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百大人物榜 金牌製作人麥金塔封王
自一八八○年起每週四固定發行的英國The Stage週報,每年年底固定票選出當年度表演藝術界百大人物榜;甫公佈的二○○八年的劇作家榜中,品特自然是名列其中,在英國甚至世界性舞台的重量級地位無庸置疑,如今巨星殞落,更添唏噓之意。而細細檢視新出爐的榜單,許多變化也值得玩味注意。
自一八八○年起每週四固定發行的英國The Stage週報,每年年底固定票選出當年度表演藝術界百大人物榜;甫公佈的二○○八年的劇作家榜中,品特自然是名列其中,在英國甚至世界性舞台的重量級地位無庸置疑,如今巨星殞落,更添唏噓之意。而細細檢視新出爐的榜單,許多變化也值得玩味注意。
《憂鬱藝術》彷彿像個「死亡祭典」,間歇舉行著不同的儀式。例如:一男被抬上桌子,在兩盞大型的白光手術燈下,其耳鼻被塞滿棉絮,一支象徵X光機的白燈管反覆地來回照過他全身。女人嘗試拯救他,在回天乏術後,男人被蓋上白布,葬禮於焉展開;舞者清唱著似教堂裡的聖歌。當台上點起火盆,儀式的意味更被強化,全場瀰漫著神聖肅穆、抑鬱沈悶且冷漠悲傷的氛圍。
曾與香港話劇團合作過《如夢之夢》、《暗戀桃花源》等戲的賴聲川,這次首度從零開始、用「集體即興創作」方法,與香港話劇團的演員發展出新作《水中之書》。延續賴聲川近年來創作中對佛教哲學的探討與關懷,《水中之書》讓演員以香港為背景、探討「快樂」這件事。他希望從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做出跟佛法有關的戲,因為佛法本來就是生活中的東西。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德國「柏林舞蹈之夜」(Tanznacht Berlin 2008),是由舞蹈工廠(Tanzfabrik)在兩千年首創。原來只是一整夜的多團匯演,在往後幾屆逐漸擴大為多天性的舞蹈節,二○○六年甚至在二十多個劇場表演。舞蹈之夜的創辦原意是要促使駐柏林的舞團、創作者有機會展現他們的作品,藉著相互觀摩切磋,讓柏林舞壇更蓬勃多元!
九月中旬在倫敦國家劇院世界首演的in-i,則請來人氣夯到高點的編舞金童阿喀郎跨界激盪,兩人合導合演合舞,探索兩人世界中,充滿愛戀、迷惑、衝突、追尋的愛情關係。
今年適逢古典音樂三位重量級作曲家的重要紀念週年韓德爾逝世二百五十週年、海頓逝世二百週年與孟德爾頌的二百週年冥誕。紀念週年往往是節目策展人最好著力發揮的主題,不但可以在這個機會裡盡現作曲家的豐富面貌,也是音樂會行銷的利器;在音樂資產豐富的德國,即有三個音樂節分別聚焦以上三位音樂家,擺出不同凡響的音樂饗宴。
由紐約舞者兼編舞家克林特.路特思發起的「幸運修剪者」匯演,迄今已辦到第五屆。這個讓創作者展現短篇表演創意的平台,遊戲規則很簡單,只要準備十分鐘的表演DVD,內容形式不拘,上網填表格並寄上DVD就可以參加評選。從第一年的三十位申請者激增至一百七十五位,但僅遴選八個作品參與這屆演出。參演作品的創意迸發,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一九六○年舉辦第一屆,之後每兩年舉辦一次的「阿得雷德藝術節」,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文創產業」成功案例。藉著大規模、多角度的藝術展演活動,帶動了整個城市的文化風貌建構與經濟活絡。跟著州長麥克.萊恩的獲選連任,也將兌現他的競選承諾:將藝術節改為每年舉辦!而且政府將會投注經費每屆高達二億四千萬台幣。
在紐約蘇活區的「藝術家空間」今年策畫了「當時間變成形式」的行動藝術系列展,九月由阿曼達.庫根「演出」的 Yellow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個展示,庫根身著一件超大裙擺的黃色洋裝,站在裝滿肥皂水的大筒子前面,配著蕭邦的鋼琴獨奏曲,不斷不斷地搓洗著黃色洋裝。
全美表演藝術經紀人協會每年一月在紐約舉行,今年邁入第五十二個年頭,一月九日到十三日為期五天。會場主要在紐約中城的希爾頓飯店,三層樓的會場容納三百多個大小攤位,擺放表演藝術個人或團隊的文字和影音資料,而連串匯演也同時展開,短短五天舉行了一千二百多個大小表演活動,如同表演流水席。
當馬勒說「總有一天會輪到我出頭天」時,或許他就是預言今年春天的紐約。在沒有整數的生辰或忌日的情況下,卡內基音樂廳和紐約愛樂兩大古典音樂的龍頭,竟都以馬勒來結束本樂季,讓他出頭得十分徹底。
現代鋼琴家艾瑪應邀為巴黎音樂城策展,依「世俗與神聖」主題設計了「艾瑪私領域」系列演出。該系列於本月初一場由「當代合奏團」演出的音樂會中,演出Charles Ives、Gyorgy Kurtag、George Benjamin、藤倉大、梅湘等人作品,每首樂曲配器大不同,曲目間更換樂手座落位置的換場工作尤其費時複雜。
今年歡慶二十周年的柏林「舞在八月」(Tanz im August)舞蹈節,知名舞團與大牌編舞家雲集,歷史經典與狂飆創意齊聚。旅德作家陳思宏躬逢其盛,特地為本刊介紹此次舞蹈節中的三檔精采舞作,有美國後現代舞蹈大師崔莎.布朗的經典重現,顛覆舞者刻板形象的胖子編舞家奧力維耶.杜伯的新版《牧神》,以及加拿大近年備受矚目的戴維.桑皮耶充滿挑釁的《溫柔一點!該死的!》。
每年二月的香港藝術節,是凜凜寒冬中首檔迎春的藝術饗宴,今年雖然遭逢金融海嘯、景氣低迷,但去年十月中展開的門票預售,卻是破紀錄地超過五成。新場地與頂尖藝術家、話題性製作,都是吸引觀眾仍願在景氣寒流中購票的原因。本刊特邀香港劇評人潘詩韻,為大家預先介紹這次香港藝術節中不可錯過的多檔演出。
上海知名文化學者余秋雨策劃、編劇的音樂劇《長河》於去年十二月底推出,蔚為中國藝文界的一大盛事。這齣音樂劇由香港電影導演關錦鵬跨界執導,黃梅戲名角、余秋雨的妻子馬蘭主演,音樂總監和造型設計則是同樣來自香港的鮑比達和張叔平,余秋雨希望藉此打造出屬於東方文化意境的音樂劇,以便躋身於全球視野中的藝術殿堂。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特展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多位歐洲、美國及中國極具名氣的藝術家,與路易威登合作的大型畫作、攝影及錄像裝置,包括美國著名建築大師Frank Gehry為路易威登設計的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美術館模型都陳列其中。但因策展決策與經費使用的不透明,也引發了「官商勾結」的抗議之聲。
為了紀念中國戲劇大師曹禺的百歲誕辰,由他一手創立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特地搬演曹禺的四大經典:《日出》、《雷雨》、《北京人》和《原野》。當中的《日出》和《原野》為新排劇碼,後者五十年內從未被人藝搬上大劇場舞台,這次突破困難,邀來著名導演陳薪伊,並由人藝實力明星濮存昕、胡軍、徐帆、呂中連袂出演,令人期待。
籌備十年、耗資六千萬人民幣的中國原創大型音樂劇《蝶》,八月份移師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作為對外巡迴演出的首站。《蝶》劇演出前後媒體上都不乏讚美之聲,但也因為主辦單位之故,過程顯得政治味濃厚。從此反觀香港本身的音樂劇發展,顯然需要更多商業投資以更上層樓。
號稱規模僅次於愛丁堡藝穗節的「阿德雷得藝穗節」(Adelaide Fringe),今年共有超過四九七七位表演者參與,在二百五十九個場地,演出五百一十七場表演。有別於主流表演藝術活動的阿德雷得藝穗節,號召另類、非主流、地下文化、獨立藝術的參與,因此他們的表演場地可能發生在公園、工廠、廣場、或是廢棄的場域,跳脫出別於菁英主義的劇場藝術,更宣示象徵自由開放的演出精神。
今年適逢被譽為「中國莎士比亞」的劇作家曹禺百年誕辰,不常為特定劇作家舉辦專題藝術節的香港,也特地在今年十月至十二月舉辦「曹禺戲劇節」慶祝紀念,透過演出與書寫,引領香港年輕世代認識曹禺的不朽和當代性。除了演出與講座,「曹禺戲劇節研討會」也會同步進行。
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因為預算管理失誤,造成文化預算出現一億英鎊的黑洞,不僅影響到大英博物館的增建計畫,連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新館、英國國家電影館(類似電影資料館)的擴建等重要大型文化建設案都連帶受到影響。
莎翁當年發跡地倫敦環球劇場,自出土重建後,已成為世界莎迷的朝聖所,年年於莎翁誕辰前一週日舉行的生日派對,更是莎迷不可錯過的慶典。今年適逢莎翁444歲大壽,當天的表演嘉賓、來自法國的著名帳篷劇團Footsbarn Theatre,則將整個大廳營造成莎劇遊樂場。
「巴黎夏季藝術節」今年屆滿二十歲,為期二十六天、三十個節目、一百二十九場演出,內容琳瑯滿目包含了音樂、戲劇、舞蹈、馬戲、展覽、工作坊、行為藝術不等,而且近一半的節目都免費。包括巴塔巴斯、喬瑟夫.納許、瑪姬.瑪漢都有作品參與。
今年的德語戲劇盛事「戲劇盛會」於五月一日至十八日在柏林舉行,十齣從去年幾百部製作中脫穎而出的精華作品,在此展現並競爭最高榮耀。演出由素有德國藝術界「壞男孩」之稱的史林根希夫劇作《恐懼教堂對抗內在異己》開場,史林根希夫將自己抗癌的歷程融入劇作,但演出形式依然勁爆!另有《點歌時間》、《審判》、《強盜》、《海鷗》等名家劇作的新詮版本,展現導演巧思。
由猶太作曲家葛里霍夫所作、曾獲葛萊美獎的歌劇《淚之泉》,去年十一月由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搬上歐陸舞台,並由該劇院舞蹈總監、台灣旅德編舞家林美虹執導,以創新的舞蹈劇場形式,緊密結合舞者、歌者、舞台、燈光,環環相扣、匠心獨具。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