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ople
人物

黃致凱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故事工廠藝術總監

黃致凱 回歸初衷 繼續做夢

身為李國修的得意弟子,黃致凱在李國修病逝、屏風表演班宣告無限期暫停演出後,與資深團員另組劇團「故事工廠」,繼續李國修未完成的戲劇夢。卅歲以前的他,人生一直在獲得;卅歲以後的他,面對的是失去。現在,每天睜開眼睛,都強烈感覺到更接近死亡一步,所以,他要擁抱當下,更用力地生活。

文字|李玉玲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長笛演奏家

陳廷威 打掉重練 更上層樓

第一個勇奪布達佩斯國際長笛比賽首獎的台灣青年陳廷威,國外求學經歷一波三折,冥冥之中注定落腳維也納。而當地的緩慢節奏,讓他放緩自己腳步,用心體會當地人文風情。因為放慢,所以多了時間給自己慢慢地思考,慢慢地體驗維也納稱為音樂之都的美妙。在教授的指導下,他在長笛的基本功上重新打基礎,「就像打掉重練一樣,雖是挫折,卻是重新對自己將馬步紮得更穩的訓練!」

文字|賴聖慈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旅美鋼琴家

林佳靜 哪裡可以對話 哪裡就是她的舞台

資賦優異的林佳靜從小學四年級就出國唸音樂學鋼琴,認真努力的態度讓她擁有優異的技巧與內涵,歐美頂級古典音樂品牌競相邀請她錄音。面對不同的場地、不同的鍵盤,即使艱難,依舊奏出漂亮的樂章。雖然不知道接下來她會旅行到那個地方,但只要哪裡可以和觀眾對話,哪裡就會是她的舞台。

文字|李秋玫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監

茹國烈 蓋劇院,不是蓋觀光景點

香港表演場地嚴重不足,填海造地而成的「西九龍文化區」擔負重任,文化區內包含各種文化表演場所。行政總監茹國烈規畫先蓋中小型劇場,讓本土藝文團隊有演出的空間,進而發展出特色,他說:「表演藝術的推廣一定是要先有硬體,再有軟體;先有歌劇院,當地才有歌劇院的文化。」當世界搶蓋大型劇院、博物館作為提升城市形象的手段,香港完全走了不同的路。

文字|李岳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資深新人

謝東寧 演得愈嚴肅,愈過癮

在法國待了九年,吸飽一肚子歐陸表演藝術養分,回台後身兼導演、劇評人、策展人的謝東寧,在去年自組了「資深新團」:盜火劇團。他說:「劇場跟火一樣,是我們的需要。就像煮菜、做飯,都必須開火我把劇場看作展現生活和真實面貌的地方。劇場裡有表演,有觀看,大家都知道演員在演,但是,當你相信那是真的,就產生思考。拉開一段距離,才能讓思辨的空間出現。」

文字|朱安如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用生命寫音樂 一生獻給歌仔戲

緬懷戲曲音樂設計劉文亮

歌仔戲音樂及編腔設計劉文亮一開始從越劇起步,廣泛接觸學習,從套腔開始學習編腔技巧,後來轉入歌仔戲後場學習文場伴奏,從電視到舞台,從外台到劇場,無役不與。而後甚至腳踏創作及演奏兩條路,累積的大型歌仔戲音樂作品超過五十齣。為戲服務終不悔的他,因為心肌梗塞突然病逝。他,是用生命在寫音樂。

文字|李玉玲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瑞士劇場導演

芬茲.帕斯卡 輕撫的劇場 療癒生命憂傷

剛閉幕的2014冬季奧運,以「未來夢境」為主題的開幕演出,跟著風箏上的小女孩,觀眾飛越瀏覽北國地景人文,然後色彩繽紛的魔幻城堡從天而降,舞者、雜技演員、小丑演員圍繞,彷彿一場大型馬戲團表演這場如詩如夢的演出,幕後操盤者正是瑞士劇場導演丹尼爾.芬茲.帕斯卡,他發展出一套結合小丑、舞蹈和演戲的藝術概念,稱之為「輕撫的劇場」,他說:「在這個概念中,演員把自己沉浸在一種準備當中,這種準備是一種方式,主要是讓演員探求如何透過故事來進行治療。」

文字|賈翊君、廖俊逞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藝號人物 People 佛朗明哥天后

葉爾芭波娜 立足傳統 炫舞嶄新豔彩

佛朗明哥天后伊娃.葉爾芭波娜早年習舞經歷不順遂,但她將眼力與耳力放大數十倍去吸收、學習,十七歲時的演出,就已經讓大師哈維爾.拉托瑞嘆為觀止。她不只學舞,還學習劇場表演藝術,並遠到古巴哈瓦那學習現代編舞技巧。所有這些,都為她往後的藝術之路鋪下了基礎,也為整個佛朗明哥劇場演出形式帶出一條新的道路。

文字|林耕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劇場導演

胡恩威 創作之路 著而不迷

香港媒體形容胡恩威是一位左手做劇場、右手寫評論的憤怒文化人。但在知識分子、文化菁英等多重角色底下,他做得最久也自認最出色的,還是一介劇場人。這次帶來以《金剛經》中「空」的概念發展出來的《如夢幻泡影》,跳脫一般編舞邏輯。從天主教到佛教,一實一虛的處世態度,讓胡恩威學會踏實而不被現實所困地創作。

文字|鄒欣寧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舞台父子檔 互為羈絆的影子

吳念真╳吳定謙

吳念真,台灣最會說故事的男人,卻始終擺脫不了焦慮和憂鬱的影子。吳定謙,一般人對他最大的印象仍是「吳念真的兒子」,他在劇場多年,也參與各種演出、編導,但始終仍像是一道父親的影子。 吳念真歷經多次家人死亡事件,這些悲苦的經驗成了他創作的養分,而在這些家族重大事件裡,吳定謙一直扮演默默的旁觀角色,這種旁觀親人的苦痛,在他的生命裡生了根,產生微妙的影響。 父子兩人的創作題材常常圍繞著家庭,吳念真老練捉準觀眾悲喜的神經,吳定謙則是學院派出身,講求的是演員創作的空間,排練場上,老吳有效率,小吳則是勤寫筆記。 既然是父子,又關心家庭題材,兒子卻說老爸的日子很無聊,沒什麼值得好奇;老爸說,尊重兒子做為獨立的個體,會告訴你的事就會告訴你,不想說的秘密你也別問。他們倒是徹底把對方當成影子了。

文字|李岳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跨足劇場的獨立音樂人

黃大旺 把緩慢當成一種激烈

人稱「音樂活百科」的黃大旺以「黑狼那卡西」吸引一批忠實粉絲。自認有天生表演慾的他,除了創作音樂之外,也導戲演戲。個性奇特、單純又熱情,不以世俗標準看待事情,忠於自我,自然呈現。因為自身關係無法快速進入環境,也因此讓他在這些破綻、分神中,更透徹地看見世界的是非對錯其實從來不存在。於是,他把緩慢當成一種激烈的抗爭,以對照環境的快速轉動。

文字|張輯米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揮揮衣袖 戲留人間

恭送張義奎導演

張義奎導演,六歲進上海「囍臨堂」班(又稱張家班)學習京劇,終其一生,將全副心力都投入京劇中。雖然不識幾個大字,卻在擔任主排期間,將戲導得生動靈活,令人折服。一生懸命在京劇的張義奎導演,於二○一四年一月國光劇團歲末公演第一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教導我們的何止是戲,也開啟了我們對人的尊重。

文字|王安祈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加拿大鋼琴家

安潔拉.休伊特 跨時空的巴赫知音人

來自加拿大的鋼琴家安潔拉.休伊特,以十四個月的時間,在廿五個國家演出《巴赫平均律全集》,讓更多人認識巴赫的音樂與生命,也因此贏得「巴赫鋼琴女王」榮銜。自小生長在音樂世家,休伊特從小浸潤在「巴洛克」的氛圍中,也與巴赫的音樂結下不解之緣,甚至自認Born to Play Bach(非巴赫不可)。

文字|謝世嫻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藝號人物 People 跨劇種編劇

施如芳 大雞雖慢啼 靈筆為翼自在飛

若問近年來哪位戲曲編劇最受矚目、質量均豐?「施如芳」絕對是大家公認的一個名字。除了歌仔戲,她也跨足京劇、豫劇、實驗崑曲,甚至音樂劇與舞台劇,光今年臺灣國際藝術節就有兩齣作品《孽子》與《狐公子綺譚》接連上演,讓人驚歎其豐沛的創作能量!施如芳表示,雖然從小愛好文學,但她的創作自覺啟動甚晚;而作為戲曲編劇,程式語言限制明確,她卻樂於「戴著手銬腳鐐跳舞」,但「也要自己創造生命,寫出自己的故事。」

文字|李玉玲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胖」達人的重量級心聲

駱以軍╳李銘宸

駱以軍,五年級中段班小說家的代表人物;李銘宸,七年級後段班迅速竄紅的劇場新秀,兩人看似沒有交集,卻在這次黑眼睛跨劇團主辦的「胖節」中被配成對。因為,從外表看來,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胖! 在這個瘦子當道的年代,「瘦就是美」成為主流審美標準。相對地,胖子的生存空間備受排擠。然而,我們不禁想問,胖,到底是個人的健康問題,還是集體社會文化的歧視?胖,可以性感迷人嗎?胖,可以是美的嗎? 這次,我們找來駱以軍和李銘宸對談,身為專業的「胖」達人,兩位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要跟我們分享?他們如何把「胖」轉化為創作的素材,發展出「胖美學」? 且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重量級心聲。

文字|廖俊逞、王顥燁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笙樂演奏家

吳巍 借一首笙歌,與世界唱和

一把傳統的笙到了歐洲,卻能與爵士樂、現代音樂「和」出一片天!這就是吳巍,讓世界樂壇認識「笙」之無限可能的演奏家。從中國到歐洲,他說:「生活在熟悉的文化中,我們不會有太大的感受;可是當與文化有了距離,就會產生一種美。換了一個眼光,從不同的側面,也會發現許多新的事物。」二月他將應邀來台,與NSO演出「笙聲不息」音樂會,屆時我們就可體會,他如何以「和」的精神連結東西方!

文字|李秋玫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演員

顧寶明 走在喜劇與悲劇的中間

很多人都是看著顧寶明演的喜劇長大的,他不過於戲劇化的喜劇特質,詮釋小人物的悲與喜,特別動人。曾經為了逃避父親的期望而想去跑船,後來卻因緣際會走上戲劇這條路,當年,在父親期望的眼神下,顧寶明看見自己性格上的扭曲與荒謬,走上了喜劇這條路,「因為荒謬,我看見:快樂的背後,不全然只有快樂。歡笑中也有悲傷,而悲傷自有來處。」

文字|李玉玲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中提琴家

黃心芸 音樂讓我學會堅強奮鬥

中提琴家黃心芸,是台灣第一位以中提琴獲得世界四大音樂比賽之一「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大獎的演奏家。國中畢業後即赴英留學,留學生涯的孤寂與各方音樂天才之間的無形競爭,讓她學習到抗壓性與求知慾,她說:「學音樂的人從小都是不斷被打敗的,被比賽打敗、被老師的要求打敗,然後被自己做不到的要求打敗,不斷在跌倒與站起來中循環,在這樣的過程鍛鍊出堅強的奮鬥性格。」

文字|賴家鑫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溫火慢燉歲月 熱情探索未知

黎海寧╳吳義芳

來自台灣與香港、屬於上個世代的重要舞蹈家吳義芳與黎海寧(Helen Lai),一位是為了挑戰自我表演極限而離開雲門舞集的男舞者,詮釋過雲門無數經典重要角色,尤其是令觀眾難忘的「雲中君」;一位是為了探尋創作的更多可能而離開香港城市當代舞團(CCDC),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譽為「最厲害的華人編舞家」,其重要作品有《Plaza X與異變街道》等。吳義芳與黎海寧各自結束了彼此舞蹈生涯中重要且具代表性的一段,也因為前段生涯的結緣,開啟了下一段旅程的探險。 暖秋,十一月初的早晨,兩人籌備十二月初吳義芳的「50獨舞」兩地來回排練、開會百忙之際,利用黎海寧即將返港前的短暫早餐時光,於其下榻的旅店,兩位舞蹈老手展開對於這段探索之旅的分享與討論。

文字|樊香君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小劇場學校」創辦人

溫吉興 把從劇場體會到的給出去

一九九○年代時,他是台灣前衛小劇場團體「臨界點劇象錄」的主力成員,與傳奇導演田啟元一起創作,也在田啟元因病過世後,撐起劇團繼續走下去。曾經離開劇場,溫吉興再回來則是與昔日臨界點老友一起創立了「小劇場學校」,讓想學習的演員有地方去「學」,讓學生透過與擁有十幾年經驗的講師共度課堂,不僅學習他們的劇場技術,也體會他們對劇場的態度。

文字|吳思鋒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舞蹈家

梅卓燕 以舞為誌 銘記絢爛人生

她笑的時候,好像一個小女孩,怎麼也很難讓人相信,她已經過了五十歲梅卓燕,香港知名舞蹈家,編舞也跳舞,她用舞蹈寫自己的人生日記,寫自己從中國舞跳到現代舞的歷程,寫她與德國編舞家碧娜.鮑許的相知相遇。一場舞蹈的宴席,五十歲舞照跳,獨舞片段回顧過去種種,未來,還是要跳下去

文字|鄒欣寧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我們,就是自己的困境

蔡柏璋╳魏雋展

由蔡柏璋和魏雋展主演的新戲《浪跡天涯》才開賣不到廿四小時,票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秒殺完售。回過神來,我們才驚覺,劇場走到這個時代,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票房明星」。 兩位集編導演於一身的七年級劇場創作者,現階段的成績,無疑是同年齡層的創作者難以望其項背的蔡柏璋,擁有嚴謹而完整的科班訓練,卻完全沒有學院派的包袱,作品貼合時代脈動,從《K24》到《Re/Turn》,無一不是口碑票房雙贏的佳作;魏雋展,從默劇、小丑、操偶到寫實表演,自稱表演系統「雜食」,卻深厚紮實,表演作品如《最美的時刻》、《假戲真作》,屢獲台新獎入圍肯定。 然而,他們並不以此自滿,反而不斷透過上課、旅行、閱讀等,拓展自己的生命經驗和創作歷練。談及未來的生涯願景,他們都認為,把自己變得更好,整個劇場環境才會改變。 面對這個世代劇場工作者普遍的生存難題,魏雋展說:「我們,就是自己的困境。」或許,唯有認識這點,挫折和失敗,才能轉化成前進的動力,才能在這塊小小的島嶼上,督促自己繼續進步。

文字|施彥如、廖俊逞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野草舞蹈聚落藝術總監

吳建緯 散發身體的芬芳

在兩廳院與卡菲舞團合作的《有機體》中表現備受矚目的舞者吳建緯,而從今年開始,他展開的新的舞蹈道路成立了「野草舞蹈聚落」,將推出創團作與中國編舞家邢亮合作,吳建緯形容這次的《兩個身體》像是包心葉,「結構出一個更複雜的狀態。我想要探索身體之外、形象之外的意涵,透過仔細的觀察,藉由動作的探索,散發某一種芬芳。」

文字|李時雍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問師何往 夢裡再聚

憶美序老師

在戲劇領域育才無數、譯有多齣經典劇本的黃美序教授,於上月廿四日辭世,享壽八十六歲,令戲劇界人士惋惜懷念不已。美序老師的論著《戲劇欣賞》可說是許多愛好戲劇者的入門書,其做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與精神,對許多親炙於他門下的學生可說是影響深遠。本刊特邀與黃美序教授有深厚師生與同事情誼的文大戲劇系主任徐亞湘教授,特撰此文記述老師行誼,讓我們看見這位對台灣劇場界貢獻良多的學者如何在戲劇的道路上,以身教實踐對戲劇志業的追求。

文字|徐亞湘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