,免錢辦派對!
要成就一場好PARTY,跟所有的事情一樣,都須「天時,地利,人和」,當主人的精心安排,人員邀請妥當,地點細挑敲定,酒食妥貼上桌,一場PARTY就成功了嗎?喔不,一場好PARTY如同一場即興好演出,如何讓現場氣氛熱絡、人員賓主盡歡,箇中巧妙,讓我們的藝文界辦趴達人,為你道來
有對的地點對的人,PARTY中發生了什麼,左右了你這一夜(這一生?)。有主題、有節目,讓與會者一刻不得閒,杯觥交錯中,或笑意滿屋,或沉浸感動。氣氛佳、風光好,也別忘了行止得宜,有為有禮。一次美好的聚會打造美好的一夜,也可能鋪陳美好的一生,好聚好散,為了下一攤「明日的聚會」
對劇場人來說,牯嶺街小劇場行之有年的「驅魔記音樂會」,可說是相當有代表性的業界PARTY,場館人員用心精選「年度演出」並且頒獎,邀請外租團隊一起同歡,加上比一般尾牙場更精緻的現場演出,充滿劇場特色與溫馨的聚會,邀請大家一起驅魔祈福,迎向未來!!
筆下以貓狗隱喻人類,以鳥瞰視角呈現人間的蘇旺伸,近期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了「動物莊園:蘇旺伸四十年繪畫展」,匯集了一百餘件作品和手稿,展出一九七○年代末迄今各階段代表作,及五件與環境議題相關的新作。以「動物莊園」為名,除了反映蘇旺伸的題材特色,也讓人聯想到喬治.歐威爾的諷刺小說《動物農莊》,讓人循著作品的軌跡,也回顧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種種變化。
喜歡看演技大車拼的觀眾有福了!一月份多部新片,讓你可以看到各大影展、奧斯卡、金球獎等知名影帝影后,展現高超演技銀幕論劍,戲精尬戲絕不手軟,台下的你,只能大呼過癮、拍案叫絕!
充滿魅力的女聲,是不少作曲家與樂迷的最愛,重則以身相許,成為天籟女神親密愛人,輕則就是搜刮相關錄音,非把女神收納到唱片櫃不可!趁著女高音舒娃茲柯芙的《1952-1974年獨唱錄音全集》上市,讓女神之聲長相左右,正是時候!
在觀察評述之外,《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裡的台灣新形象》作者野島剛還訪問了多位電影人,囊括台灣各個世代最具影響力的導演,讓讀者能夠了解作品背後的思考脈絡,也為這段國片從顛簸中站穩的歷史留下珍貴資料。本書既是認識台灣的入口,又像一面鏡子,回顧之餘,我們也藉此看見他人如何「看見台灣」。
「假如觀眾席裡坐著一千名青年,他們手裡就等於握著一千把利刃。我想,我得打造一個足以對抗千把利刃的舞台。那就是我的使命。」從前衛小劇場崛起,後轉入商業劇場,打造出日本劇壇瑰麗風景的導演蜷川幸雄,如是描述自己的舞台創作。執導題材從莎士比亞、希臘悲劇到日本劇作與文學,蜷川的舞台豐富多元,融入日本傳統文化與歌舞伎表演的呈現如曾來台演出的《米蒂亞》、《哈姆雷特》,皆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本文摘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近日出版之《蜷川幸雄:千刃千眼》,讓讀者一探蜷川從前衛劇場轉換到商業劇場時的心路歷程。
二○一三年一月,芝加哥交響樂團首次來台演出,原本應該是由他們的音樂總監慕提(Riccardo Muti)領軍,就在演出前一週,慕提因病開刀而必須緊急取消亞洲巡演;這次樂團二度來台,終於能夠聽到他們的合體了!雖然之前紐約愛樂亦極力爭取與其合作,但二○○八年慕提決定情定芝加哥,自二○一○年起成為他們的音樂總監,二○一五/一六樂季已經是他第二任期的開始,經過五年的磨合,現在正是樂團與慕提的成熟發展期,知道彼此要什麼,但還沒「老夫老妻可能就沒太多火花」的階段;加上這次來台演出的演出曲目,都能夠充分展現樂團的實力特色(尤其是以磅礡著稱的銅管),令人非常期待這以嚴謹風格聞名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七十四歲的大師指揮棒下,究竟會迸發出怎麼樣的精采火花?的確很值得讓人一探究竟。
維也納國家廣播交響樂團(ORF Radio-Symphonieorchester Wien,簡稱RSO)將在首席指揮曼斯特(Cornelius Meister)帶領下首次來台演出。定期於維也納金色大廳(Wiener Musikverein)及維也納音樂廳(Wiener Konzerthaus)演出的RSO,自二○○七年起亦開始與維也納歌劇院(Theater an der Wien)合作,使這個樂團的觸角更多元。年方卅五的曼斯特,是目前最受矚目的新生代指揮家之一;廿一歲即於漢堡國家歌劇院首次登台演出,廿五歲任海德堡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至今他已是歐陸各大歌劇院包括維也納、史卡拉歌劇院的客席指揮座上賓。此次來台演出包括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之德奧經典,其中布拉姆斯交響曲是曼斯特獲得樂評極度讚賞的曲目之一。此外,同行的還有鋼琴家拉杜圖(Maria Radutu),曾在維也納莫札特年受邀開幕音樂會演出的她與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的合作,令人拭目以待。
從Youtube影片竄紅到音樂廳舞台上的鬼才小提琴家羅曼.金(Roman Kim),可說是古典樂壇上的「另類現象」。年屆廿四的他,以精湛的技巧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觀眾。他的才氣不只是在演奏小提琴上,也在樂曲的改編或創作上。著名的例子,就是他改編了巴赫的《G弦之歌》在網路上成為流行金曲後,引來德國樂譜出版商 Barenreiter特別出版了羅曼.金版本的《G弦之歌》樂譜。他的首次來台演出特別挑選了「能完美演繹他心境」的曲目;除了小提琴經典名曲《魔鬼的顫音》、易沙意《敘事曲》外,亦包括帕格尼尼及羅曼.金自己譜寫或改編的小提琴曲。帕格尼尼對於羅曼.金而言可說是一位「精神導師」,他的生平和作品都深深地啟發這位來自哈薩克的年輕小提琴家,因此他把其中一首改編自威爾第《茶花女》的主題與變奏曲〈飲酒歌〉題獻給他的偶像。
國家交響樂團跨新年音樂會,今年邀請金馬影后張艾嘉「一人聲飾十四角」,以「演、說」方式搬演莎士比亞原著、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譜樂的喜劇《仲夏夜之夢》,與愛樂朋友共度新年。
蒂摩爾古薪舞集本週發表新作《似不舞【s】》,將排灣族傳統樂舞──四步舞的概念延伸成現代舞,透過純身體發展詮釋文化脈絡,清楚呈現具獨特性的排灣族當代身體符碼。
法國新銳導演大衛‧包貝改編雨果小說,來台製作《烈愛‧波姬亞》,以現代手法重譯經典,在劇院打造水上巨型舞台,運用平台位置變化及燈光明暗反差,呼應劇情走向與主角情感流動。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