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仲夏一夢分古今

藝術學院的這一場製作,造境元素雖有前例可尋,卻是「莎士比亞產業」在台灣劇場終於「現代化」的見證,證明台灣也可以有導演莎劇的條件。雖然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麗塔沒能形成足以統攝整場演出的詮釋觀點,卻充分表現莎劇結構均衡的大奧妙。她使我們相信,台灣劇場也有可能內化莎士比亞的戲劇經驗。

文字|呂健忠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戲曲 演出評論/戲曲

囝仔轉大人

歌仔戲如何演繹史詩悲劇

《秋風辭》顯然有龐大的企圖,企圖把史實點滴一一交代,卻囿於支線太多,敍事凌亂,無法像《曹操與楊修》簡明暢快,大切數塊。在試圖用人物獨吟、唱唸之中交代內心情緒之矛盾痛苦時,又無法像《金龍與蜉蝣》賦予凝聚的畫面。所以,用內容演繹悲劇,《秋風辭》劇情還有待爬梳簡化,用形式塑造悲劇,《秋風辭》導演手法差強人意。

文字|紀慧玲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戲曲 演出評論/戲曲

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

談第二屆「出將入相-兒童傳統戲劇節」的四齣劇作

對孩童而言,「傳統」根本是一個遙遠的名詞,所以,在劇作品質的甄選上,應該更嚴謹審愼的篩選把關,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不要扼殺小觀衆們享受「童趣」的權利,但是又需要具有超前的意識,深入淺出地設定主題立意;再者也能巧妙組合各種藝術手段,從傳統中蛻變創新,讓舞台投射出各種能量。

文字|蔡欣欣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正偏併立

同步的「舞說」、同樣的精緻、不一樣的心情

同樣是以精緻文化的提煉爲信念,以新古典折衷主義的手法創作舞蹈,兩位編舞家儼然把劇場舞台所賦與的性別角色,作了一番明確且肯定的詮釋。如果說季利安這三個舞作是嵌陷於西方傳統的性別衝突之中,則劉鳳學的《起手板》卻有意爲中國傳統女性建構一個平和的風範。

文字|盧玉珍、白水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