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尋跡探源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尋跡探源

「妖怪學」 東瀛溯源

百年前「妖怪博士」也曾到過台灣?! 文字|李家愷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尋跡探源

不管宅不宅 人人心中都有難忘的「妖怪」

日本動漫次文化推波 啟發在地妖怪探索 文字|王威智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現代變身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現代變身-妖怪元年.文藝復興

台灣妖怪的跨界交響 本土奇幻在當代發聲

文字|何敬堯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現代變身-當代劇場

劇場裡尋妖 轉動解決人類問題的鑰匙

文字|吳岳霖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現代變身-視覺藝術

從「幽靈潮」到「妖怪熱」 翻掘土地的記憶

文字|梁廷毓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想像轉生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想像轉生-創作者的妖怪想像

「囤姬」 恐懼別離,囤積記憶

文字|葉志偉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想像轉生-創作者的妖怪想像

失眠夜裡 無限放大的電風扇葉

文字|李慈湄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想像轉生-創作者的妖怪想像

硫磺煙霧,幻想成物

文字|徐堰鈴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冒險軸線

我們出發,一起到劇場找妖怪!

文字|吳岳霖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與藝術再近一點廣告圖片
芭蕾與戲劇 成就巨人身軀

百年前的跨界進擊

文字|鄭可喬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當樂聖遇上莎士比亞

穿越時空的共鳴

文字|葉綠娜、吳毓庭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貝多芬啟發的舞蹈創作

光與暗影下的貝多芬 為音樂作品而舞的身體

文字|謝杰廷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貝多芬啟發的影劇創作

傳奇人生重重謎團 舞台銀幕探索巨人靈魂

文字|林子昭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貝多芬如何與現代表演藝術對話?

跟著他,你就會找到自己的詮釋

鋼琴家江恬儀 ╳ 編舞家蘇威嘉 文字|吳毓庭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多芬如何與現代表演藝術對話?

這位音樂巨人,讓我看到了……

三位音樂家的「貝多芬啟示」 文字|董昭民、邱浩源、陳立立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貝多芬如何與現代表演藝術對話?

重組演奏曲序 建構一個完整的體驗

白建宇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展演 文字|楊千瑩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觀看的方式 移動介入

前往他方,藉劇場之眼發現想望

移動與想像的雙重視野 文字|黃馨儀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觀看的方式 觀演關係

以移動的身體記憶地方,改寫日常

走出黑盒子 重新「認識」世界 文字|羅倩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觀看的方式 地方紋理

當劇場與地方相遇 多重形式的對話

地方與劇場的共生紋理 文字|洪姿宇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創作的行動 漫步與導覽

散步,從生活開始 島內散步

文字|廖紓均、陳明緯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創作的行動 漫步與瞬間

一夜的閃電迸發 打開城市想像

「白晝之夜」在南港 文字|田育志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創作的行動 補充知識

這個城市,處處是我的舞台

台南特定場域表演的前世今生 文字|厲復平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根於土地的「時間感」

植物的歲時紀事

文字|楊智凱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編舞家 林麗珍

玩著種籽 像個孩子 

文字|張慧慧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作曲家 温隆信

從植物音源 到花語的大地交響

文字|賴家鑫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豎琴演奏家 解瑄

一場盛放的準備

文字|吳毓庭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南管演奏家 王心心

播種 體會堅韌的慢

文字|吳毓庭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聲音藝術家 張欣

帶著自己探看歷史的朋友

文字|張慧慧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編舞家 周書毅

扎根 學習像棵樹

文字|張慧慧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超越擬人化 跨物種的溝通符號

視覺與表演藝術中的植物與自然 文字|張懿文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