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ople
人物

雖然老是和古典音樂有瓜葛,尤里.凱恩還是說:「我是一位爵士音樂家。」
藝號人物 People 美國爵士鋼琴家

尤里.凱恩 採擷古典的意念 打造爵士的想像

美國爵士樂鋼琴家尤里.凱恩,雖然因為以改編古典音樂作爵士樂演出而聞名,但他的自我定位仍是「爵士音樂家」。成長在爵士樂資源豐沛的費城,尤里.凱恩除了有良師的教導,還有自己的好奇心,讓他吸收了駁雜廣泛的音樂元素,也讓他的創作充滿活力。對於古典樂的改編,尤里.凱恩說自己暨非「解構」也非「建構」,而是「再想像」!

文字|桑慧芬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場導演

法蘭克.索恩樂 與偶共舞詩意劇場

台上以骨頭、骷髏、骨架所組成的嶙峋軀體,輕盈地舞動著,一旁的操偶師,也與之翩然共舞操偶的正是法蘭克.索恩樂,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場創辦人與導演,承襲德國文學傳統《浮士德》的主題,與魔鬼交手進而觸碰存在的慾望與脆弱,死亡意象總是圍繞著索恩樂的創作。五月,他將首度訪台,演出他的單人偶戲《飛跳.詠嘆調》,展現暨黑暗又充滿詩意的獨特美學。

文字|周伶芝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美國鋼琴大師

葛拉夫曼 「左」出一片天的音樂老頑童

在長達卅幾年的時間,他不斷與世界頂尖樂團演出最高難度的鋼琴曲目,也曾在哥倫比亞唱片及RCA廠等灌錄柴科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浦羅柯菲夫、布拉姆斯、蕭邦、貝多芬等系列的知名作品。雖罹患無由的手傷,卻不能阻斷他的演奏生涯,反而讓他以著重左手的演奏曲目,再創事業高峰。 他獨具慧眼,能夠在人才之中視得英雄,並將這些子弟兵提升至最佳狀態,同時讓寇蒂斯的名聲揚名國際。究竟是什麼樣的傳奇人物,能一手掌握教育與舞台?連長期與寇蒂斯音樂院互別苗頭的茱莉亞音樂學院都授與他榮譽博士學位蓋瑞.葛拉夫曼,是你不能不知道的一個名字!

文字|焦元溥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柳春春劇社導演

鄭志忠 以生活蘊發「劇場」的傀儡師

身為肢障者,人稱「阿忠」的鄭志忠,獨特的身體姿態讓他如同一個能夠操縱自己這個偶身的傀儡師,而在這個看似正常,但所有人的眼光卻都圍繞在他身上的怪奇世界裡,他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者,生活就是劇場。而他的劇場也來自生活,沉潛多年之後,柳春春劇社應邀再現該團舊作《美麗》,這個被劇場人鴻鴻視為「殘酷劇場」的作品,對阿忠來說,其實「殘酷」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文字|張輯米、廖俊逞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前亞維儂藝術節藝術總監、現任里昂雙年展主席

費弗爾.達榭:藝術節就是要創造出集中、熱烈的氛圍

曾擔任十六年亞維儂藝術節總監、現任里昂雙年展主席的法國重量級國際策展人貝拿.費弗爾.達榭,日前應兩廳院之邀訪台。曾於一九九八年邀請八個台灣團隊站上亞維儂舞台的他,認為當年的演出的確為歐陸觀眾開了眼界。作為一個藝術節的策展人,他認為這是一個充滿風險的挑戰,但也可能為未來的大師鋪路,為觀眾打開觀賞的新視野。

文字|謝東寧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德舞蹈家

孫尚綺 文本為鑰 開啟身體舞動

旅居德國柏林的舞者暨編舞家孫尚綺,「兼具東方與西方」的當代身體風格,讓他在德國舞壇備受矚目。在以DialogueⅡ獲得二○○七年斯圖加特國際獨舞藝術節編舞金牌獎後,除了曾應邀與威廉.佛塞與莎夏.瓦茲的舞團演出,他的編創腳步也從未停歇,常從令自己動心的文學作品出發編舞,他說:「我認為一個好的文學作品是in body的,會讓身體不斷產生反應;可以說,好的文本就是一個舞譜。」

文字|鄒欣寧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作曲家

冉天豪 笑言「被動」創作 學習音樂謎題

從小學琴但非音樂科班,大學念的是英文系也從沒想過要走音樂這條路,但卻成為台灣合唱與音樂劇創作的第一把交椅這就是冉天豪,創作了《四月望雨》、《隔壁親家》、《渭水春風》等重演多次的音樂劇,卻還不到四十歲。笑稱自己只「被動」受邀創作,但他靠的都是實戰經驗,邊做邊學,在獲獎、原聲帶銷售名列前茅、邀約不斷的現在,他卻謙虛地說他是「每做完一項就等於多學會了一項才能。」

文字|李秋玫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創作,在路上—旅行中的人生風景

王偉忠╳賴聲川

二○○八年,華人戲劇圈的重量級導演賴聲川、影視界的王牌製作人王偉忠,首次攜手,打造出了一齣叫好叫座、至今歷演不衰的劇場作品《寶島一村》。王偉忠的眷村故事,在賴聲川的巧妙編織下,成了一則笑淚交替,不分族群都為之動容的生命故事。 繼《寶島一村》後,兩人再度合作,以相聲為形式,以旅行為題,笑談旅途中的人生風景。賴聲川是個典型計畫旅行的人,從訂機票到行程,都得全程參與,旅行一定得有個目的,然而,意料之外的奇遇卻為旅程帶來更多的驚喜。對王偉忠來說,旅行是自我放逐的漂泊,「以為可以尋找靈感、尋找自我,後來發現都是狗屁」,他說,結婚後有小孩才覺得「家人一起旅行的感覺最好」。 兩種不同旅行哲學的相遇,交融激盪出了相聲劇《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戲未上演前,本刊先請兩位創意大師面對面,與讀者分享他們真實人生的旅行經驗。在旅行已經成為現代人最風尚的休閒活動的今日,旅行之於他們的意義為何?旅行帶給人的啟發,如何轉換為創作的養分?他們又如何在一次次的旅程中,發現不同的人生風景?

文字|黎家齊、廖俊逞、朱安如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新任藝術顧問

水藍 步步踏實 打造樂團升級實力

水藍,近年來陸續接受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邀請演出,對台灣樂迷來說並不是個陌生的名字。目前,他的身分仍是新加坡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以及丹麥哥本哈根愛樂管絃樂團的首席指揮。而在國際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打造樂團的魔力,能帶領樂團脫離舊有地位,邁進世界舞台。在國台交歡慶六十五週年之際,他也首肯擔任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的藝術顧問。令人期待他將為這個台灣創立最早的樂團,再創更上層樓的嶄新局面!

文字|李秋玫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帳篷劇編導

櫻井大造 將棄置在社會底層的聲音,帶到帳篷之中

一九九五年,櫻井大造通過「民眾劇場」的跨國網絡,與台灣「差事劇團」的鍾喬認識,促成了一九九九年在三重橋下的帳篷演出,並種下了大造日後以台灣作為帳篷戲劇活動據點的契機。十年來,帳篷劇場這個從日本移植而來的「劇種」,在台灣落地生根,發展出自己的軌跡,櫻井大造也另成立「台灣海筆子」,作為亞洲帳篷行動的台灣分支,與日本「野戰之月」遙相呼應。對櫻井大造而言,帳篷劇場是為「為了社會底層民眾發聲」,並強調要將「被棄置在社會底層的不為人知的聲音,無法具象化的記憶,帶到帳篷之中」。

文字|廖俊逞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美編舞家

洪于倫 把詮釋的自由,送給觀眾

雖然出身企業世家,但旅美編舞家洪于倫不愛提這事,強調自己是家中的「藝術家第一代」,獨立性格鮮明。從小在媽媽簡靜惠的引領下接觸藝術、學舞不輟,洪于倫後來卻專攻心理學,直到有一天重新想起跳舞的快樂,才又重回舞蹈懷抱,選擇現代舞起步,還在紐約組了舞團。去年應舞蹈空間舞團之邀在皇冠藝術節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洪于倫也首度在台灣展現自己的創作成果。

文字|鄒欣寧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劇評人暨導演

王墨林 在黑盒劇場裡 召喚歷史幽靈

資深劇評人、也是劇場導演的王墨林,是台灣劇場界永遠的批判者。出身國家機器軍隊體制的他,拒絕遺忘過往歷史刻印在自己身上的記憶,透過書寫、劇場創作與社會行動,持續地針砭整個劇場與社會。這回,他借用美國詩人艾略特著名的長詩及其篇名,在新作《荒原》裡將詩句拆解、組裝到兩位角色的對白裡,以死亡的話語訴說失落的理想,以頹敗的軀體,讓枯萎的精神顯影,王墨林說:「《荒原》會是我生命歷程中一個很重要的作品,它不是我的傳記,而是我生命的光影。」

文字|郭亮廷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出入劇場影視皆自得的優雅女優

蕭艾 認真過日子 就是為角色做好功課

舞台上,蕭艾扮演過各式各樣的角色,體驗過千奇百怪的人生,下了台,她卻異常低調,不抽菸不喝酒,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既不浪漫也不瘋狂,簡直理性到了極點,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劇場工作者的想像。婚後選擇以家庭為重心,回歸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蕭艾卻更能體會「戲劇是用人生經驗醞釀出來的藝術形式」這句話。蕭艾說,因此認真過日子,就是為角色做功課的最好方式。

文字|廖俊逞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世紀當代舞團藝術總監

姚淑芬 十年為期 以舞檢視生命足跡

二○○○年創立了「世紀當代舞團」,一晃眼,已經十年!編舞家姚淑芬於此刻回顧自己的舞蹈生涯,竟發現「十年」對自己來說是別有意義的數字,從小時候學舞的不情願,到發現自己不適合芭蕾,然後走上現代舞編創、成立舞團的道路,一路下來的姚淑芬,就像一個好奇的流浪者,不停下探索的腳步。這一次的「十年」,姚淑芬挑戰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收心回歸舞蹈肢體,獻上《婚禮》與《春之祭》,更坦誠掘探人的原始情慾。

文字|鄒欣寧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兩位「不務正業」的藝術園丁

朱宗慶vs.嚴長壽

今年七月,朱宗慶因為嚴長壽的一通電話邀約,帶著打擊樂團副團長何鴻棋一起到台東。在那裡,宣布從亞都麗緻退休的嚴長壽才剛創辦的「公益基金會平台」正舉行著花東青少年藝術創作營隊。嚴長壽邀集大批藝文界好友,來到此地和這群原住民少年們分享他們如何走入藝術、為何選擇藝術,以及,若要駐足於藝術世界中,該懷抱怎樣的熱情、執著與努力。 找上朱宗慶,嚴長壽笑稱,全因兩人擁有太多相似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兩個都不務正業!」朱宗慶自一九八六年創立打擊樂團以來,不僅鍾情於創作表演,更致力推廣音樂教育,成立打擊樂教學系統,從多年來台灣打擊樂的學習人口僅次於鋼琴便可見其成效;此外,朱宗慶延展自身的藝術管理長才,歷任兩廳院藝術總監等職,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徹底展現「不務正業」的特質。 嚴長壽尚未自亞都麗緻飯店總裁退休前,便堪稱台灣最關注藝文生態的企業家,他從飯店旅館和觀光業的角度出發,熱切著書、演講分享台灣文化永續經營的可能;近年更與花東的地方發展成為「命運共同體」,甚而運作公益平台基金會,以推動最終目標「希望學堂」的設立。 兩位以高度熱忱投身藝術教育的音樂人、企業家,都來到關鍵的時間點朱宗慶打擊樂團即將滿二十五週年,公益基金會平台甫成立一年多,藝文品牌如何走下去?如何介入、深耕台灣在地的藝文生活?本刊特別邀請兩位進行對談,笑談間,感受到最多的,仍是他們身上源源不絕湧出的熱情。

文字|黎家齊、鄒欣寧、張佳欣、顏涵正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環台倒立的Mr. Candle--黃明正

以特技為針 織縫現實與理想

帶著一身特技本領,黃明正卻不甘自己只是一個特技演員,一年來以「環台倒立」的行動,踏上自我與土地的追尋之旅。他將行遍兩萬公里的倒立影像,剪輯成揉合旅遊、夢想與行為藝術的紀錄片,以「Mr. Candle」作為實踐藝術行動的代言人。在新作《透明之國》裡,現場的馬戲特技獨角戲也將穿插紀錄片,以互文的對位關係,呈現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對照與交會。

文字|朱安如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聖十字合唱團指揮 羅德利希.克萊勒

以普世精神詮釋《彌賽亞》Roderich Kreile

德勒斯登聖十字合唱團是目前全球擁有最悠久歷史傳統的少年合唱團之一。十一月該團將協同德勒斯登愛樂交響樂團訪台演出經典神劇《彌賽亞》。此次領軍來台的指揮家是該團指揮羅德利希.克萊勒,帶領該團迄今已屆十二年,本刊特別專訪克萊勒,請他一談他與聖十字合唱團的結緣、對《彌賽亞》的看法、以及與德勒斯登愛樂合作之心得。

文字|吳孟珊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最佳越劇代言人

茅威濤 濤聲不絕三十載 一肩扛起文化傳承

台上俊美逸朗的小生,如電火球般的眼神震懾著台下觀眾的心,如同台灣的歌仔戲紅小生總是戲迷追隨的偶像,身為越劇舞台上出類拔萃的女小生,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的瀟灑風流,更是讓粉絲遍佈海內外。但被指定為越劇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她,卻是時時不忘肩上挑負著的傳承重擔,創作演出《藏書之家》,也在主角范容的人生與命運中,找到對藝術使命之執著與忠誠的共鳴。

文字|李翠芝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六十歲正好的佛朗明哥舞蹈家

張鳳翔 天生波西米亞 舞動歲月醇釀

從小以「小白兔」藝名在祖父張邱東松所組「南國音樂團」中表演的舞蹈家張鳳翔,學遍各國的民族舞蹈,但與佛朗明哥的結緣,卻彷彿是前世的鄉愁記憶,一經挑動便不可收拾,成為一生的夢想。她到西班牙學習佛朗明哥的台灣第一人,中間為了家庭放下佛朗明哥,後來又在家人支持下重回西班牙,深入鑽研佛朗明哥精髓。精湛深沈如歲月醇釀的舞技,將在二胡、洞簫與西班牙吉他的伴奏下,在《我是寄居的客旅》中震動起步。

文字|周伶芝、許斌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國樂教育發展先驅

董榕森 健筆不歇 繪展生命春曉

董榕森,也是現在我們所尊稱的「奕宣老師」,只要見過他的面,就可以感受到這位謙謙文人風範中、吐露著堅毅的氣質。他所創作過的,不僅僅是這些聽來沒有壓力的小曲,那首為多少吹笛人型塑出「玉樹臨風」印象的《陽明春曉》正是出自他的筆下。無論是教學、演奏或推廣,要說台灣國樂歷史的發展軌跡,董榕森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號人物。

文字|李秋玫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從綠葉到紅花的劇場重量級女優

林美秀 演戲,天然的尚好

渾然天成的演技和與生俱來的喜感,演員林美秀獲得許多導演的賞識,因此戲約不斷、曝光率超高。從舞台劇、電視到電影,從配角到主角,從稱職的綠葉到「最大朵」的紅花,對自己演員生涯的期許,林美秀說:「與其當空有虛名的紅花,我還是想當個快樂的綠葉,把紅花襯托得很漂漂亮亮。因為花的生命週期太短,再怎麼笨也不選擇當紅花,綠葉的生命力旺盛,而且重點是,可以活得比較久。」

文字|廖俊逞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藝號人物 People 蘇州評彈天后

盛小雲 雲水照花流轉人生 盡說與卿聽

一襲淡雅旗袍,一頭古典髮髻,娥眉淡掃、朱唇輕點,一派江南女子的溫婉細緻,啟口發聲,卻是或悠遠或悽惻或激昂,彈唱演之間,道盡色色人間故事流轉這就是盛小雲,台灣觀眾心目中的蘇州評彈天后,將與蘇州市評彈團再度訪台,這回她將與一票精采的評彈演員,演出中國劇作家曹禺的經典《雷雨》改編的新書目;她將演出劇中性格張揚、為愛敢於衝撞倫常的「繁漪」,盛小雲表示,也是經過一番人生歷練,方能悟知這個角色背後的深層悲哀。

文字|李翠芝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劉亮延 藏在詭麗裝飾下書寫劇場

在劉亮延的作品中,他總是很「一意孤行」、「毫不避諱」地實踐他對劇場的想像,也因為這種「任性而為」,我們得以看到台灣劇場難得的「妖艷詭譎」、「煙視媚行」的特異姿態。從《曹七巧》、《白素貞》、《劉三妹》到《陳清揚》,這一系列他稱之為「花痴劇場」的戲,關注的對象都是女人,他意圖藉由這些讓觀眾又愛又恨的女性角色,時而矯情感傷時而真情流瀉,曲折地吐露這個世代的關懷與凝視。

文字|廖俊逞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焦點人物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藝術總監

張秀如 澆灌南台灣的芭蕾園丁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張秀如,二十多年來在南台灣執著耕耘芭蕾舞蹈教育,更創立舞團、每年費心製作舞劇演出,就是為了讓一手教出的芭蕾舞者,能有上台讓技藝精進的機會。雖然台灣的芭蕾發展可說是相對弱勢,但張秀如仍期待:「希望大家多看到芭蕾,多運用芭蕾,台灣的孩子絕對可以跳芭蕾!」

文字|周倩漪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鄭智源 穿著高中生制服 在劇場質疑世界

以青少年戲劇為展演主題的「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已屆十年,十週年大戲《花樣年華青少年》找來出身「花樣」的導演鄭智源執導。這個雖已讀大三、卻不捨高中戲劇社的大男生,生活中不是排戲就是看戲,總是以自己的觀點在生活與劇場中質疑世界。鄭智源的時間被凝滯在那個青澀叛逆的階段,因為他很清楚在「成熟」的過程中,同時也切除了與生俱來的畸形肉疣,於是用創作不斷地吶喊著。

文字|張輯米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