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Currency”計畫作品之一Julia Christ的演出。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藝術搭橋梁 作品多國合製正夯

表演藝術的文化軟實力,是國與國之間增進交流與了解的利器。英國與歐盟各國透過官民結合的網絡,推出Currency計畫,讓來自不同文化的藝術家產生對話一起創作,從早期的單一宣傳轉變為多邊交流,效益令人期待。而英國也將明年訂為「英俄文化年」,希望透過展演交流,增進兩國的了解與信任。

文字|魏君穎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孟京輝作品再破千場 從藝術到市場可以成功?!

中國知名導演孟京輝的作品《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十一月初舉行千場紀念演出,頗受矚目,這已是孟京輝繼《戀愛的犀牛》後第二個演出破千場的作品,為何可以演破千場?議題切中觀眾體驗、手法一針見血,都是原因,而更重要的是觀眾基本盤,沒有觀眾,戲再好也不會有多大的持續力。

文字|王泊
第252期 / 2013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俄國歧視同性戀 葛濟夫、涅翠柯被要求表態

因為俄國總統普亭在今年六月簽署法案,禁止「宣傳非傳統關係」,使俄國境內的同志感受威脅,也引發各國人士的強烈反應。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開季首演柴科夫斯基《尤金.奧涅根》,演出的俄籍指揮葛濟夫與女高音安娜.涅翠柯,都遭到抗議並被要求表態,而且抗議從場外延燒至場內,讓所有觀眾都得面對這個事件。

文字|謝朝宗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畢希納兩百歲冥誕 劇場延續革命烽火

今年適逢德國文學家畢希納兩百周年冥誕,強調階級平等與革命意識的他,比馬克思《資本論》更早提出政治革命理念;他的劇本殘編《沃伊采克》廣為世人所知,除了貝爾格的歌劇,更有許多現代劇場詮釋製作。為替畢希納慶生,除柏林的邦立歌劇院推出歌劇《伍采克》,還有「丹欽格五十號」藝術中心也推出小劇場製作《畢希納的沃伊采克或者:為何他媽的他要殺了瑪麗?》,革命思索,劇場延燒。

文字|陳思宏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坦克人與傅滿洲 劇場「中國話題」受矚目

兩齣以「中國」為題材的劇場製作,近期先後登上倫敦的舞台:Chimerica以追尋六四天安門事件隔天,提著購物袋,肉身抵擋坦克前進,至今真實身分和下落不明的「坦克人」為題,叫好叫座;《傅滿洲情結》則以「黃禍」刻板印象的小說人物「傅滿洲」為主角,發展一段懸疑故事。加上四月演出以中國藝術家艾未未遭逮捕事件改編的劇碼,今年的倫敦劇場是否已帶動「中國潮」?

文字|魏君穎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知名導演薛侯 藝術人生謝幕

法國知名的劇場導演巴提斯.薛侯,於十月七日因肺癌辭世,享年六十八歲。薛侯的創作領域橫跨劇場、歌劇與電影,而且都留下不少經典之作。十五歲就立志當導演的他,自認「老是不如人」,所以在藝術的路途上不斷努力,也不想受限,擔任過多個劇場的藝術總監,卻從沒有自己的班底,一路「探險」至今,人生精采落幕。

文字|謝宜靜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恍惚遊走間 戲在你身邊

Punchdrunk劇團《溺死者》

看戲,除了坐在觀眾席看舞台上的演員,涇渭分明地看著戲劇情節推進,還有什麼可能性?由英國Punchdrunk劇團在天普劇廠演出的《溺死者》,透過建築物內的多樣空間與充滿創意的觀賞動線設計,讓觀眾如入戲劇情境之中,隨意遊走之際,演出就在身邊發生,是真是假,叫人驚喜

文字|魏君穎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勞資糾紛近一年 明尼蘇達管絃樂團「復聲」無期

明尼蘇達管絃樂團董事會與樂手之間的勞資糾紛,僵持迄今近一年,雙方都沒有讓步的意思,連該團音樂總監范斯卡也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讓樂團復工,他就要走人。在經濟遲滯的美國,財務問題困擾大小樂團,許多樂團都以樂手減薪暫度難關,這樣的態勢下,明尼蘇達管絃樂團的樂手能堅持多久?何時才能重新發聲呢?

文字|謝朝宗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蒙彼里耶醫學大學 讓未來醫生透過表演課學溝通

如何對一名癌症病患宣布他得了絕症?這對許多優秀醫生都是個難題。為了讓醫病的溝通更加人性化,蒙彼里耶市醫學大學與該市國立高等戲劇學院簽約合作,推出一個協助未來醫生得以跟病患作人性化溝通的表演課程。該校的大四學生將在導演烏卡尼與年輕演員陪同下上四個半天課程,幫助他們打開心胸及發展觀察力。

文字|謝宜靜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 啟動五感連結

於八月舉行的「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透過音樂、舞蹈、雕塑、建築、聲音、環境、身體療癒等主題,建構跨領域對話平台,吸引歐、美、亞、澳四洲的授課達人及參加者前往維也納近郊的聖馬格利特城(St. Margarethen/Burgenland)進行為期八天的工作坊,藝術家的進駐也活絡了奧國知名酒鄉的產業行銷。

文字|張欣怡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國際藝術節大發魔力 張藝謀首度跨界京劇

上海國際藝術節十月揭幕,除了有來自各地的參演節目外,特別引人關注的是知名電影張藝謀,首度跨界執導的京劇《天下歸心》。這齣戲取材《左傳》中〈鄭伯克段于鄢〉一段,傳統老戲亦有《掘地見母》講述同一故事,這次的製作匯集了京津滬等地頂尖陣容,但張藝謀此次標舉了簡約路線,要「讓京劇呈現出它最本質的美」。

文字|李翠芝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回顧、總結、再出發

2013第六十七屆亞維儂藝術節

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有一種送別會的氣氛,因為擔任藝術總監長達十年的阿尚波和波德里耶,將在這次藝術節落幕後揮手告別,交接給法國劇場話題人物的奧利維耶.畢。正因為如此,本屆的節目邀請了十年來的「協同藝術家」及長期合作的導演重回亞維儂舞台,輪番搬演精采作品,回顧、總結意味濃厚。

文字|廖俊逞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擁抱靈魂與土地的東歐劇場

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東歐芳華」的劇場風景

今年十月中起跑至十一月中的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打出亞洲觀眾相對陌生的主題「東歐芳華」,藉著多齣劇場、舞蹈、音樂等製作,展現東歐藝術風情。而東歐劇場的特色,就是展現出人類「靈魂與土地之間的猶豫不決」,這次藝術節中的劇場節目如朵金《凡尼亞舅舅》、七A班戲劇組教室改編自哈維爾作品《通知書》的《疊配文》、陸帕的《假面.瑪莉蓮》,可讓觀眾看到東歐劇場藝術家的深刻思考。

文字|耿一偉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外交事務」藝術節 歐陸夏季新熱點

強調實驗性、表演性與前衛性的「外交事務」藝術節六月底至七月中舉行,這次活動聚焦旅德創作的美國編舞大師威廉.佛塞,展現他的多面向創作能量。而開幕演出是比利時編舞家姬爾美可與新生代編舞家夏馬茲合作的《帕琵塔2號》,結合肢體、音樂與空間的實驗之作,令人驚豔。

文字|陳思宏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重回歷史實境 無處不是真實舞台

在故事發生現場看相關歷史劇,感覺分外不同。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亨利六世》三部曲巡演,挑在莎翁描寫的玫瑰戰爭古戰場處,歷史記載傷亡最慘烈的陶頓、 蒂克斯伯里、巴內特及聖奧爾本斯四地演出。這樣的形式,不僅示範了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同時也更加地提高大眾對歷史的了解與參與。

文字|魏君穎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文化部長推動人事變革 引爆表演藝術界爭議

上任一年的文化部長費黎皮特近期推出人事變革政策,希望縮短各地戲劇中心總監續任可能及主張總監人選應儘可能達到男女各半。兩項政策都引發表演藝術界的批評爭議,前者從蒙帕黎耶市國立戲劇中心的十三風劇院總監貝司被換下一事引爆;後者則被認為很不可行,即便「性別平等」是目前法國左派政府的重要方向,但在實務上卻能難有足夠的適任人選來達成這個目標。

文字|謝宜靜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