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煥雄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china》 最任性的一次愛情旅程
改編陳玉慧小說《CHINA》,黎煥雄的劇場新作《china》,原著的大寫變成劇名的小寫,也代表了黎煥雄在劇場中重新書寫的距離。而一向甚少在劇場中談論愛情的他,這次也想自我挑戰:「背景是我的劇場裡很難出現的歷史時空,透過這個又陌生又熟悉的微妙距離,我能如何描述愛情?如何呈現兩人在一起是什麼狀態,是化學作用、溫差的奇妙機制?或是沒有設限、甚至跨越性別、跨越外在的形體?」
-
特別企畫 Feature
魅力無邊卡夫卡 劇場粉絲說狂想
卡夫卡的小說轉化劇場的魅力,已從國際舞台上大大小小的製作得到驗證,而在台灣表演藝術界也有不少卡夫卡粉絲,甚至可說,卡夫卡是他們對劇場想像的起點!本刊特地訪問了黎煥雄、羅文瑾與高俊耀三位「代表」,一談他們與卡夫卡如何解下不解緣,他們又想(或已經)如何把卡夫卡搬上舞台。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那個不是CHINA的《china》
在《CHINA》小說中,我曾說過,在書寫中,我是魏翰,我亦是馬蓮與馬新,我也是乾隆,所以,我也是瓷,我也是玉。我的意思是我試圖化身他們。現在,我覺得,是黎煥雄要化身他們了。而每一名演員看起來都那麼像,彷彿,他們一直是他們。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傾聽「 她」的兩種方式
第一次在專業舞台中以音樂的形式呈現,兩廳院年度製作《落葉.傾城.張愛玲》提出另一個閱讀張愛玲的角度。上半場是由德國作曲家佑斯特根據描述女孩對父親不倫愛戀的小說《心經》所寫的歌劇,由四位聲樂家演繹;下半場則是出身香港的作曲家鍾耀光根據小說《傾城之戀》所寫,根據十二段的構思創作。導演黎煥雄表示,在最低限的妝點下,他讓團隊回歸一個終極任務,那就是「幫助大家更精確地聽音樂」。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聲音表演家
梁小衛 任性自在 即興人生一場
常常在黎煥雄執導的幾米音樂劇中、以聲音令人驚豔的梁小衛,是香港知名的聲音表演者,縱橫劇場、音樂會、舞蹈劇場等等舞台。即將再度扮演音樂劇《地下鐵》中媽媽一角的她,擅長即興演出,人生也過得即興,總是說:「我是不小心進入這個圈子,不小心喜歡上音樂的。」
-
演出評論 Review
可以不理通俗劇的文化邏輯嗎?
最後,整個舞台上呈現出一種事不關己的冷漠感,故事愈說愈雲淡風輕,即使也會有像兒子在母親面前「出櫃」這一場戲的高潮出現,卻無濟於大部分時間都讓觀眾靜靜地聽著角色單個兒杵著不動說上一大段心情告白,或無動於衷地看著演員以極度單一化的表演方法落下耽溺在悲傷中的眼淚,而這一切卻使長達三小時的戲竟顯得過於冗贅。
-
演出評論 Review
是懺情錄,還是和解書?
儘管這是一部出於「記憶」的戲,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主觀的重述,與客觀的追溯。劇中多次在「重現」與「重述」之間交錯,中斷了情感累積的連續性,有時濃郁有時疏離,連帶觀眾也跟著跳進跳出,不知此刻該投入還是該抽離。這樣的定位不明,更讓舞台視覺擺盪在寫實與意象之間,拿捏不定。
-
焦點專題 Focus
為痛苦的生命 找到劇場的出口
黎煥雄,劇場的模範生,嚴謹的風格美學實踐者。陳俊志,街頭的異議分子,忘情浸溺於同志影像的記錄。兩個性格迥異的創作者,曾在人生二十左右的青黃歲月關頭,相遇於淡江大學一隅的社團教室。如今年近中年,生命與創作的軌跡,再次將兩人聚合於當年熟悉的黑盒子空間。兩個朝不同方向繞行的圓,終於交集,也許並不圓滿,但已從稜角中學會原諒。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陳俊志費時五年寫下的自傳小說,橫跨兩個國度、歷經卅年的家族風霜歷史。河左岸劇團當年的掌舵人物黎煥雄,讀到學弟作品的第三頁,便決定將其改編為舞台劇作品。這不只是一個跨領域的合作,也是一次創作上的重逢。
-
焦點專題 Focus
與逝者協商
導演黎煥雄在指示演員時反覆說著:「這裡還不確定,還要想一想,還要再磨。」坐在舞台前的地板上,在各種情境中緩慢思忖那還未生成現實當中的一個,「還不確定。」好像面對記憶的不確定,或面對如同未來未知的不確定,劇場像是一個裝載時間的空間,交會著各種已逝或將屆的發生。
-
焦點專題 Focus
比幻覺更美好、比現實更殘酷的夢境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翻到最後一頁最後幾行,是一則黎煥雄給陳俊志的留言:「我被他書寫姊姊的部分深深震撼,這不單是他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私歷史,也是一整代八○小孩未被關照的隱藏傷痕,如此憂傷動人,又痛著的青春暴動。」再翻過去,陳俊志的書闔上,黎煥雄的戲才剛開始。
-
這樣過日子
黎煥雄,在河左岸
劇場人的一天,與大家無異,他們一步一步地設立期限,規劃進度,完成計畫。他們選擇岔路,追求幸福。有時候,戰爭與和平,生活與倫理,悲劇或喜劇, 並不是因為人性本善或本惡,而是因為人說到底就是人,不是什麼別的,不會因為前面加了「劇場」或其他冠稱而有所差異。看懂生活跟看懂一齣戲之間的關連是什 麼?我們是否急著釐清品味取捨,急著去批判,而忽略了每個你眼前的人,都是腳踏實地活著的個體? 黎煥雄導演,朋友們稱他「米蓋」。 走進米蓋的家,會先看到一輛腳踏車和慢跑鞋,你可以從鞋底和胎痕,推理出這家主人的部分線索,他的身材,年紀。接下來的大片書牆唱片櫃,會重塑或加深你的 推理,房間空間不大,一個人生活剛好,你知道主人會為什麼挺身而出,捍衛或保護什麼,他讓你恰到好處的試探,這些線索像是迷宮,細微的書塵在木頭地板上打 滾。 轉過玄關,牆上貼了大幅的Pina Bausch海報,地上則擱著個黑色皮箱,上面擺了台老舊咖啡機壓陣。讓人看到某種不合時宜,某種過氣,某種物件原始的意義,從城市各個角落竄回房間裡找到物件原來的位置,然後安身立命。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會形式 抽象投影呼應希臘悲劇
《艾蕾克特拉》 女高音與樂團的超級試煉
《艾蕾克特拉》堪稱是理查.史特勞斯管絃樂團編制最大的一齣歌劇,也可能是他最前衛、最革命性的作品。整齣歌劇的演出時間並不算長,大約一個小時又四十五分鐘,不休息的音樂非常緊湊,對樂團的挑戰也相當高。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慾望耕出一畝荒蕪
戈爾德思的《在棉花田的孤寂》
如果死亡必須要發生,那麼語言讓我們反思過程,雙方的大段獨白織成哲學的對話錄,《在棉花田的孤寂》是戈爾德思此類文本的巔峰之作。開頭指示,作者即以「非法交易」題點本戲。「故事」隨交易關係鋪陳交鋒樂章:商人向路過的顧客搭話,進而展開對慾望的辯論。就在言語已無能負荷彼此的較量,結尾懸落在顧客的問句:「那麼,用什麼武器?」。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狂飆八○ 到繼續革命
從狂飆的八○年代,到進入廿一世紀,台灣的小劇場,曾與熱情的社會改革同步呼吸,創造了台灣獨特的表演榮景;也曾走入穩定,少了與社會問題直接對話的氣度與能量。有人已經轉向,更有人堅持對抗就是這些只問耕耘的劇場工作者,慷慨地賜予了這個社會理想和希望。
-
演出評論 Review 從梁山到汴京,只是奈米的距離
評兩廳院旗艦製作《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作為台灣首個結合音樂、電影、紀錄片、舞台劇及多媒體聲光演出的原住民音樂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毫無生澀與懼色,兼具企圖、膽識與氣度!以兩廳院的旗艦計畫作品觀之,本劇已然達成宣示性的意義。但本劇「從概念到量產」,在規格上雖僅有奈米差距,在心理上卻有如梁山到汴京。對於製作班底及演出陣容而言,破繭而出終將面對的一切是否真的準備好了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嘹亮的山林之音 指揮的回憶之旅
從觀眾席中響起嘹亮的原住民女孩歌聲,喚醒了台上指揮家遙遠的童年回憶這就是《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的開場,結合傳統歌謠與交響樂,當代創作及電影影像,並動員三百多名演員及工作團隊,堪稱為台灣跨界合作的一項重大創舉。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黎煥雄《浮世情話》 愛情囚泳者的救贖
擅長以文學意象入戲的劇場導演黎煥雄,在「幾米音樂劇」三部曲之後,回到搬演當代文本的航道,挑上澳洲劇作家安德魯.鮑威的劇本《浮世情話》。故事從兩對出軌的夫妻,陰錯陽差地交錯相遇開始。黎煥雄說:「這個劇本用四名角色詮釋九個角色,乍看之下寫實,但語言形式卻具有高度的實驗企圖,看似兩個無關的時空並置,但交錯的對話卻又像在為彼此作註解。」
-
即將上場 Preview 繪本挑戰小巨蛋 走向親民又「娛樂」
《向左走.向右走》 就是要好好說故事
相較於在國家戲劇院上演的《地下鐵》和《幸運兒》,這次黎煥雄要拋開「美學」、「藝術」包袱,不往劇情敘事、導演手法、表演形式等層次鑽牛角尖,而為走進小巨蛋的一般民眾服務,以自己二十年劇場經驗為基礎,做一個質感對得起自己,而又親切、可以親近的娛樂性作品。
-
音樂 黎煥雄執導 拉近時空距離
歌劇《糖果屋》 童話也有現代感
北市交今年的歌劇《糖果屋》,將由曾多次詮釋幾米繪本劇場版的導演黎煥雄執導,他表示將以場景、服裝等設計,讓這個歐洲童話的距離跟現代社會更接近。《糖果屋》故事中的貧窮與飢餓,將給生活在現代富足社會中的孩子們帶來啟發。在場景的變化中觀眾們更可以發現這潛在的意圖。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與文本 分合與變奏
劇場與文學分家,可說起自現代劇場拋棄文本、導演取代劇作家地位以後;劇場與戲劇分家,也等於與文學分家。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發展未滿百年的劇場,越來越頻繁向文學借用題材、意象,或直接搬用文字,只是現代劇場運用或再現文學的方式,已與從前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