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大都會歌劇院宣布音樂總監列汶從現在到二○一三年樂季結束都不會再指揮,讓出四十年的寶座。
紐約

列汶養病去 大都會歌劇院誰接班?

領導大都會歌劇院四十載的資深指揮家列汶,從二○○六年身體就亮起紅燈,頻頻因恙取消演出,大都會歌劇院這個樂季甚至都沒排他上場指揮。去年十二月初,大都會終於正式宣布他到二○一三年樂季結束都不再指揮的消息,也讓人引頸期待,會是誰能來接列汶的班?而最可能的,就是剛接任大都會首席指揮的路易西。

文字|謝朝宗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新銳藝評
蘇菲.侯依絲獲頒「柏林劇場獎」,頒獎典禮上她懷抱百朵鮮花的逗趣場面,感動了許多劇場人。(Achim Plum 攝)
柏林

榮耀與抗爭並行 「戲劇盛會」讓戲迷熱血沸騰

德語劇場最重要的年度劇場盛事「戲劇盛會」(Theatertreffen)於五月四日至廿一日於柏林「柏林藝術節之屋」(Haus der Berliner Festspiele)舉行,十齣由獨立評審團選出的德語劇場年度精選,在柏林接力演出。這次主辦單位把獎金兩萬歐元的「柏林劇場獎」頒給知名劇場女演員蘇菲.侯依絲;而會場內也出現戲劇學生為學校爭取資源的抗議聲。

文字|陳思宏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地平線之外》以德國搖滾巨星烏多.林登柏格的經典曲目與軼事來串連,訴說一段被柏林圍牆阻隔的戀情。
柏林

音樂劇《地平線之外》首演 見證東西德阻隔的一段歷史

以德國搖滾巨星烏多.林登柏格(Udo Lindenberg)的經典曲目與軼事來串連的音樂劇《地平線之外》,於一月於柏林波茨坦廣場的音樂劇院舉辦盛大的世界首演。這齣音樂劇主角設定就是林登柏格本人,講述他於一九八三年在東柏林演唱,認識了東德女子潔西並墜入愛河,但這段愛情卻被殘酷的柏林圍牆所阻隔的故事。透過西德巨星與東德女子的愛情,觀眾跟著進入時空,重訪冷戰時期的柏林。

文字|陳思宏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德意志歌劇院創立於1912年,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1961年在西柏林重建開幕之後,至今仍是柏林最大的歌劇院,今年適逢劇院百年。
柏林

史瓦茲接掌總監 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歡慶百年

柏林最大的歌劇院德意志歌劇院今年歡慶創立百年,新任藝術總監底特馬爾.史瓦茲在歌劇界聲名卓著,對歌劇院的未來也有精采藍圖,除了將推出華格納系列歌劇慶祝作曲家兩百周年誕辰(2013),也將以兩百萬歐元的預算,舉辦兒童與青少年的歌劇工作坊,培養下一代的歌劇觀賞社群。

文字|陳思宏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孫尚綺的《我不語》以貝克特的單人無言劇為出發點,配合多媒體的投影互動,表現人在困境當中的荒蕪。
波茨坦

「波茨坦舞蹈日」 旅歐台灣舞者綻光彩

波茨坦重要的現代舞蹈中心「波茨坦工廠」每年都舉辦的「波茨坦舞蹈日」,也是德國舞壇的年度盛事,今年活動於五月底到六月初舉行,將由法國編舞家瑪姬.瑪漢的經典作品May B揭開序幕,節目中經典作品與前衛舞作並列。而且今年也邀來台灣舞蹈人參與,旅歐舞者孫尚綺與蘇文琪都應邀發表作品。

文字|陳思宏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台灣導演張乃文的《逝者未殪,更未逝》與德國女演員姍蒂.姍呢合作,以獨角戲的形式,呈現內在過去與現在的無盡拔河。
柏林

100°小劇場馬拉松藝術節 讓奇想創意沸騰

匯集柏林前衛劇場創意的「一百度100」小劇場馬拉松藝術節,在二月廿四日到廿七日之間,共有一百二十個獨立劇場團體連番演出,觀眾可以在這個小劇場馬拉松裡,見證柏林小劇場的創新與生命力。這次台灣導演張乃文也應邀演出其與德國女演員合作的創團作品《逝者未殪,更未逝》,以獨角戲的形式,呈現內在過去與現在的無盡拔河。

文字|陳思宏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新專欄
紐約行為藝術家安.麗芙.楊在《美人魚秀》中穿著美人魚裝,被水手拖著跑。(Christy Pessagno 攝)
柏林

「過渡」表演藝術節 惡女惡男大集合

「世界文化之屋」的「過渡」表演藝術節在六月中登場,今年的主題是「觀者」,所有表演都跨越觀眾與表演之間的疆界,觀眾必須窺視、參與、評論,不再被動凝視。台上的行為藝術挑釁的不單單只是考驗觀眾忍受瘋狂的能力,而是與社會無止盡對話,表演者把激烈的嘲諷交棒給觀眾,劇場裡的革命還是需要觀眾走進社會裡去完成。

文字|陳思宏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數位全閱覽
主角馬兒「喬伊」原本生活於鄉間,被瘦弱的小主人亞伯特細心照料。
倫敦

英倫出品《戰馬》奔騰 跨海勇奪東尼獎

由英國國家劇院製作的舞台劇《戰馬》,跨到大西洋彼岸,一舉奪得本年度東尼獎最佳舞台劇獎,更囊括最佳導演、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及音效設計等大獎。載譽歸國之際,也引發劇評討論,認為保守黨政府大舉刪減藝文預算之舉,恐有害未來藝術發展活水,期待政府要正視栽培基層劇場的創意生力軍。

文字|魏君穎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英國石油為2012年倫敦奧運贊助廠商,圖為前BP執行長Tony Hayward與奧運籌委會主席Sebastian Coe與擊劍學生在大英博物館的合照。
倫敦

英國石油續約贊助四大藝術機構 引發各界論戰

因二○一○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而被環保人士大力抗議的英國石油公司,日前宣布將續約贊助四個重要的藝術機構,投入一千萬英鎊的資金。但這樣的贊助也引發環保人士的抗議,在媒體上亦引發正反不一的論戰。這次的事件也再度促使媒體及大眾反思藝術與商業贊助、公部門補助間的關係。

文字|魏君穎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英國藝術發展城鄉差異大,倫敦西區音樂劇雲集,觀光客流連,提供相當高的產能。圖片背景為倫敦皮卡地利圓環。
倫敦

藝術體檢報告、實習手冊出爐 讓環境發展更健全

年底通常是體檢過往年度環境發展的時機,英國的全國藝術推廣協會去年底公佈英國第一份針對藝文環境的體檢報告,呈現二○○七年至二○一○年間藝文環境的變化;約與此同時,英格蘭文化協會與創意及文化技能發展機構針對在文創產業中的實習制度也出版《藝術實習手冊》。以上文件,不僅提供了對英國藝文生態更清楚的瞭解,也進一步保障相關人才的工作權益。

文字|魏君穎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