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天》與社區劇團的發展
戲劇乃一門空間運用的藝術,在發展社區文化的大前題下,我們要強調的是從二人之間的關懷開始到二千萬人口理念的共識,我們應更實際的學習運用小的空間、小的人群,而後像水波似的漸擴大範圍,校園的角落、行政區活動中心、都市型社區的中庭、淡水河邊,都是可以利用的場地。必須手攜手共同思考問題關心環境,透過簡易的文字遊戲,一齣窩心的戲才會孕育而成。
戲劇乃一門空間運用的藝術,在發展社區文化的大前題下,我們要強調的是從二人之間的關懷開始到二千萬人口理念的共識,我們應更實際的學習運用小的空間、小的人群,而後像水波似的漸擴大範圍,校園的角落、行政區活動中心、都市型社區的中庭、淡水河邊,都是可以利用的場地。必須手攜手共同思考問題關心環境,透過簡易的文字遊戲,一齣窩心的戲才會孕育而成。
去歲到今春,大陸傳統戲劇無論京、崑,踵續來台演出骨子老戲。老戲迷眼裡瞧著舞台上老、中、靑演員,心下留連著當年名家祖輩的韻致:四大名旦,南麒北馬,淨裘丑葉。承祧者,藝不如師或靑出於藍?本文作者觀戲無數,遂有思古幽情。
「編舞」似乎是一件充滿魅力卻難度很高的事。它是音樂、動作、舞台設計、燈光、服裝拼成的馬賽克。南半球有一個才出世不久的舞蹈節,每年邀請各種不同領域和文化背景的舞蹈家聯合創作,分享彼此的創作經驗,探索這門藝術。
《島上無人》爲河左岸劇團新近作品,由團員吳俊輝編導。這齣標示「迷走地圖之外」的戲,是否「比河左岸更河左岸」(河左岸團長黎煥雄語)地使用特定的風格語彙,表達某種抽象的主題?這樣的嘗試是不是成功呢?
以學齡前兒童爲主要訴求對象的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新近推出的舞台劇舊作《年獸來了》,造型活潑,表演充滿童趣;只是,該劇團在追求兒童戲劇精緻化的過程中,似乎有尙未察覺的盲點。
結合本土樂團及指揮,義大利的新秀導演,俄、美、義、大陸及台灣的優秀演唱家所呈現出來的《卡門》,整體表現令人滿意。
一月上旬雪梨舞團和Synergy打擊樂團在劇院聯手獻藝,它們的演出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和其它樂器比起來,打撃樂似乎更容易和舞蹈結合,因爲大幅度的肢體律動本來就是打擊樂的演奏一部份。
「後舞踏表演祭」(註1)分爲澳洲篇、台港篇、美國篇三套舞碼,來自澳洲的兩個舞者以有如兩隻昆蟲般的動作,一反人類慣有的動作形象,並彌漫著東方冥想的氛圍。
浙崑六場三十齣折子戲的演出中,有情韻悠長的生旦戲,詼諧逗趣的丑角戲,威武熱鬧的武生戲,滿足了不同情緒的要求,也滿足了各有所好的觀衆。
「這樣好夢,我喬小靑怎麼就夢不著一個啊!」喬小靑卻想不到,後世伶人詮演《牡丹亭》,可是一夢多版。
人的寂寞是由於不能與別人溝通,而不能溝通的癥結又出在人的自我僞裝。
儘管我知道劇本是這麼寫的,但當我看到舞台上一個叫「陳玉慧」的女人時,我還是非常吃驚。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可以成爲劇中人物。老天,怎麼形容那一刹那呢?我想,大概是一種「突兀的幸福感」吧
越劇的演出純由女演員擔綱,劇中呈現出的哀怨淒美,將悲情女性化的偏愛發展到了極致,但有時卻過多地表現了文化中某些負面因素,也造成戲劇發展上面臨的窘境。
小百花越劇團之所以堅拒各項外來影視媒體的挖角,全心執著越劇藝術及致力精緻改革,使之能更受廣大群衆喜愛,實在是由於她們懷抱著將越劇藝術推上中國第一劇種的胸懷。
在Grove音樂辭典中佔有相當篇幅的瑪麗克蕾兒.亞蘭,所灌錄的唱片不計其數,而她有關管風琴音樂的硏究著作更是影響深遠,此番僕僕風塵來台演出,受益的民衆卻是有限。
當台北這個劇場生態中一切的主張與宣稱皆有齊頭平等的地位時,辨明什麼樣的關懷與處境在觀衆心中具有眞實性,可能才是眞正的挑戰。
這幾年來國內劇壇展現無比蓬勃的朝氣,不但培養出一批忠實的觀衆,也帶動了劇評的發展,爲戲劇界的前景奠定了足令人寄予厚望的基礎。然而在這一片新氣象中,卻有個角落,雖然不乏有心人耕耘,似乎格局難展,未能霑沐劇評界的靑睞。兒童劇場獨佔這個角落。本文試爲抛磚引玉,就兒童心理的觀點(即使未能完全擺脫成年人的眼光),勉力一評《城隍爺傳奇》。
兩場「蒙藏之夜」的演出,使得台灣觀衆能夠親近遠在天邊異族同胞的民俗風情。遺憾的是,場地設備不良,少數觀衆不懂禮貌,造成了欣賞節目時的干擾和不快。
六萬名的觀衆嚇壞了維也納愛樂的首席,「在歐洲只有熱門音樂才能辦到!」而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兩廳院廣場的戶外轉播音樂會卻創了紀錄,小澤征爾興奮地吿訴承辦這場音樂會的黃雅玲,「很高興看到這麼多年輕人,尤其是學生的參與!」
去年十月,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廣場上,由民間團體主辦了別開生面的「露天藝術節」,吸引了近兩萬名的市民前往參加,蔚爲盛況。本文作者做爲參與演出的一份子,從劇場的角度思考「露天」和「室內」表演的差異性;並談及藝術節活動對南部文化生態的意義及影響。
在《這五百年──丹尼絲給哥倫布的一封信》這齣戲中,身爲導演、演員、作者的丹尼絲,深掘情感的各種可能性,實驗各種聲音和身體的技巧,用一位巴西船員的航海日記來顚覆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荒謬。
十一月二十九日,來自英國,出生於新加坡的華裔鋼琴家陳萬榮(Melvyn Tan),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給聽衆們帶來了一場愉悅而驚喜的古鋼琴獨奏會。
明知自己體力不復往昔,也知道台北國家音樂廳比一般演唱空間大一倍,他仍執意以最大誠意做足毎一分細微的變化,克服音場傳達上可能面臨的問題。
欣賞國樂的人口一直都不普遍,要思考的問題自然不少,要做的事也很多,而在思與行之間,聽衆的反應是珍貴的。
屛風的《徵婚啓事》改編自陳玉慧紀事體小說,亦是李國修笫三度以「某劇團」爲素材的喜劇,無論編、導、演都令人激賞;然而,故事的流於浮光掠影,甚而失去觀照的焦點,使得整體藝術造境有所缺憾,相當可惜。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