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如果「雨顏」的神秘與「無可奉告」是全劇的中心,那麼環繞在他身邊的人和他們的關係,就是劇作者提供給我們的線索。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沉默的聲音

評《無可奉告》

無論是「無可奉告」或者「遊戲語言」,《無》劇的創作者們終究還是對自我、對她們所使用的語言、對劇場有所期許,終究還是希望我們能不忘記現實的殘酷、和生命的缺口。因為,在一個大家都無法忍受「無可奉告」或「沉默」的社會裡,或許只有在劇場中,我們還能「好像聽到什麼聲音」。

文字|陳正熙
第102期 / 2001年06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愈「陳」愈香.愈「變」愈辣

記紐約「開襠褲」劇團Split Britches香港演出

她們展示酷兒身分與現實生活的種種矛盾、荒謬及深刻的地方,透過對現實無懼地觀察和探求,把我們以為最平淡無奇的細節展現在舞台上,形成荒誕、苦澀,或像隱喻般更強烈的效果。她們的戲充滿了感情,充滿赤裸的觸動,也經常讓人感覺「鮮血淋漓」;其實,最優秀的創作必定比理論來得複雜,而且觀念更為前衛。

文字|游靜
第102期 / 2001年06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光影的轉折與消逝

唐山皮影戲傳統劇觀後

為了兼顧傳統與現代,創作上確須有所取捨。站在保存的立場,當然希望傳統風味越濃越好,但若站在延續發展的立場,則當中的優劣勝敗,相信大家已心知肚明。「唐山市皮影劇團」演出的改良與創新相當成功,畢竟,戲劇的生命來自於庶民生活,這與所謂(曲高和寡)的「藝術」是否有衝突與矛盾?相信只是見仁見智。

文字|邱一峰
第102期 / 2001年06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戲曲 演出評論

攀越山頭後又見風景

評明華園的《乘願再來》

長久以來,有些專家學者以明華園擅長於舞台技術,將之歸類為「金光戲」。堅持「一桌二椅」的歌仔戲,必將遭時代淘汰;其實無論是傳統戲、金光戲,只要好看都是好戲。雖然《乘願再來》有其劇情不合理、前後風格不一、台語「離離落落」的缺點,但整體而言,仍算是令人感動、趣味十足的製作。

文字|林茂賢
第101期 / 2001年05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年輕的鷹

記李雲迪與布達佩斯交響樂團

李雲迪在鋼琴上的特殊之處是,他在一般人尚未清楚明白自身意向的年齡時,已經能將彈琴為「樂」(ㄩㄝˋ)這件事與其人格特質結合,清楚自己的琴藝為何能說服聽者,並且相當了解自己在音樂中想說的是什麼;不論那是什麼,李雲迪起碼都做到「說出自己腦子裡有的、心裡有的、手上有的」;這正是一位演奏家的職業生命是否能延續的關鍵之一。

文字|顏華容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笑聲之後,何以為繼?

評表演工作坊《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就歷史事件的呈現與詮釋而論,基本的因果邏輯是必要的;就戲劇的諧擬與批判而言,良好的品味與清楚的自覺也是絶對必要的。當這些嘲諷與諧擬脫離了時空條件的補充說明,就會缺少理智思辯的意味,只是勉強地從觀衆群裡壓榨出冷酷的、或甚至愚眛不明的笑聲。

文字|陳正熙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與藝術再近一點廣告圖片
音樂 演出評論/音樂

冷漠澆熄冰原之火

評陳慕融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

筆者對陳慕融一直保持夢幻的完美印象,然而當天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技術、詮釋、台風各方面無一及格,甚至表現出心不在焉的輕忽態度,讓有心觀衆無法接受;以陳慕融這樣等級的獨奏家來說,也有負夏漢(Gil Shaham)當年所說「Robert Chen與我同等級」的美言。

文字|楊忠衡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多媒體歌劇」多在哪裡?

譚盾的《門》和守門員引發的焦慮

「媒體」多不多,只是手段,關鍵在於能否提供不同的觀點。把三個苦命女人放在一起,聽完原已耳熟能詳的命運,再允她們復活,這,完全沒有「戲劇性」。所有的期待、所有的發展、所有的轉折,都在音樂上,在音樂風格的企圖上。這樣的戲,不過是提供了音樂成立的藉口。

文字|鴻鴻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