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阿喀郎的《塵》,以素樸灰色漸層的舞衣,加上舞台上飄揚的飛塵,企圖描述壕溝中的戰士,死者的肉身最後歸於塵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紀念歐戰百年 《凡爾賽》《永誌不忘》回顧歷史

戰爭的傷痕令人難忘,倫敦表演藝術界不約而同地以戲劇和舞蹈,讓觀者體悟並省思戰爭所帶來的苦痛。丹瑪倉庫劇院的《凡爾賽》,透過主角與戰死沙場的幽魂間的對話,深刻剖析了主角身處外交折衝的心境和理想。英格蘭國家芭蕾的《永誌不忘》包含四支新作品,藉由四位編舞家各自對於戰爭的敘述和不同的舞蹈語彙,也讓觀眾看到英格蘭芭蕾的新突破。

文字|魏君穎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孟京輝劇場上海開分店 讓先鋒戲劇有價值也有「產值」

著名戲劇導演孟京輝先後在北京及上海成立自己的劇場、集創作、生產、展示、活動為一體,成為培養青年戲劇工作者的基地。表演藝術的產值不可期待,它的價值仍待開發。孟京輝經營蜂巢劇場似乎讓人看到了嚴肅表演藝術產值的可能性。他的經典劇目《戀愛的犀牛》和《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因為有劇場可以長期駐場演出,才能夠突破千場,使得先鋒戲劇的產值成為具體的事實。

文字|王泊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誰的「箱」愁誰的歌 國光「伶人三部曲」上海叫好叫座

國光劇團大膽地在上海大劇院一口氣完整演出「伶人三部曲」─《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不依循傳統套路,以京劇為載體結合多元藝術,企圖走出新局。大陸戲曲百花遍地,演劇藝術千篇一律,所謂新編並未打破原來框架,這次國光劇團在探索京崑兼收多種藝類中自成一路線,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國光美學新精神。

文字|李翠芝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優人神鼓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

《愛人,Lover》 打開思考東西文化交流的契機

在優人神鼓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四月二日在柏林進行世界首演的《愛人,Lover》中,作曲家佑斯特與優人神鼓將「東、西方各自如何看待愛情」呈現在他們一起打造的「音樂、舞蹈、劇場」裡。這個德國與台灣表演團體的交會,中國古詩與美國現代詩的對談,不是僅僅文化的市集,也不能僅僅以膚淺的「當東方遇上西方」廣告標語來帶過去。它有新的思考,新的嘗試,也有新的結果,等著你欣賞它的海報、它的音樂、它的畫面,來體認和領悟。

文字|沈雕龍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排練場到小劇場 打開另一扇交流之窗

看香港話劇團2014國際黑盒劇場節

位於香港話劇團的黑盒劇場,是近年相當活躍的小劇場展演空間。從劇團的排練場轉變為小劇場也歷經不同階段,近年亦發展針對栽培新進編劇、導演和演員的計畫,並引進海外作品,策畫「2014國際黑盒劇場節」,邀請新加坡、台灣、日本、英國,和香港的表演團體做藝術交流。作品探討的議題多元,導演風格與演員演繹亦豐富多變,並有工作坊、講座及公眾論壇,後續發酵值得繼續關注。

文字|陳國慧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環球音樂巡禮來到夢幻之城 維也納愛樂歷史真相遭批判

卡內基音樂廳近年每季推出的環球音樂巡禮今年走到維也納,三週的音樂節內容包羅萬象,包括交響樂、歌劇、室內樂、藝術歌曲,搭配展覽、電影、研討會等,面面俱到。維也納愛樂的表演更是主要號召。但同時愛樂與納粹的歷史關係也無可避免地被提起與批判。這也是維也納愛樂與維也納市民共同要面臨的考驗。

文字|謝朝宗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藝術獎」頒發 現代作曲家史巴林格獲最大獎

一年一度的「柏林藝術獎」於三月十八日在柏林藝術學院舉行頒獎典禮,除六大類別的得主外,主辦單位再選出現代音樂作曲家馬堤亞斯.史巴林格為「大柏林藝術獎」得主,讓人振奮。而「表演藝術」類別的得主則是位居幕後擔任Dramaturgie工作的女性劇場人,意義非凡。今年的柏林藝術獎得獎名單讓人信服,肯定大師,也鼓勵新秀與幕後工作人員,呈現多元的藝術風景。

文字|陳思宏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We Will Rock You將熄燈 點唱機音樂劇期待強力新作

二○○二年開幕的We Will Rock You是根據皇后合唱團作品創作的「點唱機音樂劇」。儘管開幕之初評論不佳,仍吸引許多忠實樂迷踏進劇院,締造票房佳績。劇院外高達數公尺的金色雕像,宛如倫敦街頭地標。前陣子宣布We Will Rock You將於五月底熄燈,果然震撼社會大眾。這是否也意味著「點唱機音樂劇」的未來發展,亟待各界持續觀察。

文字|魏君穎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向莒哈絲致敬 以作家的三部曲演繹作家

跨足文學、劇場、電影,在寫作及編導領域都自創一格的莒哈絲一生多采多姿,莒迷也遍佈全球,今年是她的百歲冥誕,巴黎劇場界先後推出十個莒哈絲的作品演出向她致敬。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導演兼演員的貝薩斯所策畫的三部曲──《三個年紀的瑪格莉特.莒哈絲》,選三個年齡點,用作家自己的作品來演出作家這個人物,極具創作趣味,也值得細細體會。

文字|謝宜靜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墓裡的粉絲站出來! 《盜墓筆記》首開點播作戲熱潮

小說《盜墓筆記》熱銷千萬本,如何召喚書迷進入劇場,是門商業大學問。「你點播我就搬演」的方式應運而生。製作團隊事前事後的分析、研究與修改,造就粉絲的尖叫和百萬票房,證明量身訂製的商業成功。導演不介意專業戲劇評論人的批評,認為能夠打破傳統路數,做一台視覺系的舞台劇,又花心血去研發觀眾的意趣,並成功地討好了他們,這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文字|李翠芝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 喚起對言論和表達自由的關注

香港傳媒的言論空間日漸收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撤換,甚至當街被砍傷,新聞和言論自由響起警號。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以「六刀」為題,利用「接龍」的方式共同創作文本,連結創作人的力量,再透過讀劇及討論會,表達劇場界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的積極關注。

文字|陳國慧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步行看戲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藝術節

第廿五屆澳門藝術節預覽

第廿五屆澳門藝術節將於五月二日至六月八日舉行,澳門本土及國際藝術家與團體,帶來卅一項精采的表演節目,加上延伸活動超過兩百場的展演活動,音樂、舞蹈、戲劇、兒童劇場、展覽任君選擇。不妨規劃一趟澳門步行看戲之旅,享受一下「整座城市,都是我的藝術節」。

文字|吳思鋒
第256期 / 2014年04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古典音樂在美國已死? 求新求變期待扭轉危機

一篇發表在網路雜誌的〈古典音樂在美國已死〉文章,掀起了一片撻伐討論之聲,也讓人看到與古典音樂界一樣危機重重的新聞媒體界,潛藏內在「心有戚戚焉」的憂心。自○八年以來愈來愈黯淡的美國古典音樂界,雖然的確有不少機構無法支撐宣告結束,但更多人企圖另覓出路殺出生天,正所謂「危機就是轉機」!

文字|謝朝宗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機場施工延誤 劇場嘲諷回應

柏林第一座大型國際機場威利‧布蘭特柏林布蘭登堡國際機場二○○六年開始施工,原定二○一○年開幕。但因施工延誤,延遲至二○一二年開幕。然而就在開幕前夕,柏林市政府發出緊急聲明,因消防設施來不及完成,必須再度延遲開幕日期,各界譁然。面對這個依然無解的國際機場笑話,柏林的劇場界開始在舞台上回應,以表演藝術回應荒謬時事。

文字|陳思宏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國會百態搬上台 戲裡戲外狀況多

英國的上議院與下議院經常衝突連連,高潮迭起,劇作家紛紛把握機會推出以英國國會為主題的戲劇作品。《議會》以一九七○年代的英國為背景,根據「懸峙國會」事件加以改編,呈現出許多源遠流長的國會禮俗。《鴨屋》則是用惡搞喜劇的方式,將國會議員浮報費用的醜聞以戲劇手法加以嘲諷。

文字|魏君穎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低價「惠民」刺激文化消費 「打壓」票價只能治標?

在中國看表演,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票價居高不下。為了刺激文化消費,北京、天津、煙台紛紛推出「文化惠民」辦法,以低票價吸引人民看表演,成效不錯。然而「打壓」票價是治標的做法,因為不可能綿綿無絕期,而且觀眾因低票價而非合理票價走進劇院,長遠看來對健康的文化市場消費並無助益。

文字|王泊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媒體報導難配合 芝加哥交響自創線上雜誌

傳統媒體的經營日益艱困,也衝擊到藝術報導的版面篇幅,藝術報導篇幅變少,讓藝術演出訊息更難突圍傳遞給大眾,在這趨勢下,數位媒體就成為必要開拓的訊息通路。而芝加哥交響樂團更進而推出《聲音與故事》的線上多媒體雜誌,透過專業新聞人的操盤編輯,希望能打造自己的媒體通路。

文字|謝朝宗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歌劇謝幕後,席勒劇場轉型成舞蹈劇院?

雖然翻修工程延宕,但暫居席勒劇院的菩提樹下大道邦立歌劇院終究會有離去的一天,之後這個百年老劇院又將何去何從?曾經是德國最大的話劇劇院,席勒劇院幾經波折,才又回到柏林人的劇場版圖,不當歌劇院暫時據點之後,有人建議將它轉型為舞蹈劇院,讓舞蹈創作豐富的柏林有一個舞蹈人真正的「家」。

文字|陳思宏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阿波羅劇院天花板崩塌 引發思考古蹟劇院修繕問題

去年倫敦西區,發生了正在演出熱門劇碼《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的阿波羅劇院之天花板崩塌意外,雖然僅七十多人受傷無人死亡,但也造成相當驚嚇,甚至讓劇院經營者擔憂影響新年檔期票房。目前事件原因仍在調查中,但也引人思考這些屬於「歷史建物」的劇場的修繕維護問題。

文字|魏君穎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回覆:瓦登湖》巧用數位影音 讓人看得「自然」

關注數位文化發展的導演沛赫新作《回覆:瓦登湖》,以「數位化」舞台、電子音效及人造影像投影的現代感演出,來回應作家梭羅在結束森林隱居後寫下的作品《湖濱散記》,頗受好評。除了科技感很強,但形式上仍算中規中矩,沒有什麼過於挑戰大家耐力的革命手法,如詩如畫且出人意外地毫不冷場,大家都看得懂又留有各自解讀的空間。

文字|謝宜靜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演出前後意外狀況頻傳 也是「看戲的憂傷」?

這時節演出活動頻繁,宣傳如何突圍讓劇組傷腦筋,但不管好壞,總是進場見真章。不過,最近幾檔戲如音樂劇《劇院魅影》、《芝加哥》,還有影劇大咖陳道明主演的《喜劇的憂傷》,分別傳出演出中斷電、製作單位內部理念差異導致取消演出,與主角生病延後演出演出連帶造成後續檔期無法安排的等等「意外」大家買票時充滿期待,但卻也像風險投資,可能希望落空,也是「看戲的憂傷」。

文字|李翠芝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