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超文本表演,誇語言書寫

劇場文學生活,一樣人生、二份書寫、三種文本

《蒙馬特遺書──女朋友作品二號》不多加任何台詞情節,但卻是以重組敘事結構的方式,和原著以及它的讀者對話。這樣「忠於」原著的劇場呈現,也許有人以為未能超越原著小說文本的成就,但實在又比時下文學市場機制對原著的習慣閱讀,更高明且内斂。

文字|周慧玲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在私人夢魘與集體記憶之間的一道裂縫

評王墨林的《黑洞》

九二一的震動,或許只是讓王墨林積累多年的某種不安情緒(如同地層所累積的能量),碰到釋放的缺口。要我們去面對像王墨林這樣一個人物的生命情境,其實是有點尷尬的──尤其當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既放不下批判的姿態,卻又脆弱地難捨溫情與救贖希望的矛盾體。

文字|陳正熙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失落於天地間的「走影者」

評《X小姐》

坊間論者一再提到X小姐在「尋找自我」,然而姚一葦寫的是個體喪失記憶的苦楚及其引發的社會焦慮。要說劇中涉及追尋的主題並無不可,不過那是社會衆人在尋找她的自我,而不是她本人在尋找。導演蔣維國邀請觀衆在人群中辨認X小姐的身影,恰如姚一葦請出不同的社會人士確認X小姐的身分。

文字|呂健忠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關於黎明前的擺盪與斷裂,種種

《早安夜車》的自我指渉(註1)與虛/實表演

穿過闃黑、隱現、透光、白亮的各個戲劇層次,從夢中的游泳到夢醒之際的現實面,藉著希望、恐懼、猶疑的各種情緒,交錯組合而成的每個情節段落,乍似無序地散置著,但不管是導演、演員或編劇,乃至角色的設定,都是依稀相仿地重述、描摹著類似的人生圖像──三十歲的而立夢魘或夢想。

文字|劉婉俐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看見太陽》驚鴻一瞥後的雜感

《看見太陽》就每一支歌曲而言,不管是作詞或作曲,都能充分發揮出該有的能量。然而,以作品整體的連貫性而言,卻有不足之處,這可能是這出歌舞劇較需努力的地方。劇場製作是一種合作發展的過程(collaborating process),要靠創作團隊其他成員的提醒、腦力激盪或是專業上的貢獻一齊配合,才能完成衆多細節的規畫。

文字|馬天宗
第93期 / 2000年09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年輕」是新台灣人的身體像嗎?

從「歷史性」談創作風格與政治經濟學的關係

積澱一層又一層的身體觀,形塑了所謂的大師風格,而歷史與風格之間相互依附則形成大師風格的意義;在慶幸台灣社會還能支持得住雲門這樣的大型舞團之餘,舞蹈評論,包括新聞記者的報導式評論,到底為雲門,或為林懷民記錄下什麼樣的歷史,卻是不能不深切探討的問題。

文字|王墨麟
第93期 / 2000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