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line News
官網限定報導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焦點專題 Focus

當青年文學躍然舞台

當青年文學躍然舞台

想像力、成長與靈魂交會的三場對話

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青年文學始終以其獨特的純粹性與想像力,扮演著一種跨越年齡與時間的橋梁。它不只是寫給「年輕人」的文本,更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曾經年輕,也仍舊渴望相信世界的可能性。 當這樣的文本被帶入劇場,它所開展的不只是另一種敘事形式,更是一場跨媒介的靈魂對話。本焦點專題以3篇不同視角的文章,探索青年文學如何在劇場中煥發生命,從幻想到現實,從童年到死亡,勾勒出一條想像與情感的動線。 第一篇〈無論如何,不要失去想像力〉,我們邀請作家陳思宏談論經典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是一部看似充滿奇想的小說,但在陳思宏的眼中,卻蘊藏著對人性最赤裸的凝視。他指出,動物世界的暴力其實是單純的,但人類的世界,則透過擬人化投射了複雜的情感與倫理。這種由獸性映照人性的書寫,提醒我們:想像力不只是逃避現實的手段,它是一種深入現實的方法唯有保有想像力,才能直視殘酷,也才能重新定義何為「人」。 而在第二篇〈劇場裡的魔法與成長〉中,記者尹俞歡遠赴東京觀賞《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記錄了魔法世界如何隨觀眾一同長大。這齣作品不只是粉絲向的續作,更是一封寫給成長與親子關係的情書。當年的少年讀者,也許如今已為人父母,帶著自己的孩子再次走進劇場。哈利與阿不思,父與子的距離、焦慮與修補,成了許多觀眾的自身映照。正如飾演海格的演員羅比.寇特蘭所說:「50年後我不在了,海格還會在。」魔法的意義,從來不只是奇幻的咒語,也能是一種能代代傳承的情感與記憶。 最後,在〈用14年的時間,學會一個擁抱的方法〉中,深刻記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暢銷巨作、被帶上台灣劇場舞台後,回望2025年最終巡演場的印記。本戲由資深演員金士傑與卜學亮共同演出,他們在這部講述師生、生死與遺憾的作品中,展現出劇場最深沉的力量。金士傑談到這齣戲如何讓他反思演員的神聖性 一種在舞台上承接、傳遞與釋放情感的責任感。而「擁抱」,成了這齣戲最深的意象:14年的理解、14堂課的學習,最終只是為了真正地擁抱對方,擁抱人生,使得這篇訪問像是一種續作,記錄了第15堂課的師生情誼。 這3篇文章,從不同的語境與作品切入,但共同勾勒出「青年文學」在劇場中展現的多重面向。它不只是關於年齡的文學
位於地鐵站出口處的時間轉換器。

劇場裡的魔法與成長──《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東京現場直擊

文字|尹俞歡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7/02
舞台劇《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無論如何,不要失去想像力」──陳思宏談《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文字|尹俞歡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7/02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劇照。

用14年的時間,學會一個擁抱的方法:金士傑與卜學亮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靈魂交會(上)

文字|郝妮爾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7/02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劇照。

用14年的時間,學會一個擁抱的方法:金士傑與卜學亮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靈魂交會(下)

文字|郝妮爾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7/02
舞蹈家董怡芬與她的女兒Nikar。

從小聽、但沒什麼感覺的動作,在女兒身上得到印證

舞蹈家董怡芬與她的女兒Nikar 文字|田育志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9
王世緯與女兒廖宇墨。

是母女,也是兩個演員的擁抱與對話

王世緯與女兒廖宇墨 文字|郝妮爾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9
竺定誼、孫瑞君與女兒跳跳。

希望女兒來到我們家,可以好好地做自己

竺定誼、孫瑞君與女兒跳跳 文字|田育志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9
劇場編導宋厚寬與他的雙胞胎。

女兒扮家家酒,就跟我排戲很像

劇場編導宋厚寬與他的雙胞胎 文字|田育志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9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誠實浴池》演出劇照。
製作人的移動日誌

陳汗青:信任、長期經營與連結──談疫情之後的台日共製《誠實浴池》

文字|陳汗青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5
温思妮(圖中身著藍衣者)參與《亞洲重新測量計畫》於曼谷田調現場。
藝術家的移動日誌

温思妮:從沒有經驗所造成的「痛」與「錯」開始

文字|温思妮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5
聚合舞於2025 Taiwan Week演出最新製作《當水落下》,圖為排練照。
藝術家的移動日誌

堅守藝術話語權,回應世界變動──專訪聚合舞製作團隊羅芳芸X陳成婷

文字|Stella Tsai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5
(右起)比利時列日劇院總監塞吉.宏哥尼、台灣國家兩廳院藝術顧問施馨媛、英國Dance Umbrella 藝術總監歐波庫-艾岱。
比利時列日劇院X英國Dance UmbrellaX台灣國家兩廳院

當「連結」成為未來劇場的答案與挑戰──塞吉.宏哥尼、佛瑞迪.歐波庫-艾岱、施馨媛談全球劇場網絡的下一步(上)

文字|魏琬容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4
(左起)比利時列日劇院總監塞吉.宏哥尼、台灣國家兩廳院藝術顧問施馨媛、英國Dance Umbrella 藝術總監歐波庫-艾岱。
比利時列日劇院X英國Dance UmbrellaX台灣國家兩廳院

當「連結」成為未來劇場的答案與挑戰──塞吉.宏哥尼、佛瑞迪.歐波庫-艾岱、施馨媛談全球劇場網絡的下一步(下)

文字|魏琬容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4
(左起)比利時列日劇院總監塞吉.宏哥尼、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資深製作人李筱怡、日本橫濱國際表演藝術會議總監丸岡廣美、澳洲PuSh 國際表演藝術節藝術總監嘉柏麗・馬汀、東京藝術節藝術總監助理関由美、國家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賴依莉、德國柏林藝術節表演藝術季策展人橋本祐輔、澳洲墨爾本藝穗節藝術總監兼任德國2026世界劇場藝術節聯合策展人賽門・亞伯拉罕。

在不確定中重新布局──從2025台灣週歐亞交流論壇觀察策展趨勢

文字|王顥燁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4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