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策展論述

在都市邊緣與生態文化間,挪動邊界、解放時間,記錄那些瀕臨失去的__

文字|周伶芝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1:驛站

成為巫,知識與體感的再製造

策展人林芳宜 X 游崴 X 林怡華 文字|周伶芝、張慧慧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1:驛站

從白盒子策展到表演藝術

談2016台北雙年展裡的王墨林與陳界仁 文字|郭亮廷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文字|本刊編輯室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在城市之中,80年代後的劇場行動

文字|吳思鋒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在牯嶺街小劇場,「洞見」的策動與界域聯線

專訪姚立群 文字|謝鎮逸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在公共空間,讓記錄與記憶重新說當下的故事

文字|陳國慧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2:移動縫隙

在中心之外,尋找城市的負像

文字|莫兆忠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文字|本刊編輯室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速寫第三屆冉而山國際行為藝術節

文字|陳孝齊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混濁有時,清澈有時

冉而山國際行為藝術節策展人 文字|盧宏文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行為藝術

文字|阿緹蓉ADIRONG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舒米.如妮、王力之:將發光的石頭一顆顆串起,留住笑聲

Cepo’劇團、Cepo’藝術中心 文字|何睦芸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劉尉楷:山的東邊一群野孩子,在不斷摸索中親近家鄉

山東野表演坊團長 文字|何睦芸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3:山海的篝火

東冬.侯溫:回到自由的自然,走祖靈的路去未來

兒路藝術創作工寮創辦人 文字|何睦芸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4:三角洲

文字|本刊編輯室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4:三角洲

立方計劃空間創辦人鄭慧華:以「策展」作為經營空間的方法

文字|吳垠慧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場景4:三角洲

鍾適芳:在邊界流動,聽見每一個抵抗的樂音

大大樹音樂圖像創辦人 文字|黃馨儀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進擊─跨域攻勢大揭密

幕後解析

幕後團隊的進擊 跨域攻勢大揭密

近年來,表演藝術跨域合作的案例愈來愈複雜、多元,幕後團隊「在一起」的組成方式也日趨異質化,而活躍、亮眼的團隊就像一支專業球隊,集結了不同領域的專業夥伴,統合創作、設計、製作、行銷、經營等面向,各有專才,也善於合作。他們各自以高度水平協作的型態,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工作哲學與方法,以應對生產環境的限制,從而開拓出更多可能性。 我們採訪了5組幕後團隊:有劇場起家的新世代,如陽光劇團般讓創作與生活緊密交織的「僻室」;由劇場設計系同班同學們成立,目前是台灣唯一兼具設計、製作統合能力的「山峸製作設計」。也有非表演藝術團隊,如以科技為方法,橫跨各種領域,並與單一表演藝術團隊建立長達10年共創關係的「叁式」;與劇團合作,融入商業思維,打造數檔叫好又叫座的沉浸式體驗作品的「驚喜製造」;在流行影視產業打滾多年後,邀請劇場編劇作為內容總監,孵化劇場、影視IP的「大慕影藝」。 以上團隊的工作方法,有些違背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工作慣習、思考模式,但都因他們端出出色的跨域合作成果,而有著足夠的說服力。如果我們設法將他們的工作方法拆解、分析,融入到自己的工作思考中,或許能帶來改變!讓我們試著跳脫劇場本位,藉此窺探幕後團隊跨領域的思考邏輯,一起來看看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們如何合縱連橫,突破重圍吧!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僻室House Peace:持續實驗是信念,也是創作動力(上)

文字|黃馨儀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僻室House Peace:持續實驗是信念,也是創作動力(下)

文字|黃馨儀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山峸製作設計:整合設計、製作工作環節,健全幕後生態(上)

文字|張慧慧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山峸製作設計:整合設計、製作工作環節,健全幕後生態(下)

文字|張慧慧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叁式:透過跨域協作、共創,加速刺激成長(上)

文字|吳孟軒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叁式:透過跨域協作、共創,加速刺激成長(下)

文字|吳孟軒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驚喜製造:謹慎評估市場,行銷、製作專業分工

文字|齊義維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大慕影藝:學習各自產業的優點,讓1加1大於2

文字|田育志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疫情工作法

疫情之中,我們的工作方法

文字|黃馨儀、張慧慧、吳孟軒、齊義維、田育志、吳岳霖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解析

讓我們在一起:談劇團組成的世代轉變

文字|吳岳霖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解析

交換丈量世界的方法:談體驗設計的跨域合作

文字|吳岳霖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幕後解析

最熟悉的陌生人:談影視與劇場的跨域

文字|白斐嵐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重新觀看當代亞洲樣貌

文字|藍貝芝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聽聽製作人怎麼說

你確定,我們現在正在看「同一頁」嗎?

文字|高翊愷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聽聽製作人怎麼說

製作人聚會,成為分攤煩惱、思考未來的充電站

文字|陳汗青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聽聽製作人怎麼說

製作人跨國結盟,打造線上平台帶獨立藝術家突圍

文字|王序平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當獨立製作人進入場館,串連亞洲:我們結合不再只為了生產

文字|白斐嵐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聽聽製作人怎麼說

我們如何思考「亞洲連結」?

訪ACPC亞洲入選製作人 文字|白斐嵐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