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演出評論 Review 演出評論 REVIEW

談民心和藝院的兩齣演出──莎士比亞台北見

十月份,台北出現了兩齣具現代風格的莎劇演出,一爲十月三日起在民心劇場演出兩個月的《莎士比亞之夜》,由王小棣改編、導演,選取《哈姆雷特》、《馬克白》、《奧塞羅》的片段重新組合,加上由《奧塞羅》反角伊阿戈引導的序場。另一則是藝術學院戲劇系排練了兩個學期的《亨利四世》,於十月二十二日起在關渡校區的戲劇廳作爲啓幕大戲,演出四天五場,由馬汀尼改編、導演,將原作上、下兩部濃縮爲一整晚的演出。本刊邀請了多位莎劇學者,與兩位導演針對這次難得的盛會,藉著對兩齣戲的得失評析與工作過程報吿,交換意見,希望能夠傳遞經驗與心得,硏討莎劇現代化及中文化的問題,供未來古典劇的演出參考借鏡。

文字|姜秀瓊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愛滋家裏見

「舞蹈空間」的《繞地遊》是結合了生活、戲劇、舞蹈的後現代展演,包括了〈通天吼〉、〈拜水〉、〈賣舞〉、〈拈花作羹湯〉、〈家裏見,嗯?〉、〈這廂有理〉、〈我──生命的價値是否步上了歪曲?〉等舞碼,於各個不同的開放空間,用面對觀衆溝通的方式,探討種種社會議題,不但是對傳統舞蹈的反動,也是對封閉的「形式之美」的挑釁。

文字|趙玉玲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爲兒童劇評催生 《城隍爺傳奇》觀後感

這幾年來國內劇壇展現無比蓬勃的朝氣,不但培養出一批忠實的觀衆,也帶動了劇評的發展,爲戲劇界的前景奠定了足令人寄予厚望的基礎。然而在這一片新氣象中,卻有個角落,雖然不乏有心人耕耘,似乎格局難展,未能霑沐劇評界的靑睞。兒童劇場獨佔這個角落。本文試爲抛磚引玉,就兒童心理的觀點(即使未能完全擺脫成年人的眼光),勉力一評《城隍爺傳奇》。

文字|呂健忠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是藝術問題,更是權力問題 從一個宗敎活動談起

今年的「台北縣中元普渡宗敎藝術節」,由地方政府主辦,民間文敎基金會執行;活動地點遍及土城、板橋、中永和等地重要街道(主要表演區爲永和中正橋下),參加民衆超過十萬。這樣熱鬧滾滾的地方活動,究竟背後有什麼樣的意義?都市邊陲的民間藝術與都市中心菁英藝術的差距,又顯示了什麼樣的權力關係?

文字|劉佩修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莘莘學子看《孫臏和龐涓》

現代人對國劇的印象是,它背負了歷史的包袱,刻板、嚴肅及敎條意味濃厚。《孫臏和龐涓》則以人性化的角度來體現命運,將人性之間的矛盾,義利之間的衝突,藉劇中人物表達,使人自省。本文係由文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組四年級全體同學,就該劇之演出,分從情節處理、人物刻畫、演員表演及舞台效果等廣泛討論並加以整理。

文字|許綠倫、張燕玲、吳玟慧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Our Town與《淡水小鎭》之間

今年三月果陀劇場推出改編自懷爾德Our Town的《淡水小鎭》。早在演出月餘前,隨著宣傳品(一幀五〇年代背景的劇照及感性文案)的四散,《淡》劇流溢出一股淡淡的鄕愁與期待。然而,落幕之後,鄕愁與議論交錯本文係藝術學院戲劇系副敎授鍾明德與知名影評人黃建業的對談討論,從他們的談話中,可一窺《淡》劇所碰觸到文化殊異、改編劇本、導演風格的問題。

文字|江世芳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貌合神離的劇本與表演 從川劇《白蛇傳》說起

中國戲曲發展的歷史中,從來不曾獨立或特別強調劇場中的某種元素;西方劇場所揭櫫的各種革命,如「作家劇場」、「導演劇場」、「演員劇場」等,從未在中國傳統劇場中出現。然而,傳統戲曲中以演員爲主的表現形式,與其說是有意識的強調,毋寧說是一種特殊的畸形成就。

文字|劉慧芬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