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ople
人物

張尹芳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NSO助理指揮

張尹芳 在每個抉擇點上 誠實面對自己

三月上旬在高雄、臨時替突然不適的指揮家羅許德茲特溫斯基代打上陣,並贏得滿堂彩的NSO助理指揮張尹芳,其實已經在多場NSO的跨界音樂會中展現令人印象深刻實力。從中提琴手轉拿起指揮棒,張尹芳在每一個抉擇點上誠實地面對自己,並且讓自己全力以赴。對張尹芳來說,學習,是永無止盡的,但不變的是,她享受著與音樂為伍的樂趣。

文字|吳珮語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跨世紀的指揮大師

羅許德茲特溫斯基 俄國音樂的代言人

Gennady Rozhdestvensky

生於同樣的年代,羅許德茲特溫斯基是少數與幾位廿世紀俄國作曲家親身接觸者,他的名望讓知名的作曲家如浦羅柯菲夫、蕭斯塔可維奇等,都曾題獻多首作品給他。許多樂迷們不但透過他認識豐富的俄羅斯音樂,藉由他在各地的演奏,更能讓觀眾體會原汁原味的樂曲風貌,超越一甲子的指揮生涯裡,羅許德茲特溫斯基可說是一位名符其實的俄國音樂大使。

文字|李秋玫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廿一世紀黃金指揮世代的翹楚

丹尼爾.哈丁 蛻變中的傳奇

Daniel Harding

從十七歲被賽門.拉圖爵士拔擢為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助理指揮開始,丹尼爾.哈丁就此展開他的樂壇傳奇。除了有拉圖與阿巴多兩位樂壇大師傳承經驗外,他自己也積極累積樂團經驗與曲目,讓他在這個迅速變遷的世界樂壇能夠游刃自如。哈丁曾在受訪時表示,他的職業指揮生涯目前已經邁入第二階段,而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怎麼去把它做得更好!

文字|蔡昆霖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舞鈴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劉樂群 「扯」上舞台 勇敢追夢

原本是個國小的數學老師,卻因為校長交付的一箱扯鈴,讓他走上了一條意外的藝術之路這就是劉樂群,舞鈴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一步步走來,無心插柳柳成蔭,自稱沒有藝術專業背景的他,說自己「是從觀眾席留學回來的」,總是土法煉鋼地解決一切難題。帶著舞鈴劇場走遍世界,讓傳統技藝展現新風貌,勇於做夢的劉樂群,現在還想登上更大的舞台,打造更奇妙的舞台幻境

文字|于林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旅美琵琶演奏家

吳蠻 懷抱琵琶不遮面 彈撥之間尋知交

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是少數能以東方樂器征服國際樂壇的音樂家,在她手中,琵琶早已走出古典傳統,成為現代音樂家眼中筆下揮灑豐富的樂器。帶著琵琶,吳蠻也以「吳蠻與朋友們」為名,進入鄉野山林中挖掘珍貴又不為人知的音樂,讓這些素人音樂家們成為音樂會主角。今年,吳蠻找到台灣的原住民朋友,讓山林之聲與錚鏦之音,愉快唱和

文字|李秋玫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從京劇老生到跨界演員

盛鑑 身懷傳統底蘊 志向舞台天際

身為被外界看好的新生代京劇接班人,主工老生的盛鑑,卻是在兜了一大圈後,才更確立自己想演出傳統京劇的方向。這幾年來他參與了不少跨界演出,從現代戲劇、舞蹈到電影,但在中國知名京梆演員裴艷玲的教導下,盛鑑懂得了欣賞傳統的真美,也對傳統梨園訓練對自己演員功力的深厚扎根找回信心。但他也說:「現在的我,想做很多事,演電影、電視,甚至有興趣的現代劇場,也願意接。我想把自己放大一些,告訴自己:我是一個演員,不是某一種演員。」

文字|李晏如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離去又將再來

悼捷克劇作家哈維爾

前捷克總統、劇作家哈維爾於去年十二月十八日逝世,享年七十五歲。從「布拉格之春」的異議分子、被捕入監的政治犯、「天鵝絨革命」的領導者到被選為捷克總統,哈維爾的政治角色雖鮮明,但我們更不能忘記他的劇作家身分,而且是以犀利的筆鋒,作為革命的利器。本刊特邀熟悉捷克劇壇的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以此文介紹哈維爾的劇作特色與成就。

文字|耿一偉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美籍韓裔小提琴家

張莎拉 在矛盾之中,依舊單純專一

Sarah Chang

從八歲時與祖賓.梅塔及紐約愛樂合作演出帕格尼尼《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之後,美籍韓裔小提琴家張莎拉就走上了職業演奏家的路途,與其他亞裔音樂神童一樣,度過馬不停蹄的演奏兼顧課業的巡迴演奏童年。即便有過疑問,但她也依順地走著音樂的路途,也衷心喜愛古典音樂的世界,甚至視歐陸為她音樂生命的源頭。「一天到晚飛來飛去,在不同的城市演出,當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我的秘訣是,只要你真心享受表演這件事,那就值得了!」張莎拉說。

文字|白斐嵐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現代音樂作曲家

細川俊夫 傳統為根 綻放耀眼世界の花

Toshio Hosokawa

去年十一月的雲門舞作《屋漏痕》,水墨暈染流動的投影中,白衣舞者翩然起舞,襯托的空靈之音,令觀者印象深刻這些動人的音樂,正出自旅居德國的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之手。今年十一月,台灣樂迷藉著柏林愛樂的訪台音樂會,與細川俊夫再度相遇,聆賞到他的新作法國號協奏曲《開花の時》。作為一個浸潤在西方古典音樂環境中,卻根植日本傳統音樂創作的作曲家,細川俊夫說:「對自己傳統的愛,及對外來文化的尊重,是自我藝術創造力的開始!」

文字|沈雕龍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邱安忱 挖掘表演的新大陸

在台灣,單憑小劇場微薄薪資存活的劇場工作者很少,而四十幾歲仍活躍的男演員更屈指可數,邱安忱就是其中之一。身為同黨劇團團長的他,也是全職小劇場演員,今年他參加了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的《茶花女》演出,表現令人驚豔!他說:「去做自己沒做過的事情,一直是我的興趣。」這個月,他將在《我的妻子就是我》中一人挑戰四十幾個角色,想必也讓他演得過癮至極。

文字|柯喬齡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多角人生 從容演奏

小提琴家蘇顯達

身兼小提琴家、樂團首席、電台主持人,還有音樂系教授、主任、所長等各種角色,蘇顯達卻從來不曾為了過度忙碌而慌亂,似乎總能在緊湊的行程中游刃有餘,甚至時時掌握時間練琴,一手精湛琴藝永遠令人折服。從法國學成返台已經廿五年,回顧這一年來的人事滄桑,蘇顯達感觸良多,因此更珍惜每一次上台的機會,盡力地讓自己的演出趨近於完美,因為那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交代!

文字|李秋玫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羅文瑾 堅毅稻草人 扎根守護舞蹈田園

在藝術資源相對欠缺的台南,稻草人現代舞團藝術總監、編舞家羅文瑾,如同矗立田中、風雨不歇的稻草人,克服重重難關,讓南台灣的現代舞也跳得有聲有色,她說:「台南機會少競爭也少,所以我想給畢業的學生舞者更多的機會,讓台南的舞蹈環境可以更好,讓她們可以回來跳舞。」

文字|陶維均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馬照琪 害羞小丑 因戲劇重新看待世界

台上的她有時是畫著誇張的花臉,有時是戴著紅鼻子,還有跳加官式的小丑步伐、逗趣的肢體台下的沙丁龐客劇團團長馬照琪,卻說自己是個內向害羞的人,但戲劇的力量,卻讓她有勇氣去接觸人群、重新看待真實世界,她曾說:「選擇運用小丑的形式,來呈現這個世界在電視上看不到的真面目,笑聲也只是思考的開始。」

文字|萬金油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國光劇團當家老生

唐文華 撐住一口氣 精演半生戲

作為台灣數一數二的京劇演員,老生唐文華師承台灣四大鬚生之首胡少安,天賦才華早現,年紀輕輕就是各大劇團爭聘的角兒。年滿五十歲的他,將再度演出壓箱戲《未央天》,演出主角忠僕馬義,得在台上表演肉身滾釘板,「必須閉住氣,頂住。」《未央天》他演了三次,每次間隔十年,幾乎就是他京戲生涯不同時間點的註解也就像是撐著這口氣,唐文華度過了京劇的美好年代,也來到京劇衰微的當下

文字|萬金油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實力派女演員

秦海璐 簡單中,找到自己的紅玫瑰

廿歲就以《榴槤飄飄》得到金馬獎影后榮銜,秦海璐卻不像其他當紅大陸女星一樣演出商業大片,她持續演舞台劇、演新導演的電影,走一條人跡罕至的演藝之路。十一月,她將隨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的作品《紅玫瑰與白玫瑰》訪台演出。秦海璐說,田沁鑫是她表演生涯中的貴人,為了讓一開始找不到感覺的她體會紅玫瑰,田沁鑫讓她從六歲開始演,先找六歲時紅玫瑰的感覺。之後慢慢演到十二歲、十八歲最終,秦海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紅玫瑰

文字|李晏如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朱宏章 演戲,是一種享受

身兼演員、導演與表演老師多角的朱宏章,是台灣少數受過紮實寫實表演訓練的劇場人,專業素養的厚實,也讓他能在多重角色間迅速切換毫無窒礙。而作為「表演老師」的他,十分享受與學生的互動關係,更看重和學生的對話過程。撇開時間分配、體力負荷等問題,他更肯定地說:「保持創作,一定幫助我教創作。兩者對我來說並不衝突,為學生解惑的成就感還更高。」

文字|朱安如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謝盈萱 生活中的超級宅女,舞台上完美女主角

從《包法利夫人們》、《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到近期在《Re/turn》中的亮眼演出,謝盈萱已然被視為一個兼具實力與魅力的精采女演員。不同於台上幽默逗趣的女丑形象,台下的謝盈萱不多話、喜愛獨處,可以四、五天不出門,自稱是「超級宅女」,但她總是睜大著眼睛觀察周遭人們的動態,觀察每個選擇每個決定背後的脈絡動機,而這些素材,也就讓她在舞台上展現貼近人們的表演。

文字|陶維均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縱橫藝術與流行的作曲大師

李泰祥 浪漫情痴的音樂靈魂

說起李泰祥,大家都會想到〈橄欖樹〉,一首超越世代的歌,一首傳唱不輟的經典。聽著李泰祥的歌,你很難說是流行、民謠或藝術歌曲,就是這麼獨特地自成韻味,傳述著他對生活片斷的浪漫感受。已經罹患帕金森氏症的他,雖為病痛所苦,但仍堅持創作、仍抱著好多舞台演出的夢想

文字|林琬千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臺北故事劇場藝術總監

郭子 學會因緣自在,喜歡現在的自己

曾是流行樂壇歌手、當紅劇場演員,多才多藝的郭子,卻在十二年前忽然宣佈離開舞台,退居幕後製作;十二年後,他帶著「臺北故事劇場」重新復出,演出當年膾炙人口的作品《花季未了》。談起過往種種人生波折,曾經苦痛煩惱的心路歷程,現今因接觸宗教而學會「放下」與「珍惜當下」的郭子表示:「年輕的時候,創作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到了這個年紀,重回劇場是為了成就別人的舞台,幫別人圓夢。」

文字|廖俊逞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世界軌跡樂團團長

吳馬丁 轉換不斷的人生 照見有意思的風景

來自比利時的音樂家吳馬丁,因為在今年的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中大放異彩而備受矚目。從小到大學的樂器頻頻轉換,生活中也變動不迭,因緣際會來到亞洲、落腳台灣,還在台灣組團創作起以民族音樂為基礎的作品,吳馬丁並不認為這些過程辛苦,反而覺得笑著說自己這麼地「轉來轉去的很有意思。」

文字|李秋玫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波蘭劇場大師

陸帕 打造時間魔法 挖掘人性真實

即將帶著作品《麗特、丹妮、佛斯》首度訪台的波蘭劇場大師克里斯提安.陸帕,是波蘭劇壇廿世紀最重要的三位導演之一。與康托、葛羅托斯基齊名的他,其劇場特點亦是關於時間的處理,他讓時間成為劇場的角色,在空間中任意延長、壓縮、停頓,而時間的進退處理,是為了讓出空間,表現角色的人性部分,並用演員的寫實性,來更挖掘人物更深層的真實。

文字|謝東寧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從德國奔回的編舞黑馬

賴翠霜 從困圍中尋索內在自由

她是碧娜.鮑許的學妹,也是台灣少數在德國發展的舞蹈工作者,自二○○二年起陸續應邀返台與國內舞團合作發表編創作品,在以舞作《囲》贏得○八年台新藝術獎後,也讓國人驚覺這位編舞黑馬賴翠霜的出現。她的新作品《抽屜》,延續《囲》的系列,將從大環境的包覆,回到個人隱匿內在的探索。

文字|鄒欣寧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自辦公室OL重回舞台

張詩盈 表演,就是把自己誠實地拿出來

以電影《父後七日》獲頒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並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與最佳新人的張詩盈,是個道地的劇場演員,其實一度已放下表演生涯、轉型上班族,卻也因上述的獎項肯定,讓她重拾回到表演舞台的信心。這個月陸續將有兩齣作品演出,也足證她對表演的熱情;張詩盈說,她面對表演、面對創作的自我要求是:「把自己誠實地拿出來,攤在桌上,給大家看。」

文字|朱安如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魅力懾人的花腔女高音

曹秀美 毫無保留 一切為了成就藝術

韓籍花腔女高音曹淑美,她的美聲曾被指揮大師卡拉揚讚譽為「來自天堂的聲音」,在音樂會中展現的驚人魅力與爆發力,能讓音樂廳中的樂迷展現如同搖滾音樂會般的熱烈瘋狂。除了經典的花腔女高音曲目,她演出並灌錄過多張的跨界音樂專輯,演唱音樂劇和流行歌曲,能讓平時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也深受她的歌聲吸引。她以專業與嚴謹的態度自律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成就台上美好的藝術。

文字|林慈音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