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8 電子報 No.092
新型態的「整體藝術」?
在戲劇與電影中,觀賞者只能「被動」地聽音樂,而不能改變音樂的走向。但在電子遊戲卻因為其獨特的「互動性」而讓玩家能「主動」參與音樂的產生。許多設計師就利用了這一特點,讓音樂元素緊緊鑲嵌在遊戲機制中,而任天堂在1998年推出的《薩爾達傳說:時之笛》就是最好的案例。在遊戲過程中,玩家為了解謎的需求需要反覆地演奏〈薩爾達搖籃曲〉,而到了最後結局當薩爾達公主終於被拯救出來,這早已刻在玩家心中的旋律就會瞬間激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堪稱是結合音樂與遊戲來敘事的最佳典範!
-
2024.12.11 電子報 No.091
Play Music, Play Game!
電玩音樂,不僅僅是遊戲的一部分,更是許多人童年與成長的重要陪伴。從紅白機時代的簡單旋律到現代遊戲的交響樂規模,電玩音樂記錄了每個世代玩家的回憶。此外,電玩音樂的魅力不僅局限於遊戲玩家。YouTuber 海牛認為電子遊戲逐漸成為一種新型態「整體藝術」,小提琴家曾宇謙談及音樂與電玩的情緣,陳銳更分享了他的人生哲學與遊戲體驗,在在展現電玩如何超越娛樂,成為藝術與哲學的交集。本專題將帶領讀者回顧電玩音樂的多樣性,探索其如何與我們共同成長,並且打動我們的情感。
-
2024.12.04 電子報 No.090
種出大蘋果的秘訣
每看完一部作品,我便和《勸世三姊妹》的美方製作人 Ken Dingledine 與 Barbara Darwall 一起討論、交換對作品的想法,並且交換著對明年製作的共識,他們指出,專業製作人的工作不僅是尋找資源,更是要能夠在文化差異與語言隔閡中,找到讓作品生存的關鍵點。音樂劇不僅是藝術表達,更是一種與觀眾建立聯繫的方式。我們的作品應該如何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得先深入了解目標觀眾的期待,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
-
2024.11.27 電子報 No.089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暌違6年再訪台
睽違6年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12月將來台演出,這次他們會與2023年上任的首席指揮賽門.拉圖一起到來,於國表藝3館進行4場演出,帶來他們的拿手曲目。有了「新老闆」的BRSO聽起來會有什麼不一樣,令人拭目以待!曾經帶領柏林愛樂長達16年的拉圖,2021年1月與樂團簽約,成為楊頌斯的接班人、BRSO的第6任首席指揮,並且重新回到德國的樂團版圖上。對拉圖來說,接在楊頌斯之後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然而,攤開BRSO的樂季曲目規劃,已經可以看到拉圖的意圖與新方向。
-
2024.11.20 電子報 No.088
提問現實政治的劇場隱喻
泰國因常年的政治環境與言論空間的壓縮,致使試圖對社會、政治表達批判的藝術創作,往往需要仰賴各種被轉譯的象徵符號予於包覆,透過隱晦的方式來再現外部世界的現實。《捉迷藏》源起於他們在多次出入國內外工作時,發現在泰國與在國外的工作狀態極為不同,而促成的一次國際共製作品。維帢亞說道,「像我們在泰國演出的時候,常常會不經意地自我審查。然而當我們去到可以充分擁有言論自由的國家演出時,才意識到過去自己不知不覺產生的一些意識,有點像是在被矇騙的社會下而形成的。」
-
2024.11.13 電子報 No.087
重構物件意義 提煉微物之光
「歷史是一種敘事,由現實與記憶建構而成。有些故事總是被一再複述,有些則任人遺忘。」這是泰國導演維帢亞.阿塔瑪在《捉迷藏》(尋找導演的七個那個),後簡稱《捉迷藏》)中提示的歷史觀點,也恰如其分地為本劇下了註腳:這是場關於歷史多重敘事、敘事對象,以及敘事媒介的演出。阿塔瑪的作品向來與他身處的泰國當代語境息息相關,多盤整表演、政治、日常生活間往往幽微又千絲萬縷的連結。
-
2024.11.06 電子報 No.086
以寓言叩問人的盲目慾望
羊群中,一隻羊兩腳站了起來。與低頭吃草的同類相比,牠顯得更有定力與決心。畢竟,牠想從「牠」變成「他」。牠有變形成人的慾望。比利時柏格曼劇團的《羊之歌》便在這般怪誕的設定中展開了。一隻羊踏上變成人的旅途,路上所見雖有人有獸、有男有女、有善有惡,但牠還是毅然走完整趟旅途,變成新造的人。回顧西方文學史與戲劇史,羊的旅途一點都不新,但柏格曼劇團善於以經典挖掘靈感、發展作品,「不新」恰是他們的專長。
-
2024.10.30 電子報 No.085
布拉瑞揚舞團唱跳巴黎夏佑劇院
布拉瑞揚舞團執行長廖詠葳觀察這個從山、海、部落養分長出來的團隊,回憶去年同樣帶著《我.我們》首部曲到澳亞藝術節演出,演出前,澳洲才剛舉行了原住民相關議題公投,但選舉失利,原住民地位仍不被憲法承認,演出現場瀰漫壓抑氣氛。演出後,舞者們按慣例自我介紹完,唱起了一首低沉安靜的歌謠。廖詠葳留意到現場不少觀眾都眼眶泛淚,她說:「舞者們不在意去了哪些國家,大舞台、小舞台對他們來說是一樣的,他們更在意跟哪些人溝通。」
-
2024.10.23 電子報 No.084
一人飾三角,唱出條通裡的寂寞與絢麗
五木者,「林森」也。林森北路燈紅酒綠的生活,穿插特殊的街景文化、並摻雜著濃厚日式風情,這樣的條通文化並不只是一種想像的情懷,也是許富凱的童年片段。「這次編劇之所以會邀請到詹傑來寫,不僅是因為他在我的專輯中擔任作詞,也是因為我認為他在寫台灣女人的心境上,絕對是數一數二深刻的。」詹傑兒時的家裡在基隆開設卡拉OK,懂得幕前女子的亮麗;而自己與母親待在幕後為人妝髮,明白上台前的樸素與表演後的狼狽。他們一唱一寫,相信能夠能更深層地走進那些繁華背後的瘡疤裡頭。
-
2024.10.16 電子報 No.083
吉賽兒.韋安《群浪》
《群浪》最初的靈感並非銳舞派對,而是當代慶典。韋安花了2年投入《春之祭》的研究,從尼金斯基的芭蕾經典到畢娜.鮑許的現代詮釋,她想要重塑一場以肉身極限頌揚集體生命的平民儀式,尋找激情迸發的表演形式。調研過程中,韋安想起年少時流連柏林夜店的感官體驗。
-
2024.10.09 電子報 No.082
在「動」與「靜」間 找到屬於自己的「悟」
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不會看五線譜,只懂吉他的和弦,因此,編曲時全靠耳朵和感覺。這樣的藥師寺,不只翻日本平成時代的流行歌,還演唱風靡全球的名曲,甚至演唱中文版的《般若心經》,更別說還有自創曲。「對我而言,歌唱與坐禪是相同的。靜坐冥想是為了面對自己的心,我覺得和唱歌時的心境很相似。」因此,他在寺廟、在世界各地的表演場域、在網路上,跨越國境、跨越語言的隔閡、跨越音樂類型的界線,自由自在地唱想唱的歌,如同坐禪修行般日復一日。
-
2024.10.02 電子報 No.081
明日之星黃蔚傑奪冠
黃蔚傑的音樂之路充滿了挑戰和突破。他從一名未被看好的新秀,逐步成長為國際中樂指揮大賽的冠軍。指揮之夢最早萌芽於臺南藝術大學。他回憶道:「大學二年級時,我受到了指揮顧寶文老師的啟發。」雖然對指揮有濃厚興趣,但台灣當時並沒有專業的指揮系。畢業後,毅然加入蘇州民族樂團擔任二胡團員。這段時間雖然讓他積累了豐富的音樂經驗,但他仍心繫指揮。直到疫情期間,他決定辭職,前往上海音樂學院攻讀指揮碩士,重拾對指揮的熱情。
-
2024.09.25 電子報 No.080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
15年來,瑞士導演米洛.勞透過交融再現與紀實的手法,讓演出不再只是描繪現世的舞台意象,而成為介入真實的政治手段。這種化譬喻為行動的創作突破藝術的既定框架,讓人重新省思歷史脈絡、社會議題、文化認同、個人觀感之間的糾結。從根特劇院到維也納藝術節,米洛.勞企圖喚醒多元族群的沉默之聲,引爆挑戰主流價值的爭議話題,拓展具有全球視野的討論空間。《安蒂岡妮在亞馬遜》結合希臘悲劇與巴西抗爭者的運動,是實踐「感性政治劇場」的最好範例。
-
2024.09.18 電子報 No.079
我就是我自己的主角
她很清楚知道,盛鑑演的司馬貌,也與唐文華不同,所以自己去演也會有不一樣。「不然《四郎探母》為什麼可以留到現在,因為每個人的楊四郎都有每個人的樣子。所以,我身體裡面有100個司馬貌,看你要看哪一種?」鄒慈愛接著說:「舞台上很奇妙,沒到演出都不知道會是哪個樣子。」鄒慈愛不想著自己登上主角位置,反而是這幾年一路嘗試崑劇、歌仔戲、布袋戲等演出,在不同的身分裡穿梭,似乎理出了一條屬於她的演員之路。
-
2024.09.11 電子報 No.078
用詩意之眼看世界,生命從不無聊
不論是魏樂富的《暗夜的螃蟹》,或是他常與葉綠娜連袂演出的舒曼《荒野的男孩》,以及李斯特的「鬼故事」《雷諾蕾》,都是以朗誦搭配鋼琴演奏的表演形式,且劇情內容都十分驚悚。魏樂富解釋:其實,古代的敘事詩,大多是描寫人與命運的抗爭,但最後依然輸給命運的悲劇故事;而浪漫時期的美學訴求,則是透過當時的濾鏡去重塑中世紀,所以也採用了大量的民間傳說;另一方面,因為印刷術的發達,讓當時許多駭人聽聞的社會新聞被保存下來,進而促成了當時恐怖小說與偵探小說創作的流行。
-
2024.09.04 電子報 No.077
新樂季必賞清單
請相信我,親自進入劇院看一齣好戲,絕對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暢快淋漓心情,浦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能滿足您文青氣質與對白月光的渴望!黃俊文不僅跟世界許多頂尖高手合作過,也受邀加入林肯中心室內樂集成員,演出品質一向口碑極佳,值得推薦!德弗札克的女婿蘇克所寫的《第2號交響曲「阿斯雷爾」》,也是失去至愛後的痛心之作,曾心碎不已的蘇克後來也說「是音樂拯救了我」,此曲鮮少於台灣演出,再加上水藍老師細膩濃烈的風格,請千萬把握服下音樂良藥時機!
-
2024.08.28 電子報 No.076
《搖滾教室》9月開課
從電影改編成音樂劇的《搖滾教室》,這次是在首演10年後,第一次巡迴來台。搖滾樂電影和劇場作品其實頗為常見,但《搖滾教室》如其名,是一部闔家歡樂、十分適合各種年齡層第一次接觸搖滾樂的一部作品,由故事主角杜威老師帶來特殊教學風格、潛移默化整個貴族學校班級的過程中,觀眾也能輕鬆地跟著故事認識搖滾樂。實際上,不論是電影或音樂劇,都在音樂中結合了許多風格的音樂元素,絕對會讓觀眾不自覺地跟著音樂搖頭晃腦起來~
-
2024.08.21 電子報 No.075
2024-2025樂季最前線
回顧2023下半年至2024上半年,全球面臨了一系列顯著的變革與趨勢。經濟上,各國紛紛加強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以求在數字經濟中占據一席之地。環保和永續,依然成為各大企業的重要議題。 在這樣的環境下,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疫情之後的古典音樂領域往來與合作更是層出不窮。「明星」、「大師」在世界各地終究屹立不搖,但是隨著影音串流技術的普及,如何打破疫情間樂迷們習慣的非現場聆賞,仍是持續的挑戰。
-
2024.08.14 電子報 No.074
我是畫布,只等待最特別的角色
靄雪般的蒼白面容,一頭淡金色短髮,異於常人的空靈氣質,與179公分的身高相襯,人們不免會以雌雄同體形容她,甚至認為她來自不同星球。而她確實將自己活得異常另類,她是蒂妲.史雲頓,當代最難以被定義的表演藝術者。 史雲頓曾表達過她無法完全認同「創作繆思」這般說法,因為她並非毫無主見的被動物件,任憑賈曼一次又一次使用她的臉。之所以願意與賈曼長年合作,是因為他倆對於生命、哲學、政治、宗教、性別乃至於人性慾望有著高度契合的觀點。
-
2024.08.07 電子報 No.073
解碼當代編舞家的街舞DNA
乾淨的舞台上,豎立著一棵枯樹,兩位舞者面對面站立在一旁。在燈光的照射下,我們看到他們的身形的剪影。男舞者從肩膀發力,帶動至手肘、手腕、指尖,並且不斷地將力量傳遞至女舞者的雙臂,形成一波波的波浪。雙手上下反向逐漸地同步,成為一道道和諧的脈衝。 這一幕是我在2012年關渡藝術節觀賞的演出——王・拉米瑞斯的《Monchichi》,也是我首次看到歐陸街舞舞者創作的劇場作品,身體延展多變且充滿詩意。與台灣當時展現的街舞風景大不相同,更令我深思將街舞融入劇場後,能傳達何種議題。
-
2024.07.31 電子報 No.072
在浮浪貢的背後,選擇自我的命定
「每齣戲都是『我們』生出來的。作品不是我一個人的,是我們共同創作的。因為每個人都可能在排練過程提供意見,慢慢構築整個作品的呼吸。」王榮裕同時也在意進入劇場後、與「觀眾」一起完成的儀式,認為:「(觀眾)要花時間開車、坐捷運,然後花錢排隊進入劇院,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不能玩手機、不能上網!」接著說:「要知道觀眾付出多少才來看我們一齣戲,創作者一定要去思考。藝術家哪有崇高?藝術家也不過是百行百業的一種。」王榮裕這麼說。
-
2024.07.24 電子報 No.071
跳進全球16強的秘訣
今年孫振在負傷的情況下,仍然連續在上海與布達佩斯最終兩站40搶10的國際資格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順利地拿下巴黎奧運門票。 被問及台灣的霹靂舞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時,征戰四方的孫振的觀察很犀利:「我們沒有辦法出一個世界冠軍,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經驗。台灣可能都是一個:你把技術練得很好,但整體能力上可能離國際一線還差了一些。我想傳達的觀念在於『眼界』;眼光放遠,觀察並學習最頂尖的舞者如何看待Breaking,自己才能理解他們並超越他們。」
-
2024.07.17 電子報 No.070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備受期待的台灣年度爵士盛會「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今年再次以多元、創新、融合為主題,邀請國際知名爵士樂大師與台灣本地爵士高手齊聚一堂,為觀眾帶來精采豐富的演出,展現爵士樂自由包容的多樣風貌。為此,本刊除了介紹夏日爵士派對廳內廳外的活動內容,更帶您一窺爵士大師風采,越洋專訪具有多重文化身分的爵士鋼琴大師阿圖羅.奧法里爾,讓您在2024的盛夏,有個隨著節奏搖擺的音樂狂潮。
-
2024.07.10 電子報 No.069
《羅密歐與茱麗葉》引爆青年震盪
馬修的改編徹底敲碎結構,僅汲取故事核心與角色名稱,賦予作品全新的背景脈絡與人物關係。「我想換個方式講故事,給經典全新的詮釋。沒有任何一個觀眾需要具備特定的知識才能看懂,也不需要事先閱讀大量的資訊,我的作品裡沒有秘密語言。」說一個大家都能看懂的好故事,配上不受語言限制的舞蹈詮釋,讓不同背景、國家,甚至跨文化和跨語境的觀眾都能在他的舞作中享受並產生共鳴,這是馬修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也獲得商業成功的重要關鍵。
-
2024.07.03 電子報 No.068
時機成熟了,先衝再說!
臺北戲劇獎於2024年展開首屆評選,總共設立11個獎項,在作品獎部分設有最佳戲劇獎、最佳音樂劇獎、最佳獨立精神獎,個人獎則有最佳導演獎、最佳戲劇類男╱女演員獎、最佳音樂劇類男╱女演員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劇場設計獎,並設置特別貢獻獎。其中,特別貢獻獎除由看戲觀察團提名,也開放社會大眾推薦,突顯臺北戲劇獎反映社會價值的意圖。本刊在看戲觀察團們走入劇場、觀賞報名作品的同時,訪問臺北戲劇獎的催生者蔡詩萍,談談這個戲劇界睽違已久的戲劇獎是如何誕生的。
:::
E-paper
E-paper 電子報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