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柏林劇院地圖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柏林劇院地圖

柏林劇院地圖

相較於歐洲其他重要城市,柏林在歷經圍牆倒塌、兩德統一的時代巨變之後,其大膽反叛,放蕩不羈的全新形象,更讓人感受到一股真正自由的創作氣氛。列寧廣場劇院藝術總監歐斯特麥耶曾說:「比起德國其他地方,柏林更加彌漫著『這裡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的氣息。」 根據官方統計,柏林登記在冊的大大小小劇院、劇團,約占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多,是德國表演藝術發展,最集中、最多元、最前衛的城市。尤其,劇院採「定目制」,每天都有不同的劇碼,任何文學或電影作品、經典或國際上的新劇作,都有可能以全新型態搬上舞台,一齣新戲推出後,如果觀眾反映與劇評熱烈,可以持續上演好幾年,是許多觀眾心目中的看戲天堂。 攤開柏林劇院地圖,我們將帶讀者造訪德意志劇院、列寧廣場劇院、人民劇院、高爾基劇院及柏林人劇院,看這五大劇院如何在不同藝術總監的帶領下,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劇作風格,也見證這個處處革新、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城市,如何讓德國劇場至今仍在世界劇壇引領風騷,聲勢不墜。 德國當代劇場先鋒人物法蘭克.卡斯多夫與柏林人民劇院將首度來台演出。有「劇本劊子手」封號的卡斯多夫,以「解構劇場」的觀念影響德語劇壇甚鉅。他的作品充滿暴動性、並有強烈的社會爭議,此次,我們將透過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賭徒》,深入他那繁複多變、聳動而戲劇性的舞台美學。
進劇場看戲,早已是德國藝文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圖為列寧廣場劇院外牆海報

政府扛鼎 卯全力支持「公共論壇」

德國公立劇院概觀 文字|林育立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劇院建築體上有山形牆,是典型的普魯士新古典主義風格。

從自然主義到當代激進——柏林德意志劇院

文字|陳思宏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列寧廣場劇院外觀。

重生經典、與當代同步——列寧廣場劇院

文字|林冠吾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柏林人劇院外觀。

書寫廿世紀的政治劇場史——柏林人劇院

文字|陳佾均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高爾基劇院外觀。

能量剽悍的國家「小」劇場—馬克西姆.高爾基劇院

文字|陳思宏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人民劇院外觀。

無政府主義者的烏托邦——人民劇院

文字|林冠吾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法蘭克.卡斯多夫因崇敬古巴前領導人卡斯楚,常穿著跟他一樣的德國愛迪達名牌運動裝。

追求舞台上「唯一的真實」

法蘭克.卡斯多夫的劇場美學與作品特色 文字|林冠吾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賭徒》將旋轉式舞台分割為五,圖為其中旅館房間場景。

人生,就是一場虛空的賭局

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賭徒》與卡斯多夫的詮釋 文字|廖俊逞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解開「以色列」的8個問號

解開「以色列」的8個問號

文字|鄒欣寧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侯非胥.謝克特的《政治媽媽》中,舞者們佝僂的身軀拖曳著雙腳來回竄動,他們心靈匱乏焦慮,時而出現雙手上舉祈求的姿態,渴望安撫與歸依。(林韶安 攝)

既遠且近,千年遊移的時空旅人

以色列當代舞蹈風格 文字|魏淑美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以色列當代舞蹈風格,有著快速移動的腳步與張力十足的節奏感,經常被形容為精力四射、充滿旺盛生命力。圖為巴希瓦現代舞團的《十載精采》。

剽悍舞力 燃燒世界舞壇

不可不知的以色列舞團 文字|陳宜庭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蘇珊.達拉中心是以色列當代舞蹈發展的重鎮。(李惠美 攝)

以色列編舞家暢銷全球的秘密

政府強力後援 藝術軟實力突破國家困境 文字|鄒欣寧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巴拉克.馬歇爾

當下的生命 不設限的自由

專訪以色列編舞家巴拉克.馬歇爾 文字|魏淑美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West-Eastern Divan是巴倫波英將猶太與阿拉伯青年集結起來成立的管絃樂團。

從詩歌到電音 超越多元的想像

以色列的音樂樣貌 文字|張宜蓁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變色龍擊樂二重奏的吉拉.督柏齊(右)與湯摩.亞里(左)。

演出後,請給我們一個擁抱!

「變色龍」擊樂二重奏答客問 文字|李秋玫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文化部於去年五月正式揭牌上路。(文化部 提供)
現象觀察一:文建會升格文化部

部長魅力媒體難擋 精采政策萬眾期待

文字|林采韻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中國這幾年文化硬體建設步伐快速,推波助瀾了市場規模的漸趨龐大。圖為2012年4月開幕的天津大劇院。
現象觀察二:中國崛起,台灣藝術市場被邊緣化?

多元與自由 讓台灣迎接多樣可能

文字|王詩尹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從北京來台演出的黃盈工作室《黃粱一夢》。(廣藝基金會 提供)
現象觀察三:兩岸三地劇場交流的新局面

從單向輸出到理解合作 鋪展華文劇場未來格局

文字|廖俊逞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NSO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現象觀察四:各家公立樂團紛紛出國巡演

挑戰他國音樂市場 交流外展現台灣文化

文字|林采韻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兩廳院與法國卡菲舞團合製的《有機體》。(林韶安 攝)
現象觀察五:跨國製作蔚為風潮

生命與文化的激盪 一場關於「編織」的旅程

文字|白斐嵐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NSO在「樂起地平線」音樂會中,演出駐團作曲家佑斯特為樂團所創作的《台北地平線》。(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現象觀察六:台灣新曲輩出

音樂創作成果豐碩 文化積累更進一步

文字|李秋玫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紀蔚然作品《艷后與她的小丑們》。(國立國光劇團 提供)
現象觀察七:國內原創劇作搬演頻繁,文本當道?

能否搬演靠獎助? 「市場」尚未成氣候

文字|朱安如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安平追想曲》編導王友輝以現代語言寫作,嵌入音樂劇敘事風格。(許斌 攝)
現象觀察八:歌仔戲綻放新風貌

新篇簇美、舊章韻豐 可塑性高亮點不斷

文字|紀慧玲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ROT後的華山園區,原本充滿野性的空間,就也被規馴化了,園區原本獨有的氣味就消散了。
現象觀察九:文化創意園區持續發展ROT

產業想像下的園區經營 逐漸喪失的藝術活力

文字|吳思鋒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三缺一劇團進行的身體訓練,期望能從解構到結構,深化劇場表演。(三缺一劇團 提供)
現象觀察十:小劇場再起身體訓練風

打造表演基底 深化劇場美學

文字|林乃文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簡莉穎 風格迥異題材多元 質量俱佳潛力無窮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2

簡莉穎 風格迥異題材多元 質量俱佳潛力無窮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孫尚綺 凝聚歐陸舞壇目光  建構舞蹈演出新「視」界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2

孫尚綺 凝聚歐陸舞壇目光 建構舞蹈演出新「視」界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曾宇謙  備受國際大賽肯定  樂壇縱橫前途燦亮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2

曾宇謙 備受國際大賽肯定 樂壇縱橫前途燦亮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西葡關鍵詞130—歷史、旅遊、生活節慶、美食

西葡關鍵詞130—歷史、旅遊、生活節慶、美食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根據希臘神話傳說,伊比利半島的最南端原本與非洲接連一起,當大力士海克力斯(見圖)行經此處時,用力將兩片陸地一分,分出了一條直布羅陀海峽
歷史篇

輕探伊比利風雲流轉 回首四千年興衰起落

西葡兩國交織難解的歷史命運 文字|陳小雀、Antonio del Pollaiuolo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造型誇張的達利劇院美術館。
旅遊篇

秋色宜人正好遊 品味文化風情

西班牙的私房景點 文字|陳雅雯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里斯本的航海大發現紀念碑。
旅遊篇

坐擁古城聽Fado 懷想大航海黃金時代

漫遊葡萄牙 文字|李宗芳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熱情的西班牙小學生。
生活篇

不只有熱情 享受生命的陽光國度

西班牙在地觀察記事 文字|陳雅雯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在咖啡館中與友人談笑風生,是葡萄牙人享受美好人生的方式之一。圖為波爾圖的百年咖啡館。
生活篇

非是陰鬱 溫馨愜意的柔美四季

葡萄牙生活觀察筆記 文字|張艾琳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西葡關鍵詞130—文學、建築、美術、電影

西葡關鍵詞130—文學、建築、美術、電影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西班牙戰後小說家,如今僅剩八十六歲高齡的瑪杜蝶,作品多為關懷戰後兒童的成長小說。
文學篇

紛擾的歷史印記 蘊生璀璨文學

現代西葡文學概述 文字|張淑英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高第的傳世之作「聖家堂」,迄今仍未完工,是世界遺產名單中唯一還未完成就已能名列於其中的偉大作品。
建築篇

師法自然 耀眼世界

伊比利半島上的建築光輝 文字|卜昱文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ARCO入口。
當代藝術篇

銜接歐洲與拉丁美洲的樞紐

伊比利半島上的當代藝術 文字|高子衿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費南多.楚巴《四千金的情人》。
電影篇

奇行異狀一世紀 詭麗中蘊含批判

西班牙電影略覽 文字|田國平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西葡關鍵詞130—音樂、舞蹈、文化生態、劇場

西葡關鍵詞130—音樂、舞蹈、文化生態、劇場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西班牙是知名的吉他王國,吉他音樂世界聞名。圖為即將訪台演出的羅梅洛吉他四重奏。
音樂篇

由冷到熱三樣情 多元的音樂地景

西班牙音樂之旅 文字|徐昭宇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佛朗明哥是西班牙文化形象的重要象徵。圖為即將訪台演出的西班牙國家舞團的《杜阿利亞舞》。
舞蹈篇

芭蕾硬鞋?波卡圓點?抑或以上皆非!?

在傳統與現代隙縫奮鬥的西班牙舞蹈 文字|王詩尹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唐吉訶德》作者、西班牙文豪賽萬提斯也寫戲,而且對自己寫的戲很自卑。
劇場篇

以劇場書寫夢的歷史

西班牙劇場史的幾個片段 文字|郭亮廷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西班牙「國菜」的“Paella”(西班牙海鮮飯)。

Formosa,非常西班牙!

文字|張素雯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神諭》藉由一個長相醜陋的侏儒的不幸命運,控訴人類貪婪的野蠻行徑。

詩意劇場中 嘲諷人性的寓言

西班牙阿塔拉亞劇團《神諭》 文字|廖俊逞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佛朗明哥傳奇》透過男女舞者的對峙和共舞,傳達傳奇舞者阿瑪雅兩者兼備的表演魅力。

性感舞步間 揮灑戲劇張力

西班牙國家舞團「佛朗明哥傳奇」 文字|鄒欣寧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羅梅洛吉他四重奏有了「西班牙吉他皇族」的封號。

指弦交錯下 彈盡浪漫風

羅梅洛吉他四重奏 文字|李秋玫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在演奏會上,光影舞集手風琴四重奏的視覺連結性很強,團隊以四張椅子圍成半圓形,有時搭配燈光的投射加強氛圍。

寫意民謠風 聆聽自在的空間

光音舞影手風琴四重奏 文字|李秋玫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動物實驗室劇團」導演安德烈斯.利馬。
獨家專訪動物實驗室劇團《拳擊手之死》導演

安德烈斯.利馬:好戲,就像一場精采的拳擊賽

文字|郭亮廷、李政展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米詩亞說:「如果要說成為一位真正成功藝術家的秘訣在哪裡,我覺得就是要對自己誠實、對創作的信念忠誠,才能發揮自身的獨特性。」
獨家專訪葡萄牙法朵天后

米詩亞: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忠於做藝術的決定

文字|張宜蓁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