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這齣歌劇中的「美國夢」在瓦里科夫斯基的詮釋下,不是白手起家的那種青年奮鬥記,而是爆發戶的自我毀滅歷程。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倫敦夢」到「美國夢」?

看斯特拉溫斯基歌劇《浪子的生命歷程》柏林製作

斯特拉溫斯基的英語歌劇《浪子的生命歷程》,靈感來自於英國畫家霍嘉特的系列畫作《一名浪子的生命歷程》,他把八幅畫作串連的浪子故事,轉化為三幕歌劇。而在柏林國家劇院製作的版本中,波蘭導演瓦里科夫斯基則把該歌劇導成一部「美國夢」;廿世紀以來的美國,顯然取代了十八世紀以降的倫敦。主角從一無所有,穿著白T-Shirt、牛仔褲的青年,變成暴富的、光鮮亮麗的幸運兒,不過,這齣「美國夢」不是白手起家的青年奮鬥記,而是爆發戶的自我毀滅歷程。

文字|沈雕龍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提香經典三畫作 當代大膽「變身」

「變身—提香2012」計畫的舞作與展出

「變身提香2012」是由英國國家藝廊提出的計畫,針對三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提香三幅與希臘神話中狩獵女神戴安娜有關的畫作,邀請當代視覺藝術家與表演藝術團隊參與發想,給予新時代的詮釋。除了有視覺術家針對畫作主題再詮釋的靜態作品外,皇家芭蕾舞團也邀請知名編舞家創作了三支芭蕾作品,並由參與計畫的視覺藝術家擔綱舞台與服裝設計,體驗創作形式的精采「變身」。

文字|魏君穎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北京

大腕、名導、經典、話題 一次看盡舞台劇廿年演進

這個北京的夏天,劇院就像電影院,同四十度高溫一樣熱騰騰!除了有孟京輝、田沁鑫等名導量多又吸睛的作品,還有多齣經典巨作如王曉鷹《哥本哈根》、北京人藝《哈姆雷特》,另話題作家韓寒也首度有作品改編搬上舞台而且票價屢創新高,更彰顯戲劇市場的活絡態勢!

文字|郭耿甫、中國國家話劇院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柏林

藝術總監送舊迎新 「喜歌劇院藝術節」歡慶第五屆

七月初上陣的「喜歌劇院藝術節」,在一週內一口氣演出七檔製作,讓歌劇迷樂得天天到劇院報到。這次的活動也正逢新舊任藝術總監交接:任期屆滿十年的荷莫基為喜歌劇院打造了新氣象,卸任後將轉至蘇黎士歌劇院;接棒者是澳洲籍的巴瑞.考斯基,他表示想要把歌劇的定義擴大,從巴洛克歌劇到現代音樂劇都一把抓,要讓歌劇院興盛,受到觀眾歡迎。

文字|陳思宏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森林裡,誰有資格指責浪子?

在柏林看薩爾茲堡音樂節製作《唐.喬望尼》

德國導演古茨為二○○八年薩爾茲堡音樂節執導的歌劇《唐.喬望尼》,首演時雖然引發爭議,創新的詮釋卻已成為票房的保證。古茨的製作中,讓所有的劇情在一座旋轉舞台上的森林中進行,舞台上的林木高聳不見頂,大自然的巍巍之貌延伸到舞台的框架之外;霧氣冉冉,在枝幹間輕拂著蕨葉和鱗蘚,讓這座森林沒有固定的外貌,籠罩在一股神秘的氣氛之中。這個荒山野地的一角,若是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會知道。那麼,唐.喬望尼一干人等來這裡做什麼?

文字|沈雕龍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睡兩百年,浪漫已過時?

看霍夫曼的浪漫歌劇《不死之飲》

霍夫曼創作於一八○八年的「浪漫歌劇」《不死之飲》,在完成後兩百零四年的今天才有機會首演,由德國艾佛市的艾佛劇院於四月底製作演出。在這齣以波斯為背景的歌劇製作中,的確呈現了「異國風情」與「童話性」的「浪漫」元素;劇作者馮.索登也借劇中人之口呼應十九世紀初打破舊世界階級區別的「自由、平等、博愛」理念,但當劇作家「藝外」的意圖不能被理解,而配樂又不夠劃時代時,一部作品就會顯得漫無目的。

文字|沈歲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香港

「六四舞台」重現黃雀行動 《讓黃雀飛》承傳民主精神

曾以《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一劇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廿周年的「六四舞台」劇團,今年再度推出新戲《讓黃雀飛》。劇作以營救學運人士的「黃雀行動」的真人真事,與前年反高鐵撥款的抗爭作雙線平衡發展,反思「六四」與「當下」的心思明顯,也更自覺地要突顯事件的複雜和矛盾。

文字|陳國慧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紐約

「東尼獎」齣齣獲提名,個個沒把握

美國的戲劇盛事東尼獎,日前揭曉最新一屆的入圍名單,《曾經》與《彼得與摘星人》分別以十一項與九項提名,分占今年東尼獎提名的音樂劇和舞台劇類提名榜首,而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女演員雅莉安達也因在Venus in Fur中的精采表現或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整體來說看不出誰是眾望所歸,也顯示了這一屆的競爭激烈。東尼獎頒獎典禮將於六月十日舉行。

文字|謝朝宗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柏林

榮耀與抗爭並行 「戲劇盛會」讓戲迷熱血沸騰

德語劇場最重要的年度劇場盛事「戲劇盛會」(Theatertreffen)於五月四日至廿一日於柏林「柏林藝術節之屋」(Haus der Berliner Festspiele)舉行,十齣由獨立評審團選出的德語劇場年度精選,在柏林接力演出。這次主辦單位把獎金兩萬歐元的「柏林劇場獎」頒給知名劇場女演員蘇菲.侯依絲;而會場內也出現戲劇學生為學校爭取資源的抗議聲。

文字|陳思宏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倫敦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演出狀況多 竟引發劇場禮儀爭論

當代史詩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再度搬上舞台並展開世界巡演,五月初在倫敦巴比肯中心首演當晚,卻頻頻出狀況,不僅延遲了半小時開演,途中更因為技術問題必須中斷演出。而演出時觀眾席出現數次的閃光燈,也引發社群網站的熱烈討論與回響,甚至歸結出「新版劇場禮儀」。

文字|魏君穎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巴黎

新秀搖籃被迫轉型 誰能救救維萊特劇院?

被視為劇場新秀搖籃的維萊特劇院,在巴黎市政府與文化部的協議下,收到行政命令告知要挪作爵士樂的演出場地,令劇場界人士群起反對,連署要保留這個創意園地。許多人都把維萊特劇院即將關門當作巴黎文化政策衰敗的徵兆之一,在好大喜功的思維下,公私部門的預算都成了錦上添花的用途,真正能培養藝術種子的土壤,也就是地方性長耕型創作空間只能被犧牲

文字|謝宜靜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北京

「中法文化之春」 展現法國文化戰略全球布局

邁入第七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從四月到六月,以北京為中心幅射涵蓋中國廿四個城市,共推出一百卅四場包括電影、戲劇、舞蹈、等等活動,主力放在年輕族群會感興趣的「非主流」藝術,也不忘深耕「植入」法國影響力於中法聯合製作。透過組織性的縝密運作,法國政府藉此進行國內新興藝術的扶植與文化的戰略性輸出。

文字|郭耿甫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香港

香港需要怎樣的文化局? 文化界關心擔心各表態

香港即將上任的新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出成立文化局,是否會讓香港文化發展出現契機,是這幾個月文化界的熱門話題。「文化界聯席會議2.0」剛於五月十二日舉辦的「文化變局論壇」,短短一週的宣傳時間,卻凝聚了百多名文化界及學術界老中青朋友出席。當日發言踴躍而正面,但也有有與會者說「少了怨氣」。

文字|陳國慧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原來,我們都寂寞

看凱特.布蘭琪主演的《大與小》

由知名影星凱特.布蘭琪與其夫婿、劇作家安德魯.烏普頓聯合擔任藝術總監的「雪梨劇場」(Sydney Theatre Company),四月中下旬帶著由布蘭琪主演的製作《大與小》Big and Small巡演到倫敦。布蘭琪演出纖細敏感又寂寞的主角蘿特,在劇情的十個段落中,如同旁觀者一般,觀看社會裡每個人的渺小與憂愁。

文字|魏君穎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上海

裴艷玲《尋源問道》 本色搬演傳統真髓

東方藝術中心「名家名劇月」以四月十五日、「第一女武生」裴艷玲演出的《尋源問道》畫下完美句點。裴艷玲在此戲中,採取了排練加講解的形式,一臉素顏僅穿著練功時的水衣,便盡情演繹了林沖、石秀、哪吒、武松四個人物,演出了崑曲、河北梆子與京劇,展現了戲曲演員傳統功夫的精到神妙。

文字|李翠芝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紐約

是新聞還是戲劇? 「賈伯斯」、「富士康」在劇場

美國獨白表演者邁克.德西以他本人探訪深圳工廠的經歷為本,寫成獨白劇《賈伯斯的痛苦與狂喜》,大受歡迎,但也被駐中國的新聞記者踢爆,劇情中強調親眼所見的中國工廠描述失真。備受質疑的德西堅持他是劇場表演者,所以為戲劇效果加油添醋是難免的。但劇場中對真實事件內容加油添醋,是不是說謊?

文字|謝朝宗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