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如果你怕吃苦,請勿進入!

陽光奇蹟破曉處——彈藥庫劇場

文字|李立亨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靈魂人物 我所認識的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

所謂的劇場,就在東方

文字|李立亨、耿一偉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作品美學 西方文本&東方形式

打造莫努虛金的戲劇精髓 東方形式點金 鎔鑄西方新劇場

文字|馬照琪、李立亨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創作方法 鬆散,就請給我滾出去!

從「面具」延伸的「內在風景」

陽光劇團演員工作坊創作入門 文字|耿一偉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陽光劇團音樂家

尚-賈克.勒梅特 讓音樂成為無所不在的演員

文字|謝宜靜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關注議題 這樣的女人,你服不服?

因為身在歷史,更要創造歷史

鐵娘子的另類溫柔 莫奴虛金的作品怎麼「政治」 文字|傅裕惠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深入陽光 在陽光劇團的一千八百二十五個日子

我看到的莫努虛金與她的陽光帝國

文字|謝宜靜、廖俊逞、鄭尹真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新作解碼 關於《浮生若夢》

流轉變換 觸動心弦的生命剪影

文字|馬照琪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視歌仔戲的黃金年代

電視歌仔戲的黃金年代

六○年代,台灣娛樂工業剛起步,台視開播第一齣電視歌仔戲,挾著豐沛的民間資源和龐大的觀眾群,歌仔戲開始從廣播轉戰電視,攻城掠地、擴張版圖。 七○年代,歌仔戲以勢如破竹的聲勢,掌握了三家電視台的市場命脈,台視聯合歌仔戲團播出《七俠五義》,眾星雲集,盛況空前。 八○年代,歌仔戲風雲再起,台視中視華視競爭激烈,楊麗花、葉青、黃香蓮、李如麟四強鼎足而立,創新多元、求新求變,是為三波改良電視歌仔戲時期。 九○年代,娛樂形式多元,曾經叱咤風雲的歌仔戲藝人或淡出螢光幕或走向精緻藝術殿堂,歌仔戲朝現代劇場發展,電視歌仔戲逐漸式微。 驀然回首,歌仔戲與電視已經攜手合作了四十年歲月。這一路走來,電視歌仔戲曾經睥睨一時、風光至極。雖然如今歌仔戲已在電視上消聲匿跡,但卻在現代劇場裡找到新生命,也應證了不管什麼劇種,有觀眾,就有它的價值存在。 今年,暌違觀眾已久的歌仔戲天王楊麗花,應兩廳院二十年之邀,重返舞台演出《丹心救主》, 本刊特別企畫,讓讀者回顧那個屬於電視歌仔戲的黃金年代,以及在那個流金歲月裡,許許多多紅遍大街小巷,讓我們曾經每天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為之深深著迷、為之瘋狂的歌仔戲明星們!
說電視歌仔戲的冷暖枯榮

千山我獨行 何需相送?

文字|林鶴宜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電視歌仔戲編劇發展的幾個階段

一劇之本,造就繁華盛景

文字|劉南芳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明星群像 瀟灑小生的致命吸引力

四大天王 流金歲月的璀璨身影

文字|蔡欣欣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明星群像 歌仔戲螢幕中永恆的倩影

旦角千姿 唯美就是一切

文字|李佩穎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明星群像 歌仔戲舞台的最佳綠葉

嘻笑怒罵,「丑」眼看人生

文字|蘇怡安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歌仔戲皇帝話當年

歌仔戲.情人.夢

楊麗花vs.許秀年 文字|林茂賢、張孟穎、廖俊逞、莊珮瑤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主題對談

美學台灣.文化品牌

台灣表演藝術品牌,如何行銷國際? 陳郁秀vs.林懷民 文字|周倩漪、蔡余秀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深度觀察

看看英國 想想自己

台灣表演藝術品牌的觀察與思考 文字|盧健英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前導經驗

他們領航,量計波濤的高度……

林懷民、林麗珍、林秀偉與劉若瑀的國際經驗 文字|周倩漪、廖俊逞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他山之石

當他們看見台灣表演藝術……

文字|賴孟郁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最強悍的孤獨

文字|成英姝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碧娜的「舞蹈劇場」為何觸動人心?

他們「來真的」 於是我們流淚

文字|王凌莉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新舞蹈的勇氣之母 縱橫舞台與愛情

菸槍、夜貓子、創作狂、酷媽媽 碧娜這個人!

文字|尤亨.史密特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粗糙或滑溜 水池或熔岩 遍地康乃馨或巨形仙人掌…

碧娜的舞台 挑戰奇想界限

文字|尤亨.史密特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在德國.體驗碧娜新舞 強調純舞蹈 為柏林帶來「韓流」

《粗糙的切割》 顛覆韓國泡菜

文字|俞秀青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在德國.體驗碧娜新舞 碧娜.鮑許二○○七年最新作品

浮光印度 流瀉溫和舒緩

文字|俞秀青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台灣的舞蹈劇場風潮 1980s-1990s

碧娜式身體 權力與論述的角力戰場

文字|陳雅萍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台灣年輕編舞家的鮑許熱:1990之後

揭露底層、吶喊自己的台灣舞蹈劇場精神

文字|張懿文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