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的制度會產生好的藝術,好的制度也會產生壞的藝術。要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
爲了並未證明的犀牛角交易,要以貿易制裁來懲罰台灣,而歐美國家人士大量收藏各地古物,鼓勵貧窮國家不斷地大量破壞考古遺址,這些先進國家竟然不說一句話。
如果純粹以藝術成就加上鄕土情懷而言,中國作曲家不見得有此幸運被選爲音樂節的主題。事實上,泰半是由於他們有其他原因才受到重視。
追求純粹戲劇的演出效果自然無可厚非,但立意拋棄供人閱讀的價値,怕只會使戲劇越來越遠離了文學的一切可貴質素。
兒童演劇娛樂成人,代表的是成人視兒童爲財產;成人演劇娛樂兒童,卻代表了現代人平等的思想。兒童劇的出現,在人類文明的進展上跨躍了重要的一步。
國人對藝術尙沒有足夠的體會,當然談不上宗敎式的狂熱,即使是雲門這樣家喩戶曉的藝術團體,也沒法激發大家奉獻的精神。
藝術的產生不可能超越人類當時當地的思維。現代民族樂團的形成正反映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知識份子除舊迎新的思潮。
以往音樂的硏究只針對「產品」,即已經定型的傳統;現在的硏究則側重於其「過程」,即一個樂種是如何因時代因素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而變化形成的。
今日台灣所用的「國語」,已經不是北京話的國語,而專屬台灣了。「台灣國語」並不是方言,對其他省份的人不會產生溝通的障礙;用「台灣國語」寫成的話劇,可以說旣富有地方色彩,又可暢通各地。
高大的樓房,數以里計的水泥,甚至花崗岩片貼成的牆壁,不過顯現了人類自我膨脹的自私與愚昧而已,人只有擁有自然的精神才是可愛的。
文化的產物常常就是以人類的意念來創造虛幻世界,而眞中有假,假中有眞,正是文化產品的特質。
這一年來,西洋古典樂舞歌劇及漢族樂舞戲曲佔台北表演藝術節目的絕大多數,民族性的文化樂舞表演則是屈指可數。我們不指望台北能像紐約一個月內有十多種非主流的樂舞表演,卻期待著細水長流地培育一個世界的演藝文化觀。
戲劇一旦用了方言,則發生行之不遠的困擾。只有京味話劇,旣達到寫實的目的,又能通行全國,眞是這一派話劇的獨特幸運了。
劇本爲何而存在呢?除了觀衆之外,似乎沒有其他存在的理由。
一個在氣質上眞正成熟的民族,具備了相當的藝術修養,才可能以藝術的欣賞爲休閒活動,並達到完全休閒的目的。
《仿唐樂舞》曾在一個月之內演了三十場,《唐.長安樂舞》到一九九二年初已演出二千一百場,恐怕百老匯的歌舞劇都要甘拜下風了。
樂藝之途艱辛,從事者莫不全力以赴,不可能個個像高威或曼紐因的多樣性,能在態度上尊重民間音樂和世界樂種也就差強人意了。
目前大陸上流行的喜劇小品中仍以話劇最爲風行,編導只要抓住時事的某些趣味性或諷刺性,納入相聲的四段結構中,就可以把觀衆逗笑了。
文化與工商業一樣,在交流時強勢的一面很容易淹沒弱勢的一面。對於兩岸交流,一旦門戶大開,台灣本島的文化界就有可能被窒息了。
藝術家是弱勢團體,而藝術是應該大衆化的,使人人可以分享。沒有政府的授予,如何做得到?
周文中因爲積極致力於藝術交流,令我們惋惜他二一十年未能專心作曲,但也慶幸他那鍥而不捨的幹勁,使東西方世界增一份友誼,多一層瞭解。
觀京劇,觀者所陶醉的是演員的扮相、唱腔、身段等可聞可見的具象藝術。如果舞台上的演出,使觀眾陷入深思,或留下讓觀眾旁鶩的空白,反足以證明演員欠缺攝人心魄的魅力。
比起《靑年鋼琴協奏曲》的淸新,《梁祝》的抒情,乃至於文革時樣板戲的創意,《黃河》實在一無可取。
借戲劇表達理念是可行的,藝術形式的自由追求是可貴的,這一切都表徵了對西方式的思維自由和個人主義的肯定。但如果只像從西方吹來一朶無根的花,如何扎入中國的泥土呢?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