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華文戲劇節」包括了學術硏討會和各地劇團的演出。這四場演出,三齣是香港本地劇團的作品,一齣來自新加坡。
文字的完美並不能保證歌曲的完美,有時完美的詩詞配上了音樂反而喪失了原詩之美。話雖如此,好的詩詞對作曲家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於作曲家由詩詞而來的感受,這種感受直接地影響到作曲家創作的「內容」。
過去幾十年來不願被討論的傳統與現代之結合,總是受到傳統主義者與現代主義者夾擊,但觀衆才是最後的裁判,誰能得到他們的心,誰就掌握了先機。事實上雲門在國際上的重要成就,也正是因爲外國的觀衆在可見與不可見之間體會到中國傳統精神的所在,而且是通過他們自己所能理解的語言而體會到的。
父母和師長認眞的對待戲劇活動,讓這些靑年學子在專業人員的輔導下共同體驗戲劇的創作、訓練、排演,最後將他們共同參與完成的作品公開演出,讓更多的人分享他們的體驗,創造共同的回憶。
表演藝術,固經世界貿易組織及我國八十七年著作權法承認爲獨立之著作而予以保護,但因表演爲聲、光、形、色、影、音之乍現,究非如原著作內容之恒久,故有其性質特殊性。
投身表演藝術,絕對不能只是光憑才情與熱情, 搞票房絕對不可玩票,而要專業。科特勒這本書 在台灣不嘵得可以賣出幾本,但是如果身處表演藝術界, 卻忽略了這本書的存在與效用,那在別的地方 要繳的學費可能會更多。
林博秋先生走了。在參加了他的吿別式後,我一直在想,這位典型台灣文化人走的時候,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的一生?
「形式即是內容;內容即是形式。」綜觀之,現代戲劇──甚至後現代劇場──都非常講究形式與內容的契合及結構與意旨的呼應。閱讀現代戲劇時,我們理不淸結構的面貌,就無法一窺內容的堂奧。
「荒唐劇場」是道地的美國土生土長的做戲方式。它形似低俗,但是也有些長處,譬如說它致力於破壞「藝術」以及高尙口味的迷思,揭露性與權力的關係,視藝術爲一種娛樂的源泉,而非促進社會進步的載體。
從一九四六年開始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每年開鑼的時間都是在五月十二日,這天正是史麥塔納逝世的日子。音樂會的第一首樂曲從一九四六年以來,一定就是史麥塔納《我的祖國》中的〈高堡〉!
文建會編列預算,在自己資訊網路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委託「學術交流基金會」承辦「空中劇院」的規畫。即將在九月中落成的「網路劇院」附屬在文建會的網站(www.cca.gov.tw)當中,包括以下主題:「專題故事」、「劇圍大觀園」、「好戲大家看」、「封神榜」、「藝文活動看板」、「後台新鮮事」、「藝言堂」。
音樂在古代的中國,原是最重要的藝術,可惜歷經演變, 逐漸自高雅的貴族生活藝術,淪落爲街頭的小唱。到了我們的時代,國畫與書法還是文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國音樂卻已幾乎完全自文人生活中消失。
創意夥伴並不是新觀念,而是新主張和新行動。在回應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緊張時,創意夥伴的關係就應運而生。兩岸交流至今已開放十年,不論文化、藝術和政治,兩岸都應該成爲創意夥伴;兩岸在政治上的衝突,應該化爲創意夥伴的關係。
網際網路被稱爲是繼印刷術發明之後的「第二次文藝復興的契機」,因爲只要擁有網路進出的帳號,人人都可以有一個自己的「電子肥皀箱」,讓你像從前倫敦海德公園的演講者一樣,墊高身體,暢所欲言。網路的人本精神加上成本誘因,實在可以讓具有藝術訓練與見解的專才跳進來發展評論事業。
毎個人似乎都有「輕鬆」的想法:到關渡自由玩耍、休閒可以,專程到藝術學院看展演卻覺得遙遠辛苦。其實,不只民衆把距離當作不接觸藝術的藉口,主管藝術文化的官員何嘗不然?爲了解決「距離」的問題,許多展演活動都把吸引人潮列爲重點,在節目設計上流向通俗化、熱門化,然後再以觀衆多寡做爲成功與否的依據,倒果爲因地模糊了展演的本質。
上回從評論的角度談戲劇的結構,這一次我們可以從創造的角度來看。從評論的觀點談結構,意指我們應該了解他人文本的組織架構,從創作的角度論結構,更意指我們應該熟知自己文本的組織架構。
對台灣地區的音樂環境而言,原本已貧血的音樂演奏文化,在低廉的「罐頭音樂」泛濫之下,更是日益艱辛。台灣的音樂演奏家永遠也無法與裝在「罐頭」裡的外國音樂家相比;除非台灣本地的愛樂者能感受到現場音樂演奏者與聽衆之間「心靈的交流」,以及認識到這種交流的「價値」。
我國自建國以來的新學制,模仿西方,把體育、音樂、美術列爲必修,不知何故獨獨遺漏了戲劇,致使中小學中沒有戲劇課程,各級師範學校中沒有戲劇科系。如果我們同意通過戲劇的模擬,不但可以獲得極大的樂趣,而且可以收到學習的更佳效果,那麼從幼稚園到大學的通識敎育,戲劇課程應該是絕對必須的。
台灣自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在新的政治經濟時勢下開始發展新的文化,恰恰到了該成熟的年紀。戰後的新生代,如今已經是五十開外的人了。如果一切順利,他們應該已經奮鬥了二、三十年,而且應該有了相當的成就。他們的成長也就是台灣新文化形態的成長,總結他們的成就,就是對台灣新文化的檢討。
有人說高音譜號∮和錢的符碼$是長得最像的兩個標誌。在西方社會,銀行家也變成是音樂的最大贊助者喜愛音樂的台灣銀行家們可以獨力或是合力爲一個「許遠東廳」催生嗎?可以繼續支持「台北愛樂」嗎?但願更多許先生的企業家朋友一起加入音樂贊助的行列,不只看在他的面子,而是接下他的棒子。
戲劇的結構通常是放在形式底下來談的,然而,同樣地,分析一部劇作的結構的同時,我們也在探究其內容。完美的戲劇結構應是「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 以建築的角度視之,絕佳的戲劇結構是一種纖弱的平衡。
今年暑假,八個表演藝術團體將要去參加亞維儂藝術節,到底要以什麼樣的主題才能顯現台灣表演藝術的特色?或甚至藝術該如何反映台灣的文化特色?就像歌劇能成爲義大利的文化隱喩,具有台灣特色的表演藝術成就當然也可以成爲台灣的文化隱喩
傳統燈節的消失與其說是社會變遷的自然淘汰,倒不如說是因爲官方大力提倡的新型活動而燈火黯淡,官方在爲自己的「魄力」沾沾自喜的同時,實際上也摧殘具傳統特色的民間燈節,對元宵節令「除舊佈新」做最大的扭曲。
彈指替代跑腿、網路換掉馬路,這正是數位資訊時代的妙處,方便省事,讓大衆的工作更愉快、生活更舒適,難得有時間去欣賞表演藝術的時候,也不至於因爲資訊缺乏或是購票無門打消念頭。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