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本季百老匯獲史上最高營收,但藝術表現不如過去幾季,最受好評的新戲The Band Visit拿下十座東尼獎,但只是一清新小品,沒有膾炙人口的震撼力。
紐約

數字解碼百老匯表現 營收雖好、創作力卻弱

今年的東尼獎在六月初頒發,也正是時候回顧紐約劇壇過去一年表現,這次讓我們透過幾個數字,來一窺其中奧秘。十七億的營收,是百老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個劇季;今年有東尼獎提名資格的音樂劇和話劇總數只有卅部,遠低於前兩年雖然票房收入增高,但創新作品量卻降低,觀眾人數也只微幅上升,令人擔憂持續依賴商業性作品,會不會是飲鴆止渴,終將造成藝術活力停滯?

文字|謝朝宗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柏林

「柏林對角線」 獨立藝術家的交流平台

在柏林近期的三大表演節慶:戲劇盛會、柏林表演藝術節、舞在八月舞蹈節,都有一個獨立於主要節目之外的支線活動「柏林對角線」,此活動由LAFT Berlin主辦,召集人湯瑪士.艾德表示柏林對角線旨在因應每個藝術節需求調整,創造一個讓各地專業觀眾與柏林獨立藝術家交流認識的空間,強調的是不同領域與文化語境的劇場工作者之間對話的可能性。

文字|陳成婷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倫敦

從兼職導演到藝術總監 朗赫斯特接掌丹瑪倉庫

丹瑪倉庫劇院宣布下一任總監將由作品高人氣、備受好評的導演麥可.朗赫斯特接任,預計明年三月接下前任總監若爾克的棒子。朗赫斯特執導多齣人氣作品,這次是他首度擔任劇院總監,備受期待。雖然有媒體對他這位白人男性接下由女性總監帶出亮眼成績的劇院感到失望,但曾與朗赫斯特共事的製作人指出,出身勞工階層的朗赫斯特的接任,代表了勞工階級在英國劇場圈裡往前跨了一大步。

文字|林大貂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巴黎

第卅屆莫里哀戲劇獎 展現百花齊放也毀譽參半

法國劇壇盛事「莫里哀戲劇獎」頒獎典禮於五月底舉辦,今年的大贏家對台灣觀眾來說並不陌生,如陽光劇團、波默拉、朗貝爾等。莫里哀獎的種類多元繁複,充分顯現法國劇場界百花齊放的面貌,但本屆得主絕大部分並非是本年度的全新創作,而莫里哀獎的評選與提名機制更充滿爭議,獎項能給予劇場從業人員錦上添花的鼓勵,但是否能改變大眾對藝術的看法,令人存疑。

文字|王世偉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北京

北京國家大劇院院長換人 十年功績如何後繼?

擔任了十一年北京國家大劇院院長的陳平,於五月初退休,擔任首任院長的他當年以北京市東城區區長的身分接任,雖非表演藝術專業出身,在經營國家大劇院的十一年中,透過自製一定質量的院藏劇目,可說是夯實了這塊國家級劇院的招牌。這個職位今由現任北京副市長王寧接任,卻未對外表示未來的經營理念,北京國家大劇院將怎麼發展,令人關注。

文字|王泊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上海

天天在江南小鎮看戲 越劇名伶夫婦打造新樂園

三月下旬在浙江嵊州舉辦的「國際戲劇小鎮聯盟」論壇,會中宣布了將在越劇的發源地浙江嵊縣,以占地3.68平方公里的面積,四十五億資金的投入,打造首座以戲劇為主的文化旅遊小鎮。計畫由越劇名伶茅威濤與其夫婿、知名導演郭小男聯手策劃,理念為「打造一個適合傳統文化非物質遺產的現代原鄉」,不止是越劇,更含括了多樣劇種藝術,以傳承中國傳統戲曲與文化。

文字|李翠芝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紐約

普立茲音樂獎打破傳統 首度頒給流行樂界創作者

向來得主以古典樂創作者為主的普立茲音樂獎,今年打破傳統,首度頒給來自流行樂界的創作者饒舌歌手肯卓克.拉瑪,震撼了樂壇!評委還特別公開解釋,普立茲獎對音樂的界定,從來就沒有分類別,有人認為這可視為普立茲獎對黑人音樂的肯定,但也有人認為拉瑪不需要普立茲獎來錦上添花,反而是普立茲獎想要借拉瑪自抬身價,增加大眾對其的認同。

文字|謝朝宗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柏林

在位僅七個月 柏林人民劇院總監在爭議中下台

去年九月才風光推出接任後的首個演出,柏林人民劇院總監德康卻在爭議聲中,在今年四月主動請辭,除了其經營計畫在接任前就已經引發員工與觀眾的反對,接任後則因其策劃的節目花費高昂費用邀請各領域藝術家參與創作,但卻無法為劇院建構定目演出,導致節目品質與票房的下滑,以致財務出現危機,也導致他的下台求去。

文字|鄭安齊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倫敦

歌劇《愛與暴力的啟示》 班傑明、昆普、米契爾再次合作

繼《進入小山》、《寫於膚上》之後,作曲家喬治.班傑明與劇作家馬丁.昆普再度合作,五月在倫敦推出了新歌劇《愛與暴力的啟示》,並找了英國劇壇的話題導演凱蒂.米契爾執導,相當引人矚目。《愛》劇是有關一位國王被迫在愛與政治責任之間作出選擇的故事,靈感來自愛德華二世與康沃爾爵士的同性關係,以愛德華二世兩個兒子的視角敘事。

文字|林大貂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巴黎

六八懷舊風暴 席捲巴黎劇院

法國一九六八年的五月學運對法國社會影響深遠,到今年剛好屆滿五十年,劇場界當年也發生了「占領奧德翁事件」,引發後來「文化平權」的浪潮。為了紀念此重要事件,今年奧德翁劇院特別舉辦了《五月精神》演出,以不同觀點突顯六八風暴對後世的啟發,南特爾.亞蒙迪劇院的「世界無限可能藝術節」則以當代創作回顧六○年代一系列的抗爭運動,追尋創建烏托邦的可能。

文字|王世偉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上海

再愛一次GO不GO 張軍崑曲萬人演唱會盼再造顛峰

四百年前崑曲的盛況,千人於蘇州虎丘PK飆歌,這是崑迷樂道的盛事,明朝的流行曲,如今是非遺雅樂,想要重現輝煌,改變勢在必行。近年專注於崑曲普及推廣的張軍,特地在五月十八日世遺紀念日這天舉辦「水墨新調新崑曲萬人演唱會」,演出將崑曲結合時下的搖滾、饒舌、歌劇、民樂、合唱等形式,一場高度策畫性又銜接非遺的發展軌跡,又巧妙結合了個人演藝生涯小結。

文字|李翠芝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香港

2017香港演藝界各有成績 不同獎項鼓勵業界再進一步

近期適逢各表演藝術獎項發表,也可一覽過去一年的業界成績,除了有劇場人跨足電影圈得到好成績外,表演藝術界舉辦經年的「舞台劇獎」與「小劇場獎」也備受關注。其中年輕編劇胡境陽的成績受兩獎肯定,顯見香港年輕編劇的能量提升;另方俊杰以素人學生演繹的音樂劇《奮青樂與路》拿下舞台劇獎最佳導演,也以與演藝學院學生合作的《Lysistrata》獲小劇場獎最佳導演,成果斐然。

文字|陳國慧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以敘事的身體 重探愛情故事背後的女性議題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與阿喀郎.汗的《吉賽爾》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的新版《吉賽爾》,是阿喀郎.汗首度為芭蕾舞團量身打造的舞作,不同於傳統版本的浪漫愛情,阿喀郎改以後工業革命為故事背景,探討社會階級和性別權力的傾斜。身體語彙源出印度傳統說唱舞蹈「卡達克」的阿喀郎,與舞者工作長達一年,共同激盪與發展,以豐沛的情感重詮經典舞劇,展現全新面貌。

文字|林農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真實的建構與解構

香港藝術節《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美國獨立宣言之幸福大作戰》

《深夜小狗神秘習題》和《美國獨立宣言之幸福大作戰》這兩齣內容截然不同的戲,形式上皆掌握了十足的劇場感。獨白敘事,富饒聲響,著重肢體,結合了戲劇、舞蹈和聲光,即使所訴諸的作用不見得相同,前者有助於觀眾進入情境,後者是刻意將觀眾抽離於情境之外,但兩者皆讓整個劇場體驗變得非常在場,藉由劇場內虛實的建構,來重省、破除生活中對於真實存在的迷思。

文字|吳政翰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以「去中心」視角 探索國家機制外的世界潛規則

里米尼紀錄劇團國家體制系列四部曲

德國的里米尼紀錄劇團在過去兩年間,陸續與幕尼黑、杜塞朵夫、德勒斯登與蘇黎世四大城市劇院合作,推出國家體制系列四部曲,並於今年三月在柏林一次演出全系列。四部曲的題材看似互不相關,但都環繞在一個民主國家權力的極限,劇團截取了秘密警察、建築工程案、演算法與世界經濟論壇這四個領域,透過劇團擅長的互動演出形式,讓觀眾體驗在國家體制之外的世界運作潛規則。

文字|林冠吾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訪里米尼紀錄劇團國家體制四部曲創作者

賀爾戈達.豪克:我們的劇場,是讓人玩思想遊戲的地方

里米尼紀錄劇團這四部探索現行國家體制轉變之作,在在都點出,國家的執行與運作能力愈來愈薄弱。早在九○年代英國政治學與社會學者克勞奇(Colin Crouch)即提出「後民主」(post-democratic)的概念,說明了我們得告別人民對政治事務有直接影響力的舊民主觀念。在提倡解除國家管制,自由市場經濟至上的新自由主義風行之際,國家多多少少已形同虛設。真正至關重要的政治、經濟決策根本不取決於政客,更不在人民身上,而是在企業家與利益團體手中。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四部作品,筆者在柏林特地邀約了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女導演賀爾歌達.豪克(Helgard Haug)談談其創作動機、構思與目的。

文字|林冠吾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紐約

女性作曲家 只能是樂季中的「關鍵少數」?

各大樂團新樂季節目公布後,女性作曲家作品被忽略的問題又浮上檯面。如芝加哥和費城交響樂團、克利夫蘭樂團完全沒有女性作曲家作品,相較之下,紐約愛樂、洛杉磯愛樂等還算有安排。整體說來,女性作曲家的作品被演出的比例還是遠遠低於男性,而從過去十年的普立茲音樂獎得主裡,有四位是女性來看,藝術水準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樂團的節目單上總是罕見女作曲家名字的問題。

文字|謝朝宗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柏林

米羅.勞《列寧》 透過扮裝解構政治偶像神話

去年因應俄國革命百周年,米羅.勞在列寧廣場劇院推出的《列寧》,今年三月再度上演。此劇延續導演之前借取自俄國十月革命中重要事件「攻占冬宮」的「攻占國會」行動,對歷史事件之所以成為政治神話的解構,在劇場中讓演員逐步成為歷史角色,透過台上的場景及技術布署,解構劇場與影像的生產過程,以拆解劇場與影像的幻象,甚至,試圖更進一步,拆解政治透過劇場或影像這類文化產物所建立的幻象。

文字|鄭安齊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亞維儂

亞維儂藝術節公布今年節目 強調跨性與跨界

今年亞維儂藝術節的官方節目於三月底宣布,這次的節目分為四大類型:「跨世代」、「跨性別」、「跨地域」與「跨真假」,作品曾訪台的凡.霍夫、大衛.包貝與托馬.喬利都將推出新作。今年的宣傳主視覺為紫色,藝術總監歐利維耶.畢強調:「紫色是主教專屬的顏色,但也意味著女性主義。它調和了象徵女生的粉紅色與代表男生的藍色。」

文字|王世偉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上海

翻轉百年面貌 「船廠1862」劇場驚豔現身

位於浦江岸邊,昔日英商建造的祥生船廠,在百年歲月的洗滌下,帶著時間的風華,在日籍建築師隈研吾的改造下,翻轉成為新穎的劇場藝術中心「船廠1862」,即將在五月份正式開幕。試營運邀請曾訪台演出《哈姆雷特》的立陶宛OKT劇團演出契訶夫的《海鷗》,正是開幕則由現代舞蹈家趙梁的「東方靈欲」三部曲《幻茶謎經》、《雙下山》、《警幻絕》領軍。

文字|李翠芝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香港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廿歲 業界齊聚「非懷舊」深度交流

香港的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今年歡慶成立廿周年,以四季為主題策劃了相關活動,在春季主打的文件展中,前進進在牛棚劇場展出相關歷史文件,以劇團發展的不同階段勾勒時代;劇團並在四月初舉行「圍爐不取暖:業界廿年逸話」活動邀請在不同時間與「前進進」合作過的劇場工作者分享,從小的個人回溯作為窗口去打開有關「劇團」、「評論」、「觀眾」、「作品」等大環境的關鍵詞討論。

文字|陳國慧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香港、澳洲兩地攜手 舞寫四季人生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易季」

匯聚香港、澳洲兩地編舞家同台創作的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製作「易季」,選擇以「季節」為主題,面對自然的規律,探尋人類文明在季節變換中的共向,將呈現城市當代舞蹈團副藝術總監黃狄文的《尋常》,澳洲Expressions Dance Company藝術總監娜泰莉.維亞的《四季》與澳籍華裔獨立編舞家陳小寶的《夏》,三位創作者從不同角度切入,訴說人與自然交織的季節感知。

文字|張慧慧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歷史終結後的文明新頁?

法國導演戈瑟蘭與小說家貝隆傑的《1993》

卅一歲的戈瑟蘭被譽為法國最具潛力的青年導演。他擅長以充滿感官的劇場效果,表現出優美且浩瀚的文學性。去年他應史特拉斯堡國立戲劇學院之邀,為該校畢業生發展一齣全新創作,他與法國當代小說家貝隆傑合作,以加萊難民營為主題編創了《1993》,試著用「九○後世代」的批判觀點,探究歷史與當代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尋覓歐洲夢碎的關鍵線索。

文字|王世偉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音樂拼貼,轉化藝術

談香港近期四檔演出

近期的幾個演出如城市當代舞蹈節的《證言》,香港藝術節的蘇黎世芭蕾舞團《安娜.卡列妮娜》、勅使川原三郎的《崔斯坦與伊索德》與中國國家京劇院《帝女花》,剛好都用了「拼貼融合」的手法。不管是從文學、歌劇轉化為舞蹈,或是將粵劇轉化為京劇,「拼貼融合」的手法用來轉化不同的藝術形態會是一種有效的手法,不過,這卻絕非是萬應靈丹,如以這四個製作來看,效果亦是各有不同。

文字|周凡夫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