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台上台下互動熱絡。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親民起步 打造國際未來

側記「2014衛武營玩藝節」

從十月上旬在高雄起跑的2014衛武營玩藝節,內容除了有精采的國內外演出,也有不時在衛武營園區中發生的各種藝術活動,誘引大大小小的民眾參與與感動。而持續之前台北華山藝術生活節的國際鏈結策畫,此次更以三個場地來讓團隊展現更多可能,讓國際策展人看見。藝術,於是從在地起跑,親近人心,進而被世界看見,這是一個亟待表演藝術界同心攜手前進的美好未來

文字|張慧慧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何為孩子的未來點亮藝術的燈?

「兒童表演藝術創作的現在與未來」座談摘要

台灣的兒童表演藝術演出發展多年,成果豐碩,蓬勃時期團隊眾多,演出票房場場滿座;不過近年來因為景氣不佳,導致親子表演市場的萎縮,而在創意方面,也令人期待能有更新穎的展現。相對於臺北兒童藝術節所引進的多樣化國際演出,國內團隊在經營與創意耕耘上,面臨什麼困難?期待什麼改變環境的可能?本刊與臺北兒童藝術節合作,邀請國內團隊、學者、劇評人齊聚一堂,交流對當前兒童表演藝術創作的看法,並對當下的環境,交換意見提供建言。

文字|黎家齊、林立雄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用藝術打造一把通行世界的鑰匙

專訪文化部長龍應台談「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

龍應台部長認為,台灣在面臨政治困境重重、軍事外交不足、經濟布局有限的狀況下,更應以文化為外交前導,使藝術成為一把他國無法拒絕的鑰匙,打開國際的交流之門。於是文化部積極規劃「表演藝術海外播種計畫」,在內強健環境與團隊體質、培育優秀人才,對外則透過參與藝術節與藝術家駐村,以及台灣品牌團隊「母雞帶小雞」的效應,讓台灣的表演藝術與國際接軌,通行無阻。

文字|盧家珍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開創先鋒 打造全民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專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陳國慈

曾經擔當許多次「第一」的衝刺角色,陳國慈再次被賦予重任,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第一任董事長。任重而道遠的她,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典章制度,為旗下三館未來的順暢運作與合作無間奠定基礎。她感謝文化部在中心籌備階段對體制的轉型與接軌做了完善的安排、並邀集一群優質的董監事成員;更欣然中心有三位優秀藝術總監李惠美、王文儀、簡文彬。她期待未來:「我們從這裡出發,希望將來讓全台灣,無論在各個角落的觀眾,全部進到三個場館來欣賞表演!」

文字|李秋玫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看見劇場生死的瞬間

《觸身.實境》 展演儀式劇場幕後的物與人

無垢的作品被稱為儀式劇場,雖說是呈現幕後準備工作,開場的擺設卻同樣如一場祭儀,走入的舞者也如同進行儀式般莊重。如今有多少儀式或儀式的準備工作還這般莊重呢?在一切輕便化、形式化甚至娛樂化的現代社會,或許反而是無垢這樣的團體真正承接了儀式的精神。

文字|孫得欽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在世界的亞洲 尋找個人與體制的平衡

專訪前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節目總監相馬千秋

六月中下旬,應台新藝術獎之邀,日本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前節目總監相馬千秋特地來台擔任該獎國際決選評審。從二○○九年至二○一三年擔任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的策展工作,相馬千秋展現了她開闊的視野,讓藝術節成為亞洲創作力的開放平台,並鼓勵創作者與社會的對話。趁此機會,本刊商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系主任、熟悉日本劇場的林于竝老師專訪相馬總監,一談她對日本、台灣與亞洲表演藝術的觀察。

文字|林于竝、陳汗青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何揮舞創意 讓樂團邁向廿一世紀?

側記「樂團營運管理工作坊」

台北市文化局七月中舉辦了「樂團營運管理工作坊」,邀請澳洲昆士蘭交響樂團執行長蘇菲.嘉勒,針對「21世紀國際樂團的發展趨勢」、「樂團的經營與永續:藝術行政」等主題,與國內樂團經理人進行分享。蘇菲.嘉勒強調創意與資訊是廿一世紀公司經營的重點,樂團也一樣,她認為好樂團具備的三大條件就是「社區參與」、「多元化」與「適應力」,擁有這些能力,才能躋身重要交響樂團行列。

文字|李秋玫、江育瑩、侯伶儒、林立雄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活在當下! 玩味劇場的魔幻時刻

側記高中教師的「莎士比亞戲劇工作坊」

今年是莎士比亞誕辰四百五十周年,國家兩廳院特邀「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再現伊莉莎白時期的《仲夏夜之夢》,本刊也特別舉辦「莎士比亞戲劇工作坊」,帶領教授表演藝術的高中老師進入莎翁的黃金年代,除了介紹劇作家的時代背景外,也透過分組讀劇,直接碰觸文本情緒。在同黨劇團團長邱安忱的引領中,無形地灑下藝術教育的種子。

文字|張慧慧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瀨戶內海藝術祭到寶藏巖

旅行劇場 移動中探索空間與記憶

一齣以「滅」與「生」作為主題的旅行劇場,於是經由藝術家林舜龍與差事劇團的合作,在瀨戶內夏季海洋的各島嶼間生成;這不免讓人與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產生密切的聯想這「滅」的主軸,發生在現今仍具現於寶藏巖的歷史斷面之上:被現代化想像的怪手挖得僅剩殘壁的違建,在歷經時間痕跡的浸漫後長出來的蔓草,是連結《海洋女神》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相關「滅與生」的文化抵抗嗎?

文字|鍾喬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Play Different! 朝24小時不打烊劇場邁進

專訪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王孟超

甫於去年十月中宣布接任台北第二個國家級劇場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的資深舞台設計師王孟超,本著多年的劇場工作經驗,腦中已經畫出許多新劇院的未來藍圖,他期待臺北藝術中心要玩出不一樣的定位,從外型到內涵都很「潮」,打破「只在週末,只演午、晚場」的一般模式,在劇場提供不一樣的特色美食,要推出讓年輕人、貴婦,都「揪團」參與的演出。

文字|朱安如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推廣練功都好 「累積」還需努力

從今年讀劇活動倍增談起

關心劇場活動的讀者應會發現,今年的「讀劇」活動特別多。這樣一種「排練中」型態的展演,從各主辦單位的舉辦內容來看,向外推廣或對內練功的目的都有,當然在表演功力與戲劇環境素養的灌注上都有助益,但深入來看,是否也反映了整體環境的匱乏?需要「用力」累積的,還有更多

文字|吳思鋒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看「阮」讀劇 等花開結果!

阮劇團「劇本農場」計畫讀劇展演觀察

今年眾多的讀劇活動中,嘉義阮劇團所舉辦的「見花開劇展」系列之「劇本農場」計畫,展現出迥異於其他讀劇的特色:從邀請劇作家進駐嘉義體驗創作,到以公開對談方式讓劇評人與劇作家及觀眾面對面討論,參與讀劇活動的成員涵納了戲劇從無到有、從文本書寫到粉墨登場的各種表導演相關工作人員、觀眾、劇評人,可說體現了劇場藝術實踐的全面性,也顯露了長期深耕、鼓勵創作的核心意圖。

文字|楊美英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燃發熱情 啟動音樂的播種工程

記「Taiwan Connection」十周年

從二○○四年十二月啟動「Taiwan Connection」,小提琴家胡乃元年年如候鳥返鄉,帶著台灣的音樂家,給觀眾一場又一場精采的音樂會。一切的初衷,就是希望鼓動音樂家的熱情,傳達給觀眾無限感動。沒有指揮的樂團,音樂家從被動轉為主動,演奏曲目也愈來愈有挑戰性,胡乃元期待的「TC」,不是每年年終才盛開的美麗花朵,而是一項播種的工程,十年,只是一個起步,試想建構一種可傳承的精神。

文字|林采韻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深耕藝術文化 將台灣表演藝術推上國際

專訪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執行董事張國銘

法國巴黎銀行是最早開始經營亞洲的歐洲銀行,當商業觸角遍及世界各地的同時,也秉持深耕地方的信念,支持當地文化、藝術、教育、體育與公益活動。來台設立分行後,多次參與台灣重要建設與科技產業的發展,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幕後功臣之一。財富管理部門更以巴黎銀行台灣區藝術、文化、公益贊助者的角色,積極參與本地的活動。近期亦贊助兩廳院台法製作《有機體》,並持續支持國家交響樂團,協助台灣藝術團隊走上國際。

文字|賴家鑫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設計即表演 挑戰疆界不受限

記英國威爾斯「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

四年一度的「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於九月份於英國威爾斯首府卡爾地夫(Cardiff)舉行,有八位劇場設計師作品入圍,其中多媒體設計暨導演的周東彥更抱回互動新媒體設計獎。設計展現場除了有設計師精采的「展演」,同時舉行的「Scenofest劇場藝術節」的演出與工作坊更高達兩百五十場,可說是劇場界難得的盛會。劇場工作者在此間交流激盪,為未來的合作與創意灌注更多可能性。

文字|洪凱西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專訪兩廳院代理藝術總監

李惠美 營造創意花園 擦亮領導品牌

個性直爽、熱情理性的新任代理藝術總監李惠美,任職於兩廳院廿七年,從籌備階段就開始參與兩廳院工作,歷任企畫行銷部經理及副總監等職務,策畫節目近四千場。李惠美的接棒,代表著兩廳院中生代的薪傳,而在兩廳院尚待升格為國家文化藝術中心之時,她仍將帶領大家往「國際化」及「全民共享」的既定方向努力,並且提出建置創意中心的構想,期待兩廳院能成為台灣表演藝術的培育花園。

文字|盧家珍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大師說戲 延續崑曲的傳奇

「說戲.當代崑曲三人談」講座記錄摘要

歷時五年籌畫與製作,崑曲史上首度大規模的「崑曲百種.大師說戲」保存計畫,終於大功告成。收錄當代崑曲界廿九位表演藝術家口述的一百零九齣經典折子戲,將於今年秋天以影音光碟及書籍兩種形式,在兩岸三地正式發行。 參與「說戲」製作工程的執行總編輯朱為總、崑曲表演藝術家岳美緹,六月由中國來台舉辦「說戲.當代崑曲三人談」講座,由台大戲劇系特聘教授王安祈擔任引言人,與台灣崑迷分享幕後製作過程甘苦,也暢談崑曲六百年來由盛到衰,再由衰轉盛所面臨的傳承危機。

文字|李玉玲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葉肇鑫 不小心做了件大事的外行人

專訪「崑曲百種.大師說戲」製作人

外界稱葉肇鑫為「曲友」,但與其說是迷戀崑曲的「票友」,不如說是崑曲的朋友更為恰當,「我很少看崑曲,甚至還會打瞌睡。」葉肇鑫不諱言,把家當投入「說戲」,並非愛戲,而是一種對歷史的責任感。回首來時路,葉肇鑫這才發覺:「一不小心做了件大事。」他說:「歷史需要我們留下一個腳印,我們就要把這一步走好。」

文字|李玉玲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千年古鎮 化身現代劇場平台

首屆「烏鎮戲劇節」 讓世界劇場人深度交流

經過三年的籌辦,首屆「烏鎮戲劇節」在五月九日展開,至十九日落幕。主辦單位在烏鎮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鎮,建構起六個劇場空間,以「國際邀演」、「青年競演」、「古鎮嘉年華」三種模式,讓參與者浸潤在處處是劇場的氛圍中。而透過「小鎮對話」的十二場戲劇大師的公開對談,讓與會的戲劇工作者深度交流、激盪,其中可能產生的「化學作用」,是否會在未來開花結果,令人期待!

文字|黎家齊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烏鎮戲劇節「小鎮對話——今日美國劇場創作與製作」

商業?藝術? 何為「創作上的背叛」

烏鎮戲劇節以封閉且獨立的空間特性,安排了十二場座談,營造了一種獨特的氛圍,企圖能引發無形的力量,對全球的戲劇界產生影響。 在本次對談中,雖然談到的只是美國劇場現況,但是回到台灣劇場生態面來看,關於政府補助機制的未來與困境、定幕劇商演模式的利弊,都可以從其中瞧出端倪。而對中國目前正急速發展的戲劇市場來說,中央所應扮演的角色,市場上白領劇、解壓劇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也都隱隱指出部分癥結所在。 當然,藉著各個成功的藝術家現身說法,指出如何在面對劇場生態與藝術創作時的理念,更是本次對談的重點。本刊特地摘錄對談重點內容,以饗讀者。

文字|施彥如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女武神帶路 華格納歌劇探訪高中校園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新竹高中合作《女武神》讀劇活動

為了帶領高中學子認識華格納的歌劇世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NSO聯手,趁著NSO即將製作演出全本《女武神》,特地到新竹高中舉辦讀劇活動。由劇場導演鴻鴻主講,帶領竹中音樂班同學進行,透過親身的劇本體驗,也種下了學生心中的歌劇種子。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誠實記錄下時代的觀點

台新藝術獎決審講座「劇場評論的準則」記錄摘要

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於五月初進行決選評審,並邀請國際決選評審舉辦專業講座。由評審之一的國際劇評人協會秘書長米歇爾.費斯(Michel Vas)主講的「劇場評論的準則從職業道德和工作原則談起」,現場並邀請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資深劇評人耿一偉與「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資深劇評人紀慧玲與談。本刊特地整理講座重要內容,以饗關心國內劇評發展的讀者。

文字|黃佩蔚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再任藝術總監 開心「回鍋」兩廳院

平珩 期待分享更多、開創更多

再度回到兩廳院擔任總監一職,曾協助兩廳院轉型行政法人的平珩看到現在的改變組織更精簡,運作上軌道,她表示「這次回來心情還蠻開心。」而對於兩廳院的角色,她認為兩廳院應該是扮演國家的「表演藝術研發單位」角色,引進藝術價值高的演出為國人開拓視野,並可透過國際共製,讓國內創作走上世界舞台;而在國內新場館陸續完工的此時,更需要兩廳院將廿五年的營運經驗分享出來,協助國內演出環境迅速步上軌道。

文字|鄒欣寧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