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王安祈、于魁智、李勝素。(福田 馨 攝)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于魁智X李勝素X王安祈

30年時空映照,25年京劇奇緣(上)

睽違多年,中國國家京劇院於今(2023)年9月再次來台,好戲連台,座無虛席,除精湛的唱腔餘音繞梁外,掌聲不絕,也從觀眾席穿透到整個國家戲劇院。

這一連6場的演出,不僅是COVID-19疫情後首位專案申請通過來台的中國劇團,同時也是中國國家京劇院訪台的30周年。1993年中國國家京劇院首次來台,是兩岸交流後最盛大的一次,從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到台中、台南再回到台北社教館,近百人巡迴16場。當時隨團來台的文武老生于魁智以《打金磚》及《文昭關》的精湛演出打響名號。而李勝素原在山西京劇院,1998年在已故劇作家貢敏的慧眼推薦下,首度與于魁智合作演出《野豬林》的林娘子、《四郎探母》的鐵鏡公主,引起台灣戲迷的關注,與于魁智被譽為最佳黃金組合。

30年後,我們在國家戲劇院的觀眾席,在密集演出的縫隙裡,邀請于魁智、李勝素,與王安祈教授聊聊這次來台的感受——時空對照,薪火相傳。

睽違多年,中國國家京劇院於今(2023)年9月再次來台,好戲連台,座無虛席,除精湛的唱腔餘音繞梁外,掌聲不絕,也從觀眾席穿透到整個國家戲劇院。

這一連6場的演出,不僅是COVID-19疫情後首位專案申請通過來台的中國劇團,同時也是中國國家京劇院訪台的30周年。1993年中國國家京劇院首次來台,是兩岸交流後最盛大的一次,從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到台中、台南再回到台北社教館,近百人巡迴16場。當時隨團來台的文武老生于魁智以《打金磚》及《文昭關》的精湛演出打響名號。而李勝素原在山西京劇院,1998年在已故劇作家貢敏的慧眼推薦下,首度與于魁智合作演出《野豬林》的林娘子、《四郎探母》的鐵鏡公主,引起台灣戲迷的關注,與于魁智被譽為最佳黃金組合。

30年後,我們在國家戲劇院的觀眾席,在密集演出的縫隙裡,邀請于魁智、李勝素,與王安祈教授聊聊這次來台的感受——時空對照,薪火相傳。

王安祈(以下簡稱王):首先恭喜兩位老師,6場演出門票秒殺近乎完售,一票難求。30周年演出的火熱程度,很多戲迷專程從海外飛回來看戲。

于魁智(以下簡稱于):我知道有從美國、新加坡、泰國來的,也有台灣南部戲迷趕高鐵上來看的,以及包括臺灣戲曲學院學生在內的很多年輕人。

李勝素(以下簡稱李):我本來擔心票房不太好,(王:怎麼可能)真的,後來這兩天演出,發現台灣青年觀眾非常多,我收到很多信,其中有一封寫「我十幾歳看戲,本來想考戲校但沒辦法,希望台灣青年報考中國戲曲學院,兩岸多交流」。

王:記得2005年傳大藝術周敦仁先生說可能接下來不辦了,您那一年特別貼出《打金磚》,我在台下清楚見您謝幕時抱拳環顧四周,深情望向每一位觀眾,看得出來您很激動。

于:那年演《打金磚》有段插曲。當時我們有個同行在飛機上看到台灣報紙,有一則新聞報導「傳大計劃停辦,中京院可能是最後一次來台演出」,我知道後就報了《打金磚》給周先生。這戲是我當年進中國京劇院的敲門磚,我在1979年下了一整年功夫學,當時天天都要摔個30回,我到港澳台英國都演這戲,我有自信《打金磚》能喚回周先生的心。

我經常跟團隊講「謝幕也是一場戲」,我謝幕一定環顧四周圍,不只一樓,二樓也有觀眾,那一次我特別用心靈跟台灣觀眾對話,「我們一定會再來,感謝大家愛我們的戲」,那天現場氣氛很熱烈,周先生夫婦也被感動到。

王:您來台演出就像是探親訪友,跟觀眾互動很不同。這次《打金磚》的〈上天台〉幕後念一句「擺駕」,全場觀眾都在回應您,跟30年前中京院首度來台盛況對照,當時也是一股熱到不行。30年我們台灣觀眾物換星移了好幾批,不變的是對京劇藝術熱度始終這麼高。

您1998年與勝素在台灣的舞台上首度合作,至今25年,台灣觀眾看您二位的戲,情感特別不一樣。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主持:王安祈(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退休講座教授)

與談人:于魁智(中國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藝術總監)、李勝素(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中國國家一級演員)

時間:2023年9月29日 16:00-17:00

地點:台北 國家戲劇院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