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音樂 演出評論/音樂

冷漠澆熄冰原之火

評陳慕融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

筆者對陳慕融一直保持夢幻的完美印象,然而當天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技術、詮釋、台風各方面無一及格,甚至表現出心不在焉的輕忽態度,讓有心觀衆無法接受;以陳慕融這樣等級的獨奏家來說,也有負夏漢(Gil Shaham)當年所說「Robert Chen與我同等級」的美言。

文字|楊忠衡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多媒體歌劇」多在哪裡?

譚盾的《門》和守門員引發的焦慮

「媒體」多不多,只是手段,關鍵在於能否提供不同的觀點。把三個苦命女人放在一起,聽完原已耳熟能詳的命運,再允她們復活,這,完全沒有「戲劇性」。所有的期待、所有的發展、所有的轉折,都在音樂上,在音樂風格的企圖上。這樣的戲,不過是提供了音樂成立的藉口。

文字|鴻鴻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引發「東方主義」焦慮的《金寶貝》

從台大戲劇系的公演談起

本劇弔詭的是,「戲中戲」呈現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潮的衝擊下付出家毀人亡的代價,但是故事結尾時,「金寶貝」阿安肯定父親所做的一切改革。劇本的表面「教喻」可以簡化為:當東方遇見西方,新舊思想引爆致命的衝突,毀滅後的救贖則寄託在信基督、生小孩,如此這般地才獲得重生。這樣的命題的確頗令人不安!

文字|邱錦榮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琤琮曲音難掩瑕

曲劇版《四世同堂》觀後

《四世同堂》改編成曲劇以後,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曲劇誇張一點、反常一點,並無大礙,因為觀衆的注意力常常為演員的聲腔所奪,不會太計較邏輯及像真的問題。缺點當然是難以改變原作的失實之弊。最可惜的是,因為匆匆交代故事、介紹人物,反倒忽略了小說《四世同堂》中那種對北京氣氛的營造,作為一齣以北京為背景的地方戲,使人覺得「京味」不足。

文字|馬森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開不完的春柳春花滿畫樓

「跨世紀千禧崑劇菁英大匯演」隨筆

正由於老戲的表演形式已經一磨再磨,新戲則一切大都還在摸索嘗試當中,所以觀衆不必吝於給新編戲再次上演的機會,或許可以在某些新編戲中尋找足以發展出折子戲的好段落,加工之後再度上台,這樣才可能會有新的優質元素匯入傳統戲曲表演藝術之中,繼續傳承下去。

文字|張啓豐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戲曲 演出評論/戲曲

渾然是妙不可言

新編梨園戲《董生與李氏》

《董生與李氏》無論在取材、篇幅或戲劇行動上,都呈現了諷刺小品的樣貌;儘管以小品之姿亮相,帶給觀衆的卻是拍案叫絶、餘味無窮的感受。編劇手段之優越是此劇成功的第一因素;他細針密縫,嚴密佈局,從頭到尾都從董生著墨,其實都在寫那個情場上優游自信的李氏。「正寫」的事件和「隱寫」的人物旗鼓相當,因而能夠營造強大的戲劇張力,緊扣觀衆心弦。

文字|林鶴宜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