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Chasing的幽默及許多非舞蹈的動作,對觀眾來說相當討喜。
紐約

應葛蘭姆舞團之邀 布拉瑞揚編創Chasing首演

擁有八十五年歷史的瑪莎.葛蘭姆舞團,除了擁有豐富的葛蘭姆經典舞碼,也持續創新與新世代對話。台灣編舞家布拉瑞揚這一季也再度應葛蘭姆舞團之邀,編創新作Chasing,並於三月中於紐約首演,這支舞的出發點是葛蘭姆偏於晦澀的作品Death and Entrance,布拉從舞者出發,以幽默與非舞蹈、生活化的動作,與前者構成強烈對比。

文字|謝朝宗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紐約

惡評同時現身 《蜘蛛人》亂箭難擋

二月八日,美國十二個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紐約主要平面媒體及《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不約而同都刊登了他們對百老匯音樂劇《蜘蛛人:關掉黑暗》的劇評。不出所料,是一面倒的詆毀。背負了六千五百萬元投資人血汗錢壓力的製作單位當然不甘示弱,馬上發表聲明,指責批評家在作品「還沒定型前」就下論斷是不公平的。

文字|謝朝宗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香港

「亞洲劇力無邊界」 再掀香港小劇場活力

由「小劇場.大戲劇」主辦及製作的「亞洲劇力無邊界」是一個相當有野心的劇場節,內容雖只包含三個小劇場作品,但卻是來自廣州、香港和日本的創作,也有創作人帶領的工作坊、座談會等,似乎要發起一次小劇場的革命。這次節目以「日本」為主題的理念,是創作者回應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即便作為計畫主題有點讓人不明所以,不過也是一次有趣的嘗試。

文字|陳國慧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偶戲撞擊」 迸出不同的創意啟發

如果你是一個偶戲人、當你覺得你有一個好主意,想要試試看靈不靈,或是你的新創作做到一半,想看看觀眾的反應,你可以試著參與在美國偶戲圈很流行的一種活動「偶戲撞擊」(Puppet Slam)。它還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最常出現的是偶戲夜總會(Puppet Cabaret)、偶戲大雜燴(Puppet Potpourri)等等。

文字|鄭淑芸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柏林

100°小劇場馬拉松藝術節 讓奇想創意沸騰

匯集柏林前衛劇場創意的「一百度100」小劇場馬拉松藝術節,在二月廿四日到廿七日之間,共有一百二十個獨立劇場團體連番演出,觀眾可以在這個小劇場馬拉松裡,見證柏林小劇場的創新與生命力。這次台灣導演張乃文也應邀演出其與德國女演員合作的創團作品《逝者未殪,更未逝》,以獨角戲的形式,呈現內在過去與現在的無盡拔河。

文字|陳思宏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倫敦

《傑克森的道路》 挑戰廿六天、廿六個場地演出

喜劇演員亞當斯達爾在一月份推出自編自演的作品《傑克森的道路》,首度在倫敦挑戰,連續密集地在廿六天內,選擇在廿六個大小不一、觀眾規模不同的戲院演出。亞當斯達爾在劇裡化名為傑克森,以模擬宗教信仰且帶有勵志啟發性的演說,闡述著如何依循Jactions公式/方式,達到所謂Jacksons way的境界。

文字|江家華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柏林

音樂劇《地平線之外》首演 見證東西德阻隔的一段歷史

以德國搖滾巨星烏多.林登柏格(Udo Lindenberg)的經典曲目與軼事來串連的音樂劇《地平線之外》,於一月於柏林波茨坦廣場的音樂劇院舉辦盛大的世界首演。這齣音樂劇主角設定就是林登柏格本人,講述他於一九八三年在東柏林演唱,認識了東德女子潔西並墜入愛河,但這段愛情卻被殘酷的柏林圍牆所阻隔的故事。透過西德巨星與東德女子的愛情,觀眾跟著進入時空,重訪冷戰時期的柏林。

文字|陳思宏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香港

古蹟活化當劇場 《學良事變》帶入歷史氛圍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最近積極發掘轄下古蹟容納演藝活動的可能性,看來是針對場地多元性不足與缺乏個性的相應策略。如「詠懷古蹟系列」主要在不同博物館內進行,其中歷史互動劇場《學良事變》就選在孫中山博物館演出,觀眾反應熱烈,表示該劇在充滿歷史氛圍的空間內重現「歷史」也製造了意想不到的想像空間。

文字|陳國慧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經典芭蕾改頭換面 考驗舞迷胃口

在紐約看三檔不同版本的《胡桃鉗》和《天鵝湖》

何謂經典?經典是不是真的可以百看不厭,還是也得適可而止?是不是要一字不改才算經典?還是可以有新的詮釋?紐約在六個月內,上演三個不同版本的《胡桃鉗》The Nutcracker和《天鵝湖》Swan Lake,強力考驗芭蕾舞迷的胃口。不同的舞團都排出相同的舞碼,顯然是證明經典不怕多,溫故可以知新!

文字|謝朝宗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海派清口周立波 以婚禮籌募慈善基金

時近歲末年終,大型演出充斥提升熱鬧氛圍,而慶婚嫁娶,也是年終活動一道紅色的煙花,人人都喜看燦爛的團圓,何況是鬧過緋聞明星的創意婚禮?海派清口名嘴周立波,正是善用視聽大眾的微妙心理,索性將計就計,把婚禮辦成公開演出,將禮金變成慈善基金,在媒體公開運作下,再度踏上婚姻殿堂。

文字|李翠芝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瓦里科夫斯基《街車》 伊莎貝.雨蓓淋漓演出白蘭琪

歐陸當紅的波蘭籍導演瓦里科夫斯基,去年與法國巨星伊莎貝.雨蓓合作,演出新詮版本的《慾望街車》。瓦里科夫斯基的新版以《街車》為名,去年十一月底來到柏林演出,脫下原著的美國南方風情,換上巴黎時尚,劇中雨蓓以巨大能量征服劇場,幾乎讓人無法逼視。

文字|陳思宏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回顧去年劇壇 雖不景氣仍有亮眼佳作

回望二○一○年,由於英國政府大幅刪減公共預算,不僅影響到藝術單位的津貼補助、學費的高漲,鎮日裁員抗議的新聞占據版面,表演藝術市場多少也遭受波及,倫敦城籠罩在低迷氛圍中。所幸,英國媒體點醒我們,若是仔細檢視倫敦去年一整年在表演藝術上的表現,還是有些亮眼的新星及佳作誕生。

文字|江家華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古戲樓裡的定幕京劇 《梅蘭芳華》演梅派精華

正乙祠是北京城南知名的會館之一,館內的戲樓造型別緻,全木構建,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程長庚、譚鑫培、梅巧玲等戲曲鼻祖均曾在此登台演出。在皇家糧倉成功經營了三年崑曲《牡丹亭》的「普羅藝術」,勇敢承接下活化這棟歷史文化古蹟的挑戰,為正乙祠量身打造了《梅蘭芳華》,一百分鐘在三百年古戲樓裡看盡梅派六大經典的精采折子。

文字|郭耿甫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即將迎接「不惑」 戮力打造新銳舞台

預覽2011香港藝術節

今年邁入第三十九屆的香港藝術節,在迎向「四十不惑」的路上,除了依然引進多元的國外精采節目,更戮力打造新銳現身的舞台。今年推出的「新銳舞台系列」,是運用香港藝術節的製作經費與專業團隊管理資源,由藝術節親自主辦,將演出《唐人街繁華夢》等四檔節目。此外,舞蹈方面也邀來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演出經典作《康乃馨》,一起展演的還有鮑許的相關影片展。

文字|莊彗彗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琴音與柏林 在城市生活中相遇

柏林「鋼琴城市節」 打造輕鬆愉悅的音符饗宴

音樂藝術可以在演藝廳裡洗滌我們的心靈,也經常扮演自家琴房自娛娛人的角色,這回更在柏林各區的公寓客廳裡,變身為接待陌生同好的庶民藝術。同樣具有鋼琴家身分的策展主辦人安德烈亞斯.柯恩(AndreasKern)想像著:「漫步於柏林巷弄間,讓不時傳來的琴聲,透過敞開的窗台,分享給街角上的行人;如果此時有機會乘著熱汽球緩緩升天眺望柏林,看到一幅叮叮咚咚敲打出城市鋼琴色彩的浪漫畫作,該會如何呢?」就這樣,在獲得經費資助後,經過半年籌劃,一個專屬於柏林的「鋼琴城市節」(Piano CityBerlin 2010)就此展開

文字|邱映潔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當老陶說起英語,在紐約陷入《暗戀》…

泰瑞.歐萊利執導英文版《暗戀桃花源》

馳名華人劇壇的《暗戀桃花源》,在華人地區有過多次製作上演,但去年十一月時,首度出現了英文版,由紐約導演泰瑞.歐萊利(Terry O'Reilly)指導紐約新學院大學(The NewSchool)的Eugene Lang College藝術部學生演出。他根據賴聲川本人翻譯的英語版劇本執導,儘量讓劇本說話,不擅加自己的主觀,所以人物的中文名都保留。

文字|謝朝宗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澳門:澳門城市藝穗節 另類空間展活力

創辦迄今已經第十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特色即在城市中以各種不同的空間找尋展演的可能性,多年來也累積了很多創作環境劇場、特定空間劇場和發掘另類劇場空間的經驗,加上面對城市的發展和轉變,令這些作品充滿特色。今年的活動從十一月十二日至廿八日舉行,其中即有不少可堪玩味的演出。

文字|陳國慧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