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老維克劇團藝術總監凱文.史貝西獨挑大梁演出《丹諾自述》。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擔任老維克總監十年慶 凱文.史貝西演繹《丹諾自述》

自二○○四年起擔任老維克劇團藝術總監的凱文.史貝西,即將在二○一五年卸任,由他獨挑大梁的《丹諾自述》,票券一開賣就秒殺。採用美國劇作家大衛.林投的劇本,由主角丹諾的獨白貫串全場,回顧他的一生。在硬底子的凱文.史貝西的演繹下,巧妙與觀眾互動演出,令人拍案叫絕。

文字|魏君穎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藝工作者失業保險喬不攏 亞維儂藝術節可能停擺

法國近期鐵路局大罷工,表演藝術界人士也因失業保險問題引發罷工爭議,亞維儂藝術節是否會取消尚在未定之數。總理法樂斯承諾維護表藝人權益,但目前尚未立法依據,敏感時刻讓人更加懷疑是緩兵之計,官方及主辦單位只先求亞維儂藝術節能順利開幕,其他再說。

文字|謝宜靜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回到哪裡去? 多媒體音樂劇《半生緣》互動疏離

備受影視劇界青睞的張愛玲小說《半生緣》,在滬港台話劇界菁英合作下,共同打造出多媒體音樂劇新版,結合音樂、投影、評彈、老歌等,以拼貼形式呈現原著內容。然而在表演方式上,演員之間都是「無交流」式表演,整場戲疏離在評彈和歌聲中;有些戲,只能止於對話,掩於情節,演員對著影片中的人物說我們回不去了,編張愛玲有N種方法,這次張愛玲也回不去了嗎?

文字|李翠芝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補充史料空白 《香港古典音樂年鑑》明年出版

香港的表演藝術活動相當蓬勃,相關資料的整理及保存日漸顯得重要。舞蹈、戲劇、戲曲的年鑑這幾年陸續出版,唯獨音樂年鑑尚未完成,因為如何定義「音樂」這範疇是很讓人煩惱的,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去年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出了《香港古典音樂年鑑2014及2015》的計畫書,先以「古典」為範疇作記錄,期望整理中樂和西洋音樂會的資料,預計明年出版。

文字|陳國慧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重複,舞出舞蹈的宇宙

在2014澳門藝術節看露辛達.柴德茲《舞》

《舞》從鄧肯、葛蘭姆所拓展出的現代舞傳統中出走,擺脫形式化的表達與戲劇性的慣例,專注於還原肢體的簡單元素,剝離了舞蹈的官能性與功能性要求,透過身體所延展出的空間感與音樂感,在一個小時之中,建構出一個輪迴不止的宇宙。這個作品極其單純,卻有著令人懾服的嚴謹形式融合感官的寧靜,顯而易見地,「重複」是解讀《舞》的關鍵字。

文字|張慧慧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描繪夢想與現實的歡樂喜劇

在倫敦看《服務員─前台音樂劇》

看表演或聽音樂會時,通常都會忽略收票帶位的服務人員,他們如同無名英雄,細心奉獻,讓演出得以順利進行。在倫敦查令十字小劇場演出的《服務員─前台音樂劇》則以前台服務人員為主角,讓觀眾好好地認識前台人員在「歡迎光臨」和「晚安再見」之間的忙碌工作、青春心事及遠大夢想。

文字|魏君穎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塗鴉藝術家編芭蕾? 噱頭行銷吸引新觀眾

為了吸引年輕人進入表演殿堂欣賞演出,美國出現了兩個相當不尋常的做法。紐約市芭蕾舞團邀請不是編舞家的街頭藝術家JR來編舞,只因看上JR廣大的社群網路追隨者。科羅拉多交響樂團在畫廊舉辦音樂會,還可抽吸大麻,被暱稱為「大麻音樂會」,引起全國矚目。開發新觀眾,很多時候就要面對行之有年的基本表演方式,能否從根改變,而這正是最大的難題。

文字|謝朝宗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2014柏林戲劇盛會 精選與醜聞齊發

劇場菁英聚集的柏林戲劇盛會猶如德語劇場的年度奧斯卡,精選十齣各具特色的戲劇作品輪番上演,名導與新秀同台競演,熱鬧非凡。然而竟爆出抄襲醜聞,戲劇盛會評審之一的丹尼耶拉.慕斯奇歐尼可針對《茫茫黑夜漫遊》所寫的推薦文字,竟然跟劇團當初演出時的本事文宣幾乎相同,引起劇場界譁然,最後這位評審只好退出。

文字|陳思宏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劇寫未來 《查理三世》反思君主立憲

查爾斯王子是英國史上最久的王儲,劇作家Mike Bartlett的《查理三世》King Charles Ⅲ,以「未來劇」方式,想像女王駕崩後的英國政局,這齣深刻處理政治議題,演出後頗獲好評。藉由新聞自由引發的憲政爭議,《查理三世》讓觀眾藉此反思君主立憲制度的功能,和民主價值等課題,也重新思考人民對國家元首的期待。

文字|魏君穎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凱蒂.米契爾《朱莉小姐》 天津北京聯演引爆討論

天津大劇院將二○一四年定位為戲劇年,主辦單位從歐洲引進了幾齣在國際上口碑極佳且具前衛性的戲劇作品,如《假面.瑪麗蓮》、《朱莉小姐》和《耶德曼》,在北京藝文圈引起一陣騷動。其中《朱莉小姐》還應邀到北京演出。但其以電影的拍攝場景結合獨特的音效呈現,創新形式也引起質疑聲浪,就傳統觀賞習慣而言,觀眾確實沒看到一場「戲」,而是紮紮實實地看了一場表演。

文字|王泊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給我鈔票 其餘免談

俗化《萊茵黃金》神話 葉利尼克《純金》批判資本主義

華格納《指環》裡影射的社會性、經濟性,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其實早就被蕭伯納道出。在葉利尼克筆下,布倫希德面對佛旦不再唯唯諾諾地認罪,而是一針見血地點出佛旦在這個資本主義體系中所犯的一連串錯誤。葉利尼克的《純金》在導演斯泰曼與指揮Markus Poschner合作下,三月初搬上柏林邦立歌劇院舞台,以演員、歌劇歌手,和舞台上的管絃樂團、聲響合成器等,用簡潔形式和貼近一般人生活方式的場景和語調,有力地表達華格納《指環》隱射的批判。

文字|沈雕龍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一生追求亞裔獨立音樂風格 華裔音樂家侯維翰辭世

在政治及音樂上皆頗有主見的華裔音樂家侯維翰小就對藝術和黑人文化很有興趣,東岸的爵士音樂圈成了他音樂的搖籃,並期待透過藝術,人民可以找到自我定位和解放自我意識。雖然他因病辭世,但他反不公不義、為弱勢族群發聲、致力追求美國亞裔獨立的音樂風格,也是後代音樂家的一個榜樣。

文字|謝朝宗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紀念歐戰百年 《凡爾賽》《永誌不忘》回顧歷史

戰爭的傷痕令人難忘,倫敦表演藝術界不約而同地以戲劇和舞蹈,讓觀者體悟並省思戰爭所帶來的苦痛。丹瑪倉庫劇院的《凡爾賽》,透過主角與戰死沙場的幽魂間的對話,深刻剖析了主角身處外交折衝的心境和理想。英格蘭國家芭蕾的《永誌不忘》包含四支新作品,藉由四位編舞家各自對於戰爭的敘述和不同的舞蹈語彙,也讓觀眾看到英格蘭芭蕾的新突破。

文字|魏君穎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孟京輝劇場上海開分店 讓先鋒戲劇有價值也有「產值」

著名戲劇導演孟京輝先後在北京及上海成立自己的劇場、集創作、生產、展示、活動為一體,成為培養青年戲劇工作者的基地。表演藝術的產值不可期待,它的價值仍待開發。孟京輝經營蜂巢劇場似乎讓人看到了嚴肅表演藝術產值的可能性。他的經典劇目《戀愛的犀牛》和《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因為有劇場可以長期駐場演出,才能夠突破千場,使得先鋒戲劇的產值成為具體的事實。

文字|王泊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誰的「箱」愁誰的歌 國光「伶人三部曲」上海叫好叫座

國光劇團大膽地在上海大劇院一口氣完整演出「伶人三部曲」─《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不依循傳統套路,以京劇為載體結合多元藝術,企圖走出新局。大陸戲曲百花遍地,演劇藝術千篇一律,所謂新編並未打破原來框架,這次國光劇團在探索京崑兼收多種藝類中自成一路線,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國光美學新精神。

文字|李翠芝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優人神鼓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

《愛人,Lover》 打開思考東西文化交流的契機

在優人神鼓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四月二日在柏林進行世界首演的《愛人,Lover》中,作曲家佑斯特與優人神鼓將「東、西方各自如何看待愛情」呈現在他們一起打造的「音樂、舞蹈、劇場」裡。這個德國與台灣表演團體的交會,中國古詩與美國現代詩的對談,不是僅僅文化的市集,也不能僅僅以膚淺的「當東方遇上西方」廣告標語來帶過去。它有新的思考,新的嘗試,也有新的結果,等著你欣賞它的海報、它的音樂、它的畫面,來體認和領悟。

文字|沈雕龍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排練場到小劇場 打開另一扇交流之窗

看香港話劇團2014國際黑盒劇場節

位於香港話劇團的黑盒劇場,是近年相當活躍的小劇場展演空間。從劇團的排練場轉變為小劇場也歷經不同階段,近年亦發展針對栽培新進編劇、導演和演員的計畫,並引進海外作品,策畫「2014國際黑盒劇場節」,邀請新加坡、台灣、日本、英國,和香港的表演團體做藝術交流。作品探討的議題多元,導演風格與演員演繹亦豐富多變,並有工作坊、講座及公眾論壇,後續發酵值得繼續關注。

文字|陳國慧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環球音樂巡禮來到夢幻之城 維也納愛樂歷史真相遭批判

卡內基音樂廳近年每季推出的環球音樂巡禮今年走到維也納,三週的音樂節內容包羅萬象,包括交響樂、歌劇、室內樂、藝術歌曲,搭配展覽、電影、研討會等,面面俱到。維也納愛樂的表演更是主要號召。但同時愛樂與納粹的歷史關係也無可避免地被提起與批判。這也是維也納愛樂與維也納市民共同要面臨的考驗。

文字|謝朝宗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藝術獎」頒發 現代作曲家史巴林格獲最大獎

一年一度的「柏林藝術獎」於三月十八日在柏林藝術學院舉行頒獎典禮,除六大類別的得主外,主辦單位再選出現代音樂作曲家馬堤亞斯.史巴林格為「大柏林藝術獎」得主,讓人振奮。而「表演藝術」類別的得主則是位居幕後擔任Dramaturgie工作的女性劇場人,意義非凡。今年的柏林藝術獎得獎名單讓人信服,肯定大師,也鼓勵新秀與幕後工作人員,呈現多元的藝術風景。

文字|陳思宏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We Will Rock You將熄燈 點唱機音樂劇期待強力新作

二○○二年開幕的We Will Rock You是根據皇后合唱團作品創作的「點唱機音樂劇」。儘管開幕之初評論不佳,仍吸引許多忠實樂迷踏進劇院,締造票房佳績。劇院外高達數公尺的金色雕像,宛如倫敦街頭地標。前陣子宣布We Will Rock You將於五月底熄燈,果然震撼社會大眾。這是否也意味著「點唱機音樂劇」的未來發展,亟待各界持續觀察。

文字|魏君穎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向莒哈絲致敬 以作家的三部曲演繹作家

跨足文學、劇場、電影,在寫作及編導領域都自創一格的莒哈絲一生多采多姿,莒迷也遍佈全球,今年是她的百歲冥誕,巴黎劇場界先後推出十個莒哈絲的作品演出向她致敬。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導演兼演員的貝薩斯所策畫的三部曲──《三個年紀的瑪格莉特.莒哈絲》,選三個年齡點,用作家自己的作品來演出作家這個人物,極具創作趣味,也值得細細體會。

文字|謝宜靜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墓裡的粉絲站出來! 《盜墓筆記》首開點播作戲熱潮

小說《盜墓筆記》熱銷千萬本,如何召喚書迷進入劇場,是門商業大學問。「你點播我就搬演」的方式應運而生。製作團隊事前事後的分析、研究與修改,造就粉絲的尖叫和百萬票房,證明量身訂製的商業成功。導演不介意專業戲劇評論人的批評,認為能夠打破傳統路數,做一台視覺系的舞台劇,又花心血去研發觀眾的意趣,並成功地討好了他們,這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文字|李翠芝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 喚起對言論和表達自由的關注

香港傳媒的言論空間日漸收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撤換,甚至當街被砍傷,新聞和言論自由響起警號。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以「六刀」為題,利用「接龍」的方式共同創作文本,連結創作人的力量,再透過讀劇及討論會,表達劇場界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的積極關注。

文字|陳國慧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