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在水磨坊,與創意之源同在

與羅伯.威爾森共度暑假 台灣「河床劇團」成員,今年夏天應邀到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位於紐約長島的水磨坊藝術中心駐村五星期,與來自各國的藝術家們藝術交流、激盪創意。現已返美的河床劇團美籍導演郭文泰,以本文呈現他們在這個充滿藝術靈感的「威爾森星球」所度過的時光,以及種種過程中的領悟。

文字|郭文泰、柯乃瑜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特殊視聽資料典藏室 讓你體驗音樂的溫暖

走進國家戲劇院地下樓,從表演藝術圖書館推門進去,「特殊視聽資料典藏室」裡迎面而來的是溫馨的空間、舒適的沙發椅及滿室的藝術馨香。典雅的氣氛不僅讓人心情平靜,更不知不覺地放輕了腳步。這裡是全台唯一一間擁有超過兩萬張以上黑膠唱片的典藏館,CD更預估高達五萬張,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此豐富又珍貴的寶物,將在十月底隨著兩廳院的週年慶,免費開放給民眾使用!

文字|李秋玫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他們撒手,誰能繼續舞動?

舞蹈大師碧娜.鮑許與模斯.康寧漢接連辭世,也引發現代舞大師作品與舞團的存續問題討論。鑑於葛蘭姆舞團之前長達十年的舞作版權爭議,高齡九十的康寧漢早在生前就做好了安排,為舞團與舞作安排好了未來。但驟然辭世的鮑許,雖然舞團未來三年演出計畫已定,但其舞作的特殊性,使其重演的可能性更顯困難。

文字|謝朝宗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拉馮斯:小丑就像一瓶好酒,越陳越香

應沙丁龐客劇團之邀,於九月份來台開設「戲劇小丑工作坊」的法國知名小丑演員季.拉馮斯(Guy Lafrance),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的戲劇工作者,除了是小丑與手風琴師,也是戲劇演員、劇本作家、戲劇老師,但他說他一生最大的熱情就是「小丑」,他所創造出的小丑角色Gustave Reblochon,是個平凡不過小人物,總是為生活所苦,正也透露出他對小丑表演的體悟:「小丑之所以惹人發笑,是因為他的笑點來自於生活,來自於人性。」透過本次專訪,讀者可以更瞭解小丑藝術的奧妙!

文字|馬照琪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看歌劇,不用出大門!

音樂會、歌劇網上直播 表演藝術進駐網路世界

似乎突然之間,歐美所有具規模的表演藝術機構,都開始了、或正在籌劃網上欣賞的服務。像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一票難求的拜魯特音樂節、美國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都讓樂迷可以不出家門,在家中欣賞精采演出。科技的進步可能改變了觀眾的欣賞習慣,但是否會影響進音樂廳或劇場看表演的意願?仍未可知。

文字|謝朝宗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分享舞蹈在世界上發生的各種可能

記舞蹈史學者學會「地誌:場所、身體與科技」研討會

由世界上最重要的舞蹈研究學會之一「舞蹈史學者學會」(Society of Dance History Scholar)舉辦的「地誌:場所、身體與科技」(Topographies:Sites, Bodies, Technologies)研討會,於六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在美國的史丹佛大學舉行。這次研討會希望學者、評論者、作家、編舞家和舞者能透過不同舞蹈領域間的互動,發展多元可能性,而為了擴大舞蹈研究的範疇,主辦單位也企圖利用演出、示範和專題討論等不同方式,重新定義觀賞者在舞蹈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字|張懿文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名師傾力相授 爵士種子萌芽!

兩廳院爵士音樂營 位音樂學子開拓視野

兩廳院去年暑假開辦了第一次的爵士音樂營,由小號演奏家魏廣晧擔任教學總監,集結國內爵士樂界的「大腕」擔綱講師,豐富多元的課程與老師們傾囊相授的熱誠,讓參與的學員們大呼收穫滿滿!透過師生課裡課外的密切互動,也讓學員們開拓了音樂演奏與思考的視野,認為參加音樂營非常值得。

文字|李秋玫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舶來品稱雄 頒獎典禮如同大拼盤

為拼收視率 「東尼獎」愈來愈綜藝

於六月七日頒獎的美國東尼獎,今年的大獎得主都是舶來品,如獲得最佳音樂劇等十項獎的《舞動奇蹟》,最佳話劇得主是由法文劇本改編的God of Carnage。但頒獎典禮的設計卻更引人非議:為了提升收視率,硬是把早已下檔、卻有電影知名度的戲湊進典禮中演出。雖然東尼獎獎勵的範圍只是在紐約曼哈坦中城四十二街到五十四街和第六大道到第八大道之間的約四十間戲院上演的戲,但基於「更長遠的利益」,當然要愈多人看見愈好!

文字|謝朝宗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國家音樂廳 第一次為小寶貝敞開大門

幼兒音樂會 讓寶寶與音樂一起齊步走

兩廳院在五月底舉辦了開館以來第一次的幼兒音樂會「寶寶齊步走」,將觀眾年齡下拉到零歲,邀請音契管絃樂團製作演出。現場有為幼兒與父母增加的貼心服務如保管娃娃車、提供哺乳與更換尿片的舒適空間。而設計活潑的暖場與正式演出,都讓大小觀眾驚喜連連。

文字|李秋玫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兩廳院Live計畫啟動,獲建中師生熱烈回響

為推廣藝術教育,兩廳院推出的「兩廳院Live計畫」在四月底由董事場陳郁秀女士宣佈正式開跑。活動的方式針對特定的節目與各校高中合作,在演出前安排音樂專家、學者到校配合導聆講座,讓學生理解節目內容,並提供一百元低價票券,優惠給一百位參與導聆的同學,鼓勵他們主動前往兩廳院欣賞表演。 首先合作的學校是與兩廳院有地緣關係的建國中學,第一場演出也以NSO的「印刻英雄」作為對象。原訂演講的場地由於報名踴躍,無法容納百餘學生,因此臨時另闢團體視聽室來提供更多聽眾,算是意外插曲。主講者是音樂學專家余濟倫,在幽默風趣的講解中,將貝多芬、浦羅柯菲夫兩位大師的背景及音樂介紹得深刻完整,相當受學生歡迎。除六十位現場購買音樂會門票的學生外,建中蔡炳坤校長更身體力行,招待並帶領班際合唱比賽第一名的班級和體育班學生一同前往欣賞。 感動於精采的演出,蔡校長更以〈 我以歡喜的心情帶領建中的學生們進入了國家音樂廳〉為題,致函兩廳院表示肯定與謝意。「一個小小的巧思而能引發如此廣泛迴響,更進一步讓我對我們的社會與學校教育充滿信心。」蔡校長的來信述說著無數學子的期待,相信未來校園的藝術教育必能更加實踐、更為生活化。(李秋玫) 美加藝術行政高層來訪,與兩廳院團隊親切交流 二○○九年春季,由文建會紐文中心邀訪包括多倫多新力表演藝術中心節目總監馬克.漢蒙(Mark A. Hammond)、加拿大蒙特婁藝術之地(複合式文化中心)節目總監米歇.佳奈(Michel Gagnon)、加拿大蒙特婁Danse Danse LOMA製作之行政暨藝術協同總監皮耶.馬瑞斯(Pierre Des Marais)、美國紐約市立中心秋季舞蹈藝術節製作人艾倫.丹尼斯(Ellen Dennis)、美國羅德島FirstWorks非營利文化組織行政暨藝術總監凱薩琳.普雷徹(Kathleen Pletcher)共五位外賓,於五月中旬蒞臨兩廳院參觀、拜訪,並於當晚欣賞表演。 董事長陳郁秀偕同總監劉瓊淑女士親自於董事會表示歡迎,在短暫的會談當中,董事長特別向外賓表示主辦第一次「二○○九台灣國際藝術節」甫於三月圓滿完成。以「未來之眼」為題,由國際知名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打頭陣,

文字|李秋玫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藝術中心 內外翻轉的空間驚艷

專訪OMA合夥人暨德國建築設計師奧雷.舍人

位於士林捷運站旁的台北藝術中心預定地,已然敲定由來自荷蘭的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贏得設計競圖。向來以突破性概念及實驗性格濃厚而知名的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及奧雷.舍人(Ole Scheeren),將為台北打造出一座連結「普羅文化」與「精緻文化」的嶄新表演殿堂。 負責此次台北藝術中心設計案,同時也是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為OMA)亞洲區主要負責人的德國建築師奧雷.舍人,自十四年前開始為大都會事務所工作後,不久便躍居為該公司主要合夥人。二○○四年他來到亞洲,協助OMA在亞洲設立設計據點,繼備受矚目的北京中央電視台大樓,台北藝術中心成為他近期最重要的大型設計案之一。趁著北美館「台北藝術中心國際競圖作品建築模型展」開幕與OMA來台北向議會簡報設計概念的機會,透過台北藝術中心主管單位台北市文化局的安排,本刊邀請到奧雷.舍人進行面對面專訪,請他特別暢談了他與亞洲的淵源,及此次台北藝術中心獨具巧思的空間翻轉設計。

文字|李俊明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人」出發 給你最豐富的劇場

二○○九「葛羅托斯基年」 省思大師的劇場實踐

葛羅托斯基過世後十年,也是劇場實驗室創立五十週年紀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二○○九年為「葛羅托斯基年」。 葛羅托斯基年?葛羅托斯基何德何能,可以獲此殊榮? 更重要的是,已經「離開劇場」的他,對劇場人還有影響力嗎?

文字|李立亨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藝企攜手 打造南台灣音樂學園

奇美與南藝大的非凡「琴」緣

位處烏山頭水庫旁的台南藝術大學,月前得到台南奇美基金會出借整批該會收藏的名琴,供該校音樂系學生練習與演出。讓學生得以使用名琴,在學習的過程中意義非凡,奇美基金會創辦人許文龍表示,他收藏名琴不是為己,而是希望社會大眾來分享。他也期待,未來養成的音樂人,可以在學術界自由創作,在演奏時演出最適合觀眾欣賞的音樂。

文字|李秋玫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灌溉舞蹈未來的繽紛花園

寫在雲門舞集2團十週年前夕

成立於一九九九年的雲門舞集2,今年也屆滿十週年了。這個充滿年輕活力的舞團,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培養國內年輕編舞家與舞者、為了把舞蹈推廣到台灣各地而成立的,雖然歷經了青年編舞家伍國柱、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陸續病逝的沉暗歲月,但雲2仍舊卯足力氣繼續為舞蹈而走。今年的「春鬥」依然由藝術總監林懷民領軍,帶著新生代編舞家鄭宗龍與黃翊推出新作創意,在這方花園中持續綻放不歇。

文字|林亞婷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有創意的心靈好禮

有人常說,父母能給兒女一生最好的禮物,其實並非物質或金錢,而是教育。因為金錢或有用盡的一天,但教育的影響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用無窮。同樣,我們送給別人的禮物,除了可能是一束鮮花或一盒巧克力,有沒有什麼禮物,是超越物質金錢,能夠幫助人們豐富精神生活、提升內在?讓這份禮物在收禮者的生活當中或心靈內處持續發酵、回響? 在不景氣的年代,人們對未來惶惶不安,生活中無形累聚諸多壓力,而藝術的創作與欣賞正是面對壓力時,最好的情緒出口與正面能量的轉換。藝術就如同心靈的加油站,欣賞一場好的表演藝術,不僅能陶冶心性,有時更有助於撫慰心靈、提昇好心情。 這也是兩廳院發行「藝術e禮券」的出發點之一,期望透過藝術禮券,提供國人不一樣的送禮選項,那就是把欣賞表演藝術的機會當作禮物來送給人,一份不一樣的精神好禮。而收禮者可以使用禮券去自由選擇想要欣賞的表演節目,無論是戲劇、舞蹈、音樂或演唱會;可以是高藝術性,也可以是通俗大眾的節目。相信當人們透過使用「藝術e禮券」而走進表演殿堂,聆賞一場文化及心靈上的饗宴,送禮者的美好心意也已經深刻傳達至收禮者了。 「藝術e禮券」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張專為表演藝術消費設計的禮券。當今台灣表演藝術消費市場仍不如歐美日等國成熟,欣賞人口仍偏少數,除非是極具商業賣點或是擁有藝人明星、國際大師號召力的表演節目,否則在票房推廣上向來非常辛苦。尤其面對目前全球性經濟衰退,國內消費景氣嚴重緊縮,首先遭到衝擊便是休閒娛樂的消費市場,對表演藝術市場更是雪上加霜。要如何在這種不利的大環境下,把觀眾帶進劇院欣賞表演,對國內所有表演藝術團體而言是一項嚴峻的考驗與挑戰。 或許「藝術e禮券」的發行,並非解決上述問題的萬靈丹,但兩廳院希望藉此多方推動藝文消費,不僅一方面增加欣賞表演藝術的人口,尤其是許多可能從來不看表演的族群,透過使用藝術禮券,吸引他們進入表演廳,擴大藝文消費市場。另方面,由於藝術禮券的使用規則是,只要透過兩廳院售票系統銷售票券的節目,無論是在兩廳院或是在全台各地表演館場演出之節目,皆可使用藝術禮券來購票,所以也等於直接挹注國內各藝術表演團體的票房。因為唯有更多人欣賞表演藝術,才能累積足夠的資源,以支持更多元的表演藝術發展。 期待「藝術e禮券」能獲得國人的回響與支持,讓欣賞表演藝術成為更多人日常生活

文字|劉瓊淑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慶生又圓夢,令人驚喜的萬聖節!

萬聖節這天,也是兩廳院廿一週年的生日,五百六十七位來自台北縣六所偏遠學校的學童師生,在台北縣文化基金會安排下,參加兩廳院圓夢計畫,來到國家音樂廳觀賞「NSO萬聖派對魔幻傳奇」彩排。小朋友與董事長陳郁秀、藝術總監劉瓊淑、兩廳院董監事、藝術界代表等,在歡樂氣氛中一起為兩廳院祝賀生日快樂!

文字|周倩漪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有心選拔新星,更要積極行銷

如何為傳統器樂新秀搭起現代表演舞台的階梯?

筆者要探討的重點是,年輕音樂家的演奏技巧與舞台創意進步了,表演藝術市場環境也在不斷變遷;走過二十年的兩廳院「樂壇新秀」立意雖佳,然其整體企劃思維有無與時俱進?如果活動目的純粹是為優秀的年輕音樂家提供舞台,他們現在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舞台?主辦單位的立場是被動的贊助者抑或積極的行銷者?而當前國內外類似活動主辦者的做法又為何?

文字|樊慰慈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管老中青,我們在這裡喜悅尬舞!

側記「CI-36接觸即興卅六周年慶」

今年是「接觸即興」舞蹈正式定名的卅六週年,一場歡慶的活動CI-36六月在美國賓州茱尼亞塔學院展開,為期一周。來自世界各地的接觸即興舞者齊聚一堂,參與豐富的討論會、課程、表演、教學觀摩研討、演講等等,當然還有接觸即興最重要的Jam自由即興的聚會,大家一起跳舞尬舞。將「接觸即興」舞蹈概念帶入台灣迄今十五年的編舞家古名伸,以此專文與本刊讀者分享CI-36現場的熱鬧繽紛。

文字|古名伸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