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由編舞家鄭宗龍創作,結合音樂家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與鍾耀光的《遊戲》曲目,企圖以樂手跳舞、舞者奏樂之跨界演出。指揮簡文彬拿起鍋鏟當指揮棒,極活潑地帶動樂團與現場氣氛,他後腦勺還特別剃個骷髏頭,不僅搶眼也「笑」果十足!讓人一掃國樂團嚴肅拘謹的印象。
雲門舞集2+台北市立國樂團「跳Tone!」
8/21~23 台北新舞臺
「跳TONE!」由雲門舞集二團與台北市立國樂團聯手合作,標榜東方音樂結合西方肢體,呈現台灣新生代編舞家與國樂擦撞出的火花。序曲呈現鍾耀光的《望月聽風》以及彭修文改編的黃貽鈞《花好月圓》。
黃翊編舞脈絡清晰,鄭宗龍《樂》熱鬧趣味
在美麗悠揚的國樂序曲後,首度登場的是由黃翊的編舞作品《紅》,此作以純抽象肢體為主,發展身體與燈光變化的關係、組合。編舞者大量運用框框形聚光燈讓舞者遊刃於裡外,配合郭文景的音樂《戲》;以多付鈸的悶、刮、插、顫等擊聲,提供身體鏗鏘有力的音樂性。黃翊在肢體上所要營造的風格企圖極為明顯,但舞者們在動作流線與精力的「釋放」仍顯不足!
另一支舞同是由黃翊所創作的《Ta Ta for now》,結合俄國作曲家哈察都量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此舞運用簡單的椅子為道具,主要闡述上班族男女的忙迭庸碌。除了由工作慣性中所產生的機械式動作外,編舞者也調侃辦公室裡的人際關係,讓緊繃之工作壓力爆發為無厘頭的狂想,是支輕鬆而幽默的舞作。黃翊的兩支舞題材內容與處理手法截然不同,雖無令人驚豔的創新風格,但編舞架構與脈絡皆清晰可循,是個極有潛力的編舞新秀。
《樂》由編舞家鄭宗龍創作,結合音樂家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與鍾耀光的《遊戲》曲目,企圖以樂手跳舞、舞者奏樂之跨界演出。指揮簡文彬拿起鍋鏟當指揮棒,極活潑地帶動樂團與現場氣氛,他後腦勺還特別剃個骷髏頭,不僅搶眼也「笑」果十足!讓人一掃國樂團嚴肅拘謹的印象。
《樂》讓專業的演奏家與舞者放下身段、彼此學習,體驗另一種藝術領域,挑戰自己所不能。在短時間的排練下,雖做到了交換,但仍談不上交融。畢竟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藝術可以無界線但術業卻有專攻。整支舞作在結構上安排順暢,不乏有創意的點子,頗具娛樂性。創作者立意甚佳,嘗試打破壁壘、相互討教,也為舞者與樂手展開數月的魔鬼集訓,竭力讓樂者跳得好看、令舞者彈得悅耳,但雙方之角色互換是粗淺的,最後雖熱鬧有餘,可惜場面混亂鬆散。
跨界製造新能量,期待雅俗能共賞
打破固有框架、穿梭不同場域,進而激盪出驚異的創新思維,是「跨界」的主要精神。觀者期待跨界產生的「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所爆發的新能量。現代藝術不乏各式跨界演出,如何做到通俗而不庸俗、娛樂兼具藝術,是創作者努力的指標。特別在流行風潮下,不失作品的精密與精緻性,才能提升大眾賞藝的水平。諸如西班牙的破格絃樂俱樂部(Pagagnini),以諧謔手法集結優異音樂造詣、搞笑肢體與層出不窮之創意等,是跨界藝術的傑出之作。
當代舞蹈的最高宗旨在竭力探索創新風格、觀念;美國舞蹈標榜技巧開發與形式標新立異,歐洲則強調肢體極限與理性思維,而亞洲新生代舞風所探求的是什麼?我們期待兩位編舞家的下一齣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