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在台灣,改編文學作品為戲劇文本早有前例,圖為林博秋改編張文環同名小說演出的《閹雞》(1943)。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繆斯女神漫步在劇場

看「台灣文學劇場」系列談文學作品的戲劇改編

隨著戲劇觀念的改變,由文學改編而成的戲劇作品,部分改編者嘗試跳脫寫實主義舞台語言形式的束縛,企圖在劇場中藉由大量的肢體及各種語言形式,呈現出「在劇場中表演文學」、將氣質濃厚的「敘述語言」融入劇場的可能性。這種將文學語言在劇場中的變奏嘗試,在「台灣文學劇場」系列演出中,似乎成為一種共同努力的趨勢。

文字|王友輝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阿格麗希的時光命題

首次來台音樂會聽後

「她會在台上當場爆炸嗎?」阿格麗希曾對友人透露有回演奏莫札特協奏曲之前,那時尚八歲的她獨自跑到廁所裡跪地默念:「如果彈錯一個音符,我就要爆炸。」結果她那次是一音不漏地完成演出。然而阿格麗希對自己小時候那種扭曲受創的心靈仍感到不勝唏噓,而那層淡淡的陰影至今也依舊揮之不去。

文字|樊慰慈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剝去音響外殼的音樂本質

從金慶雲獨唱會談起

金慶雲這次的演唱,經歷自身的腿傷,經歷台灣世紀大地震的傷痛。聲音或許難免有缺失之處,呼吸似乎仍會觸動著傷口,但是真誠、深刻、感人。當一位年近七十的歌者,站在舞台上,誠摯地展現她的聲音、對詩的詮釋、她的音樂品味時,聽衆得到的是剝去音響外殼的音樂本質。

文字|徐玫玲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一次遺憾的交響化演出

高市國「兩岸音緣國樂情」聽後

高雄市國樂團在世紀末以「兩岸國樂交響化──觀照現代國樂的文化面相」為主題,舉行一場為期四天的學術研討會,並於十一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兩晚,假高雄市至德堂舉辦兩場音樂會。筆者認為一場音樂會從策劃、執行、演出、現場觀衆、會後評論等環節,都代表了一種音樂文化的現象,此次全程參與研討會與音樂會,有許多想法,在此提出與讀者分享。

文字|歐光勳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奠基於「傳統」藝術的身體表演現實

印度卡拉曼達拉姆藝術學院卡達卡里劇團與達卡夏.雪斯現代舞團觀後感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帶來了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饗宴,然而「論壇」的取向也引發了若干「代表性」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兩支來自印度的團體則展現了不同的身體表演藝術,使我們得以一窺印度文化的豐富,也提供對「傳統」深度思考的機會。

文字|趙綺芳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音樂 演出評論/音樂

在山水之間,在桃源之境

在台北聽海洋四重奏

若說這次海洋四重奏整體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那麼凱特爾的功勞實是要佔另一大部分。他的演奏時而恬靜的鄕村風格,時而又冷凝如冰雪天地裡的滴露,晶瑩而透明;更重要的是,凱特爾總是適時地知道,在襯托其他團員時收斂表現,該自己獨當一面時,更不會有任何遲疑地傾神投入。

文字|胡子平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