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有牽涉到同性戀族群的案件,就很沒格調的用什麼「血濺玻璃圈」、「顚鸞倒鳳大奇譚」這類老土得要命的爛標題。我怎麼沒看過男女之間的情殺案、騙婚案被稱作是「血濺玻璃圈外圍」、或者「正鸞正鳳大奇譚」的?!
三家電視台所以走到今天這樣拚命「娛樂」,看不出理想也欠缺精緻度,便是因爲它們在本質上是爲了「票房」而經營,爲票房而經營的表演事業,幾乎是宿命地會走上娛樂取向和感官取向的不歸路。
台北主要報紙的文化藝術組都接到吿急電話,內容大概是「我們眞的很緊張,到現在還賣不到X成,觀衆一定還不知道有這好檔節目。幫幫忙,上一下消息。要不要做訪問?資料夠嗎?我們還有很好的照片,是不是我們找快遞馬上送過去?」可是,觀衆的確這樣依賴報紙,而媒體對藝術行銷眞的那麼具有決定性嗎?
將「社區」與「社會」對比,賦予「社區」獨特的品質,它所顯示的其實只不過是對現狀「社會」的不滿。又因爲我們對未來事實上經常無法知悉,而只能藉著美化過去而尋找未來,也正因此,在近代談論以及實踐「社區」這個概念時,也就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悲喜劇。「社區」的概念裡是有矛盾的。
決定一位演出或創造者命運的是群衆,而不是一兩位樂評家。一位好的樂評家,是一位能引領讀者對音樂演奏批判思索方向的人。群衆的音樂能力與音樂知識的豐富與否,才是決定音樂演奏水準高低的基礎。
戲劇演出的票價比電影貴至少一半,所以,如果一場演出開始,你沒有發現電影、電視中看不到的表演或敍事或生活中聽不到的語言,請你毫不猶豫地起身離去,強烈表示你的不滿,並在還沒有錯過太多之前,趕回家看《阿信》。
如果佛堂是應部分居民之需要而設,念經的活動是一種社區活動,其意義就十分令人感到鼓舞了。
每一個社區都該成立一個老人劇團,使年長的人也有繼續扮家家酒的福份。
大陸傷痕文學以後的劇作,雖仍帶有與台灣不同的意識形態,但其中批判的矛頭已不再單單指向落水狗的舊社會。
學校的源頭是一棵樹,樹下有一個年紀大的人對幾個小朋友述說有趣的故事。孩子們出神的聽,就是接受了影響其一生的敎育。
美術及舞蹈界探索中、西以外之非主流文化早已蔚爲風氣,音樂界則正在踉蹌而行。
〈禮運大同篇〉描述的社會,是中國古人的夢想,推行社區文化多少要抱著同樣的胸懷才成。
早期音樂的演出有許多特點,樂曲不長,音色變化大,配器自由,容許一些即興,奏唱時不用或少用顫音
荒謬劇以喜劇的手段,揭示出最深沉的人的悲劇處境。
今日這樣的尺度,是否說明了我們已經踏上「眞正民主政治」之路?或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漏網現象?
公視台負責人的首要任務是對未來的節目拿出辦法來。對於面對社會大衆的文化建設,要自軟體開始考量,才有成功的把握。
無論是原舞者的演出或甘美朗的敎學都不是流行文化,但都在尊重和自己不同及非西洋準則的習俗上做到了典範。
這一波經貿的南向,如果持之有恆,一定也會帶動文化的雙向交流。
戲劇是精鍊語言和維護語言的堡壘,如果我們堅持中國語文的戲劇,在主觀認知上就不致流爲邊緣地帶。
今天文化侵略的嚴重性,是因爲它沒有侵略的形式,卻有侵略的實質。
在過份富裕的台灣,吃變成一種財富眩耀的方式了。請客若沒有魚翅、鮑魚、燕窩,好像不算有誠意。
問題之一:改編民歌和原曲的差距。問題之二:口傳的民歌,作者、改編者常被忽視。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做爲創造主體的人可以成爲另一個創造主體的媒體:那就是保有了自身創造的空間和體現自我的藝術。
出國熱留守女士、留守男士合同情人,情人的關係維持到對方與配偶重聚爲止。這樣的社會風氣眞是發展戲劇的最佳土壤。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