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凱蒂.米契爾執導的《滌淨》,是莎拉.肯恩作品首度在國家劇院演出。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執導莎拉.肯恩《滌淨》 導演凱蒂.米契爾挑戰觀眾極限

英國早夭劇作家莎拉.肯恩的作品雖少,卻經常在世界各地搬演,但最近國家劇院推出由當紅女導演凱蒂.米契爾執導肯恩的《滌淨》,是該作問世十八年來在倫敦的首度大型復演製作,亦是她的作品第一次在國家劇院演出。《滌淨》劇作內容飽含暴力、虐待等情節,挑戰觀眾對於折磨和痛苦的想像極限,在預演的頭一週,便有五位觀眾在演出中昏倒,另有近四十位觀眾選擇中途離開。

文字|魏君穎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舊部長交接 法國文化政策欲振乏力

法國政府於二月下旬宣布新任文化部長阿祖蕾上任,這已是奧朗德執政四年以來所任命的第三位文化部長。文化政策學者布魯斯提為文指出文化部人事變動的意涵,由此見證前人所樹立的文化政策典範,已經完全屈服於市場法則。因為前任的佩勒蘭與現任的阿祖蕾都以企管與財務見長,可以看出奧朗德政府要求的是「要文化更要賺錢」,文化政策以利益為導向,讓表演藝術只得繼續維持通俗、實用且易於販售票房的路線。

文字|羅仕龍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誰拿走了乳酪? 創作資源豐沛下的真實

北京市文化局花大錢租下裝修要供表演團體使用、物美價廉的排練中心,出租率只有50%;中央每年撥款廿億人民幣要扶植創作與人才的「國家藝術基金」,80%以上的項目都是由全國各地國有院團拿下。因為申請條件的嚴苛限制,讓民間團體難以跨越門檻,資源看似豐沛,卻是看得到吃不到,而只有隨著政治主旋律起舞才能拿到補助,正是文化政策的目的。

文字|王泊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場刊「國立」被刪惹風波 民政局康文署迴避回應

三月下旬,香港糊塗戲班演出《惡童日記第三部曲之第三謊言》時的場刊,出現內部人員的台灣學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被刪除「國立」兩字,引發劇場界討論。在雨傘革命與銅鑼灣書店五子事件之後,香港的言論與創作自由是否遭限在在引發港民關注,也讓此「去國立」備受港媒關注。而這次事件是香港康文署的自我審查內規或偶發事件,官員也迴避回應,大打太極。

文字|陳國慧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舞台上的自然 與觀眾一起建構

法國導演給斯納的Caspar Western Friedrich

法國導演給斯納與德國演員合作的新作Caspar Western Friedrich,作品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透過德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畫家佛烈德利赫知名的自然作品,還有西部電影中的自然,來探討人類與自然或人造環境關係的轉變。演員們在舞台上以各種布景道具建構一個「仿自然」的美術館,這個劇作實則處於一個開放未完成的狀態,召喚觀眾的想像力來完成這個創作,更甚至是要求演員與觀眾共同完成它。

文字|詹育杰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梵志登確認接下紐愛 大都會歌劇院列汶欲去還留

紐約兩大音樂團體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都有人事問題,但前者已經柳暗花明,後者則仍混沌難清。自從宣布將由荷蘭指揮家梵志登接任,紐愛的未來看似清晰許多,但未來將臨的「流浪期」,也是新總監的一項難題。而在位已經四十年的大都會歌劇院總監列汶,身體每況愈下,繼任人選眼看不找不行,但列汶的醫師又說他撐得住,可見其難捨之心,讓歌劇院要做後續安排也難。

文字|謝朝宗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細川俊夫歌劇新作《靜海》 省思日本福島核災

地震對人心的傷害與震撼既深且遠,甫發生的台南震災讓人傷恨銘心,而五年前的日本三一一震災與核災,更讓人深痛省思。由日德跨國合作,細川俊夫作曲、平田織佐執導的歌劇《靜海》,於一月下旬在漢堡邦立歌劇院首演,藉由該作,細川俊夫審視福島核災,透過清簡空蕩的日本劇場美學,鮮有激情的音符,卻展現出強大的感染力。

文字|陳思宏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哈姆雷特》巡演 不忘加萊難民營

曾造訪台灣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環球哈姆雷特》計畫世界巡迴演出接近尾聲,在回到倫敦前,於二月初特地到法國加萊的難民營,為流離失所的難民演出。這次是與由兩位英國劇作家發起的「好機會計畫」合作,該計畫旨在為滯留此地的移民打造一個溫暖、安全,能夠放心表達自己意見、述說自身故事的地方,而劇場的演出,則可能為等待未知命運的難民,帶來不一樣的精神撫慰。

文字|魏君穎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審計法院財務報告出爐 法國四大國家劇院挨批浪費

二月中法國審計法院檢討政府財務收支的年度報告書公布,法國四大國家劇院均被批評財務體質孱弱。製作水準雖受肯定,但接受國家高比例補助的四所劇院,除了入不敷出,高額的人事支出也相當沉重,而贈票率過高也令人搖頭,其他還有諸多浪費、資源效益不彰的情形。總之,綜觀審計法院的報告書,不難看出大法官們一心打著省錢的算盤,在歐洲經濟如此不景氣的狀況下,堂堂國家劇院恐怕也只能乖乖勒緊褲帶,精打細算。

文字|羅仕龍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天津、北京爭「戲劇之都」 曹禺國際戲劇節蓄勢待發

向來自豪於「戲劇之都」美名的北京,近期卻有消退之勢,戲劇活動仍然頻繁,但亮點不多,尤其是民間原創乏力,一年出一部好戲都不容易,這是最大的隱憂。相較於天津,在天津大劇院的帶動下,今年舉辦到第三屆的「曹禺國際戲劇節」邀來九齣目前世界戲劇圈最受矚目的名作,豐富及前衛程度已超過「2014戲劇奧林匹克」,可謂空前,篤定成為今年中國最有話題性的劇劇節。

文字|王泊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二○一五「演出排行榜」評選 十大熱銷演出出爐

東方票務、《新民晚報》與「新浪網」合辦二○一五年上海劇院演出排行榜評選,共有舞蹈、音樂、話劇、戲曲、音樂劇等廿五部熱銷作品角逐。其中評選出的前十名,以話劇、舞台劇最受關注,從英國跑到中國、在地化的《戰馬》拿下第三名,改編自網路遊戲的舞台劇《仙劍奇俠傳》也以優秀視聽演出出線,最令人意外的是,台灣優人神鼓的《時間之外》以五票之差奪下榜首。

文字|李翠芝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戰爭之王》 探究領袖風範

導演凡.赫夫 挑戰莎翁三部史詩劇

歐陸當紅導演伊沃.凡.赫夫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近期推出的新製《戰爭之王》,挑戰莎翁三部史詩劇《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重現中世紀末期英國王朝的政權更迭。藉由莎翁筆下三個完全不同的君主形象,凡.赫夫在劇中中探詢執政者的領袖風範:身負重任的王位繼承人,如何獨排眾議成為一名英明的統治者?面對政治危機,國家領袖要怎麼做出明確的抉擇?權力的鬥爭是否造就了恐怖的獨裁者?

文字|王世偉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前衛到主流 凡.霍夫一季四劇征服紐約

歐陸當紅、曾來台演出《奧塞羅》的比利時籍導演凡.霍夫,在紐約劇場界也備受矚目,這一季在紐約就有四齣作品搬上舞台,其中與法國影后茱麗葉.畢諾許合作的《安蒂岡妮》與甫辭世的英國搖滾巨星大衛.鮑伊主創的《拉撒路》因明星光環本就引人注意,另兩齣《橋下風雲》和《熔爐》皆是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作品,今年正逢亞瑟.米勒百歲冥誕,凡.霍夫也順勢成了今年最風光的導演。

文字|謝朝宗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作《獅若有言》 阿喀郎重現《摩訶波羅多》女性人物

編舞家阿喀郎.汗新作《獅若有言》,以女性視角,重新詮釋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中安巴公主與毗濕摩的故事。其中阿喀郎親自擔綱毗濕摩一角,台灣舞者簡晶瀅則擔綱吃重的安巴公主一角,在融合卡達克與現代舞技巧的演出中,簡晶瀅的身體動作從一開始的細緻精巧,投胎時的蜷曲扭動,到最後復仇時的堅定,也展現了舞者的能量。

文字|魏君穎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不懂法語也能看戲 巴黎劇院拚觀光更拚文化經濟

因為語言隔閡,喜愛藝術的旅客到巴黎往往不得劇院之門而入,近期有文創公司「戲劇在巴黎」推出劇院的各國語言字幕計畫,結合3D眼鏡與網路科技,讓語言不再是看戲的障礙。除了劇院增加英語字幕,該公司更推出字幕眼鏡,讓不同語言甚至聽障者也能享受觀戲之樂,去年亞維儂藝術節首度推出即回響熱烈,現在更有多家巴黎的民營劇院加入行列,期待藉此拚觀光更拚文化經濟。

文字|羅仕龍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劇場看表演工作坊 「上劇場」上海開張

成立滿卅周年的表演工作坊,去年底終於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專屬劇場:「上劇場」。位於美羅城五樓、六百九十九座席的上劇場,在去年十二月五日以鄭佩佩主演的《在遙遠的星球,一粒沙》開幕,接下來還有《一夫二主》、《嘰咕男女變形記》、《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彈琴說愛》、《愛朦朧,人朦朧》等戲上陣,未來表坊的歷年好戲也會復排上場,再不用受檔期限制之苦。

文字|李翠芝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四月舉行 主場劇團演出香港風貌

兩年一度的「華文戲劇節」今年來到第十屆,將於四月份在香港舉行。這次將有來自中國、台灣、澳門及香港的劇團製作共十檔,共上演超過四十場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作品,讓觀眾見證當代華文劇場的多元面貌。其中香港因主場優勢,推出多檔不同類型的製作,從學院莎劇到新進劇團,關注議題有歷史有當下社會,精采呈現「香港製造」!

文字|陳國慧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滄桑巨變 理想何處

看胡恩威作品《中國建築一百年》

「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香港導演胡恩威,去年底在香港重演二○一一年製作《中國建築一百年》,由台灣演員崔台鎬、高若珊演出與中國建築發展相關的兩個時代知名夫妻梁思成和林徽因,及當代中國地產大亨潘石屹和妻子張欣,以長焦距對準中國百年歷史中的兩個時代片段和人,完成一次見血見紋的特寫,以審視大河奔流的百年中國歷史。

文字|朱永瀟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解除一本書的封印

里米尼會議記錄的《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第一、二卷》

被德國政府「封印」多年的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在今年屆滿著作權期限,除了有學術界推出豐富註釋的版本,知名的「記錄劇場」劇團「里米尼會議記錄」也在去年推出《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第一、二卷》,透過六位所謂的「生活專家」,到舞台上與觀眾分享他們接觸與閱讀此書的經驗、看法、甚至他們的私密家史

文字|林冠吾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重現殘酷場景 在當代找回希臘悲劇性

卡士鐵路奇的《萬神殿之排檔間飾》

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去年底在巴黎秋天藝術節推出三部以希臘文明為主題之製作,其中的《萬神殿之排檔間飾》在巴黎恐怖攻擊十天後演出,劇中的殘酷場景讓觀眾回想起日前街頭橫屍遍野的畫面,具體表露出現實及其再現的模糊地帶,也讓人深度思考「觀看的方式」。在《萬》劇中,他試著在當代的環境下重新探詢希臘劇場的悲劇性面對命運的不可測,如此渺小的我們是怎麼面對肉身的坍塌,要如何回答生死之謎?

文字|王世偉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如何「白話」仍有原味? 莎劇翻譯真是個問題

美國知名的「奧瑞岡莎士比亞戲劇節」近期宣布,邀請多位劇作家把莎劇翻成當代英文並演出,因為莎劇的語言歷經四百年,對現代觀眾來說確有理解上的困難,之前的白話譯本多只為了讓人理解原文而非演出用,但這個翻譯計畫的譯本將會上台演出,影響勢必不同以往。如何讓白話本上台演出,而不失莎劇語言原味,正是爭議所在。

文字|謝朝宗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難民危機搬上舞台 試圖鬆開社會死結

對德國社會來說,二○一五年的「年度字彙」無疑就是「難民」,難民議題在德國掀起正反兩面的反應,甚至極右派組織趁勢搧風助長,此時德勒斯登邦立劇院邀請社會意識強烈的當代德國名導弗爾克.洛胥,在對立不安的古城,推出《葛拉夫.歐德藍/我們是人民》一劇,把經典劇作與抗爭口號結合,融成一齣充滿深刻辯證的激進製作。

文字|陳思宏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戴門.亞邦音樂劇新作wonder.land 探究人際、網際互動

由知名的布勒樂團主唱戴門.亞邦與國家劇院新任總監魯弗斯.諾里斯合作的音樂劇wonder.land,現正在國家劇院上演至今年三月。該劇將網路喻為《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兔子洞,青少年如同書中的愛麗絲,在奇幻、癲狂的網路世界中如何自處呢?國家劇院藉此機會希望能引發社會議題的討論,便與《衛報》合作舉辦辯論會,從不同面向來討論科技互動對人際之間的影響。

文字|魏君穎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白人黑臉惹爭議 國家劇院被迫取消《奧塞羅》演出

巴黎國立奧德翁劇院原訂一月推出、由劇院總監呂克.邦迪執導的莎劇《奧塞羅》,卻因以白人演員演出劇中摩爾人奧塞羅,招致批評,只好取消改以《偽君子》代打,加上導演十一月突然辭世,讓此劇演出更遙遙無期。此一事件突顯的是法國戲劇界仍是白人的天下,雖然宣導種族平權多年,但事實擺在眼前,黑人角色竟是由白人塗黑臉詮釋,讓非裔藝術家情何以堪。

文字|羅仕龍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戰馬、法源寺、Haya與天橋 北京舞台活力四射

去年下半年,北京的表演舞台上呈現了四射的活力,有中國國家話劇院與英國國家話劇院合作製作的《戰馬》中文版首演、李敖同名小說改編的舞台劇《北京法源寺》演出、北京的蒙古樂團Haya的年度演唱會,還有天橋藝術中心的開幕雖然普遍感覺經濟情況不佳,但二○一五年北京演出活動仍然頻繁,往正面積極的方向發展。

文字|王泊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