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ople
人物

蕭泰然在淡水馬偕教會前留影
藝號人物 People

蕭泰然 以生命譜寫動人心聲

有「東方的拉赫瑪尼諾夫」美稱的台灣作曲家蕭泰然,今年一月時獲頒台灣位階最高的行政院文化獎,可謂實至名歸。他的作品動人心弦,每每能觸發聆賞者的深刻感動,濃烈的土地情感,更是令人動容。而在這些直入人心的音符背後,蕭泰然卻是經歷了波折苦痛的人生,但纖細善感的心靈卻不因此而頹靡消沉,他將生命的經歷和苦痛,化為樂曲,傳遞出來的,不是哀怨,不是苦毒,卻是滿滿的愛和希望。

文字|林慈音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追念藏身在電影世界後的現代音樂巨擘

李給悌,您在色彩中做夢嗎?

美國電影導演庫柏力克的科幻經典《2001年太空漫遊》中,引領觀眾進入未來幻想世界的,除了穿越外太空的影像,還有空靈緲遠的樂音來自現代音樂大師李給悌的作品。 李給悌是二十世紀後半期現代音樂的大家,與史托克豪森等並列。今年六月十二日以八十三高齡辭世,本刊特邀作曲家林芳宜以專文介紹這位對國人來說或許陌生,卻是近代西洋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文字|林芳宜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給我戲演,其他免談!

劇場痴人 魅力女優—安娜.蒂斯摩

「我在劇場裡所呈現的,是現實人生中我不會去做的。在這裡面,只有我自己的堅持。」舞台下極其羞澀瘦弱的安娜.蒂斯摩(Anne Tismer),上了舞台後卻爆發力十足,有如巨人。十月由她領銜演出的《點歌時間》與《玩偶之家娜拉》,迷倒了一拖拉庫的觀眾,說不定,她已經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有資格在台灣組織劇迷會的歐洲劇場演員。 與她攜手創作娜拉奇蹟的導演歐斯特麥耶形容安娜‧蒂斯摩是個有劇場依存症的演員,對劇場藝術有絕對的渴求,舞台上的她所跟隨的,是只存在她雙眼的那道光,觀眾的反應與其他事務都不會打擾或影響她的演出。劇場是她的烏托邦,在兩廳院十月的德國狂潮系列節目中,她與她的烏托邦震懾了全場的觀眾,在本篇專訪中,她將打開烏托邦的大門,讓喜愛她的台灣觀眾一探內中風景。

文字|莊珮瑤、周倩漪、林芳宜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悼念品特

對話的冰山——品特的戲劇

品特過世了,在悼念之餘,也花了一點時間想,他對我,他對我們所有同行的具體影響是什麼?我發現幾乎所有當代在說故事的創意人都離不開他的影響。他用曖昧不清的表達手法表現出確切但經常隱形的危機(menace,此字也意味著怪物),其實早已成為一代好萊塢甚至於藝術電影的某一種標準模式。小說、劇場更不用說。他的作品讓模糊的人生觀正式合法化;他的作品讓後來作者需要提供給觀眾的故事情節大量減少,把過去會被視為作者失職的行為變得合法合理。我知道我在構思某些作品時,會不知不覺掉入品特式的編劇邏輯。可能最接近的是《新加坡即興》,到今天寫文章時才回憶起,該劇名向貝克特致敬,作品本身紀念郭寶崑先生,但骨子裡是受品特編劇邏輯及美學影響甚深的。 品特獲諾貝爾文學獎時,我當時寫了一篇短文,在此提供給《PAR表演藝術》雜誌。

文字|賴聲川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國樂教育發展先驅

董榕森 健筆不歇 繪展生命春曉

董榕森,也是現在我們所尊稱的「奕宣老師」,只要見過他的面,就可以感受到這位謙謙文人風範中、吐露著堅毅的氣質。他所創作過的,不僅僅是這些聽來沒有壓力的小曲,那首為多少吹笛人型塑出「玉樹臨風」印象的《陽明春曉》正是出自他的筆下。無論是教學、演奏或推廣,要說台灣國樂歷史的發展軌跡,董榕森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號人物。

文字|李秋玫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新任藝術顧問

水藍 步步踏實 打造樂團升級實力

水藍,近年來陸續接受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邀請演出,對台灣樂迷來說並不是個陌生的名字。目前,他的身分仍是新加坡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以及丹麥哥本哈根愛樂管絃樂團的首席指揮。而在國際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打造樂團的魔力,能帶領樂團脫離舊有地位,邁進世界舞台。在國台交歡慶六十五週年之際,他也首肯擔任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藝術顧問。令人期待他將為這個台灣創立最早的樂團,再創更上層樓的嶄新局面!

文字|李秋玫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艾瑪.強森:單簧管就是我的聲音

越洋獨家專訪英國單簧管演奏家

風格獨特的英國單簧管演奏家艾瑪.強森,將於五月份訪台,並與NSO合作演出「NSO精選1001天方夜譚」。她多元而豐富的音樂表演,曲目從古典、爵士到現代音樂,舞台上肢體語言靈動自由,在在讓人印象深刻。「喜歡做出有趣的音樂來吸引聽眾」的艾瑪,曾以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樂器:「我的聲音」,她所吹奏的樂音就像是她自己的歌聲,毫無矯飾地發聲吟唱。

文字|林慈音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與藝術再近一點廣告圖片
焦點人物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藝術總監

張秀如 澆灌南台灣的芭蕾園丁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張秀如,二十多年來在南台灣執著耕耘芭蕾舞蹈教育,更創立舞團、每年費心製作舞劇演出,就是為了讓一手教出的芭蕾舞者,能有上台讓技藝精進的機會。雖然台灣的芭蕾發展可說是相對弱勢,但張秀如仍期待:「希望大家多看到芭蕾,多運用芭蕾,台灣的孩子絕對可以跳芭蕾!」

文字|周倩漪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從新老戲到移植西方經典歌劇

李寶春 做個「與眾不同」的角兒

出身戲曲世家,有個鼎鼎大名的名家父親李少春,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李寶春在舞台創造上,卻不為流派、傳人的框框限制,他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他牢記父親的教導,於京劇藝術上,大膽開創、與眾不同。即將上演的《弄臣》移植自西方經典歌劇,他謙稱對西方文化了解不夠透徹,只是「斗膽」、憑他的理解「借題發揮」。李寶春年紀越大越活出自己,拋開傳統包袱後,藝術之路更加海闊天空。

文字|廖俊逞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從出塵到入世─品特的最後歷程

貝克特和品特的這些作品都在聲討極權專制──他們早期作品中的抽象外力,已經具體化為現實中的政府勢力。雖然兩人攻擊的對象不同:貝克特針對的是假共產主義之名的東歐獨裁者,品特針對的是假自由民主之名的英美侵略者。但共通的是,他們已從提煉現實成為完美形式的現代主義創作者,轉變成以藝術積極介入公共領域的知識分子。

文字|鴻鴻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當紅劇作家

希梅芬尼 超寫實之筆 透析沉重現實

在當前德國劇壇上舉足輕重的羅蘭.希梅芬尼,除了以分量豐碩的精采劇作備受肯定外,近年更擔綱自己劇作的導演,舞台製作成績亦受矚目。這次將在臺北藝術節由台南人劇團演出的《金龍》(編按),就是他的近作之一,該劇在維也納城堡劇院製作由他自己擔任導演,亦獲邀參加柏林二○一○年的「戲劇盛會」。趁《金龍》將在台北現身之際,本刊特地訪問劇作家本人,一談他的的戲劇思考與《金龍》的創作想法。

文字|林冠吾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蔡麗華

扎根文學與土地 打造舞蹈新風華

從小文思慧黠、本以當「台灣的莎士比亞」為志的蔡麗華,卻是在上了大學、因舞蹈家劉鳳學的啟蒙,才開始開展一生的「舞蹈大夢」。從現代舞毅然轉為投入民族舞的蒐集編創,又是另一番心路歷程。創立台北民族舞團二十年,現今仍汲汲於創作的她說:「我一生覺得很幸福!」「最快樂的事就是做自己愛做的事情,跟愛的人在一起。」

文字|周倩漪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超級戲迷王安祈 專訪梅派嫡傳大師

梅葆玖 唱出消逝的文化氣韻

應台灣女弟子魏海敏之邀,久違台灣觀眾的梅派傳人梅葆玖再度訪台,並在魏海敏擔綱的「大師經典.極致綻放」演出最後一天,與女弟子同台清唱,雖然已經七十五歲,但表演聲嗓依舊典雅醉人。本刊特邀國光劇團藝術總監、也是超級戲迷的王安祈教授,專訪大師,一談梅派藝術的表演精髓與自幼跟隨父親梅蘭芳的習藝點滴

文字|王安祈、范辰旭、莊珮瑤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藝號人物 People 致力彈奏當代作品的鋼琴家

林佳靜:要與作曲家共同寫下歷史

她十歲即為了拜師學琴而遠赴維也納,再歷經美國、瑞士等三地不同的文化薰陶與人生階段,在甜美外表下,林佳靜有著青年音樂家們少見的開闊格局。台灣觀眾幾乎每年都可聽到她的演出,但在這些音樂會曲目中,觀眾們又看到多少她豐富的面貌呢?去年年底走馬代打由史耐德指揮的理查.史特勞斯《戲謔曲》,今年一開春又將與國家交響樂團越洋至星馬演出馬水龍的《關渡隨想曲》,林佳靜在繁忙的演出中,與讀者分享她的音樂與生活。

文字|林芳宜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黃強華與黃文擇 指、掌、八音 造霹靂

出身雲林虎尾的「五洲園」布袋戲世家、以「霹靂布袋戲」創造事業一片天的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倆,二月下旬將與交響樂團合作,要在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園區推出「2010衛武營霹靂英雄交響音樂會」,不讓「電玩交響音樂會」專美於前,這次也將把霹靂系列精心雕琢的配樂以交響樂的磅礡氣勢呈現。他們是如何運作這個布袋戲迷心目中的「霹靂王國」呢?又如何讓布袋戲在還沒有「文創產業」概念的年代,就達到產業的規模呢?且讓我們藉此機會,一探「霹靂」的基地,聽聽黃強華與黃文擇怎麼說。

文字|薛湧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舞台設計師

曾文通 讓自己放空 為舞台「留黑」

來自香港的曾文通,是近年來兩岸三地備受矚目的舞台設計師,從九七年入行開始已完成超過一百個作品,去年在台灣的作品《最美的時刻》與《2012》還雙雙入圍台新藝術獎。這樣一個「火紅」的人,卻是一派樸素一如自己的舞台設計,笑容隨和心境清明。曾文通自承中國水墨畫影響他很深,畫中的留白到劇場裡,就是「留黑」,這「黑」是留給觀眾和演員的,「我覺得做一個舞台設計,一定要從身體出發,從演員、觀眾的身體出發。」

文字|周伶芝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魅力懾人的花腔女高音

曹秀美 毫無保留 一切為了成就藝術

韓籍花腔女高音曹淑美,她的美聲曾被指揮大師卡拉揚讚譽為「來自天堂的聲音」,在音樂會中展現的驚人魅力與爆發力,能讓音樂廳中的樂迷展現如同搖滾音樂會般的熱烈瘋狂。除了經典的花腔女高音曲目,她演出並灌錄過多張的跨界音樂專輯,演唱音樂劇和流行歌曲,能讓平時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也深受她的歌聲吸引。她以專業與嚴謹的態度自律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成就台上美好的藝術。

文字|林慈音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劇場的聲音 聲音的劇場

雷光夏 vs. 陳建騏

從容地遊走於古典、電子、實驗、民謠、爵士、流行等領域,將音樂化作一道道黑暗之光,以聲音的體貼、以歌詞的詩意,撫慰都市人的心靈,用樂器用聲效用歌唱用唸白,帶我們張開耳朵,聽見世界,看見自己,觸得到夢。她是音樂創作人、廣播主持人雷光夏。 橫跨劇場、電影、廣告配樂,創作型流行歌手最愛的鍵盤手,他的音符如水般清新甘甜,通過雙手在琴鍵間淡緩流瀉而出,沒有過度渲染的情緒,總是為聽者留白,通過旋律的流動,灌注自己的喜悅與哀傷。他用音符與世界對話,他的音樂是想像的色彩。他是全才音樂人陳建騏。 仲夏台北,雷光夏與陳建騏將要以莎士比亞為題,透過音樂召喚莎劇經典場景。本刊邀請兩位音樂人對話,暢談創作之路上,音樂以及音樂之外,其所創造的。

文字|廖俊逞、朱安如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藝號人物 People 前亞維儂藝術節藝術總監、現任里昂雙年展主席

費弗爾.達榭:藝術節就是要創造出集中、熱烈的氛圍

曾擔任十六年亞維儂藝術節總監、現任里昂雙年展主席的法國重量級國際策展人貝拿.費弗爾.達榭,日前應兩廳院之邀訪台。曾於一九九八年邀請八個台灣團隊站上亞維儂舞台的他,認為當年的演出的確為歐陸觀眾開了眼界。作為一個藝術節的策展人,他認為這是一個充滿風險的挑戰,但也可能為未來的大師鋪路,為觀眾打開觀賞的新視野。

文字|謝東寧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新任團長

黃維明 琴弓換數字 期待建構樂團機制

國內知名小提琴家黃維明新近接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一職,為了及早上軌道,他強迫自己在短時間內上手,連回家都帶著功課研究。極度忙碌中,首先遇到的又是棘手的預算問題,沒有樂器、也沒有指揮棒在手上,他苦笑著說:「從前看音符,現在看數字!」不過,談及樂團未來,他表示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幫樂團找到好指揮,而樂團也應該建立自己的控管機制。

文字|李秋玫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簡立人 恰如其分 溫柔而堅定的光影能量

寬闊的肩膀、壯碩的身材、溫暖的性格,這就是學生們暱稱的「大簡爸爸」簡立人。他帶給大家一種安全感,無論是在舞台、學校、家庭,都是那麼足以信賴。最近甫於韓國首爾獲得世界劇場設計大賽(World Stage Design 2009)燈光設計類銀獎的他,除了高興外,也感到在專業領域上的責任愈顯加重。不僅在教學、創作、興趣外,更清楚瞭解到未來自己要走的方向。

文字|盧家珍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依芙琳.葛蘭妮Evelyn Glennie 教世界如何去「聽」

聽障並非她音樂之路上的阻礙,反而讓人更佩服她的毅力堅持與非凡成就她就是依芙琳.葛蘭妮(Evelyn Glennie),名聞世界的打擊樂家,將為臺北聽障奧運會來台,與優人神鼓在開幕式上演出,並與台北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音樂會「無聲的力量」。她是如何克服種種人生障礙,以音樂為志業呢?本刊特地透過越洋電話專訪,請葛蘭妮暢談她的人生故事與音樂想法。

文字|李秋玫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從綠葉到紅花的劇場重量級女優

林美秀 演戲,天然的尚好

渾然天成的演技和與生俱來的喜感,演員林美秀獲得許多導演的賞識,因此戲約不斷、曝光率超高。從舞台劇、電視到電影,從配角到主角,從稱職的綠葉到「最大朵」的紅花,對自己演員生涯的期許,林美秀說:「與其當空有虛名的紅花,我還是想當個快樂的綠葉,把紅花襯托得很漂漂亮亮。因為花的生命週期太短,再怎麼笨也不選擇當紅花,綠葉的生命力旺盛,而且重點是,可以活得比較久。」

文字|廖俊逞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六十歲正好的佛朗明哥舞蹈家

張鳳翔 天生波西米亞 舞動歲月醇釀

從小以「小白兔」藝名在祖父張邱東松所組「南國音樂團」中表演的舞蹈家張鳳翔,學遍各國的民族舞蹈,但與佛朗明哥的結緣,卻彷彿是前世的鄉愁記憶,一經挑動便不可收拾,成為一生的夢想。她到西班牙學習佛朗明哥的台灣第一人,中間為了家庭放下佛朗明哥,後來又在家人支持下重回西班牙,深入鑽研佛朗明哥精髓。精湛深沈如歲月醇釀的舞技,將在二胡、洞簫與西班牙吉他的伴奏下,在《我是寄居的客旅》中震動起步。

文字|周伶芝、許斌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