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節奏國度」下半場第一首的重頭戲,就是手集團一團的《擊樂園》。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場演出 盡覽擊樂多元文化

馬來西亞手集團「節奏國度」音樂會

「節奏國度」是馬來西亞手集團今年受邀為「吉隆坡國際藝術節Diversecity2016」演出的節目之一,除了有馬來西亞三大民族及西洋敲擊樂曲目,更邀請來自非洲西部布吉納法索的Dafra Drum呈現西非傳統歌舞鼓樂,和印尼峇里島烏布Gamelan JingGong的傳統峇里島甘美朗演出,而手集團一團和二團年度最新作品《擊樂園》和《手舞》也在本場搶先亮相。

文字|李秋玫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開始做菜吧!」 面向社會從劇場起步

德國獨立劇場平台「2016衝動戲劇節」

邁入第十八屆的德國「衝動戲劇節」,成立初衷就是要當德語圈獨立劇場的發聲平台,而其策展原則是「探討政治與藝術的關係,並在此脈絡下呈現創作者們多元的美學、紛異的命題、多樣的策略。」今年活動於六月中旬在杜塞朵夫舉辦,演出中引起最多討論的是《製造藝術政策!》,邀請當地各政黨人士及文化部代表,齊聚發表文化政策,是一場由政治人物、主持人、演員、樂手、觀眾、學者小組,共同作為表演者串起的政治實境秀。

文字|貢幼穎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千人共襄盛舉 酷熱下演出《公共場域》

《公共場域》是林肯中心「莫札特再現」音樂節今年慶祝五十周年特別策劃的節目,該曲是作曲家郎大衛的千人無伴奏合唱作品,邀請了來自紐約市五區(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布朗士、史泰登島)的自願參加者,在紐約今年最濕熱的這天,共襄盛舉一同演出,現場更吸引了近兩千人聆賞,氣氛熱烈。

文字|謝朝宗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不間斷接力朗誦 《伊拉克大聲說》喚起大眾意識

調查英國當年為何參與伊拉克戰爭的調查報告《齊爾考特報告》於日前出爐,篇幅高達十二卷兩百六十萬字,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實,但如何讓大眾更了解其中內容?愛丁堡藝穗節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製作《伊拉克大聲說》,邀集大眾連續不間斷地從第一頁開始朗讀這份報告,而經由這次的行動、觀眾的參與、媒體的報導和影像傳播,不僅製造話題,也多少喚起大眾對於伊拉克軍事行動的意識。

文字|魏君穎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外亞維儂藝術節風光落幕 票房、聲譽再創新高

今年的外亞維儂藝術節(OFF)已經落幕,成果豐碩,包含有一千四百一十六檔節目在一百廿九個不同的表演場所演出,票房更超越去年,成長了41%,氣勢已超越主場的「亞維儂藝術節」(IN),主要原因在於,法國各大公、私立劇院經紀人無不利用此一機會赴亞維儂「海選」下一年度的節目,誰能在外亞維儂勝出,誰就能贏得頭籌,所以即使無法打平甚至賠錢,各表演團隊也要來這個超級擂台,一拚高下。

文字|羅仕龍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一手棍子一手胡蘿蔔 審批與資助編織的「中國夢」

今年六月廿日啟動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在五年內將投入五億人民幣,主要資助舞台藝術,重點關注「中國夢」、「重大革命和歷史」、「現實生活」、「青少年」、「傳統文化」與「京味」的主題創作。很明顯的,文化藝術在中國仍然是政治的工具,創作者最需要的想像空間與自由被限縮了,所謂扶持、孵化、獎勵的美好初衷在實踐的階段反而成了扼死創意的殺手。

文字|王泊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方格舞池中的社交規則

莫瑞亞.艾文絲的《社會舞蹈1-8:索引》

美國編舞家莫瑞亞.艾文絲的《社會舞蹈1-8:索引》中解構各式社交舞蹈,和社交互動行為動作的規則,與舞蹈肢體的社交符碼。介於三女兩男五位舞者之間,舞者和觀眾之間,觀看與被觀看最基本的社交互動。介於身體、介於個人之間的微妙體感,在如棋盤的方格舞台上,體現相互觀看的視線動作、群體互動與社會秩序等潛規則,舞者身體和個人的特色時而突顯,時而隱沒。

文字|詹育杰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相信藝術 讓改變發生

2016倫敦國際戲劇節

創立於一九八一年的老牌綜合性藝術節「倫敦國際戲劇節」,除了有劇場鐵粉翹首期待的國際巨星型作品,也有不少與在地社會緊密結合發展的創作,如今年邀請澳洲「繞著轉新馬戲團」在倫敦老墓園演出希臘神話奧菲歐的故事,也有與民眾直接交流對話的《同理心博物館》;而本屆最富有社會參與野心和企圖的,當屬和加拿大劇團「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合作的五年計畫「提升者」,邀移民社群為主的托登罕地區兒童參與,期待讓孩子成為下一代的多元創意人。

文字|貢幼穎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孫尚綺推出新作《溯形》 輕盈肢體與現代音樂互動

旅德舞者、編舞家孫尚綺,六月上旬在柏林推出最新舞作《溯形》,與「柏林當代音樂樂團」合作,以瑞士作曲家貝亞特.福勒的現代音樂作品,由三男一女舞者演出,頗受當地舞評肯定。相較於之前作品中飽含悲傷的抽象語彙,新作舞者的身體比較輕盈,戲劇化的表情詭異詼諧,氣場荒謬,孫尚綺用舞蹈轉化許多人世尋常動作,身體線條清晰,編舞語彙充滿自信。

文字|陳思宏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英國脫歐成定局 文化影響尚未知

「脫歐」成定局,對英國的文化藝術界將帶來什麼的影響?相較於其他行業,英國的藝術文化及創意產業對於歐洲的態度更為開放,支持留歐的比例也較高,受惠於人員移動的便利與歐盟資源的挹注,英國藝文展演與人才發展得以有更廣闊的視野,但隨著脫歐程序啟動,這些優勢必然受到衝擊,對文化藝術發展的影響難以預期。

文字|魏君穎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尼斯恐攻事件 考驗劇場溫柔團結力量

發生在法國國慶日的尼斯恐攻事件,讓距離不遠、正在舉行的亞維儂藝術節頗受震撼,尤其今年多齣作品都涉及大規模屠殺、恐怖主義、極右派勢力等主題,當劇場中深思之時,劇場外卻上演真實的暴虐殘殺。雖然文化部長阿祖雷與藝術總監歐利維耶.畢都發布捍衛文化藝術場域的宣言,但恐攻頻頻之下,劇場人是否能繼續團結堅持,備受考驗。

文字|羅仕龍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石庫門的「新天地」 開展表演藝術新天地

廿一世紀的上海新地標「新天地」,是上海舊區開發的成功典範,為了讓空間持續展現創意與活力,新天地業委會在六月端午節時舉辦長達兩週的首屆「表演藝術新天地」活動,在帳篷劇場、咖啡館、餐廳等室內外輪番上演十七檔不同形式的劇目,包含了戶外多媒體、新馬戲、默劇、舞蹈、街頭表演、情境劇場等,可說是創造表演藝術與商業的新型業態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膽嘗試。

文字|李翠芝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工廈火災引發政府取締 租用的藝團面臨空間危機

在租金驚人的香港,有不少藝術團體租用相對廉宜的工廠大廈建立辦公室和排練場,甚至成為創作發表空間,但這些空間的「非法性」一直讓藝術家進退失據,同時安全的問題亦有隱憂。近期發生於九龍灣淘大工業村的大火,引發政府對工廈違規用途的取締,讓藝團擔憂連這樣的空間也可能消失,藝術的發展將更為艱難。

文字|陳國慧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紊亂,定義的民主化?或創作的法西斯?

德法劇場雙導演合作《我是法斯賓達》

法斯賓達是德國一九七○年代最重要的電影導演,創作跨電影與劇場,能量豐沛,政治思維也相當激進,由德國導演福克.李希特與法國導演史坦尼斯拉斯.諾德合作執導的《我是法斯賓達》,基於李希特歷年來大量的個人日記、法斯賓達的電影和人生,在製作過程中與演員共同創作,演出點出當下歐洲社會面臨難民潮湧入、極右派重新抬頭的矛盾情緒與氛圍,並進行直接的提問

文字|詹育杰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重譯、再現、肢解 易卜生與當代同在

從《人民公敵》與《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看當代德語劇場裡的易卜生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是西方劇壇的經典,也是柏林「戲劇盛會」的常客,不只一次有兩齣他的劇本製作入選年度十強,今年則同時入選了維也納城堡劇院《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與蘇黎士劇院《人民公敵》,再度引起矚目。當代導演為何熱中重新詮釋易卜生?從上述兩齣製作分析,這些百年文本充滿批判,轉譯空間大,學院正典進入立體的舞台,依然充滿當下滋味,導演有很大的揮灑空間。易卜生的文本能穿越語言與文化,維多利亞時代的舊挪威,原來是二○一六年的歐洲。

文字|陳思宏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演出者抗議下紙媒撤評論 引發評論人反彈與焦慮

評論人Arthur Kaptainis評論加拿大歌劇團的文章,被加拿大的《國家郵報》網站撤下,引發了爭議討論。原因是加拿大歌劇團要求《國家郵報》更正這篇評論中的兩處錯誤,卻被說成是施壓,因而公布往來e-mail自清,卻從中看出編輯對表演評論在數位時代中缺少讀者的不滿,也引發了表演評論人對未來的焦慮。

文字|謝朝宗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四隻老虎駕臨高爾基劇院 《吃掉難民》行動嘲諷政客

以新移民劇場美學備受德語劇壇關注的柏林馬克西姆.高爾基劇院,近期針對難民議題,推出《吃掉難民》行動劇,在劇場外放了一個動物牢籠,裡面出現了四隻活生生的大老虎,配合讓沒有歐盟簽證的一百位難民到德國與親友團聚的網路集資行動,宣稱如果包機沒法起飛,就有自願的難民會「被老虎吃掉」,旨在戲謔諷刺,對政府施壓,給予期限,敦促政府面對難民,必須採取更人道的開放政策。

文字|陳思宏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丹瑪倉庫劇院新劇場 上演全女版莎劇受矚目

近年推出不少前衛創新好戲的丹瑪倉庫劇院,因為場地較小席次有限,觀眾常常向隅,最近宣布將在倫敦王十字車站附近搭設可容納四百廿席的臨時圓形劇場,並推出全女班演出的莎劇三部曲,包括《凱撒大帝》、《亨利四世》及《暴風雨》。儘管在北美曾經出現不少全女版莎劇,在英國卻相對少見,此次丹瑪倉庫劇院的全女性三部曲,無疑地也為莎劇的更新與詮釋增添話題。

文字|魏君穎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當代、多元、在地 珂嶺國家劇院新年度節目表出爐

五月底,珂嶺國家劇院新任總監瓦吉.穆阿瓦發布二○一六/一七新劇季節目,發展重點是提供當代劇作演出平台的該劇院,在身為移民後裔的穆阿瓦帶領下,更將視角延伸到其他族裔的劇作家,如讓非裔導演執導非裔當代劇作家作品。他自己也將執導自己寫的兩齣劇本:《孤身孑然》與《伊底帕斯王之淚》。此外,他也積極推展青少年戲劇工作坊,讓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戲劇製作。並要求工作人員走出劇院推動社區活動,與在地民眾「搏感情」。

文字|羅仕龍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青戲節以莎士比亞重振聲勢 期待穩定發展的未來

這幾年因為經費問題,品質難以提昇的「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今年終於能夠因經費到位,早早宣布節目內容,將以莎翁為主題,把他卅七部劇作以及十四行詩,以演出、展覽、競賽、漫畫、讀劇、網路等多種形式呈現給觀眾,向大師致敬,同時也以莎翁為題目,讓中國青年戲劇人命題作文。這樣的氣勢,讓人興起期待之心,未來,是否也能如此穩定經營,成為北京這個「文化之都」的名片呢?

文字|王泊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來港 主持義大利即興喜劇大師班

二○○七年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六月中應「鄧樹榮戲劇工作室」之邀為「2016 國際戲劇大師班」訪港講課,主持六天五夜訓練營,並有一場公開講座介紹義大利即興喜劇。伯納維拉以簡單英語與豐富肢體語言表達,讓聽者感受到他對其藝術的熱情與專注,也提供香港表演工作者更多的肢體認識。

文字|陳國慧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白臉的克拉普 貝克特的意象劇場

在澳門看羅伯.威爾森《最後的錄音帶》

讓角色以長時間的靜默,日常動作的重新編排,在羅伯.威爾森的舞台上不是新鮮事,他與貝克特某種程度上都視語言為不可信任的表達,一切文字註定指向空無,語言作為溝通的形式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度。在《最後的錄音帶》中,威爾森飾演的白臉老頭克拉普,手持香蕉彷彿手持著槍,喃喃自語,自我質疑,偶爾跳舞,以無意義的意象將貝克特的劇本與角色的內在具象化

文字|張慧慧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詮釋《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 劇場中輕盈的重量

德國劇場大師彼得.胥坦首訪貝克特

德國劇場重量級導演彼得.胥坦,在劇場生涯中執導過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但卻從未導演過貝克特的劇作,直到近期才執導《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應「作品劇院」之邀,與法國知名演員賈克.威柏合作。胥坦讓觀眾脫離快速變遷的生活,進入貝克特筆下緩慢、幽禁的個人世界,用人性化的小丑表演一步步拉近與他們的距離,讓他們意識到回憶與現實辯證所產生的疑問。

文字|王世偉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