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卡夫卡名作《審判》由克利根伯格導演,舞台設計極為突出。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史林根希夫勁爆開演 十齣德語劇剽悍競藝

記柏林2009「戲劇盛會」

今年的德語戲劇盛事「戲劇盛會」於五月一日至十八日在柏林舉行,十齣從去年幾百部製作中脫穎而出的精華作品,在此展現並競爭最高榮耀。演出由素有德國藝術界「壞男孩」之稱的史林根希夫劇作《恐懼教堂對抗內在異己》開場,史林根希夫將自己抗癌的歷程融入劇作,但演出形式依然勁爆!另有《點歌時間》、《審判》、《強盜》、《海鷗》等名家劇作的新詮版本,展現導演巧思。

文字|俞秀青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羅卡幼時眺望窗外革命女英雄畢納達之雕像,舞者們演譯著羅卡童年的夢想與告白。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葛里霍夫得獎歌劇 歐陸首演掀旋風

《淚之泉》緬懷羅卡 林美虹以舞蹈劇場新詮

由猶太作曲家葛里霍夫所作、曾獲葛萊美獎的歌劇《淚之泉》,去年十一月由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搬上歐陸舞台,並由該劇院舞蹈總監、台灣旅德編舞家林美虹執導,以創新的舞蹈劇場形式,緊密結合舞者、歌者、舞台、燈光,環環相扣、匠心獨具。

文字|俞秀青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Donmar劇院集團的西區劇院打出茱蒂.丹區主演的《薩德夫人》為號召,在不景氣中票房仍維持一定標準。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政府補助恐怕縮水,藝文機構剉著等

企業補助意願降低,英鎊貶值影響國外節目購買

全球金融風暴波及,英國藝文市場不僅票房慘澹,更深的隱憂是政府開出的藝文補助支票可能大為縮水。英國各大藝文機構都開始皮皮挫,因為政府的補助縮減,將連帶影響到企業贊助及個人捐款的意願降低,節目品質下降。而英鎊慘跌,已經影響到劇院引進歐美節目的意願,最近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就宣布取消今年舊金山芭蕾舞團的演出。

文字|劉郁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穆阿瓦德的《濱海、焦土、森林》三部曲中的《濱海》。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

三齣大河劇 劇迷頂禮膜拜

巴黎劇場新季開始,就有三齣紮實的「大河劇」吸引劇迷入場,分別是波蘭導演魯帕的Factory 2、加籍黎巴嫩裔導演瓦吉‧穆阿瓦德的《濱海、焦土、森林》三部曲與德國導演彼得.胥坦的《附魔者》,演出長度分別是七個半小時、十一個小時與十二個小時,透過不尋常的演出長度,讓我們繼續確認,「劇場」仍然是一塊人類無可取代的精神溝通聖地。

文字|謝東寧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在舞者輕巧的移動中,有如編織物品般的動力雕塑也開始緩緩移動出不同的造型,舞者與雕塑間的連結關係充滿了行動的詩意。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奇幻與詩意的舞蹈動力雕塑

在洛杉磯看塊動舞蹈視覺劇場作品《連結》

曾訪台演出《致命引擎》的澳洲「塊動舞蹈視覺劇場」(Chunky Move),三月中在美國洛杉磯演出與動力雕塑藝術家魯本.馬戈林合作的作品《連結》。編舞家歐巴任尼克延續舞蹈肢體與科技之間關係的探索,讓舞者與台上的動力雕塑互動演出;舞者透過身體來控制動力雕塑的形狀,而在舞者輕巧的移動中,一旁占據三分之一舞台,有如編織物品般的動力雕塑也開始緩緩移動出不同的造型,舞者與雕塑間的連結關係充滿了行動的詩意。

文字|張懿文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新銳藝評
New York Classical Theatre在公園表演《李爾王》。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公園裡的「莎士比亞節」 免費的戲劇盛會

一九五四年創立的「莎士比亞節」(Shakespeare in the Park),是紐約人夏日的戲劇盛宴,珍貴之處在於全都是免費的,而且在戶外公共空間演出,人人得以參與。或許因為「莎士比亞節」的名氣太響,其他大部分的免費演出,也都主打莎劇。今年夏天,除了有玉女紅星安.海瑟威主演的《第十二夜》,還可以看到《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哈姆雷特》好個目不暇給!

文字|謝朝宗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許芳宜演出Isis in Transit,訴說埃及女神愛喜絲的故事。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台灣舞星 紐約閃耀

許芳宜、陳武康與驫舞劇場 進軍喬伊斯劇場

位於紐約下城的喬伊斯劇場,四月由Ballet Tech舞團推出Mandance Project系列,該團藝術總監費爾德邀來台灣知名舞者許芳宜與陳武康合作,分別演出Isis in Transit,與Backchat 和Undergo等舞作;國內頗受注目的新生代舞團驫舞劇場,也首度應邀,在該系列中演出新作《速度》。

文字|王如萍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麥可克拉克舞團發表在泰德現代美術館渦輪廳與業餘舞者共同排練的成果。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

泰德美術館變舞廳 麥可.克拉克駐團新發表

麥可.克拉克駐團新發表

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廳,首次邀請舞團駐團,由英國編舞家麥可.克拉克領導的駐團計畫,於八月底發表了第一階段的成果展現;舞作由七十五個業餘舞者與八個舞團舞者共同排練,舞者帶有稜角的動作與地板佈景的幾何圖案發展出有趣的關係,而業餘舞者略帶笨拙、且帶有機器人感覺的步伐則讓觀者覺得新鮮。

文字|劉郁青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相遇在維雷特公園」系列中的周末演出控場DJ們。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相遇在維雷特公園」 展現邊緣文化力量

位在巴黎東北郊的維雷特公園是個大型開放空間,園區提供多個大小不同的展演場地。處於城郊的地緣關係,使其文化功能性著重在青年都會文化。為期十二天的「相遇在維雷特公園」系列活動,包括戲劇、舞蹈、嘻哈、Rap、歌曲以及混合以上所有表演形式的演出,標榜都會文化性格,關懷社會次文化;加上克里奧爾工廠(Kreyol Factory)的大型文件展覽,呈現廣布於加勒比海和印度洋的克里奧爾文化,充分顯示維雷特位在城市邊緣,對抗中心主流文化的特性。

文字|羅苑韶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菩提大道國家劇院首席客席指揮雷奈.雅克伯斯。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阿格麗仳娜》 歌劇與時尚的絕美相遇

邂逅雅克伯斯與拉夸的巴洛克美學

巴黎時尚設計大師克利斯瓊.拉夸,應柏林菩提大道國家劇院之邀,與指揮家雷奈.雅克伯斯與導演文森.布薩爾,合作了韓德爾的早期歌劇《阿格麗仳娜》,於二月份演出。拉夸精緻的巴洛克風服裝,與劇情角色的貼合呼應,讓精采的演出與音樂更顯出色。

文字|邱映潔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西迪拉比與十一歲的小和尚東東,像父子般情深地相互撐持。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比利時編舞家vs.中國功夫

西迪拉比《佛經》 少林武僧的現代禪舞

曾與阿喀朗.汗合作《零度複數》並訪台演出的比利時編舞家西迪拉比,去年推出和中國河南少林寺合作的新作品《佛經》,在歐洲掀起暴紅風潮!《佛經》以獨特形式表現人與自然眾生的和諧,十七位武僧在盒內面壁靜坐或牆上飛簷走壁,他們將少林拳、少林棍等七十二絕技表演得淋漓盡致;醉拳、猴拳與鷹拳等在絃樂的伴奏下,不但不失陽剛之氣,並兼具優柔唯美的更高藝術境界,將禪武幻化為禪舞!

文字|俞秀青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新專欄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女人心》,導演Dieter Dorn用乾淨而略帶抽象的現代舞台,加上極簡的包浩斯風格傢俱,襯托本劇對愛情易變的歡樂戲謔。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四十有成 大器繽紛的表演饗宴

2012香港藝術節預覽

香港藝術節今年邁向「四十不惑」,依然維持「大器」的策展特色,四十周年的歡慶以去年九月的大製作《李察三世》提早揭開序幕,一月底正式展開的節目依然是豐盛又多彩,含括東西方的「大腕」導演、精采的爵士樂名家、經典的芭蕾大團大菜小點、東西合璧,一場表演饗宴即將展開

文字|耿一偉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史林根希夫雖然罹癌,但辭世前仍相當活躍,圖為他2009年擔任柏林影展主席時,參加電影The International的首映。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

史林根希夫辭世 世紀鬼才殞落

德國的鬼才導演克里斯多福.史林根希夫,於八月下旬因肺癌辭世,享年僅四十九歲。這個當代藝術的叛逆之子,創作從電影、劇場到視覺藝術,創作風格大膽挑釁,面對自己的癌細胞也直視不諱,持續以日記、劇場、影像等方式記錄自己對抗病魔的過程,活躍的程度讓人忘了他是個癌症末期的病人,以至於他的死訊仍震驚了世人。

文字|陳思宏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山海經傳》中的「去神化」是高行健試圖回歸中國神話中的「率真」,諸神從其英雄化的典型被顛覆成「人」。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空間錯置,如何遊戲到底?

談2012香港藝術節之林兆華《山海經傳》

作為今年香港藝術節的重點大戲,高行健與林兆華這對當年的先鋒戲劇搭檔的再度攜手合作,更是《山海經傳》成為矚目焦點的原因。高行健的文本從開天闢地開始,許多天神帝后上陣,劇作家要讓他們「去神化」,提出以民間傳統技藝、像廟會一樣的演出形式,導演林兆華也放下之前導戲的精準,隨之「輕鬆做戲」。兩人的實驗企圖明確,但似乎是「錯置」在香港藝術節的舞台上

文字|陳國慧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舞台上的林木高聳不見頂,大自然的巍巍之貌延伸到舞台的框架之外。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森林裡,誰有資格指責浪子?

在柏林看薩爾茲堡音樂節製作《唐.喬望尼》

德國導演古茨為二○○八年薩爾茲堡音樂節執導的歌劇《唐.喬望尼》,首演時雖然引發爭議,創新的詮釋卻已成為票房的保證。古茨的製作中,讓所有的劇情在一座旋轉舞台上的森林中進行,舞台上的林木高聳不見頂,大自然的巍巍之貌延伸到舞台的框架之外;霧氣冉冉,在枝幹間輕拂著蕨葉和鱗蘚,讓這座森林沒有固定的外貌,籠罩在一股神秘的氣氛之中。這個荒山野地的一角,若是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會知道。那麼,唐.喬望尼一干人等來這裡做什麼?

文字|沈雕龍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阿波隆尼亞》中,同步攝影機無所不在地擷取演員臉部特寫,投影在巨大牆面上。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歷史、戰爭、到消費文明的矛盾衝突

今年,亞維儂藝術節的節目策展總監由黎巴嫩裔、加拿大籍劇作家兼導演瓦吉.穆阿瓦德出任,其所訂定的主題為「重返敘事」。他認為,當現實與虛構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面對文化產業與政治溝通所製造,大量阻礙想像的機器,劇場如何重新找回表演的藝術、說故事的技藝,抵抗反敘述的巨大主流?藉由這個命題,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提出他們的疑問與關切。

文字|廖俊逞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大都會博物館做了五十五個樂季,每季都有不少的節目,而且還有不少明星級的音樂家。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美術館裡聽音樂 表演廳裡辦展覽

紐約藝文場所跨界辦活動

本來去美術館是看圖畫雕塑,上表演廳是聽音樂看表演,是再自然也不過。然而曾幾何時,這個界限愈來愈模糊。在紐約,博物館裡開音樂會,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現在表演廳也不甘示弱,開始利用有限的空間,做起展覽來;而美術館則更進一步,收藏起表演藝術的相關文獻,協助解決表演藝術工作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歷史記錄保存。

文字|謝朝宗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數位全閱覽
《相聚》的八位舞者來自六種不同文化背景,中文、英文、韓文、俄文、西班牙文、印度文通通派上用場。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阿喀郎的提問:你從哪ㄦ來?

《相聚》與《零度複數》 文化匯集和身分認同之舞

阿喀郎企圖用不同的方法,透過不同族群的合作藝術家,以舞蹈劇場的形式挑戰身分認同的問題和答案,曾經訪台的作品《零度複數》與新作《相聚》,在不同國家巡迴演出中也受到觀眾和評論的高度讚賞,對許多「客舍似家、家似寄」的現代人來說,挑起自我定位的迫切需要。

文字|王如萍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季里安新作《虛凝之間》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香港新視野藝術節隆重開幕

荷蘭舞蹈劇場 季里安師徒台上比一比!

第四界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將於十月廿三日揭幕,開幕演出就是曾經訪台驚艷台灣觀眾的荷蘭舞蹈劇場的《原.迷月.虛凝之間》。這是一晚上三齣舞碼的精采演出,包含了荷蘭舞蹈劇場當家招牌與精神領袖季里安的新作《虛凝之間》,該團最新雙人編舞組合賴福特/利昂的《迷月》,以及特約編舞家、英國當紅炸子雞韋恩.麥葛萊格的最新舞作《原》。這次季里安與賴福特/利昂的作品難得同台,師徒作品據說風格相近,正好讓觀者一賞其中趣味!

文字|林亞婷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國際舞蹈奧林匹克」比賽吸引來自全球的舞蹈菁英到德國來相互切磋較量。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競藝平台 找到舞蹈的未來!

柏林國際奧林匹克舞蹈大賽暨舞蹈節Tanzolymp 2009

「國際舞蹈奧林匹克」由PraBes Time機構之總監Olesi Bessmertni於二○○四年首創,目的在於提倡舞蹈普及大眾、增進國際平台交流及學習欣賞不同種類的舞蹈藝術文化等。所以比賽的項目廣及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現代舞、傳統民族舞、流行舞(Pop)及爵士舞等六項,參賽者規定在八至二十一歲間。第六屆「國際舞蹈奧林匹克」於今年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舉行,約有六百多位舞者來柏林共襄盛舉。

文字|俞秀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以滑行的門眶展現不同房間、旅客們錯綜複雜的內幕隱情。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旅德編舞家林美虹最新力作

《北方旅館》 窺看每道房門後的秘密

旅德編舞家林美虹在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於今年三月首演了新作《北方旅館》,共有十一幕及數段插曲,像部電影般,由十五位舞者分別扮演不同角色,表現光怪陸離的族群,陸續地進出旅館,像是生命中的過渡驛站。有人努力開創未來尋求新機,有人則沈浸於過往的悲痛回憶,帶著破碎的心離開。每個門後都暗藏玄機,每個房間裡似有說不完的秘密,而每個靈魂深處更潛藏著無限渴望、焦慮與不安。

文字|俞秀青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導演彼耶多在「恐怖」的效果上,替浪漫歌劇《魔彈射手》加分,並且掃除了原劇保守的氣息。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浪漫歌劇的浪漫在哪裡?

西班牙導演彼耶多的《魔彈射手》

十九世紀德國作曲家韋伯的浪漫歌劇《魔彈射手》,在歐洲音樂史上被視為德國浪漫歌劇的先河,但其劇本中也有不太浪漫的地方,例如劇中對道德的強調,使得這齣戲帶有一種濃厚的教化口吻。在柏林喜歌劇院一月份的《魔彈射手》新製作中,西班牙導演彼耶多(Calixto Bieito)以恐怖的新增場景,突顯了劇中的人性黑暗面,超越了原來的劇本的限制。

文字|沈歲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