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紐約近年來有許多小型歌劇團在非傳統的地方表演,LoftOpera就是其中之一。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未必華富美 歌劇開創另類演出形式

歌劇演出總是讓人想到堂皇的劇院、衣香鬢影的盛裝觀眾,但現今的歌劇演出已經有了不一樣的發展。在紐約,就有幾個歌劇團走出劇院,挑選另類空間進行表演;而在洛杉磯,更有團體搬出限地製作,讓觀眾在城市行走中聆賞歌劇。不同於大都會的實驗演出,中型城市則採取集中舉辦的形式,以短期的歌劇節集中宣傳,吸引觀眾目光。

文字|謝朝宗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永遠的「勇氣媽媽」 姬絲拉.邁辭世享九十二歲

成功演出布萊希特代表作品《勇氣媽媽與她的孩子們》中媽媽一角、甚至連續演出十三年的德國傳奇女演員姬絲拉.邁,於上月初辭世,享受九十二歲。極富表演天分與歌喉的她,曾是柏林劇團的重要演員,連續卅年在劇團演出。她甚愛演唱布萊希特創作的歌曲,高齡九十仍登台亮相,是柏林人鮮明的劇場記憶。

文字|陳思宏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應景嘻鬧劇票房熱 促銷票券延燒觀眾熱度?

聖誕時節,各劇院會應景推出「嬉鬧劇」,從童話改編的劇情相當老少咸宜,也是大人小孩重要的節慶娛樂之一。而「嬉鬧劇」的票房盛況,是否能夠延伸到其他的演出上呢?相關劇院如何吸引「嬉鬧劇」觀眾也來觀賞其他類型演出?或許結合藝術家創作的「嬉鬧劇」或其他演出票券的促銷方案,可以嘗試

文字|魏君穎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一生早慧孤獨 法國導演巴彥逝世

法國劇場界的開路先鋒之一、劇場導演布魯諾.巴彥於去年十二月初猝逝,讓法國藝文界人士齊感哀傷。巴彥曾是法國公立劇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領導人,卻也是法國公立劇院有史以來最「短命」的行政總監。離開公立劇院,巴彥以翻譯、導演戲劇為主要職志,尤其是德語區國家的戲劇作品,讓法國觀眾認識德國劇場的多元面向。

文字|羅仕龍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商業戲劇到IP產業 中國演藝行業的市場思維

商業劇場蓬勃到一個程度,演藝公司可以申請上市,這樣的模式是台灣表藝圈難以想像的,但中國的表演藝術市場的確如此展現了產業的規模。而一源多用的IP產業形式也能讓非商業戲劇開拓新路,如去年就有兩部在劇場演出口碑極佳的劇目也拍成了電影,一是黑色喜劇《驢得水》,一是饒曉志的《你好!瘋子》,後者甚至擠入賀歲檔期,這樣的發展似乎讓人看到了表演藝術產業化的希望。

文字|王泊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去年文化界多場選舉 反映工作者關注喚起業界意識

「雨傘革命」的發生,引發香港民眾對自身社會與政治現況的關注,也喚醒了大眾改變現狀的動能,同樣的情形也在文化界發生。去年包含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功能界別選舉、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代表提名推選及特首選委會選舉(文化小組)等選舉活動,都可以看到對建制派的挑戰,結果各有成敗,但喚起業界工作者對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更多關心,亦是為未來鋪路。

文字|陳國慧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凝視此時、聚焦此地 「家事」反映世界脈動

2017第45屆香港藝術節預覽

將從二月中旬展開的第四十五屆香港藝術節,今年的主題是「此時此地」,企圖讓觀眾從演出中看見自己、看見家園、社會、邦國,也看見時代。在戲劇類節目中,更以「家族」為基底,探看各種時代各個國度的家庭,以小觀大讀取世界脈動;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香港藝術節自製節目《香港家族》三部曲,以香港所經歷的幾個重大事件為背景,寫出一家人在時代變遷裡、個人處境中、歲月歷程間的種種關係。

文字|陳茂康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劇場裡,做演出、做實驗,也做夢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

香港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的《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去年十二月上旬再度搬演,從十四年前的初版,到二○一六年末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的新版,劇團多年來一直在實驗,「這個作品的特色是要求觀眾很主動,」導演胡恩威說,「這齣戲的觀眾比較像在看書,不是只等著、只聽著,而是要主動去閱讀,然後去想,你讀到了什麼?」一景景片段如夢,夢的意義,導演與觀眾一起探尋

文字|陳茂康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場漂亮的自我介紹 來自福爾摩沙之聲

國家交響樂團美加首航

去年十二月上旬,國家交響樂團啟動了創團卅年以來的第一次北美洲巡演,造訪加拿大溫哥華與美國加州洛杉磯兩個城市,首度將台灣國家級樂團的聲音,帶到太平洋彼岸。曲目特別安排了前輩作曲家蕭泰然浪漫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新生代作曲家李俊緯取材太魯閣族傳說的《最後一哩路》,讓美加聽眾聆賞到台灣創作的多元面貌,更以柴科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展現NSO不讓西方樂團的演奏實力,也贏得當地樂評的讚嘆肯定,完成一次漂亮的自我介紹。

文字|李秋玫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遊唱詩人》與老戲迷的逆襲

義大利帕馬威爾第歌劇節

專為義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作品演出而設的「威爾第歌劇節」,去年十月一日至卅日在威爾第的故鄉帕馬舉辦,除了吸引各地愛樂遊客前往朝聖,當然也是老戲迷群聚的盛會。一場由伊莎貝塔.柯瑞爾執導的《遊唱詩人》在帕馬雷究劇院的演出,極簡前衛的風格,差強人意的演唱,顯然讓老戲迷不甚滿意,現場噓聲不在話下,更有趣的是帕馬老太太的評論:「像麵餃裡包的餡,只有麵包屑,連點乳酪絲都沒有。」

文字|楊馥如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川普當選美國「變色」 表演工作者未來難料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的當選,反映了人民對既成體制和菁英階級的反彈,而在這個社會中,表演藝術工作者無疑是屬於「菁英」的一邊,他們在選前一面倒支持柯林頓,助選、募款、站台、開川普玩笑,現在面臨新的美國秩序,日子該如何過?而川普的保護主義對經濟的影響是否會帶來表演團體的生存危機?遇上擅長把批評者妖魔化的川普,擅長批判的藝術界會不會成為另一個「人民公敵」?

文字|謝朝宗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漢堡易北河愛樂廳順利完工 明年一月正式開幕

歷經十年歲月,完工日期延宕七年的漢堡易北河愛樂廳,終於要在明年一月正式開幕,在指揮亨格布洛克與北德廣播易北河愛樂廳交響樂團的樂音中,迎向世人。因為隔音工程浩大、建築難度超過預期,嚴重超支,易北河愛樂廳在各界批評中熬過來,以優美造型現身,內藏大中小三款音樂廳,讓樂壇巨星或實驗小眾都能在這裡演出;而結合音樂廳、飯店與觀景平台的設計,也將成為漢堡市的觀光新地標。

文字|陳思宏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人事驚變 總監艾瑪.萊斯傳出離職消息

才在今年四月上任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藝術總監艾瑪.萊斯,近期卻傳出將於二○一八年卸任的消息,引發討論。離職原因應是艾瑪.萊斯在這個強調以莎翁時代風格演出莎劇的劇場中,引進現代劇場的燈光與音效,挑戰了上述的傳統。雖然萊斯的改變受到許多年輕觀眾及票房肯定,但劇場董事會仍決議維持傳統,也引發環球劇場是否該與時俱進的熱烈討論。

文字|魏君穎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加碼文化建設 巴黎「戲劇城」預定二○二二年落成

趕在明年總統大選前,法國政府確定推出重大的劇場計畫,將在巴黎第十七區成立「戲劇城」,主場館設於國立奧德翁劇院的貝堤耶實驗劇場所在地。「戲劇城」占地兩萬平方公尺,將於二○一八年動工,預定二○二二年落成,落成後將由奧德翁劇院、法蘭西戲劇院及國立高等戲劇學院共同使用,結合戲劇教學與專業劇團演出環境,讓學生、老師、藝術家、觀眾之間的互動更為密切。

文字|羅仕龍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九十九元的誘惑 水面上與水面下的票務系統

收到北京國家大劇院寄來的「九十九元」優惠購票簡訊,不要以為是詐騙,而是票房冷颼颼加上售票管道混亂的結果。中國正式立案的售票系統至少有十個,但一檔演出的銷售管道可以不是一家獨霸且可分銷。而大陸節目須通過審批才能售票,但制度的不透明及曠日廢時,相當影響節目宣傳行銷的排期,所以檯面下的售票管道也就應運而生

文字|王泊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靜安現代戲劇谷」 行政區合併後內容更升級

靜安區重要戲劇節慶「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經由市政改制與閘北區進行合併後,拓展了靜安區的場地和體制,移至十一月十六日至卅日舉行。活動除了原有「壹戲劇大賞」、市民劇場等,首度集中展演中外名劇佳作。活動以「融」為主題,開幕大戲是鈴木忠志的喜劇《哢哧哢哧山》,閉幕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復排歷史詩劇《伏生》,另有來自海內外的十五齣作品共襄盛舉。

文字|李翠芝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德意志劇院《臣服》 反思歐洲文明危機

史蒂芬.基米二度執導韋勒貝克爭議之作

法國作家韋勒貝克的小說《臣服》描述未來由穆斯林統治的法國,上市當天,發生了當期以他過穆斯林齋月漫畫當封面的《查理周刊》遭遇恐攻事件,也讓該書成為爭議之作。曾將韋勒貝克《情色度假村》搬上舞台的史蒂芬.基米,執導柏林德意志劇院的《臣服》製作,這已是該書在德語劇壇的第三個版本。劇中主角就像久病不癒的病人,他如同歐洲世界的隱喻,一個瀕死、難以忍受、即將自毀的崩壞結構

文字|廖俊逞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長城之上的跨文化劇場

與鈴木忠志相遇古北水鎮

繼去年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之後,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再度在古北水鎮最高處的露天長城劇場演出,帶來喜劇《哢哧哢哧山》和悲劇《厄勒克特拉》。兩部看似迥異的作品被鈴木放進了醫院這樣一個場所,延續其「世界是座病院」的概念,由多國演員操著各自的母語共同呈現,中日英三國語言充斥於同一時空中,卻沒有令觀眾產生絲毫隔閡之感。

文字|翟璐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碧娜.鮑許與舞蹈劇場」特展 回顧舞蹈的傳奇

向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致敬的「碧娜.鮑許與舞蹈劇場」展覽,正在柏林馬丁.葛羅皮烏斯博物館展出,用心的策展人除了呈現舞蹈家私人的相簿、演出海報、節目單、各國巡演傳單、劇照、舞者名冊等珍貴資料,更在展場重建、仿製了碧娜.鮑許的神秘排練場Lichtburg,還安排長年跟鮑許合作的舞者,在現場帶領大家一起暖身、舞動,練習鮑許舞作裡的經典動作。

文字|陳思宏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重新想像《吉賽兒》 阿喀郎與英國國家芭蕾攜手冒險

繼兩年前的《塵》,英格蘭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塔瑪拉.若荷再度邀請編舞家阿喀郎.汗合作,重新詮釋經典芭蕾舞劇《吉賽兒》。在阿喀郎與戲劇顧問露絲.利托的掘探下,拉出原作隱藏在浪漫故事下的經濟、權力結構等元素,讓吉賽兒化身移工,在資本主義巨輪下哀吟悲歌,增添了時代感的詮釋,舞出經典新的生命。

文字|魏君穎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文化多元是好生意? 法國劇場幕後的企業力量

法國政府智庫的研究指出,如果能降低不同族群(如性別、膚色等)之間的就業率差異,那麼法國的國內GDP將可提高6.9%,而在表演藝術界,也正有愈來愈多企業挹注資金,協助劇場推動各種提昇「多元性」計畫計畫項目包括演員養成、劇場創作參與,也含讓非中產階級觀眾入場看演出,可說是在實踐社會公義的同時,共同把產業的餅做大。

文字|羅仕龍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十八歲的上海國際藝術節 五十部作品迎金秋

第十八屆的「上海國際藝術節」已於十月十二日揭幕,將熱鬧到十一月十五日,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五十部作品齊聚滬上,中外交流場面繁盛。這次是逢中西兩位戲劇大家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年,劇界紛向大師致敬,創排各類劇作以為紀念,崑劇、越劇、小劇場實驗戲曲皆有呈現。另田沁鑫改編自李敖小說的《北京法源寺》北京首演後票房大好,口碑效應在滬發酵,備受關注。

文字|李翠芝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西九首試Live直播 戶外版《安提戈涅》邀各地觀眾共賞

西九文化區將於十一月,在戶外場地演出由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及白光劇社首度合作的希臘悲劇《安提戈涅》,而且也同步嘗試現場直播,讓更多外地觀眾可以欣賞。演出在「日落及維港景致下」上演,安提戈涅的抗爭精神,將在美麗景致中,為香港帶來更豐富與深刻的啟示。

文字|陳國慧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呼應難民議題 技術依然前衛

2016拜羅伊特樂劇節的「非《指環》」製作

第十次造訪由作曲家華格納創立的拜羅伊特樂劇節,知名劇場導演楊世彭特地為本刊讀者介紹這次他所觀賞的「非《指環》系列」製作世界首演的新製作《帕西法爾》與前兩年首演的《崔斯坦與伊蘇達》。前者呼應難民議題,導演勞芬博格在劇中討論基督教、回教、猶太教是否可以在今日的世界共存。後者由華格納曾孫女、樂劇節總監卡塔琳娜.華格納執導,卻詮釋出不同於曾祖父的風貌。

文字|楊世彭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