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專題

「夏日爵士戶外派對」在藝文廣場室外空間的演出,大規模地擴展了聽眾基礎。圖為2011年演出現場。

音樂廳裡外的狂潮 奔放灌溉爵士沃土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十年回顧 文字|蘇重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次中音薩克斯風大師喬.洛瓦諾

國內外好手同台尬場 燃燒爵士熱情

2012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預覽 文字|李秋玫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今年已經高齡七十七歲、走過爵士樂黃金歲月的他,迄今仍是活耀於音樂界的大師級爵士音樂家。
國寶級爵士樂鼓手

「圖堤」.西斯 帶著爵士歷史「打」遍世界

文字|魏廣晧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佩蒂.奧斯汀的音樂在爵士、節奏藍調、流行等領域中穿梭自若。
抒情爵士女伶

佩蒂.奧斯汀 美國歌壇的活傳奇

文字|歐頭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法國電影導演梅里葉的幻想作品《月球之旅》,便巧妙融合劇場與戲法於電影畫面的構成。(本刊資料室 提供)

重返身體處境 辯證虛實的蒙太奇

劇場因應電影的敘事策略 文字|周伶芝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寺山修司電影《再見箱舟》DVD封面(本刊資料室 提供)
當劇場人拍起電影……

超越舞台鏡框 登上銀幕的華麗冒險

文字|田國平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歐斯特麥耶在《哈姆雷特》一劇中,讓飾演哈姆雷特的演員不時拿著手提攝影機拍攝現場,其目的主要在於展現哈姆雷特的被害妄想症與內心的猶疑。
當電影走進劇場……

豐富舞台景致 深化戲劇詮釋

文字|林冠吾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最後的驛站(奧德賽)》中,模仿電影的語言,用蒙太奇的手法穿梭切換時空或主線,更將導演的手法玩到極致。(擷自影片畫面)

鏡頭流轉 皆是劇場人生

莫虛金與電影的二三事 文字|田國平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陽光劇團藝術總監莫虛金。
專訪陽光劇團藝術總監

莫虛金:劇場應該讓人感到行動的想望

文字|周伶芝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未竟之業》劇中的電影片場既像劇場又像實驗室,洋溢手工業的樸直可愛。

瘋狂的希望之旅

《未竟之業》的創作線索 文字|周伶芝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未竟之業》中,一群理想志士組成了「人民電影教育推廣協會」,並決定自行來拍片以實現「自由、平等、博愛」的美麗烏托邦世界。
歷史真實、電影與舞台的交織辯證

《未竟之業》 回望燃燒熱情、追求夢想的年代

文字|謝東寧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刮盤、饒舌、混音 譙出街頭文化

嘻哈音樂的演進步伐 文字|茱力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CandyBird的塗鴉作品

用嘔吐的地景 占領純粹的年代

記憶中的台灣塗鴉景觀 文字|Bbrother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嘻哈美國

用都會的韻腳 記錄獨特生活態度

嘻哈書寫的多元面向 文字|茱力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YO MAN,You are what you WEAR!

嘻哈穿搭密碼 文字|鄒欣寧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雜誌版面

以舞之名 挑動追求自由的神經

從街頭席捲全球的不羈舞步 文字|鄒欣寧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無限地》講的幾乎就是莫蘇奇的童年、成長之路,街舞舞者、馬戲與劇場演員在色彩鮮明的舞台上競技演出。

不帶恨意的反叛 讓街舞打破疆界

編舞家穆哈.莫蘇奇及卡菲舞團 文字|謝宜靜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穆哈.莫蘇奇
人物專訪

莫蘇奇:街舞,不僅是把頭頂在地上一直轉圈圈而已

文字|謝宜靜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黑暗中,蘿瑞引領著觀眾無邊無際地冥想,在低迴的音樂中,從反思自己,家庭、國家,到世界歷史及幽冥宇宙。
聽蘿瑞.安德森說故事

《妄想》 傷逝之情轉化的詩意哀歌

文字|李秋玫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蘿瑞.安德森多元化的創作活動,讓她成為無法簡單定義的藝術家。

10個面向,認識蘿瑞.安德森

文字|李秋玫、柯喬齡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蘿瑞.安德森不屈服於當代潮流,將思想注入音樂、視覺、劇場、舞蹈與科學層面,隨時反映新時代與社會變遷。圖為《妄想》劇照。

一個永遠反抗的前衛者

透視蘿瑞.安德森 文字|謝世嫻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蘿瑞.安德森在演出現場,常以小提琴演奏搭配影像輔佐敘事。

影像為筆 述說內心世界

蘿瑞.安德森的舞台多媒體表演風格 文字|黃彥榕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黃心健(左)與蘿瑞.安德森
與蘿瑞.安德森多次合作的台灣藝術家

黃心健:自始至終,她只是簡單地說一個故事給你聽

文字|李秋玫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蘿瑞.安德森說:「我覺得藝術家像是『造物主的工作』,都是從無到有,在創造!」
獨家越洋專訪

蘿瑞.安德森:要是你「想成為上帝」,不妨來當藝術家

文字|鄒之牧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