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演出評論 Review

積木童趣中,仍見游移不定的靈魂

評林文中舞團《尛》

過去,林文中總在作品裡放入太多的概念和意圖,難免模糊了焦點,或因為一些枝節而影響了整體的表現。這次,他試圖藉童年的遊戲找回最簡單純粹的本質,完成了一支眉目較清楚的作品。只是成年的林文中與幼時的林文中之間的安靜凝望,使重拾孩童歡樂的竊喜與肩負今日的壓力,隱然在舞作中並現,卻還是那個游移不定的靈魂。

文字|徐開塵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新藝見/新銳藝評

夢在時空交會時

評蘭庭崑劇團《尋找遊園驚夢》劇場版

本戲選擇《牡丹亭》若干折子,組合成三段生、旦對手戲:(遊園驚夢)、〈拾畫尋夢〉、〈寫真玩真〉,改將折子戲兩兩「並置」,擺脫傳奇劇情一折接 續一折、直線發展的進行方式,更能呈現出劇本原是生、旦雙線發展的。此番巧妙安排上述折子,完備柳夢梅、杜麗娘雙主角的戲分設計。

文字|陳韻妃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場純淨的「奉獻」與「吞噬」

評莎妹劇團&法國埃梅劇團《Jumel孿生姊妹》

開場時廚房食具的鏗鏘聲,與後來兩位演員斬釘截鐵、呼吸貫徹的台詞,交相呼應,帶出了吃食和饑渴(或說不滿足比較合適)的狀態。道具與聲音小得恰到好處,空調悶得、氣氛緊張得瀕臨壓力邊緣,導演沒有考慮塑造誇張的女妖造型,私下反而能讓這兩位質地純淨的演員,義無反顧地為導演理念「奉獻」。

文字|傅裕惠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符號化時代 無厘頭感性

評舞蹈空間舞團&東京鷹《月球水》

《月球水》儘管「玩」得瘋狂,大致來說都謹守舞蹈劇場的特質舞蹈,原就是身體和空間之間,不斷建立出新的關係。只不過每一段建立新關係後,並不企圖堆砌成一完整的意義,相反地,卻是各種意義的消解、斷落。編舞家流暢操作這些通俗符號,錯亂嫁接,從而顛覆原符號所指涉,也釋放了我們無形間被萬萬千千符號綁縛著的心智。

文字|林乃文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新銳藝評 Review 目錄索引,新藝見

一場達辛妮亞與達辛妮亞共同的追尋

達辛妮亞的追尋,並非只停留在各文化中以性別為分野的主體/客體二元論(事實上,這在廿一世紀早已算是老掉牙的議題)。當唐吉訶德建構了一個瘋狂失序的想像世界,對抗當時已具有現代資本社會雛型的原則秩序,達辛妮亞也同樣拒絕再現任何明確的界線與分類。這並可從她如何在劇中玩弄雙關語看出端倪。

文字|白斐嵐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儘管守著傳統的劇場觀看關係,到了第八、九場戲,當演員直陳與自身生活經驗相關的情節時,《美》劇便已脫離不了陷入「自我」矛盾在戲劇敘事中直陳現實自我的虛無和無力,而《美》便走在成立不成立的界限之間;我們被如此提醒著這些演員的真實,便對照出方才所見的一切,是在多嚴謹而獨裁的體制下呈現執行;巧的是,本劇批判的不也是某種一面倒的箝制或權力?

文字|傅裕惠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令人不安的「好看的戲」

整體而論,《QA首部曲》是一個非常好看的劇場作品,滿場觀眾的熱烈反應可為印證。從專業評論的角度來看,編導、表演、設計以至於技術執行,都有一定的水準,尤其是擔任主角的蔡柏璋,讓一個稍嫌平板的文本,得以轉化成為好看的演出,有相當重要的關鍵作用。但在走出劇場時,真正讓我不安的,就是《QA首部曲》給人太舒服的感覺。

文字|陳正熙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與藝術再近一點廣告圖片
演出評論 Review

以舞之名的自由跳脫

《ReMove Me》擺脫既定的現代舞演出框架,沒有流暢舞句與規劃好的情緒內涵,用以引發觀眾模擬、體會他人的孤獨、悲哀、荒謬等族繁不及備載種種人生情境。蘇文琪則想要與觀眾一起實實在在存在於演出的當下,舞動中的身體不是客觀意義的符號,也非編舞者或是觀眾內心慾望的投射白板,它是各種感官經驗與科技元素聚合交織而成,與時、空同在並存,也同樣處於流轉變動之中。

文字|魏淑美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波哥雷里奇的奇想與綺響

也許像現代的鋼琴家發表作品時的看讀方式演奏,是波哥雷里奇認為鋼琴演奏應可看譜的理由,更也許他所選擇的速度表現那麼慢和冗長,所以他必須看譜,否則演奏時音是很容易丟掉而忘譜的,因為他的慢是慢到每個音的餘音都仔細等,才繼續下個音的表現,換氣時也留下極長的透氣空間,這些也許都是他認為該看譜彈的原因。

文字|陳淑娟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熱鬧的談門道,懂門道的評熱鬧

《夜霧》不僅是全劇中唯一專注於玩耍「聲音」元素的段落,同時也更是劇場元素完成度最高的一個段落。背譜演奏的團員們為了搭配表演與台步而被適度地封印,此時從聲音到肢體的揮灑被徹底地解放。透過《夜霧》的鋪陳,團員進入大軸的《凱旋》時,才能極度亢奮、全無罣礙並放手一搏,營造出比上半場結尾的《沙場》密度更高的音牆與節奏。

文字|李永忻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新藝見/新銳藝評

新舊交相映的《梆子姑娘》與《抬花轎》

不論是《梆子姑娘》或是《抬花轎》,演出結束後,台上的王海玲總是從不掩飾地對台下觀眾說「累」──我們當然完全明瞭,並因此而為王海玲不捨!較諸《梆子姑娘》中特意揀選安排的段落,這毋寧是王海玲真性情的流露──台上的王海玲純真地以「演員」王海玲的心情向觀眾真情訴說。

文字|張啟豐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歌聲是浪,但見黑暗中斯人走遠

評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沙灘上的腳印》

《沙》劇讓我驚艷於多重感官與視覺畫面聯結的新穎──即使製作規模和品質仍顯得侷促尷尬;假使不將《沙》與一般戲劇相提並論,而能尊重創作者(無論編導、表演者與設計群)對「特定狀態」的描繪,那麼,對我來說,整體呈現的節奏,既節制又成熟,而演員魏沁如也與導演合作出一種獨特原創的肢體風格。

文字|傅裕惠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一個「草莽」又「沈重」的說故事者

--評流浪舞蹈劇場《展翅》

在現今舞壇的潮流中,《展翅》是個相當特殊的作品他的「草根性」、他的俚俗性。或許是上次的「教訓」和之後的反省吧,這次,伍錦濤更自信地走出自己,找到一群可以信任、託付的工作伙伴,以更藝術、或許更可能屬於「劇場」的形式,將他要講的講出來。或許諷刺的是:其實更「不草莽」了!然伍錦濤的熱情還在,企圖心還在,這是他最大的資產。

文字|鄒之牧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