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第三屆曹禺國際戲劇節海報。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天津、北京爭「戲劇之都」 曹禺國際戲劇節蓄勢待發

向來自豪於「戲劇之都」美名的北京,近期卻有消退之勢,戲劇活動仍然頻繁,但亮點不多,尤其是民間原創乏力,一年出一部好戲都不容易,這是最大的隱憂。相較於天津,在天津大劇院的帶動下,今年舉辦到第三屆的「曹禺國際戲劇節」邀來九齣目前世界戲劇圈最受矚目的名作,豐富及前衛程度已超過「2014戲劇奧林匹克」,可謂空前,篤定成為今年中國最有話題性的劇劇節。

文字|王泊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二○一五「演出排行榜」評選 十大熱銷演出出爐

東方票務、《新民晚報》與「新浪網」合辦二○一五年上海劇院演出排行榜評選,共有舞蹈、音樂、話劇、戲曲、音樂劇等廿五部熱銷作品角逐。其中評選出的前十名,以話劇、舞台劇最受關注,從英國跑到中國、在地化的《戰馬》拿下第三名,改編自網路遊戲的舞台劇《仙劍奇俠傳》也以優秀視聽演出出線,最令人意外的是,台灣優人神鼓的《時間之外》以五票之差奪下榜首。

文字|李翠芝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戰爭之王》 探究領袖風範

導演凡.赫夫 挑戰莎翁三部史詩劇

歐陸當紅導演伊沃.凡.赫夫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近期推出的新製《戰爭之王》,挑戰莎翁三部史詩劇《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重現中世紀末期英國王朝的政權更迭。藉由莎翁筆下三個完全不同的君主形象,凡.赫夫在劇中中探詢執政者的領袖風範:身負重任的王位繼承人,如何獨排眾議成為一名英明的統治者?面對政治危機,國家領袖要怎麼做出明確的抉擇?權力的鬥爭是否造就了恐怖的獨裁者?

文字|王世偉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前衛到主流 凡.霍夫一季四劇征服紐約

歐陸當紅、曾來台演出《奧塞羅》的比利時籍導演凡.霍夫,在紐約劇場界也備受矚目,這一季在紐約就有四齣作品搬上舞台,其中與法國影后茱麗葉.畢諾許合作的《安蒂岡妮》與甫辭世的英國搖滾巨星大衛.鮑伊主創的《拉撒路》因明星光環本就引人注意,另兩齣《橋下風雲》和《熔爐》皆是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作品,今年正逢亞瑟.米勒百歲冥誕,凡.霍夫也順勢成了今年最風光的導演。

文字|謝朝宗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新作《獅若有言》 阿喀郎重現《摩訶波羅多》女性人物

編舞家阿喀郎.汗新作《獅若有言》,以女性視角,重新詮釋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中安巴公主與毗濕摩的故事。其中阿喀郎親自擔綱毗濕摩一角,台灣舞者簡晶瀅則擔綱吃重的安巴公主一角,在融合卡達克與現代舞技巧的演出中,簡晶瀅的身體動作從一開始的細緻精巧,投胎時的蜷曲扭動,到最後復仇時的堅定,也展現了舞者的能量。

文字|魏君穎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不懂法語也能看戲 巴黎劇院拚觀光更拚文化經濟

因為語言隔閡,喜愛藝術的旅客到巴黎往往不得劇院之門而入,近期有文創公司「戲劇在巴黎」推出劇院的各國語言字幕計畫,結合3D眼鏡與網路科技,讓語言不再是看戲的障礙。除了劇院增加英語字幕,該公司更推出字幕眼鏡,讓不同語言甚至聽障者也能享受觀戲之樂,去年亞維儂藝術節首度推出即回響熱烈,現在更有多家巴黎的民營劇院加入行列,期待藉此拚觀光更拚文化經濟。

文字|羅仕龍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劇場看表演工作坊 「上劇場」上海開張

成立滿卅周年的表演工作坊,去年底終於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專屬劇場:「上劇場」。位於美羅城五樓、六百九十九座席的上劇場,在去年十二月五日以鄭佩佩主演的《在遙遠的星球,一粒沙》開幕,接下來還有《一夫二主》、《嘰咕男女變形記》、《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彈琴說愛》、《愛朦朧,人朦朧》等戲上陣,未來表坊的歷年好戲也會復排上場,再不用受檔期限制之苦。

文字|李翠芝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四月舉行 主場劇團演出香港風貌

兩年一度的「華文戲劇節」今年來到第十屆,將於四月份在香港舉行。這次將有來自中國、台灣、澳門及香港的劇團製作共十檔,共上演超過四十場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作品,讓觀眾見證當代華文劇場的多元面貌。其中香港因主場優勢,推出多檔不同類型的製作,從學院莎劇到新進劇團,關注議題有歷史有當下社會,精采呈現「香港製造」!

文字|陳國慧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滄桑巨變 理想何處

看胡恩威作品《中國建築一百年》

「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香港導演胡恩威,去年底在香港重演二○一一年製作《中國建築一百年》,由台灣演員崔台鎬、高若珊演出與中國建築發展相關的兩個時代知名夫妻梁思成和林徽因,及當代中國地產大亨潘石屹和妻子張欣,以長焦距對準中國百年歷史中的兩個時代片段和人,完成一次見血見紋的特寫,以審視大河奔流的百年中國歷史。

文字|朱永瀟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解除一本書的封印

里米尼會議記錄的《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第一、二卷》

被德國政府「封印」多年的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在今年屆滿著作權期限,除了有學術界推出豐富註釋的版本,知名的「記錄劇場」劇團「里米尼會議記錄」也在去年推出《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第一、二卷》,透過六位所謂的「生活專家」,到舞台上與觀眾分享他們接觸與閱讀此書的經驗、看法、甚至他們的私密家史

文字|林冠吾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重現殘酷場景 在當代找回希臘悲劇性

卡士鐵路奇的《萬神殿之排檔間飾》

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去年底在巴黎秋天藝術節推出三部以希臘文明為主題之製作,其中的《萬神殿之排檔間飾》在巴黎恐怖攻擊十天後演出,劇中的殘酷場景讓觀眾回想起日前街頭橫屍遍野的畫面,具體表露出現實及其再現的模糊地帶,也讓人深度思考「觀看的方式」。在《萬》劇中,他試著在當代的環境下重新探詢希臘劇場的悲劇性面對命運的不可測,如此渺小的我們是怎麼面對肉身的坍塌,要如何回答生死之謎?

文字|王世偉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如何「白話」仍有原味? 莎劇翻譯真是個問題

美國知名的「奧瑞岡莎士比亞戲劇節」近期宣布,邀請多位劇作家把莎劇翻成當代英文並演出,因為莎劇的語言歷經四百年,對現代觀眾來說確有理解上的困難,之前的白話譯本多只為了讓人理解原文而非演出用,但這個翻譯計畫的譯本將會上台演出,影響勢必不同以往。如何讓白話本上台演出,而不失莎劇語言原味,正是爭議所在。

文字|謝朝宗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難民危機搬上舞台 試圖鬆開社會死結

對德國社會來說,二○一五年的「年度字彙」無疑就是「難民」,難民議題在德國掀起正反兩面的反應,甚至極右派組織趁勢搧風助長,此時德勒斯登邦立劇院邀請社會意識強烈的當代德國名導弗爾克.洛胥,在對立不安的古城,推出《葛拉夫.歐德藍/我們是人民》一劇,把經典劇作與抗爭口號結合,融成一齣充滿深刻辯證的激進製作。

文字|陳思宏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戴門.亞邦音樂劇新作wonder.land 探究人際、網際互動

由知名的布勒樂團主唱戴門.亞邦與國家劇院新任總監魯弗斯.諾里斯合作的音樂劇wonder.land,現正在國家劇院上演至今年三月。該劇將網路喻為《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兔子洞,青少年如同書中的愛麗絲,在奇幻、癲狂的網路世界中如何自處呢?國家劇院藉此機會希望能引發社會議題的討論,便與《衛報》合作舉辦辯論會,從不同面向來討論科技互動對人際之間的影響。

文字|魏君穎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白人黑臉惹爭議 國家劇院被迫取消《奧塞羅》演出

巴黎國立奧德翁劇院原訂一月推出、由劇院總監呂克.邦迪執導的莎劇《奧塞羅》,卻因以白人演員演出劇中摩爾人奧塞羅,招致批評,只好取消改以《偽君子》代打,加上導演十一月突然辭世,讓此劇演出更遙遙無期。此一事件突顯的是法國戲劇界仍是白人的天下,雖然宣導種族平權多年,但事實擺在眼前,黑人角色竟是由白人塗黑臉詮釋,讓非裔藝術家情何以堪。

文字|羅仕龍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戰馬、法源寺、Haya與天橋 北京舞台活力四射

去年下半年,北京的表演舞台上呈現了四射的活力,有中國國家話劇院與英國國家話劇院合作製作的《戰馬》中文版首演、李敖同名小說改編的舞台劇《北京法源寺》演出、北京的蒙古樂團Haya的年度演唱會,還有天橋藝術中心的開幕雖然普遍感覺經濟情況不佳,但二○一五年北京演出活動仍然頻繁,往正面積極的方向發展。

文字|王泊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前進進」辦創作生態論壇 編劇交流初衷所思

近年來以多種形式推動「新文本運動」的「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在近期舉辦的戲劇節以「慢工劇作.本土轉化」為主題,除了演出也進行工作坊、講座與論壇,其中「新文本工作室2.0」邀兩位新進編劇胡境陽與李穎蕾以一年時間創作,並延伸舉辦了「近年編劇平台及創作生態」論壇,邀多位策劃人和劇評人分享經驗,除梳理香港的創作發展外,亦對照台灣不同計畫的策劃,觀照當地的編劇生態。

文字|陳國慧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繽紛多元絢爛 映照香江姿彩

2016香港藝術節之不可不看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下旬登場,一如以往包羅萬象繽紛多彩,四十檔節目,包含了古典樂、爵士/世界音樂、戲劇、舞蹈、雜技、歌劇、傳統戲曲與音樂劇場,叫人難以抉擇!藝術節的節目正如香港這個城市的精神,東西交錯、新舊雜陳,有藝術名牌如彼得.布魯克,也有視覺驚奇不斷的跨界節目,而難得一見的莎翁歷史劇也能在此得見藝術讓人驚奇,香港讓人驚奇!

文字|耿一偉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我們要革命!現在就要!

記2015慕尼黑Spielart藝術節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慕尼黑Spielart藝術節,去年於十月廿三日至十一月七日舉行,以「抗爭中的藝術」為主題,進行展覽、演出、研討會、參與式表演、講座放映,探討從二○一○年以來全球的各種危機,邀請全球藝術家參與,對當代藝術市場及藝術是否應具有社會功能進行批判和反思。知名的「里米尼紀錄」劇團、爭議性強的導演米羅.勞和他的IIPM均受邀演出。

文字|溫思妮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迷夢、恐懼與真愛

導演黎煥雄的《杜蘭朵公主》德國首航

台灣中生代劇場導演黎煥雄,應德國萊茵德意志歌劇院之邀,執導去年底的新製《杜蘭朵公主》,也成為第一位在德國本地執導《杜蘭朵公主》的台灣導演。帶著台灣製作團隊,黎煥雄的《杜蘭朵》不同於以往製作強調雕樑畫棟的想像式中國景觀,強調精簡、抽象化,並以夢境導入,帶出「台灣心聲」

文字|余忠元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當董事會遇上藝術家 財務經營與藝術發展的兩難習題

美國的藝術團體主要靠私人贊助,所以善於募款並能監督財務的董事會,是一個團體能否長期營運的關鍵。但最近紐約發生的兩個事件:卡內基廳董事會主席與總監的衝突,還有哥譚小歌劇團的被迫解散,讓人體會到藝術的發展與團體的長治久安之間,要拿捏適宜的分寸真的不容易。

文字|謝朝宗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當代劇場重讀希特勒 《我的奮鬥》搬上舞台

希特勒《我的奮鬥》是納粹主義的核心書籍,在二戰後德國巴伐利亞邦政府沒收希特勒的一切財產,包括《我的奮鬥》版權,但從不授權出版。二○一五底這本爭議之書將越過七十年的版權出版關卡,此時柏林劇團「里米尼會議記錄」推出全新製作《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卷一與二》,聚焦這本危險書籍,在劇場裡邀請觀眾一起辯證這本掀起人類浩劫的書。

文字|陳思宏、Candy Welz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倡議組織PIPA成立 籲重視表演藝術產業育兒協助

相較於一般正常工作時間的人,劇場工作者工時不固定,增加許多托育子女的困難,為了讓業界人才能夠在好的環境下安心工作,英國表演藝術界成立了倡議團體PIPA(Parents in Performing Arts),呼籲相關人士正視從業人員在兼顧家庭和工作時面對的兩難,期待能藉此整合資源,讓父母們知道如何尋找資源和培力,更可能進一步挑戰目前困境、改善狀況。

文字|魏君穎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以文明對抗野蠻 巴黎各劇院誓讓文化進行到底

十一月十三日晚間在巴黎發生的多起ISIS分子恐怖攻擊事件中,死傷最慘重的就是在巴塔克蘭劇院,文化部長珮勒蘭也馬上下令大巴黎地區的表演場所於接下來的週末關閉。但多所表演藝術場館負責人受訪表示絕不會對恐攻屈服,藝術家的責任,就是要不斷發聲;將創作與展演進行到底,就是最好的抵抗。文化部也宣布將提撥一筆四百萬歐元的「團結基金」,以補貼各劇院、音樂廳因停演造成的損失,規劃新的維安辦法並協助劇院加強安全措施。

文字|羅仕龍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夏洛特煩惱》電影票房大捷 表演藝術市場逆襲成功?

中國劇場界以製作都會抒壓劇知名的「開心麻花」,最近推出首部改編自自家話劇的電影《夏洛特煩惱》,靠著近十年培養出的話劇觀眾,一個月內累積了超過十四億人民幣的票房,從劇場分眾到大眾電影市場,可謂逆襲成功。但這是否證明表演藝術是有市場的?卻也不盡然

文字|王泊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