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line News
官網限定報導

大魔大滿足鍋物(左起:林秀偉、吳采璘)。

不只板橋放送所,你還可以去──

藝術家帶路!林秀偉與吳采璘的私房推薦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20
板橋放送所園區一景。

板橋放送所「傳奇放送科藝文創園區」

養好體質,讓理想與現實往未來靠近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20
中山堂劇場外觀。

中山堂劇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高雄園區

再次亮燈,打造更健全的歌仔戲生態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20
米倉劇場建築外觀。

米倉劇場

從存放糧食,到聚集與發散藝文能量的「活」倉庫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20
焦點專題 Focus

觀點的移動,理解的可能──2024 秋天藝術節專題(一)

觀點的移動,理解的可能

2024 秋天藝術節專題(一)

「從岸離開、靠岸抵達」,今(2024)年的秋天藝術節以「看不見的岸」為題,講述從此岸到彼岸之間的故事,這些故事包含了物理位置的遷徙與移動,也涵蓋了心理狀態的變化。我們總是期待能看到更多作品、聽到更多討論,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個地方、一個人或是一部作品,能完全表達所有面向。這次的秋天小專題,將每個作品視為可能的觸發點,透過這些精采的文章,持續擴大與深入討論相關的概念。在作品之外,這些文章提供更多解讀和想像的可能,也許會激發令人意料之外的回響。 本次邀稿的7篇文章,從〈遷徙的軌跡,移動的視角,隱藏的故事〉為起點,將地圖視為象徵,反映對世界的理解,及自我的定位。〈從跨越、之間、到多方對話,文化藝術可以做什麼?〉中,林蔚昀從自身經驗出發,回應身處兩地「之間」的生活狀態,想像基於互相理解和連結產生的交流。〈重演過往、理解當下,在全球化時代維護差異專訪米洛.勞〉和〈最慵懶的革命:巴西熱帶主義音樂運動中的國家認同與青年文化〉則意外地呼應,在全球化下,一切看起來相同卻又如此不同,什麼是具差異性的全球化?也許又原創又巴西的音樂,提出一種「世界人」的可能。與他者的相遇,發現過去的自己在潛移默化建立出來的意識,不同層次的抗爭都在每個人身上進行著,在〈提問現實政治的劇場隱喻專訪維帢亞・阿塔瑪、莎莎賓.希芮旺吉〉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抗爭,但我們可以團結起來米洛.勞 ✕ 馬躍.比吼〉裡,對於藝術能做到什麼?提出了各自的回答。〈不斷探詢社會議題,終至理想狀態〉提到「過去」和「未來」,不停地在「當下」持續演進,兩位編舞家分享自身成長的經驗,發現身處的位置,到自己對歷史、傳統、社會制度的態度的擺盪,以此創作,並想像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導演米洛・勞。

重演過往、理解當下,在全球化時代維護差異

專訪瑞士劇場導演米洛.勞 文字|余岱融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15
《捉迷藏》(尋找導演的七個那個)導演維帢亞・阿塔瑪。

提問現實政治的劇場隱喻

專訪泰國導演維帢亞・阿塔瑪與製作人莎莎賓.希芮旺吉 文字|謝鎮逸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15
吉貝托.吉爾演出現場。

最慵懶的革命:巴西熱帶主義音樂運動中的國家認同與青年文化

文字|趙恩潔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15
納達日采附近,位於森林中的「台灣」。

從跨越、之間、到多方對話,文化藝術可以做什麼?

文字|林蔚昀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15
圖一:南島語族群遷徙圖

地圖:遷徙的軌跡,移動的視角,隱藏的故事

文字|張懿文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15
「創作中的時空交織:編舞家對談」講座現場。

不斷探詢社會議題,終至理想狀態

側記秋天藝術節講座「創作者對談:創作中的時空交織:編舞家對談」 文字|楊若榆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15
秋天藝術節講座「創作者對談:創作中的抗爭,抗爭中的創作」現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抗爭,但我們可以團結起來──米洛.勞X馬躍.比吼

側記秋天藝術節講座「創作者對談:創作中的抗爭,抗爭中的創作」 文字|蘇曉凡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