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蔡明璇《家在北緯23度半》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看「阮」讀劇 等花開結果!

阮劇團「劇本農場」計畫讀劇展演觀察

今年眾多的讀劇活動中,嘉義阮劇團所舉辦的「見花開劇展」系列之「劇本農場」計畫,展現出迥異於其他讀劇的特色:從邀請劇作家進駐嘉義體驗創作,到以公開對談方式讓劇評人與劇作家及觀眾面對面討論,參與讀劇活動的成員涵納了戲劇從無到有、從文本書寫到粉墨登場的各種表導演相關工作人員、觀眾、劇評人,可說體現了劇場藝術實踐的全面性,也顯露了長期深耕、鼓勵創作的核心意圖。

文字|楊美英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燃發熱情 啟動音樂的播種工程

記「Taiwan Connection」十周年

從二○○四年十二月啟動「Taiwan Connection」,小提琴家胡乃元年年如候鳥返鄉,帶著台灣的音樂家,給觀眾一場又一場精采的音樂會。一切的初衷,就是希望鼓動音樂家的熱情,傳達給觀眾無限感動。沒有指揮的樂團,音樂家從被動轉為主動,演奏曲目也愈來愈有挑戰性,胡乃元期待的「TC」,不是每年年終才盛開的美麗花朵,而是一項播種的工程,十年,只是一個起步,試想建構一種可傳承的精神。

文字|林采韻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深耕藝術文化 將台灣表演藝術推上國際

專訪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執行董事張國銘

法國巴黎銀行是最早開始經營亞洲的歐洲銀行,當商業觸角遍及世界各地的同時,也秉持深耕地方的信念,支持當地文化、藝術、教育、體育與公益活動。來台設立分行後,多次參與台灣重要建設與科技產業的發展,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幕後功臣之一。財富管理部門更以巴黎銀行台灣區藝術、文化、公益贊助者的角色,積極參與本地的活動。近期亦贊助兩廳院台法製作《有機體》,並持續支持國家交響樂團,協助台灣藝術團隊走上國際。

文字|賴家鑫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設計即表演 挑戰疆界不受限

記英國威爾斯「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

四年一度的「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於九月份於英國威爾斯首府卡爾地夫(Cardiff)舉行,有八位劇場設計師作品入圍,其中多媒體設計暨導演的周東彥更抱回互動新媒體設計獎。設計展現場除了有設計師精采的「展演」,同時舉行的「Scenofest劇場藝術節」的演出與工作坊更高達兩百五十場,可說是劇場界難得的盛會。劇場工作者在此間交流激盪,為未來的合作與創意灌注更多可能性。

文字|洪凱西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專訪兩廳院代理藝術總監

李惠美 營造創意花園 擦亮領導品牌

個性直爽、熱情理性的新任代理藝術總監李惠美,任職於兩廳院廿七年,從籌備階段就開始參與兩廳院工作,歷任企畫行銷部經理及副總監等職務,策畫節目近四千場。李惠美的接棒,代表著兩廳院中生代的薪傳,而在兩廳院尚待升格為國家文化藝術中心之時,她仍將帶領大家往「國際化」及「全民共享」的既定方向努力,並且提出建置創意中心的構想,期待兩廳院能成為台灣表演藝術的培育花園。

文字|盧家珍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大師說戲 延續崑曲的傳奇

「說戲.當代崑曲三人談」講座記錄摘要

歷時五年籌畫與製作,崑曲史上首度大規模的「崑曲百種.大師說戲」保存計畫,終於大功告成。收錄當代崑曲界廿九位表演藝術家口述的一百零九齣經典折子戲,將於今年秋天以影音光碟及書籍兩種形式,在兩岸三地正式發行。 參與「說戲」製作工程的執行總編輯朱為總、崑曲表演藝術家岳美緹,六月由中國來台舉辦「說戲.當代崑曲三人談」講座,由台大戲劇系特聘教授王安祈擔任引言人,與台灣崑迷分享幕後製作過程甘苦,也暢談崑曲六百年來由盛到衰,再由衰轉盛所面臨的傳承危機。

文字|李玉玲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葉肇鑫 不小心做了件大事的外行人

專訪「崑曲百種.大師說戲」製作人

外界稱葉肇鑫為「曲友」,但與其說是迷戀崑曲的「票友」,不如說是崑曲的朋友更為恰當,「我很少看崑曲,甚至還會打瞌睡。」葉肇鑫不諱言,把家當投入「說戲」,並非愛戲,而是一種對歷史的責任感。回首來時路,葉肇鑫這才發覺:「一不小心做了件大事。」他說:「歷史需要我們留下一個腳印,我們就要把這一步走好。」

文字|李玉玲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千年古鎮 化身現代劇場平台

首屆「烏鎮戲劇節」 讓世界劇場人深度交流

經過三年的籌辦,首屆「烏鎮戲劇節」在五月九日展開,至十九日落幕。主辦單位在烏鎮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鎮,建構起六個劇場空間,以「國際邀演」、「青年競演」、「古鎮嘉年華」三種模式,讓參與者浸潤在處處是劇場的氛圍中。而透過「小鎮對話」的十二場戲劇大師的公開對談,讓與會的戲劇工作者深度交流、激盪,其中可能產生的「化學作用」,是否會在未來開花結果,令人期待!

文字|黎家齊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烏鎮戲劇節「小鎮對話——今日美國劇場創作與製作」

商業?藝術? 何為「創作上的背叛」

烏鎮戲劇節以封閉且獨立的空間特性,安排了十二場座談,營造了一種獨特的氛圍,企圖能引發無形的力量,對全球的戲劇界產生影響。 在本次對談中,雖然談到的只是美國劇場現況,但是回到台灣劇場生態面來看,關於政府補助機制的未來與困境、定幕劇商演模式的利弊,都可以從其中瞧出端倪。而對中國目前正急速發展的戲劇市場來說,中央所應扮演的角色,市場上白領劇、解壓劇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也都隱隱指出部分癥結所在。 當然,藉著各個成功的藝術家現身說法,指出如何在面對劇場生態與藝術創作時的理念,更是本次對談的重點。本刊特地摘錄對談重點內容,以饗讀者。

文字|施彥如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女武神帶路 華格納歌劇探訪高中校園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新竹高中合作《女武神》讀劇活動

為了帶領高中學子認識華格納的歌劇世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NSO聯手,趁著NSO即將製作演出全本《女武神》,特地到新竹高中舉辦讀劇活動。由劇場導演鴻鴻主講,帶領竹中音樂班同學進行,透過親身的劇本體驗,也種下了學生心中的歌劇種子。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誠實記錄下時代的觀點

台新藝術獎決審講座「劇場評論的準則」記錄摘要

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於五月初進行決選評審,並邀請國際決選評審舉辦專業講座。由評審之一的國際劇評人協會秘書長米歇爾.費斯(Michel Vas)主講的「劇場評論的準則從職業道德和工作原則談起」,現場並邀請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資深劇評人耿一偉與「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資深劇評人紀慧玲與談。本刊特地整理講座重要內容,以饗關心國內劇評發展的讀者。

文字|黃佩蔚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再任藝術總監 開心「回鍋」兩廳院

平珩 期待分享更多、開創更多

再度回到兩廳院擔任總監一職,曾協助兩廳院轉型行政法人的平珩看到現在的改變組織更精簡,運作上軌道,她表示「這次回來心情還蠻開心。」而對於兩廳院的角色,她認為兩廳院應該是扮演國家的「表演藝術研發單位」角色,引進藝術價值高的演出為國人開拓視野,並可透過國際共製,讓國內創作走上世界舞台;而在國內新場館陸續完工的此時,更需要兩廳院將廿五年的營運經驗分享出來,協助國內演出環境迅速步上軌道。

文字|鄒欣寧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2012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現象觀察—戲劇

展現身體豐富風景 策展創意令人驚喜

去年的戲劇類作品出現了幾個現象,如以身體思維為作品美學軸心或劇團風格鮮明者頗多、豐富的策展概念與執行、傳統戲曲的跨界新面貌等等,令人期待台灣戲劇界能在大眾化、藝術性與娛樂效果、實驗精神等方向之間大步邁出更勇猛多元的新面貌。

文字|楊美英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2012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現象觀察—音樂

跨界未見新意 新曲成績斐然

第十一屆台新獎的提名音樂節目中,大多都是以新的原創單品居多,較少有因整場演出規劃突出,或是挑戰跨領域融合的表演形式成功等而入選,可以看到去年的創作活力相形蓬勃。而跨界的製作以與影像結合者居多,但卻無法發揮1+1=2的效果,在概念的整合上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文字|孫家璁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擔任董事長 再度為兩廳院掌舵

朱宗慶:「全民共享」是不變的願景

國家兩廳院新任董事會於三月八日正式完成交接,新任董事長朱宗慶之前曾擔任轉型前的兩廳院主任與轉型後的藝術總監,也是兩廳院法人化的重要推手,十二年前他提出的兩廳院願景:「世界一流的劇場、全民共享的文化園區」至今仍然適用。雖然遭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通過與否的關鍵階段,本屆董事會可能只運作於這個過渡時期,但朱宗慶也坦然表示:「無論未來的組織構成將會如何改變,兩廳院的運作都不能夠因為這個變化而停擺!」

文字|李秋玫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文化部新聞最吸睛 紙風車「第二哩路」受矚目

《2012表演藝術年鑑》十大新聞事件票選結果揭曉

一年一度的《表演藝術年鑑》十大新聞票選於日前截止揭曉,分別由年鑑編輯委員與網友票選出來的十大表演藝術相關新聞,其中有八則一致,表示專家學者與大眾的關注焦點差異不大。其中文化部的成立與龍應台擔任首任部長,無疑是最重要的文化新聞,拔得頭籌不在話下。

文字|表演藝術聯盟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破浪落土起大幕 後花園的劇場園丁們

花蓮表演團體概覽

在台北討論藝文團隊生存問題的場域,總是讓其他區域的藝術工作者感覺「跑錯地方」,因為台北之外的文化生態,實在是差距太大了!這次我們將焦點轉到位於東岸的花蓮,這裡除了有美麗自然風光與豐富的原住民文化外,也有愛好現代劇場藝術的團隊在此扎根,雖然不多,但也以多樣形式推廣藝術、發表創作,為後山打造豐富的藝術風景。

文字|吳思鋒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在世界的舞台 插上東亞舞蹈大旗

訪紐約日本協會藝術總監塩谷陽子

每年一月正是全美「表演藝術經紀人」年會在紐約舉辦的時節,與此同時舉辦的「東亞當代舞蹈展」,正是乘此機會向全美藝術經紀人推介東亞舞蹈的一扇窗口!舞展負責人為紐約日本協會藝術總監塩谷陽子,她每年挑選來自台日韓三國的年輕舞蹈團體,來紐約展現自己的創作。本刊趁此機會專訪塩谷女士,一談「東亞當代舞蹈展」的策展想法與她對東亞舞蹈打開國際市場可能性的觀察。

文字|謝朝宗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鼓勵身心障礙者參與藝文 慷表演團隊之慨?

身障法修正條文出爐 表演場館與團隊如何因應?

去年底通過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正條文中,明言:「身心障礙者進入收費之公營或公設民營風景區、康樂場所或文教設施,憑身心障礙證明應予免費;其為民營者,應予半價優待。」這裡的「康樂場所」當然也也包含了表演場館,而其中給予優待所衍生出來的座位成本,由誰來負擔?表演場館將如何因應?在演出座位與成本一個蘿蔔尚未滿一個坑的生態實情下,表演團隊是否又再被剝了一層皮?

文字|朱安如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映現當下生態? 活絡產業氣氛?

台灣表演藝術類獎項的發展與未來可能

「得獎的是」當獎項揭曉,鎂光燈亮起,所帶動的是什麼呢?在政府高舉「文創產業」大纛的此時,設置表演藝術獎項的意義又在哪裡呢?除了肯定與光環,這中間所串起的連動效應,包括反映創作趨勢、活絡「產業」氣氛、打造藝術明星等等,似乎都是大家所期許的「可能的未來」

文字|莫嵐蘭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教育+學術+演出 打造新品種藝文交流

在北京看三地舞蹈院校「跨藝.舞動無界計畫」

由北京、台北、倫敦的舞蹈學院/舞蹈研究機構聯合舉辦的「跨藝計畫」今年來到第三屆,主辦單位與地點在北京舞蹈學院。這個活動含括了舞蹈學院的學術研究、教育過程,創作演出更是重要的載體和成果展現,但真正的意義,落實在來自三個地區的人馬合作上述三項活動時的交流互動。過程中不無扞格與磨合,但也看到在共同工作下開啟的創作與身體可能性。

文字|鄒欣寧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可小覷的舞蹈影像新勢力

香港「2012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在台北

由香港城市當代舞團舉辦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是華人地區第一個國際舞蹈影像節,到去年已經舉辦至第五屆,並在去年十二月初隨「香港週」來台展演放映。該節活動分國際影片邀演、本地與國際創作者的委約創作、一分鐘跳格競賽三大項目,而透過後兩者,也鼓勵了許多創作者投身舞蹈影像領域,讓更多午到作品被世人看見。

文字|鄒欣寧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